1。人行横道线:
人行横道线为一组白色平行粗实线(斑马线),在交通
信号灯控制的路口,采用两条白色平行粗实线划出人行横道灶成语
线的范围,表示准许行人横穿车行道.
行人横穿车行道时必须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设置有人
行横道信号灯的,还必须按信号灯指示通行。
2。人行横道线预告标示:
设置在人行横道线前适当位置的白色菱形图案,用于提
示前方接近人行横道,机动车行驶时须注意行人横穿道路。
3。禁止掉头标记:
设置在禁止掉头路口前适当位置的,由一个掉头箭头和
一个叉形图案组成的黄色图案,表示禁止车辆掉头。
4。导流线:
导流线的形式主要为一个或几个根据路口地形设置的
白色v形线或斜纹线区域,表示车辆必须按规定的路线行驶,
不得压线或越线行驶。
主要用于过宽、不规则或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路口,立
体交叉的匝道口或其他特殊地点。
5.中心圈:
设置在交叉路口中心的白色圆形或菱形区域,用于区分
车辆大、小转弯,及对车辆左转弯的指示,车辆不得压线行
驶.机动车向左转弯时,必须紧靠中心圈小转弯。
6。减速标线:
设置在收费站广场、出口匝道或其他要求车辆减速路段
的白色虚线,其形式有单虚线、双虚线和三虚线,垂直于行
车方向设置。用专用凭证 于警告前方应减速慢行。
7。的士临时停靠点白色框线:
设置在的士临时停靠点路面上,只准的士临时停车上下
客,其他车辆不准停靠。的士停靠时,必须遵守线内停车、
即停即下、即上即走,不得占位待客。
8。公共汽车停靠站白色框线:
设牛黄上清片说明书 置在公共汽车站路面上,只许市内公共汽车临时停车上下客,其他车辆不准停靠;公共汽车停靠时须按位停放在
框线内,依次上下客不得越线。
交通安全1、行走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
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效通信号控制的
人行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
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没有行人横道
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
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
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
物击车。2、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安全:不满16周
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
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
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3、乘车安全:乘公共汽
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头、手等身体部位不
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乘高速汽车要系安
全带;不乘超载车。
逃生自救常识1、火昌意 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2、
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
逃生路线。3、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
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4、穿过浓烟逃生时,
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5、身上着
火,千万不怎样录音 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6、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7、室外着
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
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8、若所有逃生线
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
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天台山住宿 待救援。9、千万不要盲
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
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
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防火常识1、教育
孩子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
吸烟。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
替。4、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天那水
等易燃易爆物品.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
找物品。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
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7、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
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8、发现燃气
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
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9、不能
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灭火常识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
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
火特色菜谱 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
车.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
速关闭阀门。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
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
器爆炸伤人。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
加速火势蔓延.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灭火器摇
动数次,使瓶内干粉松散;2、拔下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
下压把喷射;3、在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
横卧或颠倒使用;灭火后防止复燃。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6:5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537061565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交通安全教育手抄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交通安全教育手抄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