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24小时计时法)》教学案例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美国的英语怎么说 中的《一天的时间》,主
要是学习24小时计时法。
2.学习目标
(1)学科性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司仪 法和12时记
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转化;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3、
经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
(2)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1)创新性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12时记时法表示的
时刻进行转化。
3.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知12时记时法
1、首学:激发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时、分、秒,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
“时间”有关的知识。老师还带来了你们的一位老朋友,请看!
(学生回答:钟表)
师:知道这是几时吗?
(学生回答:6时)
师:板书:6:00昨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上午6时……;下午6时……)
师:为什么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呢?噢!原来一天中有2个6时,那怎么
区分这两个时刻呢?
(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
师:【出示另一个时刻:9:00】现在,又是几时呢?
(学生回答:9时)
师:板书:9:00这个时刻,你又会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上午9时……;晚上9时……)
师:噢!看来一天中还有2个9时,那怎么区分他们呢?
(学生回答:加上时间词,教师适时板贴时间词)
师:那大家想一想,一天中还有哪些像这样成对出现的整时呢?
(学生回答预设:2个1时、2个3时……)
师:到底有多少对呢?(12对)请看大屏幕,这是晚上12时【板书:晚
上12:00】它既是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也叫0时。当我们还在睡
觉的时候,新的一天就从这一刻开始了。请注意观察时针的转动!同时思考这个
问题::一天有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圈。
师:现在到了什么时刻?(中午12时)【板书:中午12:00】一天过完了
吗?(没有)继续转动!
【出示:转第2圈至晚上12时】
师:一天结束了。那一天一共有几时呢?
(24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了几圈呢?(2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评析: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12时记时法却没有明确的认知,故在
巩固旧知辨认时刻的同时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由此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寻求区分
之法,感知12时记时法;从“设疑”到“验证”引发学生带着思考直观感受“一
天的时间”。】
2.互学:探索交流,认识24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走了2圈,那我们想一想,当时针走过了
第一圈,第二次指向1时,是什么时刻呢?【出示:钟面作业纸】
(学生回答:下午1时)
师:【板书:下午1时】为了与第一圈中的1时区分,需要用时间词“下午”
来帮忙,那有没有新的办法,不用时间词的帮忙,也能表示下午1时呢?
(学生说出13时则追问:为什么是13时?)
师:【出示:13时】那下午2时呢?(14时)【出示:14时】这个方法不错,
同学们你能用这种方法在钟面上写一写第二圈的时刻吗!同桌合作在作业纸上试
试吧!
(同桌合作探究24时记时法,教师巡视)
师:好了孩子们城开头的成语 【边说边板书】下午1时是13时,那下午6时呢?(18
时)晚上9时呢?(21时)晚上12时呢?(24时)好办法!那下午2时30
分呢?(14:30)晚上10时30分呢?(22:30)晚上11时40分呢?(23:
40)
【评析: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1时”,从该时刻入手引导学生合作探
究“24时记时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合作意识,还使学生在探究
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思考规律,为下一步研究两种记时法的互化奠定基础;板书提
问的几个时刻从“整时——半时——非整时半时”,符合学生思维迁移的规
律。】
1.群学、共学:两种记时法的互化与区别
师:你们说的这么快,有什么规律吧?
(学生回答:加12.)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结合板书进行验证,适时板书+12)
师:这些都是时针走第二圈时经过的时刻。那第一圈的时刻也是这样转化
的吗?(不)比如:上午6时——6:00;上午9时——9:00;中午12时——12:
00;【板书:上午时刻所对应的24时记时法时刻】
师:我们发现了这两种记时方法之间是怎么转化的。这种方法叫做“12时
记时法”,而我们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叫做“24时记时法”【板贴:24时记时法】
师:知道了名字,我们再来认真观察,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点?(形
式和本质的区别)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说出刚才的转化,则评价:这是我们刚才研究过的转
化问题,还有没有新的发现?如果学生说出24时没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
12时要加上呢?如果学生说出12时有前缀,则追问:为什么24时不需要写呢?)
师总结:同学们真棒,不仅学会了转化,还找出了这2种记时方法的不同
点。
【评析:让学生在“思考——交流——验证”的过程中学会两种记时法的
互化;进而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名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种记时法在形式和
本质上的不同。通过这样联系对比的思考交流,不仅使学生对两种记时法有进一
步明确的认知,还让学生经历了两种记时法互化的探索,培养其找出事物简单规
律的能力。】
4、共学: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师:好了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天的
时间,看看黑板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
(生说一说,师进行恰当评价。)
结束语:每天都有24时,“一天的时间”给勤奋的人带来的是智慧和收获,
而懒惰的人却一无所获。希望大家都是勤奋的孩子,珍惜每天的24时。
【评析: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案例3:时间表(算经过时间)
1.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中的《时间表》,主要是
学习准确计算经过时间。
2.学习目标
(1)学科性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看懂时刻表,根据时刻能准确计算经过时间。
2.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维。
【学习重点】根据时刻能准确计算经过时间,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
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生:8时的时候北京的小兰在教室里认真地上课,而乌鲁木齐的古丽
才刚刚起床,正在穿衣服呢。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别,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2时。
2.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的知识可真多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这两个地方上课时间表的有关问题。(板书课题:时间表)
二、经历过程,体验感知
1.看一看,说一说。
首学:激发思维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第一幅主题图和下面的两个时间表,说一说你看到
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交流亡国奴 所得,学生汇报。
预设生1: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天上午都有四节课。
生2:我发现了从上午第一节课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
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时。
生3:我发现了两所学校每节课都是40分,午休时间都是1时25分。
生4: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2.根据时间表解决问题。
互学:思维碰撞
(1)出示问题:上午第居家安全手抄报 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
分别是哪个时刻?(出示教材72页三个钟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需要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上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
②分析这段时间时针与分针的位置特征。
③利用排除法把时针和分针不具备上述位置特征的钟面去掉,保留下来的
钟面就是所求。
(4)汇报答案。第一幅图是小兰所看到的钟面;第三幅图是古丽所看到的
钟面。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群学、共学:提升思维
(1)出示小兰和古丽的对话内容。小兰:下午从13:00开始上两节课,第
五节课后是1时的大课间,然后上第六节课。古丽:我们下午从15:00开始先
上两节课,然后是1时的课外活动。
(2)组织学生认真读对话内容,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
(3)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思考和推算的过程?
预设生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
了下课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后,大课间就开始了,所以大课间开始的时
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结束了,此时是14:40。大课间结束的时刻
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即14:40,经过40分第六节课下课了,此时是
15:20。
生2:新疆民族小学第五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15:40。
第六节课上课的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
30,结束时刻是17:30。
评析: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探究感知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在补充时
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
题,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三、巩固练习
1.制作自己周一到周五的作息时间表。
2.集体评议谁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得最科学、合理。
3、书上练习。
【评析】三十英语怎么说 及时检测学习效果,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整合
课(承接型练习)找到练习的承接点、训练点、变式点。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4:0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437601563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