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之小孩诞生习俗(满月、百日、周岁)
随着婴儿的诞生,一系列贺诞仪式也陆续登场了。这些礼俗大都
具有为婴儿祝福的意味。最常见的仪式主要有庆“三朝”、“满月”、
“百日”、“周岁”等,时间延续近一年。
(1)人生第一次洗礼——三朝礼
原在潮汕民间,生子人家第三天要请接生婆及长辈吃喜酒,称为
“三朝酒”,来者要向产妇送礼道贺。有的地方这天要给婴儿沐浴,
用艾叶、柚叶、老姜煮汤进行洗澡,称为“洗三朝”。婴儿出生第七
天(或第九天或第十二天或满月)有些地方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
始由吃素转入吃荤,还要给邻里、亲朋送礼物。生男的送甜糯米干饭,
生女的送甜“鱼春圆”(一种薯粉制的小圆子)。亲朋也要回赠白糖、面
条表示祝贺。在澄海一带,“开荤”此日,产妇还要抱婴儿拜“公婆
神”,拜毕要挟少许肉、鱼片让婴儿舐。
(2)第一回出门见世面——满月礼
当婴儿满月时,要举行庆满月活动。潮俗殷实人家要备酒宴请亲
朋吃“满月酒”,被邀请亲朋要备鸡酒礼物前来庆贺。外婆家也要办
衫裙、肚兜、红鞋、猫帽、鸡蛋(生男取双数,生女单数)以及酒肉作礼,
以示对外孙的疼爱,俗称“做出月”。揭西、普宁一带客家贺女儿生
男的礼品中有大方裙,生女的则送裤,忌送裙,因裙与群谐音,重男
轻女者,怕女成群也。
庆满月前常同时结合给婴儿命名、报丁、理发、拜公婆神等民俗
活动。命名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按辈序命名;二是据金木水火土行
命名。命名前家人常将婴儿出生年月日时报与算命先生,推算命相,
是否五行欠缺。算命先生推算后告知为婴儿命名者,以便能在名字上
体现缺哪补哪的愿望。如此婴缺水即以江、河、湖、泊等字合辈份取
名。此外,还有一种“寄名神佛”的风俗,即是抱婴儿请和尚或其他
神道中人给起个神道的名,如天恩、天赐、天佑、同善等,祈神佛保义诊
佑其健康成长。人们之所以将孩子寄名神佛,不外乎是认为佛门乃超绝尘凡的所在,遁身其间,自然受菩萨、神灵的保佑,妖魔邪祟、祸
患灾疾不易侵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儿孙起名时不得取与前辈
名字相同乃至谐音的字。这是中国传统的“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师讳”
的伦理思想,这种传统的命名习俗在某些地方已经淡化了,例如:父
亲叫张军,他也许会将儿子叫张小军,母亲叫陈丽,女儿或许叫陈小
丽,但潮汕地区一直恪守这种习俗。
传统起名时,习惯上男女有别,即是男的多取体现男性阳刚之气、
高大威武的字眼,如坚,强,伟,雄、健等;女的多取阴柔温顺、端
庄贤能之字眼,如丽、美、珍、秀、慧等。起名也有受社会政治环境
变化影响而赶时尚的,从而名字也烙上了时代印迹。如解放初,有人
取名为爱国、国庆、拥军、援朝、抗美等。文革的时候又有人改名叫
卫东,卫红、卫兵、小兵、文革等等。
旧时讲究人家多请族长或有名望的尊长命名,称为赐名,表示对
命名者的尊重。但普通人家,多是由家长随便取个贱名,如阿猪、阿
狗、阿大、阿二、大戆等,没多大讲究,含取贱名易养活之意。等到
上学时才依姓氏辈序取个族名、书名作为正名。如今婴儿出生前要领
取出生证,出生后要办理户口登记,故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必须命名,
且为正名,一经确定,修改就较为困难了。特别是第二代身份证的使
用对汉字的规范和电脑的普及,很多冷僻字的使用都成了问题。
命名之后,将男孩的名字生辰写在红纸上贴到祖祠壁上,说是向
祖公报丁,生女的则不必。揭西县客家人在男孩满月举行报丁时,则
是由族中老太婆抱着新生儿到祠堂拜公太,告诉祖先:“裔孙某某,
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生贵子,取名某某,祈祖先保佑,日贪玩,夜贪睡,
乖乖大。”
揭西客家地区婴儿满月除拜祖宗处,还要拜天神、灶神、土地神
等。拜罢诸神,如外祖母、祖母不认真的英语 在,伯叔母等都可代抱婴儿到池塘
边,拿一块石头,大吼一声将石头扔进池塘里(当地称扔鹞鹰,意为驱
邪)。然后,再把婴儿交给一位原先约好的孕妇,抱一抱,意为满月日
孕妇抱了,以后婴儿给所有孕妇抱就多事端。
理发是象征性的,生育家请理发师傅或婆娘们操办。其仪式是用全株青葱伴剃头刀作剃头状,剃毕要把青葱再种入菜园里,以示孩儿
今后长大健壮、聪明。
婴儿出生以后,身体状况还未能适应新环境,产妇的身心也需细
加调理,因此,在坐月期间,婴儿与产妇都有许多禁忌约束。满月时,
婴儿已经适应了新环境,产妇的身体也得到了恢夏,禁忌约束解除了。
在这种情况下,产妇和婴儿才可以由产房出客厅。
(3)长命百岁的祝福——百日礼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百”是一个重要的数目,被涂上了浓重
的文化色彩。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时期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数
目,而明显地含有“圆满”、“完全”的意思,“百喜”、“百福”。
“百禄”、“百寿”中的“百”都是如此。因此,婴儿初生满一百天
时,人们要举行庆贺、祝福的“百日礼”,并且在“百”上大做文章。
百日礼也叫百啐,宋代《东京梦华录》云:“生子百日置会,谓
之百啐;又称“百岁”,明沈榜《宛鼻咽灵片 署杂记》云“一百日,曰婴儿百
岁”。
中国人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意识,大多不重来生来世,而是热
烈地执著于今生今世。人们从不求速死,以尽快去另外一个美好的世
界,而总是想着益寿延年、长命百岁。健康长寿是中国人的“五福”
之—,是人们的一大理想。为此,人们甘愿含辛茹苦,忍辱负重。这
种普遍的人生理想也毫不例外地折脱肛怎么治 射到新生儿的各项仪俗之中。婴儿
出生,让他穿父母旧衣裤,或被抱入猪狗窝中,都在于祝愿他吃苦耐
劳,健康成长。百日礼祝福健康长寿的用意就更显著了。
潮汕地区百日礼本身没有什么繁文缛节,只是亲友携礼来贺,主
人设宴款待。亲友所送礼物除食品果蔬外,便是小儿衣饰。
潮汕百日礼上较能体现祝福健康长寿的是百家锁。百家锁也叫
“长命锁”、“百家索”、“百家练”等。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用红线将铜钱编串起来,挂在小孩脖子上;其次
是用金银打制锁形的薄片,系金银索链挂在小孩子上;现在各地都可
见到的含金镀铜长命锁,是其余韵。与百家锁名称最为相副的,则是
请金银匠打制银质、银质镀金、纯金的锁子,系金银索链挂在小孩脖子上。潮汕民间有些婴儿由于种种原因,体弱多病,难养,于是孩子
出生一百日时其父母就到四邻一百户人家乞钱,买一把银锁,挂在孩
子脖子上,象征着孩子为百家所有,不易被妖魔夺去,长命百岁。
(4)人生第一次庆生日——周岁礼
潮汕城镇居民生男庆周岁,要办三牲粿品敬拜神明、祖宗,同时
宴请亲朋,俗称“做过周酒”。次日,作为第一客人的外婆,仍要办
新衣服、新鞋等礼物赠给小外孙。
潮汕地区庆周岁活动除给孩子穿新衣外,还有举行抓周仪式,人
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孩子的未来。抓周时,要在婴儿面前摆上各
种各样的玩意儿——有文房四宝、儿童玩具、胭粉、彩缎花朵、女子
针线、戒指、金银财宝、点心等各种东西。据说人们可根据婴儿抓到
的东西,判断出婴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最忌讳先取女红,认为这是
混迹女流、沉迷女色之兆,日后无大出息;忌先取玩具,以为胸无大
志;最喜他取文房四宝,以为日后必定学业有成、功业有成。抓周之
俗古代只行于男孩,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潮汕地区旧时重男轻女、
只靠儿子传承香火的世俗偏见。
见于文献记载,抓周仪俗最晚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风
操》记述了当时的情形:“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
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
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从这
则资料可知,当时这种仪式在南方甚为流行。
直到当代,此俗余韵犹在,说是试儿,其实是父母亟盼儿女成长
或发财的愿望表示,所以供“试”之物,亦多由计算器、词典、移动
电话、人民币等,取代了笔砚针线之类,诚所谓移风易俗,与时俱进。
在潮汕农村地区,庆周岁常不在满周岁而是在第二年的元宵节游
神赛会时,结合挂灯(丁)、办丁桌时进行。
凡在上年元宵后出生的男孩,在本年的元宵节,婴孩家除在自家
门口“挂灯”外幽默自我介绍 ,还要自正月十三日至十五夜,每晚向安放在祖祠里
的启家灯笼上点红蜡烛,这就叫“上灯”。另外,上生过男孩的人家,
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俗称“办丁桌”(有些地
方叫“做灯酒”,如揭阳市砲台镇新寨村、石牌村)。宴客时有两种席
式:一种叫“龙船席”,即是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
吃饭,形同划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还是不认
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等待另一批
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这后一种席式一般是较有钱且较慷慨的人家
才会这么做。在旧社会,潮人攀比心强,十分爱面子,有俗语“无脸
当死父”之说。因此,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办丁桌,并以办
得体面为荣。即使是贫苦人家,为了不失面子,便四处借钱,造成负
债累累,或者是忍痛卖了哥哥,将所得之钱用来应付沉重叛逆行为 的办桌费,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阿细卖阿大”这一俗语的来历。解放后,由于
时代在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
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形容景色美的成语 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
无人计较。
除了举办庆三朝、庆满月、庆周岁等祝贺婴儿诞生活动外,潮汕
民间,为使婴儿顺利蒲公英的图片 长大,又有一系列民俗活动。有的人会购买耳环、
脚镯给小孩佩戴,据说这样就可以使小孩长寿。有的将小孩的生辰八
字,交给算命先生收禁。收禁的法子,就是把小孩的生辰八字写在布
上,放入坛里,算会计年 命先生念咒作法后,为求收禁的孩子请来一张神符。
然后,做母亲的便将神符缝在—个红布袋里,让小孩随身带着,等到
来年新正才将神符交付给算命先生开禁。揭西县客家地区还有为初生
男孩买新摇篮之俗。买者以摇篮睡过的男孩越多越好,即使破了,补
了再用。当双方放在祖祠里的价钱讲妥之后,买者要另给卖主一个红
包,卖主则说些诸如“千子万孙,长命富贵,财丁兴旺,万事如意”
之类的祝福语。如果家里有摇篮曾睡过有出息的孙子,则被视为家宝。
同族之中有新生儿的,也乐意登门求借,以希望其儿子今后也能出人
头地。以后交还摇篮时,也要象买一样送红包给主人。好的摇篮会世
代传下去,如果碰上睡过摇篮的婴儿夭折,那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把
摇篮丢落河里,让秽气随水漂走。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3:5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42983156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潮汕民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潮汕民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