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合集15篇)
中秋节的习俗1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诗句中说的“中秋”,指的就是妇
孺皆知的中秋节。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
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
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
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
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
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
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
“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
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
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
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
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
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
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
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
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
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
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
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
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
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
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
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
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
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
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
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
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
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
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
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
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
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
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
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
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
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
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
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
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
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
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
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习俗2
怎样过中秋节
回家陪父母过
如果是在外面拼博的80或者90后,在这个传统的团圆的节日里可以回家陪父
母一起过,现在国家规定有三天假,我想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三天回家陪父母一趟
应该是足够了快递快递月
快递月饼回家
如果真的因为有事不能回家看父母,那么现在邮局和一些快递公司都跟一些饼
家有合作,只要快递月饼回家都是免邮费的,免邮的哦亲,还有一张明信片附送哦
亲,赶紧去吧,这也是自己对父母的一份心意
陪情人
好吧既然回不了家又没心思去邮寄月饼回家(有没有这种人呢,肯定有qq头像图片 ,至于
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那肯定是有另外的事啦,至少打个电话去问候老爸老妈,
好吧其实我知道你每个星期都有打电话回家的(只是在跟你的ta吵架了才打电话
回家)或者发封邮件也是ok的,那么没回家就趁放假好好陪陪你的ta吧,两个人
可以手拖手的去压马路,看场电影,也可以两个人在家做餐好吃的,好吧其实两个
人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会做的大家都会做,不会做的我说了你也没胆做。
搞聚会
好吧如果上面三种你都没份,那就第四种吧,找上几个朋友(一般这个时候还
能找到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朋友,你懂的呀),大家出去唱唱k,一起吃个饭,或
者到外面bbq都是可以的
独赏月亮
好吧如果你是宅男宅女,连活动都没有,那么就买月饼在中秋节这天爬到天
台,一手拿着月饼一手拿着扇子望着月亮对自己说声:中秋节快乐,顺便帮我带一
句:祝天下所有的宅男宅女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的习俗3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
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
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
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
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
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
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
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
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
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
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4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了这一天,很多外出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 打工的人都会抽空回
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团聚,中秋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习俗:
1、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
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
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
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2、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
话题。
十大赏月佳处
1.天野苍茫月无言
2.黄山(门票)邀月
3.三峡(门票)仰月
4.西湖(门票)游月
5.石湖串月
6.象山(门票)夜月
7.桨声灯影水乡月
8.峨眉山(门票)月半抱秋
9.洞庭湖月两澄明
10.庐山(门票)赏月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
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
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
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
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
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
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
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中秋节的习俗5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
“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西王母
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十分
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
“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
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各地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
中国南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中秋节夜晚提灯笼.或将灯笼挂在门
前。或将灯笼挂在门前。
在台湾,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个重要民俗节日,全台湾放假一天。至今,
台湾一般民众仍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
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
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
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
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
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
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等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
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
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
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
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
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
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
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
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
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
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中秋节的习俗6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
《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
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
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
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
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
来。
中秋节的习俗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
拜月神。人们在大香案上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等月亮
挂到半空时便开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
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楼在这一天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大多登上楼
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已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
共同赏月叙谈。
出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秋高气爽,月亮最圆,全家团聚――“人月共
圆”。正是这种人们希望团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帝京景
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其饼必圆其有妇归宁者,时日必返夫家,乃团圆节
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中则把中秋与月饼直接联系起来:“八月
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赠),取团圆之意。”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
节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饼是谁发明的?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
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风俗。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据史料记
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此
乃我国月饼的“祖宗”。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引进了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
增加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核)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叫“胡饼”。唐代,民
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传,有一年中秋明月之
夜,唐明皇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明皇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
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就逐渐流传
开来。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宋代
诗人苏东坡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是酥油,饴即饴糖),说明当时
的月饼制作已经比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元代,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民间
传说,元末朝廷为巩固统治地位,不准民间私藏铁器,规定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高
邮人张士诚暗中串联,在月饼里夹着小字条,约定起义时间:“八月十五杀元兵,
家家户户齐动手。”派人四面秘密传递,以此蒙蔽了搜查的元军,起义得以成功,
后来终于把元朝推翻。
小小月饼也记录了古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斗争的光辉历程。明清时代,中秋吃
月饼在民间广为流传。清朝诗人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
霜。”可见,此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月饼花样翻新,品种增多,质量有
很大提高。民国时期,广式月饼最为有名。1927年出版的《民俗》周刊第32期
载,中秋展出月饼80余种,多为广式。极为名贵的有唐皇燕月、七星伴月、西施
酥月。
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已告别中秋节日食品单一的
功能,逐渐演变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点。其中,京式、苏式、广式、宁式、潮
式等月饼广为各地的人们所喜爱。近年来,媒体不断有披露,一些月饼生产厂家,
专门制作了一批造型别致的“超级月饼”、“天价月饼”,包装极为精致,标价几
千元、上万元不等。这哪是在品尝月饼,而是在吃“派头”,月饼本身所固有的文
化含义被歪曲、异化,变成一种畸形的消费形式,很不正常。
自古人们把月饼当做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
饼赏月,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
传下来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传说起源于唐初。唐高祖李渊与群臣欢度
中秋节时,兴高采烈地手持吐番商人所献的装饰华美的圆饼,指着天上明亮的圆
月,高声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赊。”随即把圆饼分给群臣,同庆欢乐。
唐代称月饼为圆饼,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与吴自牧《梦粱录》中曾出现过月
饼的记载。当时/、月十五吃月饼极为普遍,有高超的制作月饼的技术。清代月饼
的品种、质量都有新的发展,馅好、味鲜、形美,饼面上印有“嫦娥奔月”、“三
潭印月”以及福、禄、寿、喜图案。现在全国各地因地区不同和用料、调味、形状
的差别,形成不同风格的品种。主要品种有京式、苏式、广式、潮式、滇式多种。
其馅更是种类繁多,甜、咸、荤、素各有特点,色香味俱佳。
中秋节的发展演变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
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
的“祭月节”。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
月)”的活动。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在古代农耕社会,古人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
月就成了一项重要祭祀活动。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是在唐代之后。在唐代
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
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
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
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
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
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
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
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
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
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
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
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
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
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charlie 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
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故事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
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
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
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
了错误,才罚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
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
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
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世界各地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也成为亚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
俗不同。
韩国
韩国中秋习俗是玩传统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品尝韩国的“月饼”――松糕,还有头号中秋食品――芋头汤。作为一年中三大节日之一的中秋节,在韩语
中称“秋夕”。中秋节当天,韩国人都喜欢穿着传统的服饰出游。中秋节,韩国人
有返乡与父母团聚的习惯。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
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
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越南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同样也吃月饼也赏月。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
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拜祭土地神。
日本
在日本,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
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婉容皇后的一生简历 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
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虽
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
的习俗。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
行。
中秋节的习俗7
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
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
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
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
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
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
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
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
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
“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
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
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
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
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中秋节的传统游戏
中秋节的传统游戏1:投壶
源于射礼,战国时期最为盛行。游戏规则:壶代表着箭靶子,筷子代表着箭,
在吃饭喝酒时玩耍,射中为胜。
中秋节的传统游戏2:打磁粑
将糯米煮熟,放在石槽里,用木棒锤打,直到打成“胶体”,用白糖或黄豆粉
沾着吃,别有味道。
中秋节的传统游戏3:做糖人
用灰面和白糖为原料,做成可爱小人的形状,再用竹签串起来,是小孩子的最
爱。
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
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
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
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
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
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
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
节。
中秋节的习俗8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呢?是中秋节!
中秋节可是我国传统节日呢!我要好好地过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佳节。
夜幕降临,在黑幕中一轮玉盘渐渐升起。啊!多么明亮的月亮,月亮映着一家
团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在中秋节里吃着月饼是多么甜蜜,滋润人的心田,
月饼也像月亮一样,在中秋节里,是象征团圆。我们坐在桌边上吃着饭,这样真得
很高兴,平时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吃一顿饭要吃得很快,没有能一起说说话,聊一
聊天。可今天不一样,平时不太搞笑的爸爸今天也开起了玩笑,还说笑话。吃完
饭,我本想去赏月,但是妈妈说;“你还是先待会去吧,姥姥在家里,很孤独,你
去打个电话,和姥姥说说话。”我和姥姥在聊天中,我听到姥姥笑得很高兴,如收
到最好的礼物。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月亮。今天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出国的满月更亮更圆。许
多诗人给这明月作诗,里面都含有对家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啊,每次见到这圆圆
的月亮,都会想起亲人和家人,又想起自己的孤独,一种缺少爱的滋味,多么不好
受。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许多人因为工作忙,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
仰望天上的明月。更可怜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秋节我就不
能与家人团聚。
这个团圆的中秋,给多少人带来幸福、美满的回忆,我真想把时间永远地停在
那一刻。
中秋节的习俗9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它的形式与意义
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并有相关的祭祀的记载。在民间,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
“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
月。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加之相关
诗词的作用,中秋节更逐渐为人们重视。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关注,中秋节也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
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
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
亮神的保佑。
中国城乡各地,乃至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侨胞,中秋节这天都有赏月、吃月
饼的习俗。民间谚语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中秋节还有吃芋头的习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
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还有把吃芋头同元末汉
人推翻元朝暴政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
难。
中秋游乐。在江南一带,因为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夜半湖生看串月,几人醉
倚望河亭。也是美事一桩。
中秋节的习俗10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现代都
市版的中秋风俗。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
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
呢?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
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
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
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
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
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
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
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
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
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
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
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圣经祷告词 的剪
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炙手可热造句 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
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
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
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
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
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
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
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
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中秋节的习俗11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
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
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宛秋 湘西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
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
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
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
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
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
之好。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
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
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
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
的芦笙或木叶吹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
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
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
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
器之类,姑娘回香辣牛肉丝 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哦,故叫踩月亮。
中秋节的习俗12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广东
《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
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
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
声势,用来恐哧敌军。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山东
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
外,也得上坟祭祖。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
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安徽
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
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
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後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
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
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陕西
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
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物为先生拜
节,午饭多於校内聚餐。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福建
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县
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
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
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
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用做成仙桃
型的红叫“天公”。拜月的红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十六羊。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江苏
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
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中秋节的性病症状 风俗习惯看江西
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後,再放醋进去。这样
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市
街,直至十七日止。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看四川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
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将
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
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中秋节的习俗13
潮汕传统中秋饼食,有着深厚文化,名扬四海,东南亚侨胞,每来家乡探亲,
无不带上潮汕传统饼食,以馈赠在侨居的乡亲。
潮式月饼:意溪U饼产于潮州意溪,原料为绿豆、面粉、猪油、砂糖,豆沙馅
制成后须装入坛中贮藏数月。贵屿U饼产于潮阳贵屿,清康熙年间薛源合创制,选
用黑芝麻、瓜丁、白糖、面粉、猪油,成品为圆形小饼。苏南U饼产于澄海苏南,
首创于清末,选用原料与意溪U饼相同。潮式月饼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
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每年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潮侨
居住地好几百吨。
宝斗饼:始创明朝末年,饶平黄冈传统糕点。采用精面粉高温蒸熟,冷却过筛
后按比例配上猪油、鸡蛋和砂糖,搓揉成饼皮;选用绿豆沙、白芝麻、糖冬瓜、
青葱油、腌糖白肉丁作饼馅,制成1寸正方宝斗型状幼儿园演讲稿 后,放入平底锅炉烙烤,
不断翻转,掌握火候,使饼体内外熟透,呈金黄色,饼体棱角分明,形成方体。饼
皮入口酥脆,呈油蛋香味,馅细腻润滑,味道清香甜。
苏南麻薄酥:清光绪年间,澄海蓬阳坚裕号饼食店首创。麻薄酥用纯正芝麻,
白砂糖作原料,经精选精制而成,质地酥脆,入口清爽,甜中有香。
仙城束砂:清同治年间,潮阳仙城人赵嘉合首创,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炼过
的白糖,令所作束砂糖衣均匀,洁白如雪,质地酥脆,味道香甜。
达濠米润:先将糯米蒸熟晒干,过筛除杂质后在滚熟猪油中泡炸,再过筛后与
麦芽糖、白糖、葱茸和猪油熬制成的糖膏混和,经反复压制,加工而成。米润呈板
块状,洁白晶莹,入口胶粘而不沾牙,甜而不腻,香醇清爽。
沙浦酥糖:首创达濠珠浦村黄源盛酥糖铺。用早造花生米晒干选仁、炒熟、脱
膜、去芽胚、分片,然后拌入糖浆葱油,辗压成小块,停放一星期后包装出售。特
点是色泽金黄,鲜艳宜人,食时松脆,香甜爽口。
炮台南糖:由精面粉、鲜鸡蛋、鲜肥猪肉、饴糖、砂糖为主要原料,生产时严
格控制火候,先将面粉、鸡蛋混合搅拌,并充分搓揉碾薄,放进热腾中炸熟,再
与饴糖、砂糖煮成糊状混合物,冷却后切块包装。南糖质淳爽口,清香怡人。
中秋节的习俗14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
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
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
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
是相当久远了。
桂花酒的传说
自古人们把桂花看成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桂花酿制的酒自然也倍受
人们喜欢,传说两英山下住着一位卖山葡萄酒的寡妇,为人善良豪爽,她酿的酒口
味甘甜,尊称她仙酒娘子。一年的冬天的早上,仙酒娘子发现自家门前躺着一个衣
不遮体、骨瘦如柴的男乞丐。仙酒娘子摸摸他的鼻口,还有点气息,就把他背到了
家里。先给他灌了碗热汤,又让他喝了半碗酒,那乞丐渐渐苏醒过来,连忙向她道
谢,“多谢娘子救命之恩,你看我全身瘫痪,行动不便,能不能多收留我几日,不
然我出去不是冻死就饿死了。”仙酒娘子为难,“寡妇门前多是非”,他住在家中
别人一定会说闲话的,但看他可怜就同意留他住几日。
没几日关于仙酒娘子的议论果然多起来,大家渐渐疏远她,买酒的人也越来越
少,酒仙娘子的日子就艰难了,但她还是尽心的照顾乞丐。到后来没人来买酒了,
生活无法为计,乞丐看此情景过意不去偷偷的走了。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去寻他,在
半路遇到一个老头,肩上挑了一担柴,吃力的走着,忽然,老人摔倒在地,柴也撒
了,仙酒娘子急忙过去,见老人气息微弱,嘴里喊着“水,水”,前不着村后不
着店的哪有水?仙酒娘子就咬破自己的手指,正要把血滴进老人嘴里,老人忽然不
见了。一阵微风,天上飞来一个黄布袋,袋中有许多小黄纸包,另有一张黄纸条,
上面写着:
月宫赐桂子,奖赏善人家。
福高桂树碧,寿高满树花。
采花酿桂酒,先送爹和妈。
吴刚助善者,降灾奸诈滑。
这时仙酒娘子明白了原来那两人都是吴刚变的。她欣喜的把这些桂花的种子分
给大家,善良的人埋下种子,很快长出桂树,开满桂花,满院的香甜;心术不正的
人种下桂花,种子却不发芽。从此有了象征富贵吉祥、可以分辩善恶的桂花和桂花
酒。
中秋节的习俗15
中秋节从2021年起,与清明节、端午节一样,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讲到中秋节,自然想到的是赏月、吃饼、观潮了。那么,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呢?它有哪些传说、哪些习俗、又有哪些著名诗词呢?那就让我们话说中秋吧!
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
秋”一词记载。后来,贵族和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一轮皓月,
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到唐代,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时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
宋,是中原居民自北向南大迁徙时期,在遭受战争离别之苦的人民,以月饼相赠,
晚上赏月,取团圆之义。至明清,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国历书上,一年分四季,每季有三月,八月正是秋季之中,十五又是一月之
中,八月十五,故名中秋。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
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吃着又圆又甜的月饼,自然会期
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把
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
“团圆节”。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1:5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3549343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