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
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
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
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
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
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
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
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
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
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
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
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
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
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
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
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
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
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
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
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
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
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
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
唐书房玄龄传》)
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
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
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
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
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
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
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
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
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
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
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
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
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
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
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
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
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
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
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
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
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
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
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
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
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
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
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
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
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
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
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
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
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
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
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
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
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
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
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旧唐书房玄龄传》
2、《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
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
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会父疾,绵
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
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日:“汉
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
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
第功班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
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
孰难?”玄龄由:“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
则难。”魏徵日:“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
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微与我安天
下畏富貴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
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然国家
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
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
便候问。薨,年七十十,谥日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
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
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选自《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译文:
房玄龄,齐州临淄县人。年幼时机警敏捷,贯通典籍,善于写文
章。十八岁时,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知人著称,说:
“我见过的人很多,还没见过这样的年轻人,(他日后)一定是国家的栋
梁。”补任牒城尉,见中原正乱,慨然而有忧天下的志向。适逢父亲
生病,历时十旬,玄龄衣不解带服侍;待父亲去世后,五天滴水不进。
太宗率兵巡行渭北,房玄龄杖策拜见太宗于军门,太宗与他一见如故。
太宗被封为秦王后,随即授玄龄职为王府记室。每逢征伐没有不跟从
的,(战后)众人争相荻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
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死效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帝自得邓禹
之后,门人更加相亲相近。自从我有了玄龄,就像光武有了邓禹一
样。”房玄龄在王府任职十年,军事文书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
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太子即位后,任职中书
令。按功封赏,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居第一,晋爵为祁国公,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后来晋升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
魏国公。太宗曾问说:“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玄龄说:”在事
业开创时期,群雄竞逐,被打败了就归降,战胜之后才能夺取,因此
创业为难。”魏徵说:"取得天下后,就会安于骄奢淫逸。国家由此衰
亡,所以说守成为难。“太宗说:“玄龄跟随我平定天下,身经百死,
而逢一生,看到了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安抚天下,害怕因富贵而生
骄盈。骄盈就会怠慢政事,怠慢政事就会导致灭亡,故见守成之为不
易。”(房玄龄)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自认为权力恩宠极大,多次上表
请求辞去相位,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
然而国家依靠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左右
手。您看起来筋力未衰,不要谦让了!”晚年多病,当时皇帝出巡玉华
宫,下诏玄龄留守京城,听任他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
命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谥为文昭。玄龄执
掌国政时,夙兴夜寐,尽心竭力,一心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
熟悉精通吏事,审议法令,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
骄奢淫侈,仗势欺人,于是收集古今家诫,书写在屏凤之上。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
3、《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
袖文一编,投著作郎昊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一览居易
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
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
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
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
“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
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
宜。”完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
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绎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绎对曰:
“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
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
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鄄。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
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
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
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
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
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期
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
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
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
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
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
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
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
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一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
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一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
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一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
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一子孙典押,
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
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
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
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绎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
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
“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
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
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邦。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
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
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
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
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
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
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
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
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
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
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
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辛文房《白居易传》《新唐书白居易传》《旧唐书白居易传》
4、《旧唐书王忠嗣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王忠嗣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
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
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
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
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
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
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
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
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
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
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又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
矣。天宝四年四月,固让朔方、河东节度,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
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囯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
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
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
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
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
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
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而汉
军益壮。及至河、陇,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其军
又壮。迄于天宝末,战马蕃息。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
《旧唐书王忠嗣传》)
译文:
王忠嗣,太原祁人。原名训,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赐名忠
嗣,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
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讨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料。玄宗
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
的短处,于是被他们诬陷,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
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胜,非
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
敢自负,到了身居将职,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
安定的时候,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
疲敝,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便召集各将领交付
兵器分发给士兵,虽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战
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
足。当初,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
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又以功名
富贵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天宝四年四月,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
度使职务,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下诏令征询
攻战的方法,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吐蕃全力守卫它。如
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之后战事才能
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请休兵秣马,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
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
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王
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
二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
城,攻打下来后,死者过半,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当世人称
他为名将。之前,王忠嗣在朔方,每次到互市的时候,就抬高马的价
格来诸蕃,诸蕃听说这个消息,争着来卖马,他们只要雨的成语 来了,王
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
河、陇,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他的军队
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新唐书王忠嗣传》《旧唐书王忠嗣传》
5、《旧唐书褚遂良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褚遂良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
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
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
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栽笔,君举必记。”
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
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
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
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
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
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勐,尚书左仆
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
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
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
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
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
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
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
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
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
翌日,帝谓李勐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
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勣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合
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
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节选自
《旧唐书》)
译文:
褚遂良博览文史书籍,特别擅长隶书,他父亲的朋友欧阳询很看
重他。升迁为谏议大夫,并负责记载皇帝起居的事务。太宗曾经问他
说:“你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记录了一些什么事情,大概我作为
皇帝能看吗?”褚遂良回答说:“现在负责记载皇帝起居事务的官员,
相当于古代的左史右史官员,专门记载皇帝的言行举止,并且要把不
太光彩的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借鉴,希望皇帝不做不合礼节的事情。
我没有听说过皇帝亲自阅读起居录的事情。”太宗说:“我有什么不
好的事情,你一定会记下来吗?”褚遂良说:“坚守原则不如坚守职分,
我的职责是秉笔直书,陛下的一举一动我都会记下来。”黄门侍郎刘
洎说:“即使褚遂良不记,天下百姓也会记下来的。”太宗认为这话
说得对。十七年,太宗问褚遂良说:“舜帝制造了漆器,禹帝雕饰俎
器,当时谏诤舜、禹的有十多人。食器之类的事情,为什么要如此苦
谏呢?”褚遂良回答说:“雕琢妨害了农事,过分的彩绣耽误了女工。
带头奢侈浪费,是危险灭亡的开始。喜好漆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
用金子来做器具;喜好金器不断,发展下去一定会用玉来做器具。因此
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
难了。”太宗认为这话说得对。
褚遂良先后进谏的以及陈述对国家有好处的奏章数十次上奏,多
被采纳。六年,高宗想要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来太
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和褚遂良等人来筹划这件
事情。将入见皇帝的时候,褚遂良对无忌等人说:“皇帝想废除皇后
王氏,今天一定会商议此事,我想进谏,各位的心意如何?”无忌说:
“明公必须尽情地说,我会紧跟其后。”等到入见皇帝,高宗难于开
口,多次看着无忌说:“天大的罪,没有后人是最厉害的。皇后王氏
没子,昭仪武氏有子,现在我想立昭仪为皇后,你们认为何如?”遂良
说:“皇后王氏出自名家,先朝皇帝所娶,侍奉先帝,没有违背妇德。
先帝临终时,握着陛下您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后,现在就
托付给你了。’陛下亲闻先帝的临终遗言,其言好像还在耳边。皇后
此后没有听到什么过错,恐怕不能废除。我现在不能曲从,(如果这样
的话),对上违背先帝之命,只希望陛下再三思考。愚臣违抗圣旨,罪
该万死,只想不负先朝厚恩,哪里顾得上性命?”遂良把上朝用的手板
丢在殿前,说:“我把这个手板还给您。”于是解开头巾叩头流血。
皇帝大怒,下令把他拉出去。长孙无忌说:“褚遂良受到先帝临终重
托,虽然有罪但不能施刑。”第二天,皇帝对李勣说:“册立武昭仪
的事情,褚遂良固执不从。褚遂良是受到先帝临终重托的大臣,这个
事情如果不行,应当暂且停下来。”李勣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不应当问外人。”帝于是册立昭仪为皇后,把褚遂良降职为潭州都督。
显庆二年,转为桂州都督。不久,又贬为爱州刺史。第二年,死于任
上,享年六十三岁。
《旧唐书褚遂良传》
6、《旧唐书孙思邈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孙思邈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
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
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
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
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
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
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
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
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
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
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
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
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圣人
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思邈自云:
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
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
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
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
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
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
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
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
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
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
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
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
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
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
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
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
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
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
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
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
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
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
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
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
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
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
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
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
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
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
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
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
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
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
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
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
亲眼看见。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
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
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唐书孙思邈传》《旧唐书孙思邈传》
7、《旧唐书魏元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魏元忠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初,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授
秘书省正字。文明年,迁殿中侍御史。其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
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军。至临淮,为敬业先
锋所败。孝逸惧,按甲不敢进。元忠曰:“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
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且海内承平日久,忽闻狂狡,莫
不注心倾耳,以俟其诛。今大军留而不进,则解远近之望,万一朝廷
更命他将代公,其将何辞以逃逗挠之罪?”孝逸然其言,乃部勒士卒以
图进讨。前军为贼所破,孝逸又惧,欲引退。元忠固请决战,乃平。
以功擢司刑正。寻为周兴陷,入狱,诣市将刑,则天以功特免死配流
贵州。圣历元年,召授侍御史。又为来俊臣、侯思止所陷,再流于岭
表。复还,授御史中丞。元忠前后三被流,时人多称其无罪。中宗即
位,其日驿召元忠。时特承宠荣,当朝用事。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
议者以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倾属,冀有所弘益。乃
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
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三思,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皆潜预
其事。太子既斩三思,又率兵诣阙.,将请废韦后为庶人,遇元忠子太
仆少卿升于永守门,协令从己。兵至玄武楼下,多祚等犹豫不战,元
忠又持两端,由是不克,升为乱兵所杀。中宗以元忠有平寇之功,竟
不以升为累,委任如初。是时三思之党又执证元忠云素与节愍太子同
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元忠惧不自安上表固请致仕行至涪陵而卒,
年七十馀。谥.曰贞。
(节选自《旧唐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四十二》)
译文: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仪凤
年间(679),吐蕃不断侵犯边土。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
任命将领、用兵作战方面的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感到他有
优异的才能,于是授他为秘书省正字。文明年间(684),他迁任殿中侍
御史。那年,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
武则天下诏命魏元忠监理军事。到临淮,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
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说:“朝廷因您是王
室懿亲(皇家近亲),所以把这朝廷之外(平定叛乱)的大事委派给您,天
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次叛乱,
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就辜
负了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言辞来
解脱自己因怯阵而避敌的罪过呢?”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正确,于是
率
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前军被敌人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
退却。元忠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
任司刑正。不久他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
有功,特免死而发配流放贵州。圣历元年(698),他任侍御史。后来又
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两次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
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大多说他无罪。中宗即位,派
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皇上,当朝执政。当初,
魏元忠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清廉。到此时再度
任宰相(再次掌权处理政事),天下人莫(没有)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
弘扬补益。但魏元忠亲近依附权豪,抑弃寒门俊杰,竟然不能赏善罚
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批评他。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
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已经斩了武三
思,又率领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
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升,便胁迫令他顺从。节愍太子带兵到玄武楼
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升被
乱兵所杀。中宗因为魏元忠有平寇之功,最终没有因魏升的事让他受
连累,委任如初。此时,武三思的死党又对证元忠,说他向来与节愍
太子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他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
上表坚请告老还乡。行走到涪陵去世,享年七十余岁。谥号为贞。
《旧唐书魏元忠传》
8、《旧唐书元载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元载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
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
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
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
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
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
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
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
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
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
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
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
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
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
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
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
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
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升任洪州刺史。两京收复,
入朝任度支郎中。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
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
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
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第二天,拜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天后,
肃宗病故,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
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
给他金帛,让暗自传达赛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顺
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元载常常怕他。
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五
年三月,鱼朝恩伏法。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
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
宏壮丽,为当时第一。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
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
没有限度。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
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
他,但他并不悔改。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
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于是道路
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
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辨
明罪行追问事端,元载伏罪。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
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奔
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
的他有。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
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9、《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
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
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
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
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
“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
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
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
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
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璃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
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
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
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
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
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
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
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
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
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
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
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
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
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
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
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剐,悲
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选自《旧
唐书房玄龄传》)
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
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
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
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
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
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
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
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
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
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
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
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
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
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
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
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
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
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
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
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
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妈咪爱说明书 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
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
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
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
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
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
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
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
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
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
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
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
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
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
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
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
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
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
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
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旧唐书房玄龄传》
10、《旧唐书杜黄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杜黄裳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
器重之。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邠将
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黄裳立
辨其伪,以告怀光,怀光流汗伏罪。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
出之,数月而乱不作。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贞
元末,为太常卿。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尝语其子婿韦执
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
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
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刘辟作乱,
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又奏请不以
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
文,无不悬合。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
以刘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
“此卿之功也。”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陛下宜熟思
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
其衷也。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
是居鼎职不久。
黄裳性雅淡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
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及是
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
以赂迁,时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译文:
杜黄裳,字遵素,是京兆杜陵人。他曾考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辞
科,杜鸿渐十分器重他。他担任郭子仪朔方府从事,郭子仪入京,命
令杜黄裳在朔方府主持留守事务。邠州主将李怀光与监军暗中图谋取
代郭子仪,于是制作假诏书,想要诛杀大将温儒雅等人。杜黄裳当即
辨认出诏书是假的,拿这事正告质问李怀光,李怀光流汗认罪。遇到
难以驾驭的将领,杜黄裳就冒称郭子仪的命令将他们尽数遣出,过了
几个月也没人造反。后来他入朝任职台省,遭裴延龄厌恨,过了十年
也没有升迁。贞元末年,担任太常卿。王叔文盗弄权柄时,杜黄裳始
终没有到访过他家。他曾经告诉女婿韦执谊,让韦执谊带领官员们奏
请皇太子任监国,韦执谊当即回驳:“老先生您刚刚得一官职,怎能
再开口谈论皇帝家事呢!”杜黄裳怒形于色说:“杜黄裳承受三代国君
的恩典,怎么能因为一个官职就改变志节呢!”当即一甩衣袖出去了。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经担当讨伐重任,没有立功,杜黄裳奏请皇
帝罢免了他。刘辟作乱,议事的官员认为剑南险固,朝廷不应该出兵
讨伐;只有杜黄裳坚决请求出兵讨伐,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他还奏请
皇帝不要用宦官担任监军,专任高崇文为节度使。杜黄裳自从谋划伐
蜀,直到伐蜀成功,指示教导高崇文,没一件事不是跟蜀地军情遥相
符合的。高崇文一向忌怕刘澭,杜黄裳派人对高崇文说:“你要是不
出死力,朝廷就用刘澭取代你。”因此得到高崇文拼死效力。讨平刘
辟之后,宰相入朝庆贺,皇帝注目杜黄裳说:“这是您的功劳啊。”
后来跟宪宗谈到各地将领的任命一事,杜黄裳禀奏皇帝:“陛下应该认真想想贞元年间的往事,逐渐用法度整肃诸侯,那么哪里还用担心
天下不太平?”宪宗同意他的说法。因此从出兵平定蜀、夏之后,不再
容忍戍边将吏傲慢恣肆,收复了两河地区,朝廷纲纪重新得到整肃尊
重,这都是杜黄裳启发了皇帝的雄心啊。杜黄裳有规划宏图的大才,
懂得随时应变,不过在检点自己率先垂范方面,缺乏廉洁的声誉,因
此做宰相时间不长。
杜黄裳性情雅淡宽恕,心中有深谋远虑,不过说话不顶撞别人。
刚到朝廷任职时,把女儿嫁给韦执谊,不过很不受韦执谊敬重。等到
韦执谊被贬职流放,杜黄裳最终保全了他。等到韦执谊在岭南去世,
杜黄裳上书请求运回韦执谊的灵柩,为他办理丧事。在这个时候,杜
黄裳发病了,医生误下药剂,使他病得很厉害,他也不发怒。然而作
为宰相,杜黄裳授官任命不甄别身份名望,有的官员因贿赂而升官,
当时评论者都为他感到惋惜。
《旧唐书杜黄裳传》
11、《旧唐书张仁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张仁愿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张仁愿,华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
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
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
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
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
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胜于无 愿
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
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周上之罪,于是左
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
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
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
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
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
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
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竞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
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
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
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
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
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手机闪付 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
年卒,赠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译文:
张仁愿,华州下邽人也。本名叫仁亶,以读音近似睿宗的名讳而
改。年轻时有文武才干,几次升职担任殿中侍御史。当时有位叫郭霸
的御史上奏章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之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
之等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都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张仁愿表情
严肃地予以拒绝,很受有识之士的敬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
承景监清边军,作战返回,画作战图献上。每幅交战图总是画上孙承
景亲自冒着枪林箭雨、身先士卒冲锋杀贼的形象,武则天感叹地说:
“御史竟能如此的忠诚!”升任孙承景为右肃政台中丞,命令张仁愿前
去记录孙承景以下立功将士。张仁愿离开都城前,先去问孙承景交战
胜负的情况。孙承景实际并未亲临战阵,所问的都不能回答,又为自
己虚报了许多功劳。张仁愿在朝廷上奏告孙承景的欺君之罪,于是贬
孙承景为崇仁令,升任张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神龙三
年,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被敌军打败。皇帝命令张仁愿代
理御史大夫,接替沙吒忠义统率部队。张仁愿来到军中而敌兵已退,
于是在后面紧追敌兵,夜晚偷袭打破敌兵。先前,朔方军北面与突厥
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神祠,突厥将要入侵时,必定先到祠
前祭酒以求神的保佑,并趁机在此牧马整兵然后渡过黄河。这时突厥
默啜率领全部兵马向西攻击突骑施娑葛,张仁愿请求乘虚夺取漠南地
区,于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首尾相应,以断绝突厥的南侵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两汉以来,都是北守黄河,如今在敌寇境内筑城,
恐怕既劳民又费力,最终城池还会被敌人占有,因此不主张实行。张
仁愿执意请求不止,中宗最终答应了他。张仁愿在朔方时,上奏任用
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鄠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
微分管军事,太子文学薪资标准 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张敬忠
等人都以文职官吏而著称,许多人做到高官,当时人们称赞张仁愿有
知人之明。景龙二年,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多次
受封为韩国公。他春季回朝,秋季又督率军队守备边疆。中宗赋诗为
他饯行,赏赐不计其数。不久加授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张仁愿因
年老退休。开元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赠送办理丧事的丝织物二
百段,命一位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旧唐书张仁愿传》
12、《旧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颜真卿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
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
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
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
之变,叹日:“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
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山既陷洛阳,杀留
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真卿恐
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斩子光,
密藏三首。异日,乃取三首冠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
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嗣位,卢杞专权,
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
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
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遽以身蔽之,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
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
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
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
耳。”兴元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
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
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唐书颜真卿传》)
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郡临沂县人。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
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
孝闻名。安禄山反意较明显了,颜真卿以久雨为托词,修城墙加深护
城河,秘密统计健壮男子,储备粮食;表面却召集文人,在城外水中乘
船游玩、喝酒吟诗。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也秘密侦察他,认为
文人不值得担心。不久,安禄山果然反叛,河朔都被攻陷;只有平原郡
城郭守卫都完备,于是派司兵参军李平飞马奏报。唐玄宗开始听说安
禄山叛乱,叹气说:“黄河以北二十四郡,竟没有一个忠臣吗?”得李
平来报,很高兴,扭头对侍从说:“我不知道颜真卿相貌怎样,能够
做得这样好!”安禄山攻陷了洛阳,杀死了洛阳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
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带着三人的头来黄河北边示众。颜真卿担心
人心动摇,就假装对各位将领说:“我认识这三个人,头都不是真
的。”于是腰斩了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头。后来,才取出三人的
帽子佩饰,用草续做成身体四肢,用棺木装殓祭祀殡葬,立了牌位痛
哭,人心因而更加亲附。
肃宗驾临灵武,授颜真卿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继位,卢
杞专权,忌恨他,适逢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于是就上奏说:
“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晓谕他们,可以不使军队劳苦。”皇
上同意。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
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护住他,驱散了那
些人,众人退去,才施礼请颜真卿到住处休息。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
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
真卿发怒说:“大人(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实为宰相,因此称他为“相公”,意译为“大人”)是臣下,怎么让这
些人做这种事呢?”拂衣起身离席,李希烈羞愧,也喝令停止。李希烈
攻占了汴州,称帝建国,派人问颜真卿仪式,颜真卿说:“我年纪大
了,虽曾经执掌国家礼仪,记得的只有诸侯朝拜的礼仪。”兴元元年
李希烈杀了颜真卿,颜真卿当时77岁。
唐德宗下诏书说:“鲁郡公颜真卿,天生才能品质出众,公正忠
心尤为杰出,侍奉四代皇帝,志向坚贞始终如一,适遇叛贼作乱,朝
廷将晓谕(贼寇)的重任委托给他,几年被拘禁威胁,至死不屈服,可以
追赠他为司徒,再赐五百匹布帛。他的儿子颜頵、颜硕等人服丧完毕,
主管部门(或主管官吏)奏报破格授予官职。”
《旧唐书颜真卿传》《新唐书颜真卿传》
13、《旧唐书娄师德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娄师德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
原文:
娄师德,郑州原武人也。弱冠,进士攫第,授江都尉。上元初,
累补监察御史。会吐蕃犯塞,募猛士以讨之,师德抗表请为猛士。高
宗大悦,特假朝散大夫,众军西讨,频有战功,迁殿中侍御史,兼河
源军司马,并知营田事。天授初,累授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
仍依旧知营田事。则天降书劳曰:“卿素积忠勤,兼怀武略,朕所以
寄之襟要,授以甲兵。自卿受委北陲,总司军任,往还灵、夏,检校
屯田,收率既多,京坻遽积。不烦和籴之费,无复转输之艰,两军及
北镇兵数年咸得支给。勤劳之诚,久而弥著,览以嘉尚,欣悦良深。”
长寿元年,召拜夏职业目标的确定 官侍郎、判尚书事。明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谓师德曰:“王师外镇必藉边境营田卿须不惮劬劳更充使检校。”
又以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稍迁秋官尚书。证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讨
之,与吐蕃大将论饮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官军败绩,师德贬授原
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入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岁,兼检
校右肃政御史大夫,仍知左肃政台事,以与王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
河北诸州。神功元年,拜纳言,累封谯县子。寻诏师德充陇右诸军大
使,仍检校河西营田事。圣历二年,突厥入寇,复令检校并州长史,
仍充天兵军大总管。是岁九月卒,赠凉州都督,谥曰贞。
初,狄仁杰未入相时,师德尝荐之,及为宰相,不知师德荐已,
数排师德,令充外使。则天尝出师德旧表示之,仁杰大惭,谓人曰:
“吾为娄公所含如此,方知不逮娄公远矣。”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
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
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
译文:
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考中进士科,调任江都尉。上
元初年,任监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边境,朝廷招募猛士讨伐吐蕃,
他就自告奋勇,戴红抹额前来应招,高宗暂且受任他为朝散大夫,让
他随军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军司马,并主持营田
事物。天授初年,担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武后颁降诏书慰
劳:您一向忠诚勤恳,又有军事谋略,我因此把军事重地托付于你,
把军队交给你。自从你任职于北疆,总领军务,往返灵、夏之地,检
校屯田,收成增多,丰收的粮食堆积如山,免去了买粮的花费,也无
转运粮食的艰辛,两军和北镇兵数年都能供给,勤劳之诚心,越来拾金不昧的拼音 越
显著,予以嘉奖肯定,我十分欣慰。”
长寿元年,诏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书事。第二年进职同
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曾对娄师德说:“军队在边疆,必须依赖经营
屯田,公不可因辛劳而畏缩。再担任检校”于是又任命他为河源、积
石、怀远军及河、兰、鄯、廓州捡校营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
书、丰原武县男,改任左肃正御史大夫,并主持政事。证圣年间,和
王孝杰在洮州抵抗吐蕃,战于素罗汗山,大败,贬官任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来和
武懿宗、狄仁杰分道安抚平定河北,晋升纳言,改封谯县子、陇右诸
军大使,又统领营田。圣历二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诏任命娄师德为
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当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岁。朝廷追
授他幽州都督,谥号是贞。
起初,狄仁杰没有辅政时,娄师德荐举他,等到狄仁杰为宰相,
不知道娄师德举荐他,几女人大b 次排挤他任外使。”武则天拿出娄师德的举
荐狄仁杰的奏章,狄仁杰感到惭愧,对人说:“我被他宽容到这个地
步,,才知道不及他远了!”娄师德涉猎广泛,心胸宽广,喜怒不表现
在脸上。负责边地要塞前后三十年,处理事务恭敬勤勉,孜孜不倦。
他虽然担任参知政事,心存敬畏,行事谨慎,最终能以功名卓著善始
善终,被有见识的人所敬重。
《旧唐书娄师德传》
《旧唐书房玄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60195字。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22:5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246441558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拔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拔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