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叠题乌江亭》原文|译文|鉴赏
《乌江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
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
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叠题乌江亭》原文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有志者事竞成 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
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家当是什么意思 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
地。
⑸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排名前十的婴儿奶粉 土重来。指失败之后,整顿以
求再起。
鉴赏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
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
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
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深圳公租房 ,认为项羽的失败已
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
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
回”。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
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
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
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瀑布是怎么形成的 而项羽
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
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
羽真的重返羊肉串英语 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杜、王的观点不同是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
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
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
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
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个人思想总结 则昌,逆之则亡&r环保小故事 dquo;。这首
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
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
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
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
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青木香 ,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
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22:4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24584145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乌江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乌江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