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1
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由教授于丹讲的《论
语》。她在这里讲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观念,来对待人生。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
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论语》就是讲道德的,
刚才看到了中伞简笔画 央电视台播发的对待中国游客提出了几条建议和意见,让大家
遵守道德的规范,其实这些建议都是在《论语》里说过的话,也是孔子让人在小
时候树立的礼貌行为。如果我们在小时侯都能学学"论语","论语"是孔子教弟子
在课堂上的课堂笔记,后来让学生们整理出来的教关于合作的谚语 材。其实如果这些良好的品德
就会从小树立起来。那么每个中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一些。就不会有说随地吐痰
和出口不逊的事情出现。于丹教授说:学论语对创造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
用。这就是当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放学习论语的原因。
论语里述说的就是要学会感激。于丹教授说:学会了感激,就学会了如何乐
观的生活。她还说:如果你对经常为一些小事流泪,那么你就看不不见星星和太
阳。对世界上的万物,要心存感激,人生就不再单调,而会显得更加美好。一个
人要懂得学会感激,感激是一个人应树立的美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是啊,我认同于丹教授的观点,也同意论语里说的哲理性的话语。我认为:
要记住感谢父母的作文 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错,那是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体现。如果你能做到这
一点,你的心胸就会是宽广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胸怀是无比的宽大。人生是一场战斗,需要你有技巧,
让你有睿智和智慧。
百家讲坛观后感2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
袁腾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
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
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
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
一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
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画地为牢羽泉 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
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
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
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
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
计,岳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
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
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
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讲坛观后感3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
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
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与人生之道这七
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
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
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
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
“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
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与理性的
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
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
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
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
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
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
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
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与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
界吧。
百家讲坛观后感4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的解读《三字经》,里面的内容令我记忆深刻。钱文忠教授讲了人之初性的善恶,他讲了曹操的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
同样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相距很大,看起来他们根本不像兄弟。
还讲了周处,本性不坏,但由于他父母双亡,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成了一大害。
但他知道后,诚心改过,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
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历史上的唐伯虎,
从小绘画就很有天赋,他的母亲送她去沈周那儿学绘画,学了一两年,他想:哎!
师傅绘画也不怎么样,说不定我比他还好呢!然后,他向师傅提出结束学业,他
的师傅知道后也同意他满师了。
唐伯虎离开之前,师傅做好了酒菜就放在一个唐伯虎没有去过的房子里,唐
伯虎走进房子,看见里面居然有四扇门,每一扇门外都有不一样的景色,他先不
吃饭,看看门外的风景。“咚咚咚”他的头上撞了三个包,终于他知道那些风景
是师傅画出来的,他知道了自己太骄傲了,后来他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告诉我们: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经
历,才会有所成。《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很善良,并不坏,主要是后天
的良好教育以及正确的引导,才能成为人才。
百家讲坛观后感5
近一段时间来,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红极一时,其间的易中天品
“三国”、阎崇年评“清史”、张瑞芳说“聊斋”、刘心武谈“红楼”。虽其褒
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理解,使其收视率大大提高。这
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我们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不少启示,《百家讲坛》却能深受
大众欢迎肯定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学习、借鉴《百家讲坛》
的长处也是很有必要的。
“课程悬念化”就是值得历史教师学习的重要技巧。悬念的设置是为了引起
观众紧张而期盼的情绪,《百家讲坛》的学者充分利用悬念作为牵引,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历史教学中,悬念同样能够运用于新课导入、授课过程、
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使授
课场景波澜起伏,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和品味。
“场景生动化”也是值得历史教师借鉴的。所谓的场景,包括授课过程中的
语言、肢体动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讲坛》超多运用上述这些元素,大大增加
了讲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历史教师透过借鉴与钻研,一
样能够做到。
“知识故事化”是《百家讲坛》值100米技巧 得借鉴的另一大“法宝”。之所以此刻的
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重要原因在于,历史教师将精彩的历史史实和活生生的历
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条理论,完全消磨了学生的兴趣。相反,《百家讲坛》那种故
事化的讲述却充满了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感人至深的情节,这也是其深受大众
喜爱的重要原因。历史教师如果能尝试着将历史知识进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讲
故事的过程透过各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这样
的历史教学天津天塔 必须是十分成功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6
今天中午,我继续收看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这次主要讲了关于饮食方面的
礼节。
在饮食方面,不能挑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时常做不到的。遇
到好吃的食物,总会不停地吃,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从来不吃一口。这样不仅不会
营养均衡,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我们平时总
是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别人对你的印象自然也很差的。我们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
西,也不要暴食暴饮。在饮酒方面,我们不能饮酒,而有些家长却十分喜欢饮酒,
我们要经常提醒家长。
钱文忠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吃相的故事。古代,有一个人叫郑浣,已经当了官,他是一个非常看重吃相的人。有一天,他的远方孙子要看他,这个孙子
是农间种地的,并没有见过面,也不懂礼节,衣服很破。郑浣没有嘲笑他,问他
想做什么?孙子说他想当县尉。郑浣便想去找相关的人说一说,并在晚上让他和
他一块儿吃饭。那天吃的是蒸饼,他发现孙子只掏里边的瓤吃,第二天便把他送
走了。试想,如果给我们一个蒸饼,相信我们也会吃只瓤,对外面的饼皮视而不
见。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细节,使本来对孙子印象很好的郑浣,对孙子的印象一
下子差到极点。
看完这期节目,我发现在饮食这么一个小的细节中,我还有很多礼节没有做
到。
百家讲坛观后感7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
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
而到达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我们主要说说近期的钱文忠讲的《三字经》吧:钱文忠的《三字经》植根
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
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
能详。
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
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完美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
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
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
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
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务必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这就是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根本目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8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
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
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
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若将中华
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
颗闪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仅让我对秋葵要焯水吗 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
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一场场著名的战
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
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老师说,事物就应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虽然诸位
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正如《论语》所
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
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
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
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
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
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讲坛观后感9
前段时间,我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爱上语文,感悟很深。
爱上语文总共有12集,讲的都是如何学习中国的古典诗词。其中我最有印
象的是第1集和第6集。
第1集主要讲了王安石觉得自己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过江南岸”中的
“过”字用的不好,推敲修改了很多次,先后改成了“满”,“去”,“近”……
等,还是不满意,总觉得有欠缺。直到他看到了一首诗当中的“绿”字,眼前一
亮,最终定下了。我想:作为北宋有名的诗人,王安石写诗都要修改那么多次,
那我们写作文修改的次数岂不是更多?我决定以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争取更
加完美,使作文无可挑剔!
第6集讲的是“言与意之间的转换”,让我懂得了怎样去解读诗。解读一首
诗,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去联想他写这首诗时的画面,从而去理解其中的韵味,意
思。而言与意这个中介就叫意象。例如,“饱经风霜”这个成语,老师们有两种
教法。第一种是让同学们先预习这篇__,再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第二种是由同
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把所见描绘出来。两种方法都可以学会饱
经风霜这个成语,但显然,第二种方法更能加深大家对成语的印象和理解。这,
就是言与意中意象结合的方法。
爱上语文对同学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我建议大家去看看!
百家讲坛观后感10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
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
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
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
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
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
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
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
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
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齐王被惹怒了,
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
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楚怀王
发觉上了当,醋泡花生米 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
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
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观后感11
今年寒假,我为了增长知识,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它开阔了我们
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
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千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
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知道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
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
《三国演义》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
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
文武双全的武武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
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
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
在《易中天品三人多怎么形容 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
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火烧
博望,火烧新野……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罗贯中为了使《三国演义》更加的好看,
而胡编乱造的。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
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
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我渐渐
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百家讲坛观后感12
百家讲坛是我在科教频道中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可以说是天天都看。看着主
讲人们在讲坛上绘声绘色、挥洒自如地讲述着,时常让我沉醉其中。
在商传先生的《永乐大帝》中,我看见了一代明君的成长、发家,在靖难中
夺得皇位,君临天下,治国安邦,御驾亲征,直至踏上最后的征途,结束他辉煌
的一生。
我又在《汉代风云人物》中认识了忍辱负重,熟读兵书的伟大军事家、战略
家韩信,为他的命运扼腕;了解了知人善任,礼贤下士,善于听人劝告,总是问
“为之奈何”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见识了勇猛过人,力能扛鼎,在巨鹿之战
中以少胜多,最后因为政治糊涂,失去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在蒙曼的《武则天》中,我见到了一代女王武曌的入宫、出宫,及再次入宫,
由天真的少女蜕变成叱咤风云的女王,励精图治,成就了唐朝的盛世。
钱文忠娓娓道来,在一个个小故事中,《三字经》、《弟子规》也变得通俗
易懂,生动有趣。
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揭示了许多历史真相——刘备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
人,鞭打督邮居然是出自于刘备之手,周瑜并不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反而是
一个豁达、心胸宽广的人,也没有总在诸葛亮之下。相反,诸葛亮在历史上只是
一个无名小辈,他几乎成为《三国演义》的主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相比之下他去
世最晚……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在娱乐中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22:3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1223939155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家讲坛于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家讲坛于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