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穆斯林的葬礼

更新时间:2023-03-27 20:43:36 阅读: 评论:0

开题报告字数-城南旧事好词

穆斯林的葬礼
2023年3月27日发(作者:本合同一式两份)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

这是一本讲述一个穆斯林家庭三代人的命运沉浮的故事。在不同时代下有着

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相关,最后衍变成一场悲剧,最终郁郁而终。令人抽象地

体会到命运的多舛以及爱的深沉。

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幼年的韩子奇如何在机缘巧合下入住了北京

一户普通的穆斯林家庭后想当时的主人家学习琢玉的技术,历经磨难之后成就一

番大业,但因时代背景以及命运的捉弄下使得家业不复存在,以及韩子奇与师傅

两个女儿的情感纠纷为主线。

第二部分则以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为主人公,讲述韩子奇一家在经历“七七

卢沟桥”事变后以及一系列政治上的动荡后幸存下来,生活逐渐步入正规,但又

因上代人的恩怨情仇以及韩新月有先天性心脏病最终衍变为一场悲剧。令人感概

“命运”与“情”这两个词。

这是一本将“爱”这个抽象的概念表达的如此真实的书。有韩子奇与他师傅

的大女儿“梁君璧”相互支撑的爱情。有韩子奇与师傅的小女儿梁冰玉在身处异

乡且生命受到威胁下相互依靠的“禁断之恋”。也有三代人韩天星与其原本厂友

—一个朴实的女孩容桂芳,因他的母亲梁君璧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离间计将

两个相爱的人因误会而“咫尺天涯”的没有结果的爱情。以及韩新月与其老师楚

雁潮的师生之恋,但因回族的规矩以及韩新月的先天性心脏病从而变成一段凄美

而悲壮的爱情。无一不使人感概万分。并不像一些小说的圆满结局,而是以悲剧

结尾,使情的理解更为深刻且难忘。

当韩新月卧病在床,得知自己的病已不是现代医学可以力所能及的时候,她

请求楚雁潮放弃自己,任自己自生自灭时,楚雁潮愤怒了,他向新月诉说:“爱

是什么?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炭还是木材,是大树

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

感,我因为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来贬低

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越深,爱

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如此感人肺腑的一段话令多少读到这的人潸

然泪下。

爱得浓郁,爱得深沉,此情此景,也不枉此书的好评如潮。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2

早就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部著名长篇小说,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

奖经典作品,里面有最纯洁的梦想和最痛楚的命运。据香港《镜报》月刊报道,

在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穆斯林的葬礼》排名第五位。

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小说。然而在今天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这本书有电影版和有声

版。

在寒假中选择这本书,是出于对作者的崇拜,想知道是怎样奇巧的构思,怎

样细腻的文笔,怎样的对于时事的巧解,才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当读书成为了一

种习惯,似乎一片读后感就会随之产生。

(一)他们是改变中的穆斯林

三代人的命运,与玉的几度兴衰融合在一起,如果玉碎,那么人呢?

一生以制作玉器为生的手艺人——梁玉清,雕得一手的好玉,但是一生清贫。

老实本分的他在呕心沥血三年,作品即将完成之日“无常(即常用的离世)”,

临死前,没有留下一句话。

梁玉清今生唯一的弟子韩子奇,同样为玉痴狂,耗尽毕生精力收集玉器,并

在危难时刻前往国外,只是希望爱好一生的玉可以免于毁灭。年少时,韩子奇是

虔诚的穆斯林,希望可以跟随他的巴巴(在此处有长辈的意思)到达麦加朝圣。

玉,改变了他的一生。看到玉的一刻,眼前缓缓流淌的一条河流,将他拖进了这

个世界,如痴如醉。遂没有继续做穆斯林的各种朝拜。在临终时是半信半疑地念

着“清真言”去世的。

韩新月是韩子奇的女儿,是新一代的穆斯林。她是中国较早的一批大学生,

学习西语。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穆斯林这个民族的改变。没有排斥外教者,一

心追求着心中的美好和神圣。虽命运无常,仍然保持着心中最纯净的爱,最执着

的追求。新月在临终时则义无返顾地呼唤着她所爱的老师“楚潮”的名字去世。

作为少数民族的穆斯林,正在经历很多的改变。而文中三代人的命运和不同

的追求与生活轨迹,正式在说明,穆斯林的上一代还在受着伊斯兰——这道宗教

枷锁的控制,无法完全摆脱。而像新月这样的新一代穆斯林,面对自己向往的爱

情时,更多的遵从了自己的心意,跨越了民族,宗教信仰的诸多束缚。

三代人临终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被她称为穆斯林的

回回民族,在前进中的巨大的变革,回回民族要想发展,要想享受现代文明如教

育、爱情等等,在作者看来必须抛弃伊斯兰的枷锁。

(二)她是新一代的穆斯林

新月死了,没有完成她梦想中的学业,没有成为梦想中的翻译家,也没有和

梦想中楚老师的在一起。她的死,在于一个这个民族的诸多的封建礼教,在于母

亲的阻挠和限制,在于时代的枷锁。新月的死不在于疾病的凶险,更多的是礼教

的束缚。

新月代表着希望和梦想,是所有美好的事物的代名词,作者霍达在她的身上

寄托了很多的希望。她学习的是当时的冷门——英文,是新中国的希望;她热爱

的是翻译,希望能够将中国的优秀作品译制成册,介绍到国外,比如鲁迅;她可

能与汉人通婚,在当时的回回当时几乎不可能;在她的葬礼上,楚燕潮出现了,

在为葬人“试坑”的时候,楚燕潮毫不犹豫的跳了下去,作为汉人,也是不符合

传统的可见,在新月身上,有了很多突破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东西。

(三)细节是作者的巧思

书分为十七个章节,玉与月穿插进行,两代人的命运在改变中渐渐有了眉目。

而最后归于月魂,所有的真相:身世,命运,结局一一揭晓。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3

上学期,我和室友在宿舍的阳台上各养了一盆小绿植。因为不便,暑假我们

都没有把它们带走。我心里很惋惜,觉得我的绿植会活不下来,因为它本来就是

喜阴的植物。一个暑假过后,室友养的那颗根系发达的小发财树茁壮成长,叶天蝎座和双鱼座配吗 子

绿得发亮,叶尖一顺儿朝下,一片盖住一片,不留一点儿空隙。而往旁边一看,

我养的那颗“袖珍椰子”就显得十分可怜了:细长的叶子大约有二分之一都呈现

的是被晒干后的枯黄。但是,它还活着,这让我十分惊讶。它本来就是不宜暴晒

的植物,我已经做好了它会枯萎的准备,没想到它到如今也顽强生长着。它奋力

挣扎,努力生存,也许只是想告诉我它也有选择茁壮的权利,即使被放弃。

选择?权利?这是两个很深刻的词。选择的意思是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而权

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每个人都有选择权利。有的人选择去

做一粒尘埃,散落在这个世界的边缘地带,浑浑噩噩度过一生。而有的人选择成

为一棵大树,努力茁壮成长,撒下片片阴凉。这都是他们的选择,他们都有选择

的权利。

但是,如果你真的选择去做一粒尘埃,你不觉得遗憾吗?《穆斯林的葬礼》

中新月即使病重,但她对生活仍充满希望,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希望。在她生命

的最后时刻,她还在盼着天亮,她也仍有开花的权利。那生在这个新时代,拥有

健康身体的我们呢?就直接浪费我们拥有的这一切资源,浑浑噩噩地度日,按部

就班地去过每一天,让生活就如一路由器怎么接 潭死水,不起一丝波澜吗?人生本就像一只导

管,欢乐流过,悲伤流过,一切流过,最后都是一场空,所以,我们更要留下我

们来过的印记。今朝如醉终须醒,病马昏鸦踏前程。趁年轻去奋斗吧!不要害怕

前程渺茫,未来的一切本来就是未知的。不要害怕艰难辛苦,人生本来就是一段

修炼之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果你向往广阔,就去拥抱大海;如果

你喜欢自由,就去遨游天际;如果你热衷挑战,就去攀登高峰。只愿你是一棵小

树,任何情绪都只会滋养着你长大,而不是将你击垮。只愿你能长成参天大树,

去触摸星星。只愿你不负韶华不负己!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4

周末无事,又把曾经给我以很大震撼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了一遍,即使六

年过去,重新品读,这本难得的经典之作仍然让人心里涟漪四起,难以平静。

这是一本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情节构造跌宕起伏,感情描写真挚动人,主题

内涵现实深刻,让人初读后便欲罢不能的好书。再次拿起这本书时,未曾翻开,

书中的人物便一个个跃然于脑海,梁亦清的正直刚毅、韩子奇的有情有义、梁冰

玉的敢爱敢恨、楚雁潮的浪漫温润,韩新月的纯洁无暇,无不让人印象深刻。

《穆斯林的葬礼》的内容主要描写了老北京一家玉器商人的商海沉浮,以及

这一家三代和围绕他们的人们的恩怨、爱恨纠葛,从而表现了近代华夏文化和穆

斯林文化相碰撞所产生的一系列因果循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副生动、激荡的民

国画卷。

这本书的结构比较独特,分别以“玉”和“月”为主题,两条主线同时进行,

“玉”篇描写主角韩子奇与其岳父梁亦清的商海经历和主人公的爱情,“月”篇

讲诉主角儿女成长经历和爱情旅程。

毫无疑问,书中人物的结局是充满悲剧色彩的,梁亦清一生投生玉器业,结

果却因为玉而激愤而逝,韩子奇为一代“玉王”,最终也落得个事业失败,爱情

失意,爱女早逝的结局,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注定有缘无份的爱情,如此种种,

无不读出作者字字含情,也句句泣血的悲剧性表达。

本书行文一气呵成,同时书中人物命运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让我们时而

为之忧,时而为之喜,当最后书中人物的命运均已以悲剧收尾时,读者积蓄的感

情便如溃堤之水般汹涌肆虐,情不自禁的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息。

结尾的悲剧性还体现在命运的无常和讽刺意味,韩太太,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以及历史上根深蒂固的习俗,竭尽全力阻挠自己儿女与汉族

人的爱情,可以说,她儿女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酿成的,但是,我们不

能简单的把她看作一个坏女人,她也不过是一个可怜人罢了,到最后他的丈夫道

出了自己是汉人的真相,瞬间让她崩溃了,所以,这个女人也值得同情。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读

之,对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次洗涤。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5

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

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

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前到结束社会复

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

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励志对联七字 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

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

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

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

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

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

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

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

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

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6

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合上这厚簿子的时候,竟仿

佛沉溺在了老ROSE讲起泰坦尼克号时候闪着泪光的深邃眼眸里,心情也湿漉漉

的,像最近江南的梅雨季节里久久不能晾干的衣服。那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

衰起落、几代人的身世浮沉以及那颠沛流离曲折复杂的情感,始终在我脑际徘徊。

回家路上,车水马龙,尘埃飞舞,可最终还是悠悠落地,突然让我明白了什

么是尘埃落定,终归于黄土一捊。想起小说里的情节,宛如红楼梦里透露的禅机,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不过过眼烟云,只是红尘走一遭。

我跟着笔者游过了玉的长河,游过了半世纪的历史海洋,游过了穆斯林信仰

的圣地。

我随着笔者叹过了月的圆缺,叹过了兵荒马乱的年代,叹过了这家几代人的

悲欢离合。

穆斯林的葬礼,这是一个家族的葬礼,一个从清贫到富贵又回到清贫的轮回。

韩子奇一生系玉,惜玉如命,最终玉尽人亡。

韩新月一生如月,纯净美好,最终月落无声。

笔者笔触细腻、笔锋委婉,宛如一位两鬓苍白的老人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

和两代人互相纠葛的情感。以玉和月的篇章交错地展现了在同一地点的两代人,

最终又以韩新月的身世将玉和月汇到了一起,进入尾声。

最动人之处莫过于几段不同形态却都以悲剧告终的感情。墨香四溢,悲从中

来。

有韩子奇与梁冰玉之间义无反顾却有悖伦理的爱情,有梁君璧对丈夫深沉的

隐忍的感情,还有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刚开花就被生命无情带走的爱情。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尽

管月光还那么灿烂……”这是书中严教授弥留之际,让最爱的学生楚雁潮为他和

老伴念的拜伦的诗。

而当我看到新月离世前对楚雁潮的期盼时,当我看到新月离世后楚雁潮在墓

旁拉琴时,我觉得这几句诗也应该念给他们听的。

从此生死两茫茫,鬓如雪,念成伤,何处话凄凉。

我们不再一起漫游。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7

初次端起了它,是在别人的推荐下。

刚看到书皮上的那一弯新月,那种神圣和庄严,透彻的穿过身体,像是在探

寻,又像是在欣赏。

书中的“路”坎坷复杂。情节像是一团被人千百次蹂躏,一线绕着一线;又

像是剥洋葱,一层又一层。但那淳朴庄严的内容,根本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

反而让人钻了进去,成为故事中的一员!一次次跌倒的新月,又在亲情和爱情的

帮扶下一次次的站起来。终甩脱不掉。哪怕是一个小人物糟遇了不测或是遇到了

麻烦,心都像是被刀割!悲切凄凉的爱,终使人伤心。一个个故事情节,成了人

们常挂嘴边的话题。

一部真正饱含世间人情的文学巨作,永远都是那样高雅、神圣。问世间情为

何物?仍是以一声声悲凉的惋惜告终……

如同李清照的那首词: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

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8

两代人的一生。

从晶莹剔透的君璧到顽固守旧的韩太太,

从活泼可爱的玉儿到满面沧桑的冰玉,

从潦倒穷困的到富可倾城到身心俱碎一无所有的韩先生,

从活泼到面冷心热的天星,

还有那一轮新月,没有等到月圆就月落了。

印象最深的是韩太太,青年时一身烂漫,到中年无情冷酷,心胸狭窄,生活

与环境的变化真的会造就一个人,特别是结婚后对家长里短的琐碎与烦腻,很容

易变成只顾小家庭的妇人。

韩子奇我认为是一生软弱自私的,爱情亲情信仰家庭都比不上事业的爱好,

这何尝不是很多中国男人现在的写照。但社会又需要这样的痴,这样的热爱,来

成为社会的不朽的传奇。

新月与天星,亦成为他们母亲守旧与传统的牺牲品,失去了生命与爱情,错

失了一生的幸福。

在书中,我倒赞成梁冰玉的生活方式,为爱为自由,敢于争取敢于拼搏也敢

于退出,可惜她对女儿的放弃,造成女儿不幸的命运,也是对她那种自由的不赞

成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9

“月落玉长河”,是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改编成电影剧本时所用的名

字。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

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

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

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其视角之宏大竟令我无法为这篇笔记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

题目。

这部作品以两条并行的主线、细腻的笔触构造出一个穆斯林家庭几代的生活

图景。同时,也以独特视角反映了当社会的某些侧面,比如战争带来的无奈离别

与孤独,生意人之间的诡谲无情。作者的文字力透纸背,直指人性。细腻处将人

内心的矛盾挣扎刻画的淋漓尽致,大气时又能表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战争的残

酷、人们内心的普遍焦虑。

在作者霍达的笔下,有许多感人至深的细节令人难以忘怀。当单纯坚强的新

月带着她注定无法守候的爱情无奈离世的时候;当楚雁潮多年后再在新月坟前拉

起那首梁祝;当一切美好的东西破碎的时候,不忍、难过,却发现,小说中的每

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苦楚,都那么的让人不忍责怪。曾听一位朋友说倘若君璧

不那样绝情,也许新月便不会遭受那样的悲剧结局。然而,人非圣贤,作为一个

虔诚的穆斯林,作为一个妻子,君璧自然也有自己的坚持与苦衷。很多时候,人

性中的弱点似乎都是可以包容的,只是悲剧就在那些弱点之中一点点凝积成形。

这让我不免想起周国平的话“没有哪一种人性上的弱点是我不能原谅的,只不过

有的是出于怜悯,有的是出于不屑。”当君璧的狠绝、子奇的懦弱共同扼杀了新

月这样一个纯真女孩的生命时,我们又如何能够不愤怒,如何能够不惋惜?

同时,文中点缀着的燕园之景、拜伦之诗、梁祝之曲,都为__增色不少。

从整个穆斯林社会向中原文化融入的宏观角度看,韩亦清、梁君璧等人始终

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尤其小说中写到的韩亦清细细雕琢宝船的专注,梁君璧

每日进行宗教仪式时的虔诚,都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并不大众化的群体中透露

出的一种坚持,正是这种坚持使得这一民族在汉族的大众群体中长期生存却又未

曾被同化,依然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诚然,对于民族的坚持,禁止与外族通

婚,在某种意义上讲扼杀了新月和天星的爱情。但另一方面,书中所描写的回族

婚嫁、葬礼等又都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被其或庄重热闹,或肃穆悲痛的气氛

所打动。

作者在后序中说,“我和主人公一起生活。每天从早到晚,又夜以继日。我

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我已经舍不得和我的人物分开。当

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送离人间的时候,我被生死离别折磨得痛彻肺腑。”这又是

一个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投入与坚持。当作者与人物进入同一个世界的时

候,文中的人物也变得更加真实和富有灵气。也许正是作者的这种情感投入才让

这部小说变得更加富有魅力,才让读者也深陷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中。

下面是对书中一些细节的摘录:

“啊,安拉!宽怒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

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你让谁生存,就让他活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

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夺我们,并且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

做试验!——穆斯林葬礼上的祷辞”

这段祷辞在全文开头和结局处都曾出现,透露出葬礼上的肃穆庄严,开头时

出现时物是人非,而结局处出现,则已是新月的葬礼了。个中滋味,自是耐人寻

味。

“拜师仪式是极为简单的,不必焚香叩头,穆斯林最尊贵的礼节就是“拿手”,

师徒二人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双和琢玉有着不解之缘的手、两颗痴迷于同一

事业的心,就连在一起了。

“梁亦清带着他来到西便门外拜谒祖坟,这里埋葬着梁家世世代代的先人,

高超的琢玉手艺就是这样传下来的,以后,就只有传给易卜拉欣了。梁亦清希望

得到先人的谅解,他想:易卜拉欣虽不是梁家的骨肉,也是穆斯林啊,身上流着

同样的血!

“面对眼前一片没有生命的荒家,易卜拉欣看到的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六尺

之躯,一抔黄土,穆斯林们一个个离去了,什么都没有带走,把一切都留下来了,

汇成了玉的长河。现在,他怀着衷心的敬仰,涉下河去,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了。”

这段文字是梁亦清收韩子奇为徒时的一段描写。其中,“拿手”的简单礼节

却有着令人震撼的感染力。收徒这一段也反映出了穆斯林内部的向心力,只要是

穆斯林,身上就流着同样的血的这种观念让人动容。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

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多年以后,新月已死,物是人非,冰月回来看望女儿,在坟前见到已近

中年的楚雁潮为新月拉响这首《梁祝》。在此,不得不又为两人坚贞的爱情所感

染。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更加遥远的未来里,这个故事会继续感染着更多的人。

作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0

听说《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巢湖实习的时候,请求朋友推荐几本认为最好的小说看。一个最铁的哥们儿

向我询问了几个问题,沉思了一会,张口说,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保准符

合你的需要。然后滔滔不绝地给我叙述里面的故事情节。

这是我最早听说《穆斯林的葬礼》和它的作者霍达,友人在我心间播下的种

子经过时间的掩埋并没有沉寂,以后又从不同渠道的听到了对这本书的推荐和赞

美,就像经过了阳光雨露的滋润,阅读的冲动使这个种子时刻都想爆发,终于,

寒假前,在同学宿舍目光瞅见了六个大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并将激动它

翻看起来,这个种子终于破土而出了!我借到了这本五百来页的厚厚的书,小心

地放在行李包里,带回家打算寒假期间认真阅读一遍!

昨天,当我将最后一页合上,我立即发表了一个心情,“《穆斯林的葬礼》

终于看完了,脑子现在一片空白”。今天,一个同学评论,“你是指这本书很精

彩吗?”我回复,“很精彩,值得一看”!

一本好书的精彩关键在于它能吸引你看下去,从我翻开这本书两三页之后,

我就毫无察觉地被一个“回回民族”的历史、风俗人情入迷了,对我国玉石行业

的博大精深和玉石匠人、玉器专家、玉器迷们先是震撼后被折服,继而被梁、韩

两家的兴衰搅得稀里哗啦,再到后来被韩新月和楚燕潮两人的凄楚爱情黯然神

伤……

作为青年读者,对霍达笔下的各种形象情节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韩楚二人的

爱情故事,就如楚燕潮对新月、韩子奇对冰玉所说,“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爱

情”,怎能不令读者心向往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对由新

月之死而导致的韩楚二人阴阳相隔而潸然泪下。

其实,读到一半时,我曾对作者锋笔突然一转,半路搞出个师生恋觉得不可

理解,更觉得对楚、韩二人仅仅因为迎新一事一见钟情有点儿难以置信,更多楚

燕潮在新月休学期间坚持看望新月表示相当的怀疑,这里有伦理的考虑,有逻辑

的因素,有常理的判断。随着阅读的继续,边读边思,有时,甚至将书放下,间

断下来才得以理出一些头绪,渐渐觉得合情合理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来,《诗经》里这

个最美的民歌道出了年轻男女最普遍的情感。年青的男子渴望找到心仪的姑娘,

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也盼望心中的白马王子赶快到来,青年男女孰能逃脱谁能避

免的了丘比特之箭?楚燕潮,一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书生,一个有思想有才

华又知冷知热的青年教师,世上哪找?韩新月,青春靓丽,娇小可爱,最重要的

是热情善良而又多愁善感,哪个男生不怜之惜之,倾心于她?当爱情一旦到来,

当真爱真的出现,至于什么身份的悬殊、年龄的差异、父母的反对、时间和空间

的阻隔,统统让它见鬼去吧,重要的是相爱的人能在一起,相知相爱相守,直到

永久!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新月死了,被病魔残酷地带走了,最终没能

和她爱的也是爱她的楚燕潮喜结连理、白头偕老,留下了楚一个人在人世间凄苦

地活着,也给我们读者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眼泪,让我们对以后要走的路多

了茫然和恐惧。

尽管不大乐意接受故事凄楚的结局,如果以后有时间,我会将这本书再次阅

读一遍!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

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

身影……

这位少女就是韩新月,是霍达笔下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

她出生在一个家庭富有的人家,从小不愁吃、不愁穿,她长得漂亮,有种像

清高淡雅、一尘不染的白荷花之天然美。她学习好,一直是班级上的佼佼者。她

是在别人的羡慕中慢慢长大的,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她却不因此清高自傲,她善

良开朗,有理想、有追求,为此,她坚定的付出着,她相信未来,对未来充满着

无限幻想,她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去寻找诗和远方。

可在她内心深处,自己总感觉与妈妈之间有一层无形的隔膜。十多年了,她

一直如履薄冰地和妈妈相处,很少可以直率的交谈。但她依然怀着梦想,并顶着

妈妈所给予的压力报考了燕京大学,她对自己说:自己确定的目标,朝着它走去

就是了,现在没有任何人来帮助你,你也不需要任何人帮助,让自身的力量来接

受检验,接受筛选吧!这是多么自信而坚定的宣言啊!让经历了无数次考试的我

看得热血沸腾,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新月如愿以偿接到了燕京大学的录取通知

书。我是多么替她高兴啊!我仿佛看到她姣好的面容上,嘴唇微微上扬,眼神里

闪出火一样炽热的目光,那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渴望啊!她已经在这条光明的

大路上越走越远了。

也许是天妒红颜,一场爸爸韩子奇的骨折,却使大家意外地发现这个幸福的

新月竟然有先天性的心脏病,确切地说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这个病带来的打击

不仅对新月自己是严重的,而且对她那个寄予厚望的父亲,希望女儿能完成自己

心愿的他,打击也是巨大的。他的女儿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闪烁着欢笑,稚嫩

的童心、金子般的童心,本能的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可这个美

好即将破灭,他一个做父亲的怎能承担的起。当我读到这时,我虽然心生一些忧

虑,但内心却是相信新月的,认为这不过是阻碍新月前行的一颗绊脚石,只要迈

过去还依然走自己的光明大道。再说,情节跌宕起伏是必须的,经历挫折也是必

须的,谁能不经历风雨就能见彩虹呢!想到这,心里不免宽慰了许多。

可是,我怎能理解作者的心呢?我想,如果按我的猜想,新月战胜了病魔,

最后欢天喜地大结局那该多好呀!但是如果真的是喜剧收尾,这本书也许就不会

这么深受众人喜爱了。也许,只有悲才会刻骨,只有痛才会铭心。情节一波三折,

新月几进几出医院,后面的一字一句都深逼我心,有着想翻页又不敢翻页的心里

矛盾。想翻页,想看看后来的结局如何,希望看到新月病愈出院的一幕;不敢翻

而是害怕结局却是自己内心不愿面对的一幕。于是,我就怀着这样矛盾的心情读

到了新月感冒病情加重,被楚雁潮爱情火焰重新燃起了希望,读到自己生母十六

年前给自己写的泪书,最后便看到新月浑身被白纱包裹,静暴风雨作文 静地躺在棺材里。她

仿佛是我第一眼印象中的新月,那么美丽,内心还是充满极度对生活的热爱和渴

望。现在却安详地躺在那儿,浑身洁白,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去寻找

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妈妈……

那一夜,新月未央……台灯下的我,合上了书,闭上了眼,来感受自己心中

那轮新月。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

1、眼泪这东西,有时能起到极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的

人稀里糊涂地拢在一起,把迂腐陈旧的意识变得温暖感人,把生机勃勃的新兴幼

芽儿在爱抚之中扼杀!

2、世界上没有一个青年不曾想到过爱情,每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它

可能萌发得很早,也可能贮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

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

形态'以至于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而当他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就

已经成熟了。

3、中国的女人啊,世世代代靠她们繁衍子孙却在史书上不占任何位置的母

亲们,竟然是那么爱这条“根”!

4、奇奇海市,缈缈蜃楼,一派佳境,却在浪头。

5、一个真正美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饰都是多余的。

6、她的心更加急迫,速度却减慢了,每次忍着剧痛的挣扎只能移动一根头

发丝的距离,她以细弱毫发的尺子丈量着死亡之路

7、雁归有时,潮来有汛,惟独明月不再升起。

8、凡是命中所有的,不求自来;凡是命中所无的,强求必失。

9、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留下了。

10、这儿陈列的是:一只翡翠盖碗,一只白玉三羊壶,一只玛瑙杯,一挂青

金石数球珠,一挂桃红碧玺珮一只玛瑙三果花插。那翡翠绿如翠羽,白玉白如凝

脂,玛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蓝似晴空,碧玺艳若桃花,交相辉映,灿烂夺目。

11、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感情?有手足情,这就足够了,干吗还要添上

个男女恋情来折磨自己?

12、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们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

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前人名

句也就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

13、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喜剧,悲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

无休。

14、记得去年秋天,她曾经坐在这块石头上,思索着事业,思索着人生。她

倔强地说:“人的灵魂是平等的!”是的,一点儿没错,人和人是平等的。人和

人的区别,在于为发掘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做出的努力,而不在人的本身。相信: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唯物主义者认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现在又钻

出来一个病魔,为什么人和人在病魔面前却不能平等?

15、满怀希望的人往往易于冲动,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静了。

16、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

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

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

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的深沉,爱的强

烈,爱的长久。

17、黑暗茫茫没有尽头,不知道这条隧道有多长,她不肯停歇地向前爬行。

几丝蛛网挂在她的脸上,她听到头顶有蝙蝠扑动翅膀的声音。她欣喜终于遇到了

活的东西,要向蜘蛛和蝙蝠问个讯:从这儿离人间还有多远?她失望了,挂在脸

上的是自己的头发,不是蛛网;咝咝的声音是自己的喘息,不是蝙蝠在飞动,在

这个魔窟里除了她之外没有任何生命!她喘息着停在那里,积蓄着力量,估计自

己的血还没有流完,筋骨还没有扯断,她还要向前爬……

18、蓓蕾还没有绽开,花枝就被折断了;折断了还能不能重新接上?问谁?问

“园丁”?“园丁”能回答吗?

19、幸福的家庭都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

20、这棵被命运抛弃的小树,虽开得瘦小,开得稀疏。但毕竟没有辜负春天,

春天也没有辜负它。

21、仿佛是发自地层深处。发自冥冥之中。发自血肉之躯的呼唤,将一颗封

闭的心唤醒了,将一种埋得太深藏得太久的情感唤醒了,人世被忘却了,天地塌

陷了,山洪暴发了,海水吞没了陆地,雷电毁灭了生命,只剩下孤岛中的亚当和

夏娃,世界将重新开始!

22、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那只是由爱而产生的错觉。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3

人生如梦,历史无情。

一直很想读这本书,起初也是怀着对这个民族以及书名的好奇,想知道这会

是怎样一个故事。没想到第一章就把我震撼到了。那些描写建筑的专业词汇,让

我觉得自己无知极了,而后面有关玉与历史的描写则使我更加钦佩作者的学识,

那是真东西,真本事。

从__的写作风格来看,毫无疑问,字里行间都带着很明显的过去的气息,尤

其描写爱情,描写人物心理时,与现代作品之间有着很大不同。故事也就是在那

特殊年代展开的,从未经历过那时代的我,却有幸在这一周多跟着作者,沿着玉

与月的脉络走了一遭,一同难过,欢笑,遗憾,不甘。

全书的几个葬礼都令人印象深刻。忠心耿耿的老侯被韩太太冤枉,他努力撑

着一口气,沉冤得雪时却也是与人世告别时;苦命的姑妈等了一生却始终未曾与

家人再次相遇,在另一个世界,她终于可以歇一歇,可以摸摸自己孩子的脸,朴

实又真诚,从她身上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新月一生纯洁天真,在人生正值绽放

的时候,被命运无情戏弄,香消玉殒,留给活着的人无限感伤……

而易卜拉欣,最后无疑是要带着无限的遗憾落下人生的帷幕。

我更愿意称他为易卜拉欣,这个年少时的名字,与玉还没有任何瓜葛的少年

的名字。他虔诚,他勇敢,他有着太多美好的特质。当易卜拉欣这一真主信徒的

名字被韩子奇所替代,他的`世界一下复杂起来。懵懂时就要背着他人的不解寄

人篱下,卧薪尝胆,只为让奇珍斋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颗心也正是一路来对

信仰的虔诚而磨砺出来的。命运却毫不留情的捉弄他,或许这是真主的考验,抑

或说惩罚。但是,经历了这么曲折的一辈子,也不枉在人世活了一次。至少他真

实的体验到了爱,也真实的因爱而痛苦,他在人海浮沉,在战火中迷茫。韩子奇

早已不是那个勇敢的少年,因为有了爱,那爱高过了信仰,或者已经成了新的信

仰。因此,他也有了软肋。

韩太太最终只在一句“十几年前无常的了”的描述中向读者短暂告别。她可

怜,她可恨。我尝试放平心态去理解她,但是我始终却不能容忍她的愚昧,不能

原谅她的自以为是。作为父母,这种自以为的“关爱”对于儿女来说,最为致命,

因为这说到底不过是自我满足的一种表现。没有人有权利掌握他人的人生。可说

到这儿,她何尝不是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整本书中最“虔诚”的穆斯林,严

格按照教义每日“小净”的她,却因为坎坷的命运变得刻薄,虚荣,不可理喻,

拥有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心。她一生耿直,性格倒是像虎妞,年少丧父,她习惯了

掌权,却未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下那些事,每日的祈祷就能掩

盖她的过错吗?spending

我羡慕故事中真挚的爱,也同情每一个在大历史下脆弱的人,不管是“回回”,

还是一个汉人,在临终之前坦坦荡荡,无所畏惧的能有几个?说到底,这人世,

荒唐,无情,无奈,但也真实,热烈。

推荐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4

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

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

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

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

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

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

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走来了。

一辆顶灯上标着“TAXI”的白色小汽车停在路口,她下了车,略略站了站,

环顾着周围。然后,熟悉地穿过大街、小巷,向前走去。

她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身材纤秀因

而显得颀长,肤色白皙、细腻,橄榄形的脸型,一双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

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红的嘴唇紧闭着,颏旁便现出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

纹路。微微鬈曲的长发,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颈根。耳垂、颈项都没有任何

饰物。尽管鬓边的黑发已夹杂着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

把她遗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年轻。

她匆匆走着,没带任何沉重的行囊,手里只提着一个白色的圆形纸盒。

走在这里,她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5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我就深知这不是本普通的小说,读完后,

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回族玉器家族两代人坎坷的命运。事业的兴衰荣辱、理想与现

实的落差造就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命运。

小说开头韩子奇在北京相识了梁家四口,并因摔坏玉器无力偿还,跟梁玉清

做学徒。古时有“手艺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但梁家只有两女:长女君璧、次女

冰玉,所以,梁家不得不把独活传给了韩子奇,师徒俩为了奇珍斋的名誉接手了

琢郑和宝船的活,梁高中的英语 玉清由于琢坏宝船,急火攻心,死了。后来韩子奇接手奇珍

斋并娶了长女君璧,生下儿子天星。为了逃避战乱,韩子奇决定带着心爱的玉器

逃往英国,但其妻君璧思想保守,不愿随行。冰玉在大学期间受感情创伤,不愿

留在国内,便随韩子奇一同去了英国。在英国期间,他们相爱了,生下了新月。

几年后,他们回到家,冰玉遭到君璧排挤,不得不留下女儿走了。后来,新月因

心脏病而离世。当冰玉再回来时,这个家早已物是人非。

起初,我不理解为什么冰玉抢了姐姐的丈夫还带着女儿理直气壮地回来。后

来我明白那是有文化的新青年对爱情的“独到见解”。冰玉为了自己的爱情做出

了大胆的决定,那是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中国旧时

期有太多的人因为门户之见,父母之命而错过了自己的爱情。冰玉虽不甘如此,

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的付出却也没有得到回报。新月也是一样,她是

一个多么优秀、多么纯洁善良的新时期有思想、有抱负的人。她为了考北大,只

报一个志愿,不给自己留退路!她,也是一个为了梦想而坚持不懈努力的人。她

和她的老师楚雁潮也有过似懂非懂的爱情。但命运没有给她爱的机会:新月因为

心脏病过早的离开人世。最终,这两位有知识有见解的人也没有得到应属于她们

的幸福。

玉象征着财富、地位、华贵;

月象征着纯洁、美丽、婉约。

月忘不了玉的传奇,玉忘不了月的凄清。

这是穆斯林华美圣洁的诗篇,这也是穆斯林美的灵魂。玉碎月冷,这凄美的

故事有着诗一样的结局:暮色悄悄降临了,这墓地,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

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来了,虚虚的、

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

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诉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

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

这是否是在向人们诉说:新月象征着一个新的未来、新的希望?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20:4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9210161558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穆斯林的葬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穆斯林的葬礼.pdf

上一篇:我怀念的歌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