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更新时间:2023-03-27 19:04:43 阅读: 评论:0

中国航天纪念币-24价值观

茶道文化
2023年3月27日发(作者:催奶汤)

中国茶道的文化精髓

“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是中国茶道不断地的英文 的哲学思想核心。茶道的

“和”其实就是中国佛、道、儒三家思想杂揉的具体体现。我们应

该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独有的。儒、释、道三家均提出

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儒家重视礼义引控的

“和”。道家倡导纯任自然的“和”,反对人为的规范。佛家推崇

的则是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

“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的“和”体现无形式、无常规的自然美;

佛家的“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

已”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

的根本标志之一。和谐——中国茶文化不朽的灵魂。

“以茶待客”是中国的习俗。有客人来,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

对客人极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来,也可通过送茶表示亲友间的情宜。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人人情高谊,见外关于梦想的古诗 圬工桥 方人之被欺凌,

必众来救护。或有新来外方人住京,或有京城人迁居新舍,邻里皆

来献茶汤,或者请到家中去吃茶,称为“支茶”。

在现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过茶来表示深情厚意,

不仅已深入到每家每户,而且也用于机关、团体,甚至成为国家礼

仪。不论是宋代汴京邻里的“支茶”,还是现在的人们以茶待客和

茶话会,茶都是礼让、友谊的象征,都是亲和、和谐的体现。

“静”是中国茶道的灵魂,“和”是因“静”而“和”的,没有

“静”的氛围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残缺的心灵简单爱歌曲 。中国茶道是修

身养性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个“静”字,就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

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也主静。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高僧

还是儒生,都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因为静则明,静

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体道入微。可以说:“资料下载网站 欲达

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虚静的空灵的心境,

当茶的清香浸润着你的心田的时候,你的心灵就会在虚静中显得空

明,你的精神就会在虚静中升华,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和交汇,

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怡”是“静”的怡,“和”的怡,因为“怡”是灵魂的跳动,

是脉博,是瞬间的人生顿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丝丝感

动和一次次颤抖。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

不拘一格。不同地们、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的追求

也不同。历史上的王公贵族讲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

显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意在托物

寄怀,激扬文思。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参

禅悟道。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养生,羽化成仙。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腻,享受

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全球十大运输机 可以在茶事活动中获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的感

受。儒生可“怡情悦性”,羽士可“怡情养生”,僧人可“怡然自

得”。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它拥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种“怡悦性”也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

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说“道”cmd查ip ,一旦论道,就会执著于“道”,追求道

的“真”。“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真”不全是真假的真,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真”是参悟、是

透彻、是从容、是圆寂、是宇宙……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讲究的

“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是真山真水;悬挂

名家名人的真迹;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括对人

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的悠闲。茶事活动的

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个环节都要求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

自己的身心健康、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真实,做到“日日是好

日”,这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

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

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

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

当时社会上茶宴已很流行,宾主在以茶代酒、文明高雅的社交活动

中,品茗赏景,各抒胸襟。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

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

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

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

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

宗国开头的成语 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

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

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

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

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

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

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

本奥巴马简历 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

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

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

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

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

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

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

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

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童话故事在线听 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

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

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

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

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

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

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

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

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

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

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

的魅力所在。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9:0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915083155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茶道文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茶道文化.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茶道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