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箜篌引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李凭箜篌引》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中
音乐描写的三大名篇,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高中必修二《李凭
箜篌引》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高中《李凭箜篌引》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品味作品的音韵美。
2.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艺术手法
3.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及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难点
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比较鉴赏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
唐朝,是诗的天堂,更是李氏诗人独放异彩的黄金时代:“诗仙”
李白,飘逸;“诗鬼”李贺,怪异;诗人李商隐,忧郁。这里我要隆重
推出李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这首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李
凭箜篌引》,去聆听李凭演奏箜篌发出的千古绝唱。
二、文体知识(3分钟)
1、走进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其父
名晋肃,“晋”、“进”同音,故因避父讳不得考进士,仅任奉郎小官,
愤懑不得志。其诗多感进伤逝之作,或寄情天国,或幻念鬼境,世称
“鬼才”。尤擅乐府歌行,词采瑰丽,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绝句
多抒写不平排序excel怎么设置 之感,笔意超纵。有《李长吉歌诗》,《全唐诗》存诗五卷。
2、解题: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
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充分燃烧 相肾功能指标 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
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
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古装头像 演奏。
3、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
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屏显图片)
4、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读诗韵(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
3
(2)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桌交
流,将难点交给老师。(所提难点留到赏析时由学生解答)
学生活动二
(1)找一名学生朗甘蓝菜的功效 读,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2)再找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教师指导点拨:因为此诗是描写音乐感受的,诗中纷繁的意
象蕴含着音乐的情感变化,诗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情感基调基本上相
同。此外,这首诗每句都七言,格律严密,四次换韵,句句用韵,节
奏较快,把握诗歌的节奏。
(4)听读录音,企业工商管理 用斜线划分诗句起承转合处
(5)再次请一名学生朗读
(屏显)韵脚及诗歌节奏
韵脚(四次换韵)
秋流愁篌/叫笑/光办公室英语怎么读 皇/处雨妪舞树兔
诗歌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
(6)学生齐读
2.谈感受
学生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内容
3品意境
音乐来无影,去无踪,历来写音乐的诗,都致力于把难于捕捉的
声音转化为比较容易接受的视觉形象,诗鬼李贺也不例外。
学生活动:(1)内容梳理,圈画意象,同桌交流
(2)用文字再现诗歌画面(发挥联想)
四、再读文本,析手法(18分钟)
刚才同学们通过朗读,已经初步感知了这首诗歌,大家觉得美不
美?这首诗是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现“箜篌”橘肉 演奏出来的美妙音乐的?
学生活动
(一)赏析1-4句(学生默读)
1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1-4句疑难问题
学情预测:(1)为什么用“高秋”?(2)为什么用“张”字?(3)为什
么用“颓’”字?
2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3学生活动:
(1)二、三句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音乐?
教师引导分析: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
江边为舜痛哭不已,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浸染绯红,又仿佛
5
在重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2)第四句在写法上用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
接远客!”有何特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小结: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二)赏析5-6句
名噪一时的宫廷乐师,配以精美绝伦的乐器,会演绎出什么样的
音乐呢?
学生活动:(1)学生齐读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
(2)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可以唤起的形象感,形容
乐声(提示:找意象,分析音乐的特点)
(3)分析成功用了什么手法?(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通感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可以
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三)赏析后7-14句
学生活动:(1)学生齐读诗句
(2)讨论这场音乐会的听众除了诗人、江娥、素女,还有哪些人?
并描绘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小组讨论)
(3)这些诗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音乐的效果?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大胆的夸张和想象
(4)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6
学情预测:(1)“逗秋雨”,为什么不是“下秋雨”?
(2)“老”、“瘦”给你什么感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老弱病
残居然也跳舞)
明确:(1)秋雨都被逗引下来了,应该是不由自主,其实是心甘
情愿,音乐太迷人了。
(2)反衬的手法,是音乐形象更丰满音乐的力量真了不起!能起死
回生,化腐朽为神奇!
(3)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
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
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借此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艺术手法小结(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
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
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五、回归文本,悟诗情(5分钟)
优美的音乐借助奇妙的文字,便产生了不朽的诗篇,也就散发出
了超越时空的异香。让我们带着无比的震撼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感悟
诗人创作的动力。
学生活动:(1)齐读诗歌
(2)探究诗人的人生遭遇在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来(意象)(小组交
流)
7
六、提升拓展
清代方扶南“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
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
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学生活动:齐背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比较《琵
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手法上的异同(学生组内互动,
组间交流)
呈现后教师归纳:
七、课堂小结
音乐是无形的语言。但往往知音难觅!俞伯牙得遇钟子期,才有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琵琶女得遇白居易,才有“同是天涯沦落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感叹;李凭得遇李贺,才有“惊天地、
泣鬼神”的千古绝唱!李贺得遇你们,就有了今天精彩的诗歌演滑板怎么滑 绎!下
面,让我们再一次齐声朗诵李贺这千古不朽的佳作!
八、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手法乐曲人生
通感
侧面烘托美妙动听孤独苦涩
浪漫主义
8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6:2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905635155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凭箜篌引朗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凭箜篌引朗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