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苏打

更新时间:2023-03-27 15:49:50 阅读: 评论:0

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天气降温

粉色苏打
2023年3月27日发(作者:碧玉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2021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材实验延伸(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研究

1.下列有关

23

NaCO

3

NaHCO

叙述中错误的是()

A.相同质量的

3

NaHCO

23

NaCO

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

23

NaCO

产生的

2

CO

气体

体积大

B.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23

NaCO

3

NaHCO

C.可用

2

CaCl

溶液鉴别

23

NaCO

3

NaHCO

溶液

D.

23

NaCO

固体中含少量

3

NaHCO

,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2.下列关于

23

NaCO

3

NaHCO

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

23

NaCO

粉末中混入的

3

NaHCO

杂质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B.

23

NaCO

3

NaHCO

两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C.

23

NaCO可用于除去餐具的油污

D.向两者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现象完全相同

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氧化性:3+2+2+Al>Fe>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

222

Cl>Br>I

C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热稳定

2

性:

233

NaCO>NaHCO

D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非金属性:Cl>C>Si

.D

4.下列有关

23

NaCO

3

NaHCO

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

23

NaCO

3

NaHCO

可用

2

BaOH溶液

B.除去

23

NaCO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3

NaHCO

,用加热法

C.向

23

NaCO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

2

CO,有

3

NaHCO晶体析出

D.分别向等浓度的

23

NaCO和

3

NaHCO溶液中滴加酚酞,前者红色更深

5.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陈述Ⅰ陈述Ⅱ判断

A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Na

2

CO

3

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

B

向Na

2

O

2

的水溶液中滴加酚酞变

红色

Na

2

O

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

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

黄光

Ⅰ对,Ⅱ对,

D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

2

O

2

能与CO

2

和H

2

O反应生成

O

2

Ⅰ对,Ⅱ对,

.D

6.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

2

FeCl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2

Cl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

23

NaCO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

2

CoCl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7.实验室利用下列反应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

3

NaHCO,反应原理为:

32234

NH+CO+HO+NaCl=NaHCO+N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

A.通过活塞K可以控制

2

CO

制备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装置b、d依次盛装饱和

23

NaCO

溶液、稀硫酸

C.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提高了

2

CO

吸收效率

D.反应后将装置c中的橡皮用英语怎么读 锥形瓶浸入冷水充分冷却,过滤得到

3

NaHCO

晶体

8.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

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

物、探究反应原理。实验Ⅰ: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

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提出假设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1:可能是__________。

猜测2:可能是MgCO3。

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Ⅱ将实验Ⅰ中收集的气体点燃__________

实验Ⅲ取实验Ⅰ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

入足量__________

如果出现__________,则白色不溶

物可能是MgCO3

实验Ⅳ取实验Ⅰ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

量CaCl2稀溶液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存在

__________离子

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Ⅰ的产物: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g,充分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

重1.8g,装置B增重13.2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

4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__________。

9.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g,

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1.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

3

HCO、2

3

CO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由此计算混合物中(Na2CO3)

(1)量取1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

3

HCO、2

3

CO完全

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编号)

A.CaCl2溶液B.MgSO4溶液C.NaCl溶液D.Ba(OH)2溶液

(2)过滤,提取沉淀,则过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

(3)将沉淀洗涤,并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由此可以计算(Na2CO3)。如果此步

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Na2CO3)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

响")

2.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

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W(Na2CO3)

(1)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撤去导管a会使测得气体体积___________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反应结束后,为了准确地测量气体体积,量气管在读数时应注意: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眼睛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

(3)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CO2的体积为

________________mL

5

3.方案三:滴定法。量脂肪肝吃什么食物好 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

用0.2当前英文 000mol/L的盐酸滴定到终点(已知终点时反应H++2

3

CO=

3

HCO恰好完骂人文言文 全,此时溶液

PH<8)。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mL

(1)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3)此法测得(Na2CO3)=%

10.随着科学的发展,可逐步合成很多重要的化工产品,如用作照相定影羊汤放什么调料 剂的硫代硫酸钠(俗

称大苏打),用于填充汽车安全气囊的叠氮化钠(

3

NaN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

酸钠晶体和

3

NaN

Ⅰ.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

査阅资料:223

NaSO

易溶于水,向

23

NaCO

2

NaS

混合溶液中通入

2

SO

可制得

223

NaSO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1)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然后加入试剂。仪

器a的名称是,E中的试剂是(填标号),作用

是。

A.稀24

HSO

溶液C.饱和3

NaHSO

溶液

(2)已知2232

ONaSO5H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待2

NaS

和23

NaCO

完全消耗后,

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物,滤液经(填操作名称)、冷却结晶、过滤、

洗涤、干燥,得到产品,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Ⅱ.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省略夹优秀简历模板下载 持装置)模拟工业级1^%的制备。

已知:

210C~220C

2332

2NaNNHO======NaNNaOH+NH

6

(1)装置B中盛放的药品为。

(2)实验中使用油浴而不用水浴的原因是。

(3)氨气与熔融的钠反应生成

2

NaNH

化学方程式为。

(4)

2

NaO

可由

43

NHNO

(熔点为169.6℃)在240℃下分解制得,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相同质量的

3

NaHCO

23

NaCO

3

NaHCO

含有的C元素多,所以二者与足量盐

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

3

NaHCO产生的

2

CO气体体积大,A错鸦片战争观后感 误;B.同温度时,在水中的

溶解度

23

NaCO比

3

NaHCO大,B正确;C.可用

2

CaCl与

23

NaCO反应产生

3

CaCO沉淀;与

3

NaHCO不反应,因此可以用

2

CaCl溶液鉴别两种物质,C正确;D.

23

NaCO固体中含少量

3

NaHCO,可根据

3

NaHCO固体不稳定筋饼怎么做又软又好吃 ,受热分解产生

23

NaCO,用加热的方法除去,D正

7

确;故合理选项是A。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A、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判断金属性Al>Fe>Cu,则氧化性:3+2+2+Al

,错误;

B、因为整个过程中通入氯气,所以右边的棉花变蓝色不能证明是溴与IK发生了置换反应,

所以不能得出氧化性:

222

ClBrI>>

结论,错误;C、碳酸钠在外部,所受温度高,碳酸氢钠

在里面的小试管内,受热温度低,当右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左边烧杯中无明显变化是,

说明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正确;D、盐

酸易挥发,烧杯内的溶液变浑浊,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

挥发的HCl的作用,所以不能判断C与Si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实验现象、结论的判断

4.答案:A

5.答案:D

解析:A.治疗胃酸过多要用NaHCO

3

而不是Na

2

CO

3

,碳酸钠的碱性较强轻松愉快的歌曲 ,不能用来中和胃酸,故

A错误;

2

O

2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向Na

2

O

2

的水溶液中滴酚酞先变红色后为无色,故B正

确;C.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陈述正确,不存在因果关系,故C

错误;

2

O

2

能和CO

2

和H

2

O反应生成O

2

,可用于航天员的供氧,陈述正确,存在因果关系,故D

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将废铁屑加入

2

FeCl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2

Cl

,发生反应

22332

2FeClCl2FeCl2FeClFe===3===FeCl、

,A项正确;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的铝合金

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于航空工业,B项正确;盐碱地中施加熟石灰,发生反应

2323

===NaCOCa(OH)CaCO2NaOH

,生成的NaOH为强碱,不利于作物生长,C项错误;

无水

2

CoCl

吸水后会发生颜色变化,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D项正确。

7.答案:B

8.答案:(1)Mg(OH)2;(2)

实验序号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

8

实验Ⅱ能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气体成分为氢气

实验Ⅲ稀盐酸(合理均可)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

实验Ⅳ2-

3

CO

(3)MgCO3Mg(OH)2[或Mg(OH)23MgCO3或Mg4(OH)2(CO3)3]

(4)Mg和H+反应生成H2和Mg2+,Mg2+跟OH-、2-

3

CO生成难溶物Mg(OH)23MgCO3,则H+、OH-、2-

3

CO

的浓度均降低,促使上述两平衡均向右移动。故Mg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H2。

9.答案:1.(1)D(2)漏斗(3)偏小

2.(1)平衡气压,使酸液顺利流出;偏大

(2)①待冷却至室温才开始读数②读数前左右液面相平

(3)V1-V2

3.(1)碱式滴定管(或25mL移液管)

(2)溶液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内不恢复

(3)84.8%

解析:方案一:(1)2溶液只能与碳酸根反应转化为碳酸根沉淀,故A错误;4

溶液与-

3

HCO、2-

3

CO均不反应,故B错误;溶液与-

3

HCO、2-

3

CO都不反应,故C错

(OH)2溶液与-

3

HCO、2-

3

CO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过滤时用到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称量值偏大,由于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

钠产生的沉淀大于碳酸钠产生的沉淀,所以如果称量值偏大,则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则碳

酸钠的含量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方案二:(1)由于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所以装置中导管a的

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若撤去导管a,滴入硫酸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压强,使测

得气体体积偏大;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偏大;

方案三:(1)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所以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由红色突变为无色,

且30s不恢复,故答案为:溶液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内不恢复;

(2)反应达到终点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2-

3

CO=-

3

HCO,

则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可知20.00ml可知,消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9

0.2000mol/L0.02000L=0.004mol,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004mol250mL/25mL=0.04mol,质量为:0.04mol106g/mol=4.24g,所以碳酸钠质量分

数为:4.24g/5.0g100%=84.8%;故答案为:84.8。

10.答案:Ⅰ.(1)检査装置气密性;分液漏斗;B;吸收多余的

2

SO

和C装置中生成的

2

CO

气体

(2)蒸发浓缩;玻璃棒、烧杯、漏斗

Ⅱ.(1)碱石灰

(2)制备

3

NaN

的反应需要在210~220℃下进行,水浴不能达到这样的温度

(3)232

H2Na+2HNH2NaN

(4)D

解析:Ⅰ.分析实验装置阁可知A是制备

2

SO

的装置,B、D为安全瓶,C为制备

223

NaSO

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

2

SO

和C装置中生成的

2

CO

。(1)仪器组装好后要先检査

装置气密性;仪器a是分液漏斗;E中的试剂应能够吸收SO,和

2

CO

,故选用NaOH溶液。(2)

因为

2232

ONaSO5H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髙显著增大,故反应结束后,由滤液得到

2232

ONaSO5H

的具体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过滤时用到的玻璃

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Ⅱ.(1)装置B为干燥氨气的装置,其中的干燥剂可以选用碱石灰。(2)制备

3

NaN

的反应

需要在210~220℃下进行,水浴不能达到这样的温度,因此需要油浴。(3)氨气与熔融的钠

反应生成

2

NaNH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

H2Na+2HNH2NaN

(4)

43

NHNO分解制

2

NO的

化学方程式为

240C

4322

NHNO==N=OHO2

,43

NHNO

的熔点为169.6分解时已经熔化,同时分解过程中会

生成水,为了防止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试管口需要略向下倾斜,且需要防止

43

NHNO流下,只有装置D满足要求。

10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5:49: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903390155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粉色苏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粉色苏打.pdf

上一篇:报春儿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粉色苏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