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编者按: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我们也要学
会鉴赏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赏析方法》。
诗歌鉴赏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
赏诗歌的能力。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
好文化涵养。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
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
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
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
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
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
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
1、文体知识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
文体知识,赋的笔顺 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
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
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动漫邪恶 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
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
等知识。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
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2、诗歌内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
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
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
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
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
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
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当然,李
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如王维的《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对山间清幽美景、山
村淳朴民风、乡间勤劳百姓的描述,诗人勾勒了心中理想的社会境
界,表达了对目前隐居生活的满意之情,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点。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
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
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
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
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
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
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
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
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如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
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反
映戍边将土思亲的心曲,事情虽小,情意却深。
④、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
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鉴赏
这类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然后体味作者抒发了什
么样的情怀。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
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
子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
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
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
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
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称咏史诗的典范,诗人站在浩
浩古战场、滚滚长江边,抒发了对历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
再,英雄易逝,而那潇洒儒雅、指挥若定的周郎,更激起诗人双鬓
染霜而功业未就的伤己之情。
3、诗人风格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
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
同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
的语淡者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
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风的
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
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
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
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
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
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
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
秀远等等。我们应通过自己的鉴赏活动,加强对作家作品的感性认
识,从而归纳出各个作家的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
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
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
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
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
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
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就
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
赏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
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
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
"、"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
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
还须明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
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
统的审美特点。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
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
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
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
想想象、语序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
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了解作者的人生遭
遇,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天山折梅手 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
和社会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
中描述的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如学习屈原的《离骚》,
首先要了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
化教养,颇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
国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
政治以求振兴楚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
迫害,被怀王贬逐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
罗江自沉。可见他的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在这基础
上阅读《离骚》,就明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
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
有了张本。
四、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
缩,富有跳跃性。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如“羁鸟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这两句诗
时,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
得“故”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
“尘网”,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
林”、“故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
心情;要懂得诗人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
“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五、要善抓“题眼”“诗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了“题
眼”“诗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钥匙。如《离骚》中
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
一身正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现他坚持
真理,献身理想的节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反
映他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思想。赏读这些语句,就能更好的理解
诗歌所表现的旨意。
六、要合理补充形象。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
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
富的形象美感。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
作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赏析《白马
篇》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
雄形象。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想象这位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
身手敏捷的动作画面。
七.要体物入情,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鉴赏诗歌,必须
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全民健身日 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
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赏析《孔雀东南飞》
中的人物形象时,就应当从刘兰芝与焦母、阿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中
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从兰芝与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体察人物心理
变化和思想冲突的轨迹。反之,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体验,
是很难在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体会出丰富的意蕴的。
八.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
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
境界。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
“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鉴赏时要了解诗歌中情与
景的结合方式即即景述怀、直述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从
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诗的主旨。比如《秦风无衣》中通过写
“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
景。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
战的情景。在重章复唱中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
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九.要能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
上体会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客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诗中
比、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比的角度来说,要明了明喻、
暗喻、借喻、博喻四种形式及作用。如《离骚》中屈原“依诗制骚,
讽兼比兴”,他以鸾凤、香草比拟忠贞,以恶兽、臭物比拟奸佞,
以饮食芳洁比拟品质高尚,以车马迷途比拟惆怅失意。从兴的角度
来说,兴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兴,如《氓》的三、四章,用
自然现象来对照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
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
然的艺术效果。二是托物起兴,如《孔雀东南飞》开头两句。以孔
雀失偶起兴,增加了诗歌的悲剧气氛。
总之,我们鉴赏古典诗词要注意以下切入点:
第一就是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
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
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
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钢铁森林 个切入点,应该是河南的大学 语言美。因为中国古
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
言。
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
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
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
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
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
具体鉴赏方法:
一、表达方式
诗歌表达方式共有四种:
1、记叙
说明: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流水人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
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
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
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
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吃墨水 静的美景。
3、议论
说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
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
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说明: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
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苏联占领柏林 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
《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
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
生出一个“悲”字来。
二、修辞方法
诗歌修辞方法共有十种:
1、比喻
说明: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
庭》)
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
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5: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901894155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