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铭

更新时间:2023-03-27 13:00:21 阅读: 评论:0

装饰瓶子-新的一周

百字铭
2023年3月27日发(作者:谁发墨鱼丝 明了锯子)

南怀瑾⽼师:这是释道儒三家最好的东西,也是修⾏最好的东西(呼吸法门之

⼗六)

来源|迦陵仙⾳礼敬南怀瑾(ID:xianyinLJnanhuaijin)

吕纯阳有个《百字铭》,只有⼀百个字,同内养、内照形躯有密切关系。今天正好讲到这⾥给⼤家作个参考,这就是

讲“内以养⼰”,是炼⼰筑基最好的东西。能背得来,随便讲哪⼀种学问应⽤都有⽤处的。

《百字铭》

养⽓忘⾔守,降⼼为不为,动静知宗主,⽆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住,性住⽓⾃回。

⽓回丹⾃结,壶中配坎离,阴阳⽣反复,普化⼀声雷。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饮长⽣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句,端的上天梯。

这是很正统的道家修养⽅法,“养⽓忘⾔守”,第⼀句话就很难。如何养⽓?不是练⽓哦!不是做什么密宗的九节佛风、

宝瓶⽓。各种⽓功,讲练⽓是靠⿐⼦嘴巴的,据我个⼈统计,有两百六⼗多种⽅法。所以⼈类真会玩花样,就是两个⿐

孔跟⼀个嘴巴漏⽓的地⽅,产⽣两百多种的花样,各家有各家的⽅法。

可是养⽓不是练⽓,我们提到过养⽓同养⼼的⼯夫,最好是孟⼦在《尽⼼篇》上的说法。现在真讲养⽓,就是要“忘⾔

守”,“忘⾔”并不是不讲话⽽已。⾔语是表达于外的思想,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语⾔,两者是同⼀个东西。所以“忘

⾔”并不只是不说话,它包括⽆思⽆虑,思想都清净了。“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为不为”,“降⼼”这两字,吕纯阳⼤师是取⽤《⾦刚经》中须菩提问佛——⼀切⼈修⾏如何降伏其⼼——也就是问妄

想⼼怎么样宁静下来。把妄想⼼宁静下来就是降⼼,好像是⽤⼒做有为的⼯夫。其实这个有为就是⽆为,有意把妄想⼼

宁静,反⽽宁静不了;如果是⽆⼼,此⼼⾃然宁静下来,所以为⽽不为。

“动静知宗主,⽆事更寻谁”,这⼀段吕纯阳所讲是最⾼的禅啦!不动⼼并不是道。禅宗也说“莫谓⽆⼼便是道,⽆⼼犹隔

⼀重关”。真正修道的⼈,不但能出世,更要能⼊世,动静之中都是道。在静中不乱,在动中也不乱;静中也⽆事,动

中也⽆事;出世是⽆事,⼊世也⽆事。⽇应万机,此⼼⽆事,在这个时候更寻谁?不要像禅宗参念佛是谁,不要找谁

了,因为“动静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个修道的⼈,不是跑到深⼭茅棚⾥头,躲开了⼀切叫清净,⽽是要在⼈世做⼈处事之

间,保持那个真如不动、恒常不变的那个道⼼,能够应物处世,⾃⼰不迷失本来清净的本性。

“不迷性⾃住,性住⽓⾃回”,⾃然回来的,⽓⾃然定了。

“⽓回丹⾃结”,⽓住脉停,久⽽久之就定,佛家讲得定,道家讲结丹了。“壶中配坎离”,⼈的⾝体,道家⽐⽅像葫芦,密

宗拿两重宝盖代表这个⾁体。坎离是卦名,“配坎离”其实就是⽔⽕既济。这样定久了,⾝体上起变化,就会脱胎换⾻。

“阴阳⽣反复,普化⼀声雷”,整个⽓脉⾃然震开了,⼀阳来复,地雷复卦。雷是震卦有震动的现象,佛经常说⼤地有六

种震动,并不⼀定是讲这个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时候是形容⾝体上六种震动,没有说⼋种震动,这也是六根转化。⼀般

密宗、道家修⽓脉的,这个时候,⽓脉⼀下⼦⾃然都开了。所以⼀脉通百脉通,就是讲中脉⼀通,百脉⾃然都通了。

当时的境界,“⽩云朝顶上”,这是道家的形容,就是从头顶开始⾝⼼内外⼀⽚⽩光,是有相的光明。“⽢露洒须弥”,头顶

上⾃然有⼀种⽢露流下来。这⾥头还带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在佛家《禅秘要法》,⽩⾻观第⼗六、第⼗七观⾥头都提

到过天元丹。佛也说,修持到这个境界加上虔诚的恭敬⼼,有成就的天⼈,⾃然会给你灌顶。连释迦牟尼佛都吩咐,到

这个时候特别要注重营养,要吃好的饮⾷,⽽且避开⼀切⼈的困扰。到了这⼀步,要⼊密室,在不通风的地⽅,甚⾄到

没有鸟雀声⾳的地⽅,⼀切声⾳都沉寂了。这个阶段才是道家所讲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这个时候,“⾃饮长⽣酒,逍遥谁得知”,佛家讲是解脱了。

“坐听⽆弦曲”,就是观⾳圆通的境界,没有弦哪⾥有⾳乐呢?这个⾳乐是天乐,庄⼦所谓的天籁之⾳,不是地籁,也不是

⼈籁。“明通造化机”,这个宇宙⽣命的根源,万有的根源都知道了。

“都来⼆⼗句”,最后这两句凑成⼆⼗句。“端的上天梯”,这是唐末宋代的⼟话,现在⽤⽩话来说,就是讲真的上天梯了。

也就是说,这个⼈u盘的英文 可以升华,超越这个现有的⽣命。

前天有⼀位同学写⽇记,提到吕纯阳《百字铭》中“养⽓忘⾔守,降⼼为不为”,他对这⼀句解释不通,在⽇记上提出要

我解答。吕纯阳“降⼼”两个字采⾃《⾦刚经》,有意地把这个妄念空掉秋天的食物 ,有意就是有为,有为⼯夫是不对的。“为不

为”,实际上是为⽽⽆为,不要真有意去做,那样就落于痕迹,变成下乘道法。这不是很简单的两句话吗?那么你说我

不要打坐,不要修道就成道了,不⾏!⾮“为”不可。你还是要照规矩来,所以为⽽不为。

“然所谓⽆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同⽊⽯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谓“⽆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阳的《百字铭》给

⼤家,上⾯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昏沉,不叫做⽆念。真正⽆念

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做事。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修养要做到“于⼼⽆事”,能够遇事做事,⼼中

没有动念;“于事⽆⼼”,这就是真正⽆念。“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同⽊⽯之蠢然也”,不

是变成⽊头、⽯头⼀样,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以为那是⽆念,认为是得定,佛经叫你不要做这个⼯夫,他⽣来世的果报

是变猪。所以“常应常静,不出规中”,不同于⽊⽯的⽆知。

摘⾃《我说参同契》

道家出了吕纯阳,等于禅宗出了⼀个六祖。如何炼得健康长寿,可参考吕纯阳的《百字铭》,太极拳入门 这是释、道、儒三家最好

的东西,也是学佛最好的东西。

《百字铭》:

养手癣偏方 ⽓忘⾔守,降⼼为不为,动静知宗祖,⽆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住,性住⽓⾃回。

⽓回丹⾃结,壶中配坎离,阴阳⽣反复,普化⼀声雷。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饮长⽣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弦王渊源 曲,明通造化机,都来⼆⼗句,端的上天梯。

养⽓也是⼗念法中,修出⼊息的真正功夫。降⼼出⾃棍法入门动作 《⾦刚经》:降伏其⼼,为⽽不为,有意降⼼就著相了,⾃性本

空,所以为⽽不为,见地、功夫都告诉我们了。

动静⼆句,把观世⾳菩萨圆通法门放进去了,动静⼆相,了然不⽣,可是不昏沉,也不散乱,⾃⼰能够做得了主,空得

了,不要另外找个⽅法。对⼈处事,⾃⼰要能不违背本性,这⾥都是讲功夫。不要做什么功夫,⼼⽓合⼀化妆品种类 ,⼼物是⼀元

的,真正念头空了,“⽓⾃回”,⾃然会⽓住脉停,达到⼆、三禅。

的,真正念头空了,“⽓⾃回”,⾃然会⽓住脉停,达到⼆、三禅。

这⾥讲丹,并⾮肚⼦⾥真有个东西,古代道家形容,丹就是像⽉亮⼀样,圆圈中间⼀点,代表圆满⾃觉灵明的⼀点觉

性。壶代表⾝体,⾃⼰的⽓脉起变化作⽤。只要做到⽓住脉停,它⾃然会起变化,⾃然的定久了以后,“普化⼀声雷”,

轰的⼀下,⾝体所有⽓脉都打开了。这时候,正如庄⼦所讲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宇宙⼀体,这时中脉真正打开

了。

“⽩云朝顶上”,这才是密宗真正的灌顶,诸佛菩萨智慧光明灌顶。“须弥”是讲头部,头部的⼤乐轮震开了。这时候,长⽣

不⽼绝对有,此乃世第⼀法。“⽆弦曲”就是观世⾳菩萨以闻、思、修⼊三摩地。

这⼆⼗句话,⼀句五个字,共有⼀百字,所以叫百字铭。这⼆⼗句由普通⼈开始,修到长⽣不⽼,乃⾄超凡⼊圣,都说

完了。每⼀句都是功夫,都是见地。

⽐如开始⼤家都想得定,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第⼀句话做不到:“养⽓忘⾔守”,养⽓功夫做到⼀点都没有妄念,谁做

到了?念头多得很,守也守不住。“降⼼为不为”更做不到,这个做不到,下⾯的话更谈不上了。

静中打打坐还有⼀点影⼦,下了坐什么都没有,根本不能知宗祖。动静知宗祖很重要,⼼中⼀天到晚都在静中,没有

事,谁做到了?灵明觉性经常在,⽓⾃然回,并不是叫我们做功夫。丹禁止停车标语 “⾃”结,那是⾃然的,是我们⽣命中本来就有

的。

⼤家不要⽤宗教界限观念来看这⾸《百字铭》,(吕洞宾)他本来也是禅宗的⼤护法,是黄龙南真正得法弟⼦之⼀。如

想健康长寿,照他的话去做,绝对够了。

摘⾃《如何修证佛法》

我常告诉你们,数息⼲什么?数息是个好法门。因为你⼼在散乱,借这个呼吸把⼼收回来。⼼⼀收回来就好了。吕纯阳

的百字铭说:“养⽓忘⾔守、降⼼为不为”。他也是⽌观法门啊。你坐在那⾥,静下来就是养⽓。忘⾔不是不讲话,思想

都没有了。降⼼,把妄想的⼼拿掉、降伏下去。为,好像看到在⽤功。不为,什么都不要⽤了。

“动静知宗祖,⽆事更寻谁”。动也是它,静也是它。你不管它了。本来⽆事,你不再起⼼动念去修了。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住,性笔记本连显示器 住⽓⾃回”。你念头⼀定了,⽓就⾃然回转。已经在息的境界。

“⽓回丹⾃结”:⽓回了,⼼息⾃然合⼀。⼼跟念合⼀了。“壶中配坎离”,⾝体像茶壶⼀样,⾝体⾃⼰⽔⽕交媾,⼼念跟⽓

交媾了,这样定住,定久了,“阴阳⽣反复,普化⼀声雷”。“碰”⼀下振开了。⽓脉都通了。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这就是经上讲的流光灌顶。这个⼝⽔流下来都是甜的,⼀⾝都是清凉。“⾃饮长⽣酒,逍遥

谁得知。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这个时候脉⼦有⼀种声⾳,吱吱的起来,如⾳乐⼀样。“都来⼆⼗句,端的上天

梯”。实际上⼗⼋句,加上后⾯这两句,⼆⼗句。神仙的修法都告诉你了,到家了,⼀百个字。后来西藏密宗都修百字

明,我怀疑那就是吕纯阳的百字铭,后来变成藏⽂传过去的。这个你们要背来。他不⾛观的路线,他⾛修⾝体的路线,

这是正统道家,同佛家⼀样。这就是禅定功夫。

摘⾃《达摩多罗禅经讲记》

慈怀书院推出

《论语》共读和《道德经》共读

慈怀读书会联合怀师书屋推出

南怀瑾经典共读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3:0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8932211551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百字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百字铭.pdf

上一篇:冰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百字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