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围魏救赵

更新时间:2023-03-27 10:57:53 阅读: 评论:0

入职转正申请书-一盏明灯

围魏救赵
2023年3月27日发(作者: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十六计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原文】表格分类汇总 :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

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

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

势低盛的敌人。

【围魏救赵典故】: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

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

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关于语言的名言 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

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激励的句子 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

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

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

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

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

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

乱丝结绳,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

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舷窗的拼音 庞涓必回师解

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

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

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

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

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

它撤兵的战术。

【围魏救赵解析】: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海鲜豆腐汤 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

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架空历史 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

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

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

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

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围魏救赵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膑谓田

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按语译文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

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愚人节用英语怎么说 时,孙膑对田忌

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

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

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27 10:5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885873155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魏救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魏救赵.pdf

上一篇:铁路实习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围魏救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