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屑

更新时间:2023-03-22 02:24:54 阅读: 评论:0

四强四优-启蒙年下

琐屑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小城大事歌词)

2021年南京秦淮区语文八上期末试卷

一(22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

zo

热()(2)坦荡如

d

()(3)琐屑

()(4)摩肩接踵

()

【答案】

(1).

(2).

(3).

xi

(4).

zhng

【解析】

【分析】

【详解】燥热(

zo

):指(天气)干燥炎热或形容心情烦躁;

坦荡如砥(

d

):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琐屑(

xi

):指细小零碎的事。

摩肩接踵(

zhng

):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2.

用诗文原句填空。

(1)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柳宗元《江雪》)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杜牧《赤壁》)

(5)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7)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8)《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乱中与家人消息隔绝,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答案】

(1).

独钓寒江雪

(2).

悠然见南山

(3).

月下飞天镜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惊起一滩鸥鹭

(7).

经纶世务者

(8).

烽火连三月

(9).

家书抵万金

【解析】

【分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钓、悠然、镜、铜雀、奈何、鸥鹭、经纶、

世务、烽火、抵”等字词容易写错。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东汉的司马迁撰写。该书记述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献帝共三千余年的史

事。

B.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

更显尊敬。

C.冠礼是中国古代汉族男性的成人礼。《富贵不能淫》中“丈夫之冠”是指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D.以典入诗,别有意蕴。如《雁门太守行》中借“黄金台”这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将土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人物,《史记》记录时间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而非汉献帝;所以选项说法

有误;

故选

A

4.

名著探究。

(1)跟着法布尔做科研。

研究方法具体事件科研精神

野外观察法

事例一:长时间趴在地上观察蚂蚁

事例二:A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B用炮声检验蝉是否是聋子

(2)跟着法布尔学写作。

【甲】

处于繁殖期的雌蜣螂会在粪球中产卵。孵出的幼虫以现成的粪球为食,直到发育为成年蜣螂才破粪球

而出。

【乙】

卵产下后,蜣螂妈妈便待在自己那小窝里,自从它下到洞中,它什么都没有吃过,绝对没有去碰那个

大面包;大面包已经分成几等份,将是它的子女们的食粮。在疼爱子女方面,西班牙蜣螂克制自己的精神

确实非常感人,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它这么忍受饥饿还有第二个原因:守护在摇篮边上。

自六月底开始,地洞就难以弄成了,因为雷雨大风以及行人的踩踏,洞都消失了。我所看到的几个洞穴里,

蜣螂妈妈总是在一堆粪球边上打盹儿;每个粪球里都有一条已发育完全的胖嘟嘟的幼虫在大吃大喝着。

以上两段文字,你认为哪一段是法布尔作品?请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3)跟着法布尔悟人生。

蝉苦苦地在地下蕴蓄四年,才等来阳光下一个月的生命,这告诉我们:生命虽然短暂,也要执着等待,

勇敢高歌。

蜣螂妈妈,这启示我们:。

【答案】(1)A:爬上果树看螳螂而忘了时间;B:实验检验法(2)乙文为法布尔的作品。法布尔被誉为“昆

虫界的维吉尔”,他的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乙文中用到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炸元宵怎么炸 将粪

球比作大面包,将蜣螂人格化,并使用了“打盹儿”“胖嘟嘟”“大吃大喝”等词,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昆

虫的繁衍习性。而甲文只有科学性,没有趣味性及文学性。(3)蜣螂妈妈为了自己的子女,愿意忍受饥饿

守护在他们身边,有食物也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这启示我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守护世界上最

好的妈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昆虫记》的阅读探究。

(1)A、具体事件选择能够体现野外观察和探索精神的即可,如趴在石头上观察昆虫一整天。B、根据后面

的事件93年是什么命 “用炮声检验蝉是否是聋子”可看出,这是对昆虫进行实验,因此可归纳出研究方法是实验检验法。

(2)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语言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乙文段描写生动形象,如“宁可

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是它的子女们的食粮”则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富有文学趣味。并使用了“打盹儿”“胖嘟嘟”“大吃大喝”等词,因此可判断是法布尔《昆虫

记》中的节选。作答时着重法布尔文字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甲文段不符合的地方比较明显,如只是

客观描写,没有文学性趣味性等。

(3)从文中“它什么都没有吃过,绝对没有去碰那个大面包”“宁可自己挨饿也绝不让子女缺少吃喝”可

看出,蜣螂妈妈为了自己的子女,愿意忍受饥饿守护在他们身边,有食物也要留给自己的孩子,这启示我

们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们要守护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第一空考查事件概

括,第二空考查学生从文段中得到启示的能力。这个片段主要是描述蜣螂伟大的母爱,围绕母爱展开即可。

二(48分)

(一)阅读古诗文,完成5-10题。(15分)

古诗阅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阙中的“嗟”字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中少有的豪放之作,请结合画线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具体阐述。

【答案】

5.

“嗟”意为慨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词人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

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之情。

6.

示例一:“九万里风鹏正举”描绘了大鹏鸟乘风高飞、翱翔九天之上的画面,意象壮伟,意境宏大,气

势磅礴,具有豪放之风。示例二:“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逍遥高飞的大鹏鸟这一意

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追求,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豪放不羁。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

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

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

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

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人风格的理解。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

相接,由此而联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鹏

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

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古文阅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英雄联盟劫 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

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人之四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①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

四端也,犹其有四体②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③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

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④,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⑤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端:开头。②四体:四肢。③贼:伤害、残害。④然:通“燃”。⑤保:安定。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委而去

之/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诫子书》)

B.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

C.自谓

不能者/此之谓

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D.若火之始

然/始

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9.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0.结合以上两段选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安定天下。

【答案】

7.B8.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9.

(1)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2)一个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好比身体有四

肢一样。

10.

甲文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的论述,得出国君施行仁政,才能安定天下;

乙文通过论述人天生具备仁义礼智四端,推导得出人性本善。扩充善性是必然而然的事,施行仁政也是天

经地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安定天下。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A.离开/消失;

B.都是“巩固”的意思;

C.说/称呼;叫作;

D.开始/才,刚;

故选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故可

断句为: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至”,极点;“畔”,通“叛”,背叛。

(2)重点字词:“端”,开端;“犹”,像;“四体”,四肢。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根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出:施行仁政

可以安天下。《人之四端》根据“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得出:人天生具备仁义礼智四端,推导得出人性本善。扩充善性是必然而然的事,施行仁政

也是天经地义的,只有这样,才能安定天下。

【点睛】参考译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

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

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不及人心所

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

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

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

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

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人之四端

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

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

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开始燃起,泉水开始涌出一样,(不可遏止。)

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二)(10分)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后面小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

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

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

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

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

..

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

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夏爱国主题演讲 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

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

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

是论语先进篇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

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

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

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1.阅读选文第一小节,完成表格。

讲究假山池

沼的配合

(1)重峦叠嶂

池沼的安排

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引用活水池沼宽敞,作中心

(2)

其他点缀

布置石头,种植花草

养鱼,养莲

12.阅读文中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1)写出句子的主干。

(2)这个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13.下面句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

..

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答案】

11.

(1)假山的堆叠;(2)河道模样,安排桥梁

12.

(1)枝干是画;(2)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枝干比作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枝干自然生长却典

雅的特点,表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13.

不能。“很少”表示频率很低,限定了可能性的范围,如果去掉则表示河道边都会砌齐整的石岸,

与事实不符合。“很少”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不能删去。

【解析】【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注意题干“选文第一小节”进行文段定位。

(1)根据下文同层次的“池沼的安排”,推断其应为与池沼相对的景物,从文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

池沼”可知为“假山”,再根据“池沼的安排”格式,可直接引用文中“假山的堆叠”作答案。

(2)为池沼引用活水的具体实施方法之一,与“池沼宽敞”的情况相对,从第一节“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

往往安排桥梁”可知答案,和上面的内容协调,因此可调整为“河道模样,安排桥梁”。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主干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查找句子的主谓宾,可确定其中心语分别是:枝干、是、画,因此,句子主干是:枝干是画。

(2)根据句子将枝干比作画可知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上文可知“盘曲嶙峋的枝干”并非人工

修建出而是自然生长的,可知特点一为自然生长,自然生长却被称为“好画”是因为这种美符合中国雅致

的审美观,故特点为“自然生长却典雅”;而“打比方”的表达效果就是使语言生动活泼,表现语言的生

动性。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然后,结合语言环境分析不能删的原因。“很少”表示频率很低,说明“砌齐整

的石岸”这种情况有,但所占比例很小;如果去掉则表示河道边都会砌齐整的石岸,与事实不符合。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三)(12分)

综合实践,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小秦和小淮学完《苏州园林》后,相约周末上午同游瞻园,感受江南园林的雅致。

14.瞻园正门“金陵第一园”的牌匾写得甚好。请你用正楷或行楷将这五个字的简体抄写在右边的方格中。

15.根据情境,补全对话。

1

)买票入园

小秦和小淮准备买票入园,看到门口介绍网购更优惠,于是打开手机里的**APP,搜索“瞻园”,看到以下

信息:

日场票(入园时间为

9

00

-

16

00

)成人票¥30¥

26

起,老人票¥15¥

13

起;

夜场系(入园时间为

17

50

-

20

00

)成人票¥50¥

48

起,学生/老人票¥25¥

25

起。

他们正商量着买票,旁边的老爷爷拿着手机上前来询问。老爷爷:小朋友,我也想网购优惠门票,你们能

教教我吗?

小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爷爷连声感谢,并在小淮的指导下一步步究成了老人票的购买。

2

)参观游览

小秦拍了一张照片(如右图)。

小淮:你为什么拍这里的景致?

小秦:我们在《苏州园林》中不是学过吗?园林之美,在课本的词句里,在行走的足迹里,在温暖的回忆

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淮:这样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

3

)聆听讲解

游览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导游正在介绍瞻园中的古代家具,他们便跟上游客一起听讲解。

导游:榫卯(

snmo

)被称作中式家具的“灵魂”,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地咬合,

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由于连接构件的形态不同,由此衍生出千变万化的组合方式,大家现在看到的是

榫卯结构中常见的燕尾榫,两块平板直角相接,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榫头做成梯台形,故名“燕尾榫”。

小秦:这真是功能与结构的完美统一啊!

小淮:你能识别出图片中哪一种榫卯是燕尾榫吗?

小秦:这可难不倒我,图________________用的是燕尾榫。

【答案】

14.

金陵第一园/金陵第一园

15.(1).

当然可以!非常荣幸能帮到您!老爷爷,您先在手机上点开“**APP”,在上方的搜索栏搜索

“瞻园”,然后不会看见场次的信息,网购票有日场和夜场票,点击场次“日场票”,选择“老人票”然

后点击购买、付款,就能成功购票了!

(2).

苏州园林里时常有花墙,墙壁上有镂空的图案,再配合两

边无所依傍的廊子,可以形成一种仿佛隔开又仿佛没隔开的效果,增加空间的深度。

(3).

D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写规范的掌握,注意书写正确、规范与工整,字形居中,有起行顿收的笔锋,正楷

字不要连笔,尽可能美观。

15

题详解】

1

)本题考查情境补白写作。根据上下文“你们能教教我吗”“并在小淮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了老人票”

确认写作要求为“准确且清楚地知道老人购票”,注意:购票步骤需全面详细,贴合老人需求,语言需得

体有礼。

示例:当然可以,老爷爷,您先在手机上点开“

**APP

”,在上方的搜索栏搜索“瞻园”,点开搜索的结果

会看到网购票分日场和夜场票两种,日场票的时间是

9

00-16

00

,您点击场次“日场票”,泡妞短信 在后面选择

“老人票”还可以享受优惠。最后点击购买、付款,就能成功购票了,祝爷爷玩得开心!

2

)本题考查情境补白写作。根据小淮“这样的设计真是匠心独运”得知补白内容需将“这种设计是什

么”及“设计的亮点在哪里”写出来。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花墙的景致,结合我们学过的课

文《苏州园林》原文: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

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

个园林翻了一番。

示例:苏州园林里的花墙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

致更加的雅致,那种感觉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3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导游讲解可知燕尾榫结构“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榫头做成梯台形”,根据

两个特点得出答案为

D

(四)(11分)

感悟鉴赏,完成后面小题

翠湖心影(节选)

汪曾棋

有一个姑娘,牙长得好。有人问她;“姑娘,你多大了?”

“十七。”

“住在哪里?”“翠湖西。”“爱吃什么?”“辣子鸡。”

过了两天,姑娘摔了一跤,磕掉了门牙。有人问她:“姑娘多大了?”

“十五。”

“住在哪里?”“翠湖。”

“爱吃什么?”“麻婆豆腐。”

这是我在44年前听到的一个笑话。当时觉得很无聊(是在一个座谈会上听一个本地才子说的)。现在

想起来觉得很亲切。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

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

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

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

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

路。从文林街、先生坡、府甬道,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

否则就要走翠湖东路或翠湖西路,那就绕远多了。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

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

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

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

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

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包括外来的游子,对翠湖充满感激。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

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

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我的印象里翠湖似没有

蚊子。夏天的夜晚,我们在湖中漫步或在堤边浅草中坐卧,好像都没有被蚊子咬过。湖水常年盈满。我在

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偶尔接连下了几天大雨,湖水涨了,湖中的大路也被淹没,

不能通过了。但这样的时候很少。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因此没有人到这里来自杀。

我们有一个广东籍的同学,因为失恋,曾投过翠湖。但是他下湖在水里走了一截,又爬上来了。因为他大

概还不太想死,而且翠湖里也淹不死人。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

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也再也没看到过这样

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

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拨刺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

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选自《遥远的回忆》,人民教育出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版社2017年版,96-97页)

16.作者在文章开头讲述了一个笑话,有什么作用?

17.“翠湖是昆明的眼睛”这个比喻“贴切”在何处?

18.请从以下三个词语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填入文中划线处,并说明理由。

①美丽②热闹③壮阔

19.下列关于汪曾祺的散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曾祺的散文特别善于捕捉景物独有的特征。在他的文章里,“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

情的”,翠湖的“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让人读来印象非常深

刻。

B.汪曾祺的散文偏重写景,几乎不写人的活动。《昆明的雨》只写了昆明雨季的景物。《翠湖心影(节选)》

里,写了翠湖的树、水、水里的植物、水中的游鱼。这些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共同勾勒出昆明的美。

C.汪曾棋的散文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

祥一条情感线索将素材聚拢起来,在他笔下,无论昆明的雨还是翠湖,都显得鲜活而又立体。

D.汪曾祺的语言向来为人们所称道。他的文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

香,很好吃。”又如:“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这些句子俯拾皆是,平淡自然,仔细咂摸,却饶有

趣味。

【答案】

16.

开头写姑娘住在翠湖西的笑话,引出下文对于翠湖的描述。同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17.

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翠湖几乎就挨着昆明市中心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和昆明的密切

关系,体现了它对昆明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翠湖的感激与喜爱赞赏之情。

18.

选②,理由是:此处的叶子被形容为猪耳状,花的形状被称为是蝶形的,都是一种动态的美感,而“热

闹”指的是繁盛活跃,此处更能表现出叶子挤挤挨挨,花朵繁多茂盛的美景,有种拟人的韵味,所以用“热

闹”来形容比较符合。而“美丽”美则美矣,但不能写出花叶挤挤挨挨的动态美;“壮阔”指的是雄壮浩

大、宏伟开阔,不符合翠湖的秀美,也不符合前文说的翠湖不大不小正合适的特点。

19.B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1)结合第八段“因为它让我想起翠湖”可知,开头写姑娘住在翠湖西的笑话,引出下文对于翠湖的描述。

(2)文章开头是个笑话,这个笑话让人听了不觉一笑,放松了读者的心情,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对

翠湖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比较亲切的印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第九段“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

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可知,

把翠湖比成昆明的眼睛是因为翠湖几乎就挨着昆明市中心,从地理位置上讲,是贴切的。

(2)结合第九段“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可知,翠湖对于昆明来说非常重

要,如同人的眼睛对于人那么重要,这个比喻突出了翠湖对昆明的重要性,从翠湖和昆明的关系上讲这个

比喻非常贴切。

(3)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因为有了眼睛,人的灵魂才被别人看到。昆明因为翠湖而有了灵魂,表达了作

者对翠湖的感激与喜爱赞赏之情。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结合“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可知,这里运用比喻修辞,写

出了叶子和花的颜色、形状,有碧绿色,有粉紫色,从颜色上看,颜色比较艳丽,并且多,给人的感觉是

朝气蓬勃、热闹;猪耳状的叶子,蝶形的花,从形状上看,形状各有不同,给人感觉是纷繁的。无论从颜

色还是形状上看,视觉感官都是丰富的,具有一定冲击力的。而“热闹”指的是繁盛活跃,此处更能表现

出叶子挤挤挨挨的动态感,花朵繁多茂盛的美景,有种拟人的韵味,所以用“热闹”来形容比较符合。

(2)“美丽”这个词过于笼统,不能直观、细腻写出花叶挤挤挨挨的动态美;而“壮阔”指的是雄壮浩大、

宏伟开阔,一般形容山、水这样比较大的景物,和文章花、叶这样小的景物的气质不符合,也不符合翠湖

的秀美,符合前文说的翠湖不大不小正合适的特点。

(3)故选②。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十段可知,汪曾祺用了一整个段落来写人,写人们在翠湖的一些感受和行为,

进而表现出翠湖的美,表达对翠湖的感激。结合第十一段“夏天的夜晚,我们在湖中漫步或在堤边浅草中

坐卧,好像都没有被蚊子咬过”“因此没有人到这里来自杀。我们有一个广东籍的同学,因为失恋,曾投

过翠湖。但是他下湖在水里走了一截,又爬上来了。因为他大概还不太想死,而且翠湖里也淹不死人”等

句子可知,这一段中也有人,用风趣幽默的小故事来写翠湖的浅,更能拉近翠湖和读者的距离,写出翠湖

的可爱。B错误,故选B。

三(30分)

20.

以“南京的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5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范文:

南京的雪

南京的雪总是来得无声无息,一觉醒来便已是六出纷飞,银装素裹,凭窗望去,杂乱的树枝配上大雪,

有一种寂寥的美感,洁白的雪花掩去了现代工业的气息,远处明故宫的屋顶飞檐映衬着白茫茫的一片大地,

生生坐实了“一夜风雪,南京变成了金陵”的那句调侃。

南京的雪是限量品,一整个冬天里,像样的大雪不会超过三次,更多的是落花流水的雨雪交加。晶莹

剔透的雪花是南京冬日最好的礼物,不同于北方漫天大雪的张狂,另有一派携风飘舞的婀娜。

南京的雪是轻灵活泼的,曾经见识过东北的鹅毛大雪,沉静的天空中,雪像云朵一样大片大片缓缓下

坠,坚定而厚重,虽然认真但却有点拘谨。而南京的雪则如柳絮,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夹着风,带着

雨,细小的雪花在风中没头没脑地乱窜,落在地上,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南京的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太阳一出,便急不可耐地从屋顶、台阶、树枝上缓缓滑过,伴着淅

淅沥沥的歌声,融入大地,留下斑驳的身影,很快就消失殆尽,仿佛它只是这里的独行过客,与你打个招

呼,便是挥手再见。

南京的雪是有情调的诗人,一棵枯树配上大雪,瞬间变成了一副国画,一间破屋披上了雪衣,犹如童

话世界里的蘑菇,一座老旧的拱桥,在雪花的掩映下便有了世外桃源的味道。目之所及,繁嚣尘世中的万

般俗物都凭添了些许诗意。

南京的雪,洗去了城市的阴郁,为一座有着惨痛历史,深沉中透着悲壮的城市堆砌出了静谧天堂,洁

白的雪掩盖了所有的不美好,虽然短暂,却也足以抚慰这座古城的疲惫。

我爱南京的雪,这一刻,我被它深深打动。

【解析】

【分析】

【详解】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审题与立意。“南京”,限制了所写地域;“雪”限制了所写对象。所以写作内容明确。南京的雪是什

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南京会下雪?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雪?给了人什么样的感受?可以从这些方面来

写。

2.选材与构思。本文适合于写成散文。可以吟咏南京的雪,也可以通过写雪来表现人的特点。写景物,要善

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不能生搬硬套,

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秋天就是秋高气爽。这样,你笔下的景象就会生动起来。观察要有顺序,有想象。观察

有序是写好景物的基本要求,观察时可以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也可以按从远到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

此外,要想立意表现更深刻一些,可以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写雪来写人。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2: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42309442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琐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琐屑.pdf

上一篇:家教广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琐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