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公式总结
学好物理很重要的⼀点事要记熟众多的物理公式,⽽⾼⼀的新⽣们很难再段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物理公
式,下⾯⼩编给⼤家分享⼀些⾼⼀物理的公式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
⾼⼀物理的公式1
⼀、⾃由落体运动公式总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总结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s=aT2{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速
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三、有关摩擦⼒的知识总结
1、摩擦⼒定义:当⼀个物体在另⼀个物体的表⾯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
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叫摩擦⼒,可分为静摩擦⼒和滑动摩擦⼒。
2、摩擦⼒产⽣条件:①接触⾯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③接触穿心莲的功效与作用 ⾯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的⽅向:
①静摩擦⼒的⽅向总跟接触⾯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的⽅向总跟接触⾯相切,并与相对运动⽅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向相反”。
滑动摩擦⼒⽅向可能与运动⽅向相同,可能与运动⽅向相反,可能与运动⽅向成⼀夹⾓。
(2)滑动摩擦⼒可能起动⼒作⽤,也可能起阻⼒作⽤。
4、摩擦⼒的⼤⼩:
(1)静摩擦⼒的⼤⼩: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越⼤,但不能超过静摩擦⼒,即0≤f≤fm但跟接触⾯
相互挤压⼒FN⽆直接关系。具体⼤⼩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学规律求解。
②静摩擦⼒略⼤于滑动摩擦⼒,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也可以是阻⼒。
(2)滑动摩擦⼒的⼤⼩:
滑动摩擦⼒跟压⼒成正⽐,也就是跟⼀个物体对另⼀个物体表⾯的垂直作⽤⼒成正⽐。
公式:F=FN(F表⽰滑动摩擦⼒⼤⼩,FN表⽰正压⼒的⼤⼩,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两物体表⾯间的压⼒,性质上属于弹⼒,不是重⼒,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
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的材料、接触⾯的情况有关,⽆单位。
③滑动摩擦⼒⼤⼩,与相对运动诗经的地位 的速度⼤⼩⽆关。
5、摩擦⼒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
动⼒,也可能是阻⼒。
说明:滑动摩擦⼒的⼤⼩与接触⾯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两
个因素决定,⽽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四、常见的⼒公式总结
1.重⼒G=mg(⽅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点在重⼼,适⽤于地球表⾯附近)
2.胡克定律F=kx{⽅向沿恢复形变⽅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F=FN{与物体相对运动⽅向相反,:摩擦因数,FN:正压⼒(N)}
4.静摩擦⼒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向相反,fm为静摩擦⼒)
五、⼒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
1.同⼀直线上⼒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度⼒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范围:|F1-F2|≤F≤|F1+F2|
4.⼒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与x轴之间的夹⾓tg=Fy/Fx)
注:
(1)⼒(⽮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四边形定则;
(2)合⼒与分⼒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合⼒替代分⼒的共同作⽤,反之也成⽴;
(3)除公式法外,也可⽤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定时,F1与F2的夹⾓(⾓)越⼤,合⼒越⼩;
(5)同⼀直线上⼒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向,⽤正负号表⽰⼒的⽅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物理的公式2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夕阳作文 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S=aT2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m)路程:⽶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量。(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由落体
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
3.下落⾼度h=gt2/2(从V_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
3.有⽤推论V_t2-V_o2=-2gS4.上升⾼度H_max=V_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
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常见的⼒、⼒矩、⼒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
1.重⼒G=mg⽅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点在重⼼适⽤于地球表⾯附近
2.胡克定律F=kX⽅向沿恢复形变⽅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f=N与物体相对运动⽅向相反:摩擦因数N:正压⼒(N)
4.静摩擦⼒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向相反fm为静摩擦⼒
5.万有引⼒F=Gm_1m_2/r2G=6.6710-11Nm2/kg2⽅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F=KQ_1Q_2/r2K=9.0109Nm2/C2⽅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与场强⽅向相同
8.安培⼒F=BILsin为B与L的夹⾓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f=qVBsin为B与V的夹⾓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决定(2)摩擦因数与压⼒⼤⼩及接触⾯积⼤⼩⽆关,由接触⾯材料特性与表
⾯状况等决定。(3)fm略⼤于N⼀般视为fm≈N(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速度(m/S),q:带电粒⼦(带电体)电量
(C),(5)安培⼒与洛仑兹⼒⽅向均⽤左⼿定则判定。
2)⼒矩
1.⼒矩M=FLL为对应的⼒的⼒臂,指⼒的作⽤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此处Nm≠J
三.平抛运动
1.⽔平⽅向速度V_x=V_o2.竖直⽅向速度V_y=gt
3.⽔平⽅向位移S_x=V_ot4.竖直⽅向位移S_y=gt2/2
5.运动时间t=(2S_y/g)1/2(通常⼜表⽰为(2h/g)1/2)
6.合速度V_t=(V_x2+V_y2)1/2=[存开头的成语 V_o2+(gt)2]1/2
合速度⽅向与⽔平夹⾓:tg=V_y/V_x=gt/V_o
7.合位移S=(S_x2+S_y2)1/2,
位移⽅向与⽔平夹⾓:tg=S_y/S_x=gt/(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平⽅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向的
⾃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度h(S_y)决定与⽔平抛出速度⽆
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
速度⽅向与所受合⼒(加速度)⽅向不在同⼀直线上时物体做曲
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R/T2.⾓速度=/t=2/T=2f
3.向⼼加速度a=V2/R=2R=(2/T)2R4.向⼼⼒F⼼=mV2/R=m2R=m(2/T)2R
5.周期与频率T=1/f6.⾓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度():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m)线速度(V):m/s
⾓速度():rad/s向⼼加速度:m/s2
注:(1)向⼼⼒可以由具体某个⼒提供,也可以由合⼒提供,还可九一八事变手抄报 以由分⼒提供,⽅向始终与速度⽅向垂
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等于合⼒,并且向⼼⼒只
改变速度的⽅向,不改变速度的⼤⼩,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星质量⽆关)
2.万有引⼒定律F=Gm_1m_2/r2G=6.6710-11Nm2/kg2⽅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和重⼒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速度、⾓速度、周期V=(GM/R)1/2
=(GM/R3)1/2T=2(R3/GM)1/2
5.第⼀(⼆、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V_2=11.2Km/s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2(R+h)/T2
h≈36000km/h:距地球表⾯的⾼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由万有引⼒提供,F⼼=F万。(2)应⽤万有引⼒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
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于⾚道上空,运⾏周期和地球⾃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时,势能变⼩、动能变⼤、速度变⼤、周期变⼩。(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发
射速度均为7.9Km/S。
⾼⼀物理的公式3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星质量⽆关,取决于中⼼天
体的质量)}
2.万有引⼒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和重⼒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速度、⾓速度、周期:V=(G高中地理试卷 M/r)1/2;=(GM/r3)1/2;T=2(r3/GM)1/2{M:中⼼天体质量}
5.第⼀(⼆、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语病的六大类型 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的⾼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由万有引⼒提供,F向=F万;
(2)应⽤万有引⼒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于⾚道上空,运⾏周期和地球⾃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时,势能变⼩、动能变⼤、速度变⼤、周期变⼩(⼀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2:0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4218131548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一物理公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一物理公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