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更新时间:2023-03-22 01:56:46 阅读: 评论:0

我的朋友作文开头-我们美丽的祖国

民族学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穿过地平线读后感)

1

《民族学概论》教分别心 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民族学概论》是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目的在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各个民族起

源、发展、变迁及消亡等规律,及其各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服务,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

工作服务。

(三)教学内容:该门课程主要讲述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如民族的形成、民族与语水培文竹 言的关

系、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民族的社会形态;婚姻家

庭与亲属制度;民族的文化;民族学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的应用。

(四)教学时数:全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约36个课时(一学期,周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年度计划 可结合情况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书目、作业,

以及课堂讨论等。

(六)选用教材:无指定教材。

二、本文

第一章民族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民族、种族与族群概念。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內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概念的区分;语言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及其民族的分布格局。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与民族的形成(2)

人类的起源。民族的形成;民族与种族、族群的异同。

第二节语言与民族的关系(2)

语言的产生。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学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民族学研究中的语言学

方法。

第三节经济文化类型(2)

经济文化类型的含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种族、族群的概念。

理解:语言与民族的相互关系。

综合运用:分析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及其分布状况。

第二章民族学的源流、研究方法和任务

教学要点:民族学的源流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务。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民族学的源流;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学的任务。

第一节民族学的源流(2)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民族学流派;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方法(2)

民族学实地调查的主要特点;民族学实地调查的类型;民族学调查者素质的培养。

2

考核要点:识记:西方主要民族学流派。

理解:西方民族学流派与苏维埃民族学流派的关系。

综合运用:中国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第三章民族社会形态

教学要点: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菊花枸杞茶的功效 其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诸社会形态;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

态及其过渡。

第一节社会形态与民族学的关系(2)

人类社会形态学说;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重要的课题。

第二节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2)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残余形态;中国少数民族

的政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

考核要点:识记: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公社残余形态。

简单运用:举例说明中国少数民族由原始公社残余形态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四章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教学要点:婚姻制度的演变;亲属制度的分类;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几种主要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亲属

制度的分类;亲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第一节婚姻家庭制度(3)

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主五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 要的婚姻家庭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亲属制度(3)

亲属制度的分类;亲阳光少年 属制度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考核要点:识记:几种主要的婚姻家庭制度。

理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综合运用: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五章文化

教学要点: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及其民族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文化的概念;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第一节民族学文化研究的意义(2)

文化与民族;民族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物质与精神文化(4)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基本概念;两种文化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考核要点:识记:文化的概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简单运用:民族学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六章民族学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教学要点:民族学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民族现代化的进程。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民族学在西方与中国的实践与应用;民族地区的生态类型与经济发展

3

的问题;少数民族的人口问题与文化教育的发展问题。

第一节民族学的应用(4)

西方应用人类学的简介;民族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第二节民族地区的生态与经济发展(4)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类型;经济开发的途径。

第三节民族地区的人口、文化、教育及其现代化(4)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历史、现状与特点;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

考核要点:识记:民族地区的生态类型。

简单运用:简述影响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

综合运用:谈谈民族学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三、参考书目:

1.杨堃:《民族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宋蜀华、陈克进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杨建新著:《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6.高永久编著:《民族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1:5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421406142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民族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民族学.pdf

上一篇:三农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民族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