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
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闻名文学家,建
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
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
“思”,因而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
的造就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全国才有一石,
曹子建独占八斗”的点评。王士祯尝论汉魏
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可谓“仙才”者,曹植、
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生平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悟,10岁余便吟诵、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
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从前认为曹植在诸子
中“最可定大事”,几回想要立他为世子。
但是曹植行为听任,不拘北京八达岭 礼法,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盛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
情自饰,总算在立储奋斗中渐占上风,并于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
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
称帝。曹植的日子从此发生了改动。他从一
个过着优游宴乐日子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
受约束和冲击的目标。公元226年,曹丕病
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
防范和约束,境况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相机介绍 在
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屡次,终
究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去
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
思王”。
曹植与诗篇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惨剧人物,但是政
治上的悲惨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歌创造上的
杰出成果。曹植的创造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诗篇首要是歌唱他的志向
和志向,洋溢着达观、浪漫的情调,对出路
充满信心,如《白马篇》欣赏幽并游侠儿的
高明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
业的巴望和神往;后期的诗篇则首要表达由
志向和实际的对立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
马王彪》在抒发中交叉以叙事写景,将诗人
备受虐待的爱情凝集起来,痛斥小人离间曹
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夏朝皇帝 明
殷切的吊唁。《七哀》则以思妇自喻,切切
哀虑兄弟异路之情,命意弯曲,爱情凄婉,
宛转蕴藉。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
文人。他现存诗篇九十余首,其间有六十多
首是五言诗。他的诗篇,既表现了《诗经》
“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
窕深邃的奇谲;既承继了汉乐府反响实际的
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
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明显共同的风格,
完结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改动。“这是一
个年代的工作,却通过了曹植才取得完结”。
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关于后世的影
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
章模范的位置。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欣赏
有佳:“全国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
得一斗,全国共分一斗。”[1]成语“八斗之
才”就是由此得来。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
千年间诗家可谓“仙才”者,曹植、李白、
苏轼三人耳。曹植诗篇的艺术特色能够归纳
为:节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
曹植铜雀台赋诗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
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
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完工,他便召集了
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天然也在其间。
在世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气
呵成,并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曹操看后,欣赏不止。其时曹植只要19岁。
自此,一贯注重人才的曹操产生了要打破
“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主意,要将其王
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而曹操
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屡次向身边的人表明
“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这一主
意,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
他后来制作餐饮部 了不尽的苦楚,使他无形之中卷
进抢夺世子的漩涡之中。
曹植与儿女
曹植终身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
之后。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
曹操的信赖,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坐牢,
成为前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
操为曹丕继位铲除妨碍的做法。不久崔氏又
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
故有人说,崔氏女的死是因为遭到崔琰冤案
的牵连,亦或者是曹操出于对曹植的冲击。
曹植的继配名字不详,太和年间被封为“陈
妃”,她是曹植后期日子的伴侣。据史书记
载,她一向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曹植有
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
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
学,才行拔尖。曹植称誉他是曹家的“保家
主也”。曹植身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
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下
一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
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
曹植还有两个女儿金瓠和行女,在他的作品
中偶有提及,都不满一岁即夭亡。
曹植世子之争
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
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
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傲慢与偏见经典语录 竭力反对,曹植
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奋
斗也就从这年代开端了。最为不值的是,曹
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抢夺帝位的主意。有一
次,曹操出动军队交兵,曹植、曹丕都来送
别,临别时,曹植大声朗读了为曹操所写的
华美华章,我们非常欣赏。曹丕见状怅然若
失,吴质对他耳语说:“王当行,流涕可
也。”所以曹丕当即泪如泉涌,感动得曹操
也欷歔不已。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
出征。带兵出征是把握军权的标志,是曹操
要点培育的预兆。成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
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回,曹植仍
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
决议。看来,曹植只配当个落拓不羁的人,
难以担任智慧过人的政治家。
天然曹丕成了胜蓄势待发的意思 利者,终究承继了帝位。虽
然曹丕的位置和权利已根本稳固,可嫉恨曹
植的主意没有改动。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
么大罪,仅仅有人揭发他常常喝酒谩骂,他
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
买马,诡计叛变的痕迹和预兆。这算不上违
法,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
诗”的方法,白灯笼 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
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诗曰:“煮豆持作羹,
漉菽认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
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七步诗”取
譬之妙,用语之巧,在霎时间信口开河,真
实令人拍案叫绝。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太急”一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防止
同室操戈、同室操戈的遍及用语,阐明此诗
在民间撒播极广。周恩来总理就曾引用于
“皖南事变”的题词里以批评国民党军(千
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
急!)。终究“七步诗”便成了曹植的救命
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只下降曹植的官
爵作罢。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3:20: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412005154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马篇朗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马篇朗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