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
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
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慰。
注释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
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③犹:还,仍然。
④俏:俊俏,美好的样子;(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
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文中指花全部盛开的样子)
赏析:
主题
这首词上阕描写了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词人笔下的梅花,
首先是梅花本身,表现了梅花的特点——不畏严寒,开放在坚冰悬崖,
同时又不拘于梅花本身,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下阙揭示其精神品格,
由外而内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动人景象。全诗以梅言志,表达了一
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鉴赏
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
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
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
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
明了创作契机。“陆游咏梅之词,全篇重一个“愁”字,毛泽东的咏
梅词重点却在最后一字——“笑”。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两位作者经受
的磨难,以及不同的面对和心境。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
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
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
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
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
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
“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
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
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
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
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
“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
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
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
力,内忧外困,此时的中国国力也不富强,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已
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
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
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
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
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
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
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
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
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
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
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
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
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
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
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
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
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
物;再进一几大菜系 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
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
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
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
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
然天成。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
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
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
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
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
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
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
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
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
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悬
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
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
“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
及正在进行的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
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
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
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
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
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
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片,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
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五四运动的口号 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
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玩的英文 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
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
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
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
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变得更加丰满高大了。
鉴赏二
中国文学上,歌咏梅花的诗词作品难以计数。上自帝王贵族,下
至平民文士,咏梅之作层出不穷。咏梅者或倾心于梅花之香艳,着力
刻画摹写其绰约风姿;或倾慕其高洁的品质,于描写之中注入作者个
人的某种情怀。富贵显达之人可咏梅以示其安逸优雅,或雕章琢句以
逞才学,穷苦不遇之士亦多藉梅以寄托情怀,或抒不平之感,或表脱
俗之志。梅花,因此也就以其丰富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中国古代诗词作
品中,或风神绰约,动人心魄,或顾影自怜,凄清抑郁,或傲然,或
妩媚,或清雅,或禾农艳,总之,因作者创作环境与意图的不同而有
着不同的形态和人格情趣,毛泽东的这首《咏梅》词写于1961年月
12月,词前作者自序云“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因此,在
分析这首词前,就很有必要先了解陆游原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他的诗词
作品有排骨萝卜 不少表达了爱国情感,同时,由于他的爱国主张始终遭到压制,
因而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得志的悲愤抑郁。这首《卜算子咏梅》词便是
一例。词中,陆游以梅花自比,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凄凉情调。词中的
梅花虽然清香无比,但为“群芳”所妒,更兼“风”“雨”的摧残,
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清香依旧。这里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
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他不愿苟合于流俗的清高孤傲,
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全词悲剧气氛浓重,“断桥”、“黄
昏”、“风”、“雨”,一片落寞孤寂,凄凉压抑,读之使人感到阴
郁低沉。时代的悲剧,个人的不幸,使陆游《咏梅》词蒙上了深重的
阴影。
毛泽东的这首《卜算子咏梅》词是读了陆游作品后写的,用了陆
词的原调原题。同样是咏梅,正如作者自序所云,是“反其意而用
之”,词中梅花的形象及词之格调情趣与陆游原词完全相反,在咏梅
词中,毛泽东这首词可谓别具一格。
开首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点明梅花开放的时节,
此时严冬即将过去,春之神正翩翩来临。句中虽有“风雨民政工作总结 ”、“飞
雪”,但给人的'感觉迥异于陆词的阴冷压抑,而是欣喜舒朗,尤其是
“飞雪迎春到”,为全词定下了明快而富有生机的基调。“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大地仍银装素裹,严冬的痕迹尚未消退,悬
崖上有百丈坚冰尚未融化,可春的气息却已早早地透露了,那便是冰
雪中傲然绽开的梅花。这两句将梅花放在严寒的环境中去表现,有力
地衬出了梅花不畏寒冷的特性。皑皑白雪将梅花俏丽的形象衬托得更
加鲜艳夺目,同时,坚冰百丈的环境也点出了梅花开放之“早”,为
下面写梅花的报春作了铺垫。
梅花先于百花而将春回大地的信息传播给了人们,所以说“俏也
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想见,经历了寒冬之后的人们,猛然间
看到这冰雪中俏丽的梅花时,将会多么的惊喜振奋啊。这“花枝俏”
无疑是春的使者,是生命的象征,是春之女神所到之处最先撒下的花
瓣,与群芳相比,她是最得风气之先的,因而也引人注目,可她却是
那么谦逊,不急于要供,却默默、谦逊的的“丛中笑”,没有一丝一
毫的骄矜自得,这是何等的气度!作者这里将梅花充分地人格化了,
并且赋予了她以崇高的品格,读之使人倍感亲切。“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最后两句将梅花的形象表现得更臻完美。春之女神的
足迹终于遍布大地,所到之处,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分外绚丽。先
于百花而发的梅花此刻却只是和众多的山花一样在春风中欢笑,她无
意计较得失,也不追逐名利,更不愿出人头地、独占春色,这是胸襟
坦荡者的豁达大度,是无私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从梅花的特性中
发掘出了这种高贵的品质。
全词格调明朗轻快,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梅花鲜明生动的品性。
语言也平易流畅,显得清丽自然,毫无雕琢禾农艳之气,意境高远,
耐人寻味,使人在赞赏梅花的同时,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在历代众多
的咏梅词中,这首词立意新颖,别出机杼,独标高格,富有强烈的时
代气息,给人以独特的美感。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2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
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
出缕缕清香。
注释
卜(b)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教育培训计划 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
挂疏桐》等。万树《词律》卷三《卜算子》:“毛氏云:‘骆义鸟
(骆宾王)诗用数名,人谓为“卜算子”,故牌名取之。’按山谷词,
‘似扶著卖卜算’,盖取义以今卖卜算命之人也。”
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
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
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副词,又,再。着(zhu):同“著”,遭受,承受。更著:
又遭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微信公众号投票 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
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
派。
妒(d):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
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
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
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
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
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
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
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
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
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
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
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
“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
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
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
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
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
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
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
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以往人生的
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
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
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
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
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
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
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
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
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
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
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
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
“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
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
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
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
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
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
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
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
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
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
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
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
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
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
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
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
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
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
一毫也改变不了。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
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
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
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
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
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
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
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
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
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
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
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赏析二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
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
畏强势,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诗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诗人自身
的影子,正如他的《梅花绝句》里写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
花一放翁。”这首《卜算子》,也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
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
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
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
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
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
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
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
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
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
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
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
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
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
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
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
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
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
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
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
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
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
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
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
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此为统治集团中求和派所
压制。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主战派被排挤压迫,士气
低落,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
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
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
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
休息的专用建筑。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
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又,再。
著(zhu):同“着”,遭受,承受。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碾(ni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评价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
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
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这可以
从他的《卜算子咏梅》中得到印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读罢此诗,我们也不禁会生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
忠”的感慨来。作为一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很早就有“上马击狂
胡,下马草君书”的爱国之志,二十九岁时,他以状元秀的身份登上
仕途可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卖国求荣的投降派,更面对着苟且偏
安的昏帝王。因此面对积贫积弱的现实,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南宋走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破亡之路。一而再,
再而三的打击、排挤、贬谪,使诗人不得不发出“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浩然长叹了。尽管如此,
但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从俗媚的节操没有丝毫的改变。即便到
了“食且不继”,因为没钱,药也写人的好句 停了吃;因为省灯油,书也没的读,
甚至不得不连自己常用的酒杯都忍痛卖掉的地步,他仍然足迹不踏权
门,他依旧胸怀杜稷,心系百姓。我们从中仿佛听到了屈原那“路漫
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与坚定,我们仿佛看到了杜甫
那“穷年忧黎园,叹息肠内热”的抑郁与沉重。真可谓“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也正是有这样
的社会背景,有这样的思想根基,使我们在品读《咏梅》时,更能清
楚地看到诗人那至死不渝的追求。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
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象他在一首
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
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
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
在他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不难理解,其《卜算
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
品格的形象写照。
卜算子咏梅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
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
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
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
清香。
注释卜(b)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二。
卜算子:为词牌名。《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相传是借
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
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说明:双调,44字,前后阕各两仄韵,各22字,上去通押。也
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
驿(y)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
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
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寂寞:孤单冷清。
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著(zhu):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更著:更加受到。
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苦:尽力,竭力。
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一任: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妒(d):嫉妒。
零落:凋谢。
碾(nin):轧碎。
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
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
(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米洛高架桥 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
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
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
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
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
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
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
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
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
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
“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
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
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
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
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
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
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
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
被摧残者的作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
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
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
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求职信标题 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
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
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
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
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
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
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
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
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
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
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
梅的杰作。
此文章主要表明了咏梅的高洁情操,体现出咏梅坚强不屈的精神,
值得读者们的学习。
这首词以梅喻人,上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
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
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
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这首词是陆
游在宋、金斗争中,力主抗战,矢志不渝,但屡遭打击,告老归田后
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词,借梅花写自己孤寂境遇和坚贞节操,表明
了一位爱国者身处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迹。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20:33: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40203941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别出机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别出机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