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9种绿化树种林冠雨水截留量的研究
计燕;平凡的世界经典句子摘抄 郭欢欢;宋良红;赵建霞;付夏楠
【摘要】以郑州植物园园区内的9种绿化树种为对象,调查标准木的树龄、高度、
胸径、冠幅等数据,对林地内外的降雨量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树种
的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不同,不同次降雨林冠的截留率存在较大差距,9个树种林冠
截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枇杷、龙柏、女贞、白蜡、法桐、黑松、红叶李、国槐、雪
松;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呈正相关,林内降雨量随林外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
变化趋势是一致的.%Badontheninekindsofgreeningtreespeciesin
Zhengzhoubotanicalgarden,thetree-age,height,DBH,andcrowndiameter
yzedtheprecipitationrainfall
sindicated
thatboththecanopyinterceptionandretentionrateweredifferentamong
speciesofforestcanopyinterceptionratefromhightotheendwere
loquat,cypress,privet,ash,platane,blackpine,cerasifera,Sophora
japonica,asa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thethroughfall
insideforestandrainfalloutsideforest.
【期刊名称】《河南科学》
【年(卷),期】2017(035)007
【总页数】4页(P1075-1078)
【关键词】郑州植物园;林冠截留;模型;绿化树种
【作者】计燕;郭欢欢;宋良红;赵建霞;付夏楠
【作者单位】郑州市人民公园,郑州450000;郑州植物园,郑州450042;郑州植物园,
郑州450042;郑州植物园,郑州450042;郑州植物园,郑州450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2
大气降水在输入森林植被系统时,由于林冠的影响,被分配为截留量、透流量和干
流量3个部分[1].林冠截留降水既是森林水文效应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林地水分
循环过程中的重要水文现象.国内外学者在林冠截留降水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2-5].雨水降落到林地时,会通过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各层次
的依次作用[6],降水通过林地冠层后会形成冠层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三
部分[7].其中,林冠截留是森林分配降雨的首要过程.穿透雨是大气降水穿过林
冠空隙进入林内的降水,树干径流是降雨最终沿树干向下流动形成的[8].对不同
绿化树种的林冠截留降水截留量进行观测研究和比较分析,能客观准确地体现不同
树种树冠降雨截留作用的大小,为绿化应用提供参考.
林冠截留降水具有两方面的生态水分效应:一方面使进入林内的水分减少,降低了
降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有利于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林冠截留的降
雨消耗于蒸发,减少了地面的实际雨量和林下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是雨水资源的
无益损失[9].本文主要以郑州植物园园区内的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
红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白蜡(FraxinuschinensisRoxb.)等9种
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林冠截留比较分析,探讨降雨量与林冠截留的关系,
为通过树冠截留效果选择树种提供依据,充分发挥绿化树种的林冠截留效果,同时
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1试验区概况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西郊,试验地设在该园的引种驯化区.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
部,东经11314′,北纬3443′,属北半球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
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年均
气温为14.2℃,7月份最热、平均为27.3℃,极端最高温为43℃;1月份最冷、
平均为0.2℃,极端最低温为-17.9℃;≧10℃积温4717℃,年平均降雨量640.9
mm,无霜期220d,全年日照梦想作文500字 时间约2400h.
1.2研究材料
选取郑州植物园区内9个树种进行林冠层降雨分配研究.这9个树种分别为:黑松
(PinusthunbergiiParl.)、龙柏(Sabinachinensis(L.)a)、
红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白蜡(FraxinuschinensisRoxb.)、法桐
(Platanusopvd是什么意思 rientalisLinn.)、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枇杷
(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雪松(Cedrusdeodara(Roxb.)
)和国槐(SophorajaponicaLinn.).对这9个树种分别选取3~5棵作为
标准木,并对标准木的树龄、高度、冠幅、胸径等林冠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表
1).
1.3研究方法
1.3.1降雨量
在林外的开阔地用雨量筒进行测量,主要统宝宝肠胃炎症状 计2016年5—7月份的12次降雨.
1.3.2林冠截留量测定
采用水量平衡法[10],计算截流量.在降雨继续期间某时间段内林冠上空的雨量
即林外雨量(或实际雨量,或降雨量),从中减去林内穿透雨量和茎流雨量,剩下
部分即为树体表面还保留的雨量,即为林冠截留量.由于树干茎流量的测定值较小
[11],一般占林地降雨的0.3%~3%[12],还有学者认为,树干茎流量受树
干附属物的影响不及1%[13],基本上可忽略不计.林冠截留率[14]为截流量
占相应时间内降雨量的百分比.
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的公式为:
式中:I为林冠截流量,mm;P为林外降雨量,mm;T为林内穿透雨量,mm;
S为树干茎流,mm.
对于不同树种树冠截留量的测定,是在标准木的树干周围,根据冠幅大小,在东西
南北4个方向各平均布设4个雨量筒,每次降雨后,用雨量杯来计算林内穿透降
雨量.由于不考虑灌木及草木层的截留影响,所以,要将雨量筒上方影响乔木林冠
截留的灌木清除.为减少雨量筒内水分蒸发引起的观测误差,应在每场降雨结束后
1h内,测定林内穿透雨量.
1.3.3数据分析
观测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2007进行处理,利用SPSS22软件进行方程拟合
和参数估算等.
2.1不同树种的截留能力比较
不同树种的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不同,不同次降水林冠的截留率存在较大差距.在
试验的9个树种中,林冠截留率较高的是枇杷、龙柏、女贞和白蜡;其次是法桐、
黑松和红叶李;林冠截留率较低的是国槐和雪松.
林冠截留效果较好的是枇杷树,说明这种园林植物能够截留较多的雨水.枇杷树的
叶片属于大叶厚革质,抵挡雨水的冲击能力强,叶片密实,能够收集较多雨水不易
滴落,因此能铝镁匹林片说明书 够截留较多的雨水,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而雪松的
林冠截留效果较差,因为针叶类植物的叶面积小,针叶之间的缝隙大,不利于承接
雨水.
2.2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
树冠的截留作用会对降雨径流及净化大气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
此进行了很多研究,已建立了多种林冠截留模型,包括经验统计模型、半经验性理
论模型和机理性较强的理论模型[15-18].其中不少学者在以森林水量平衡原理
为基础模拟的经验式中,认为线性式I=a+bP或幂函数式I=aPb能取得较高精度
的拟合[19-21].本次试验对9个树种的林内穿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用这
两个回归模型表示,式中P为林外降雨量,mm;I为林内穿透雨量,mm;a、b
为常数.
从模拟结果(表3)来看,两个模型R2最小为0.638,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不错,
除女贞外,其他8个树种用幂函数拟合效果比线性拟合效果要好;两个模型Sig.
取值最大为0.049,均小于0.05,其中雪松和女贞的线性和幂函数拟合模型的Sig.
取值相对较高,为0.01~0.05,其他树种多数取值为0,说明两个模型都具有显
著的统计学意义.林内穿透雨量随林外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两个回归模型可以很
好地反映9种不同树种林内林外降雨的相互关系.
不同树种的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不同,不同次降雨林冠的截留率存在较大差距.9
个树种林冠截留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枇杷、龙柏、女贞、白蜡、法桐、黑松、红叶李、
国槐、雪松.
通过对9个树种林内透雨量与林外降雨量的关系回归模型可以看出,林内透雨量
与林外降雨量呈正相关,林内透雨量随林外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趋势是
一致的.
树种的截留量、截留率与树种的林冠特征有关,但林冠截留能力不仅与林冠的胸径
和冠幅有关,还受到其他林冠特征因素的影响.9个绿化树种中雪松的胸凉拌紫甘蓝 径和冠幅
仅次于法桐,但是其林冠截留能力最弱.调查发现,雪松为针形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大枝平展,小
枝略下垂,这种形态结构显然不利于雨水在枝叶间的存留,造成林冠截留降水能力
较弱.枇杷和女贞的胸径和冠幅居中,但是其林冠的截留能力最强.调查发现,枇杷
和女贞两个树种枝叶茂密,叶片革质,且相对较大,利于雨水在枝叶间的存留.
【相关文献】
[1]马雪华.森林水文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崔启武,边履刚,史继德,等.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J].林业科学,1980,16(2):
141-146.
[3]郝帅,张毓涛,刘端,等.不同郁闭度天山云杉林林冠截留量及穿透雨量特征研究[J].干旱
区地理,2009,32(6):917-923.
[4]范世香,高雁,程银才,等.林冠对降雨截留能力的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2):
200-204.
[5]张光灿.树冠截留降雨模型研究进展及其述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1):64-
68.
[6]王云琦,王玉杰.森林溪流水质的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3,1210(4):242-
246.
[7]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等.六盘山华山松林降雨再分配及其空间变异特征[J].生态学报,
2009,29(1):77-84.
[8]裴铁凡,郑远长.林冠分配降雨过程模历史小说推荐 拟与模型[J].林业科学,1996,32(1):1-10.
[9]王金叶,于澎涛,王彦辉,等.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0]曹云,黄志刚.长江防护林—樟树林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
16(5):603-608.
[11]马惠,张洪江,王伟,等.重庆四面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8(6):108-114.
[12]张焜,张洪江,程金华,等.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及其影响因素[J].东北林业大
学学报,2011,39(10):33-35.
[13]殷晖.森林植被林冠截留降水模型初探[J].现代园艺,2012(8):149.
[14]李秀博.贡嘎山地区四种植被类型林冠截留特征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D].成都:成都
理工大学,2010.
[15]王彦辉.刺槐对降雨的截持作用[J].生态学报,1987,7(1):43-49.
[16]高雁,宋丹丹,程银才,等.雪松对降雨截留容量的试验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37(1):160-162.
[17]钱金平,王仁德,白洁,等.太行山区不同人工林林冠截留降水的比较研究[J].水土保持通
报,2012,32(4):164-167.
[18]李奕,蔡体久,满秀玲,等.大兴安岭地区天然樟子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J].水土保持
学报,2014,28(2):40-44.
[19]孙庆艳,余新晓,杨新兵,等.密云水库集水区防护林不同树种林冠截留研究[J台式电脑亮度 ].中国水土
保持科学,2009,7(3):73-78.
[20]党宏忠,周泽福,赵雨森.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研究[J].土保持学报,2005,19(4):
60-64.
[21]温远光,刘世荣.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降水截留规律的香干小炒肉 数量分析[J].林业科学,
1995,31(4):289-298.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9:1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97185154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雨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雨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