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赠

更新时间:2023-03-21 15:06:28 阅读: 评论:0

鼠窃狗盗-彝家娃娃真幸福

酬赠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绘声绘色意思)

◆10酬赠诗四首

生命旅行的真谛

一个胆小如鼠的骑士将要进行一次远途旅行,于是他竭力准备好应付旅途中可能遇到

的各种问题。他带了一把剑和一副盔甲为的是对付他遇到的敌手,一大瓶药膏为防太阳晒伤

皮肤或毒藤刮伤皮肤,一把斧子用来砍柴火,一顶帐篷,一条毯子,锅和盘以及喂马的草料。

他出发了,——叮叮,口当口当,咕咕,咯咯,似乎一座移动的废物堆。

他来到一座破木桥的中间,桥板突然塌陷,他和他的马都坠入河中,淹死了。临死前

那一刻,他很懊悔,他忘了带一个救生筏。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赏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

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

爱之,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赏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赏读:千里长堤,是由于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的。用来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读: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欢乐之后才欢乐。体现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利、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一、作者视窗

《节妇吟》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代表作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今

河南洛阳人。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

称“元白”。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

官秘书省校书郎。

《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

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

并称“刘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二、写作背景

《节妇吟》: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

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

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

韩愈曾作《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

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

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

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

无可奈何。

《酬乐天频梦微之》:这是一首和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

友谊。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七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两地迢迢数千里,通信极为不易,

好友的来信自是倍加珍贵。白居易赠元稹一首诗,问元稹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您。白

诗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这表现了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因此,元稹一

接此诗,老朋友的深情令他深深感动。赋诗一首回告白居易: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

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你,但此刻,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

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对好朋友的惦念、感激,和欲梦不得的凄苦之情表达得入骨三分。

《近试上张籍水部》:这首诗又题为“闺意献张籍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

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

部郎中的张籍。张籍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

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

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

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

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

因此,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朱的赠诗写得好,张的答诗回

得妙,珠联璧合,成为文学史上传诵的佳话。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

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

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地的柳州,世称“柳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

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

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

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

是他那“湮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妻妾

()(2)罗襦

()(3)执戟

()

(4)缠

绵()(5)夫婿

()(6)剑铓

()

答案(1)qi(2)r(3)j(4)chn(5)x(6)mn

2.词语释义

(1)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妾家高楼连苑

起,良人

..

执戟明光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夫誓拟

同生死: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梦闲人

..

不梦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眉深浅入时

..

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海畔尖山似剑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为

..

化得身千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丝绸做的短袄(2)苑:园林。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3)打算(4)不相干

的人(5)合乎时尚(6)刀刃的顶端(7)怎么能够

3.名句背诵

(1)还君明珠双泪垂,________________。

(2)怎样写个人简历 山水万重书断绝,________________。我今因病魂颠倒,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散上峰头望故乡。

答案(1)何不相逢未嫁时(2)念君怜我梦相闻唯梦闲人不梦君(3)洞房昨夜停红烛画

眉深浅入时无(4)若为化得身千亿

整体感知

1.《节妇吟》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

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不便说明的婉拒之意。

2.《酬乐天频梦微之》

这首诗通过写不同寻常的梦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自己的凄苦处境。

3.《近试上张籍水部》

这首诗写了晨起时一对新婚夫妇的对话,是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

拔或奖掖自己的希望。

4.《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这首诗写贬官异地的思乡之情。诗题“寄京华亲故”,意在借此诗诉说自己迫切的归思和惨

苦的心情,希望京城故旧能施援手,使自己不致客死他乡,终老此蛮瘴之地。

文脉梳理

《节妇吟》―→妾(拒绝)

感君知己

自家富贵

申明己志

―→君别有用心拉拢

《酬乐天频梦微之》―→梦乐天频梦-抒念旧之情微之不梦-写凄苦心境

《近试上张籍水部》―→新婚

成婚

将要拜见公婆

期待和不安

――→

应试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形象

海畔尖山

剑铓割肠

化身千亿

峰头望乡

―→乡心

之深

之重

之刻骨铭心

重点突破

一、《节妇吟》、《近试上张籍水部》和《酬朱庆馀》三首诗都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诗代简、表

达情意的佳作。请细细品味,说说各诗的立意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籍的《节妇吟》,是张籍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又不便直言硬说,才假托节妇口吻,

委婉地推辞,不但表明了己志,而且将唐王朝渲染得辉煌威武,具有不可抵御的力量,也婉

言劝谏李师道不要背叛朝廷,可谓立意深远,构思精细。“此诗为文昌却聘之作,乃假托节

妇言之。徒令千载之下,增才人无限悲感。”(清黄周星《唐诗快》)

《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构思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唐代士子向名人行卷,此为时风,但能够

如此贴切、含蓄地表明自己的心思的,却少之又少。新婚女子第一次见公婆的惶恐不安,很

好地契合了朱庆馀面对这次重大科举考试时的忐忑心情。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得此诗颇

具文采。难怪张籍看到此诗,立即写下回诗:“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

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酬朱庆馀》)此诗亦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才华横溢的朱庆

馀比做美丽清新的采菱姑娘,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肯定了她的才艺出众,虽然有许多其他的姑

娘,她们身上穿的是齐地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

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朱的赠诗比得好,张的回诗比得妙,珠联璧

合,传为了诗坛佳话。

二、古诗中常通过记梦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白居易《梦微之》即是如此。元稹酬赠logo什么意思 诗《酬

乐天频梦微之》写梦却别出心裁。请试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诗通过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却一反其意,以不曾入

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世所常有,写人之常情,而元诗用不能入梦写心境,

是世所罕有,写人之至情。念旧之心,实为迫切,如在梦里相见,即使虚假,也能安慰己心,

然而,因为病体难安,身心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在梦里都很难见到好友,因而倍添凄梦

之情。

三、请说说《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____________荷花是什么时候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寄情于景。

秋来气爽之时登高望远,本是令人心旷神怡之事,但由于作者被贬于此,抱负不得伸展,前

途未卜,因而愁思满怀。挺拔峭立的山峰,在他眼里也化作支支剑锋,仿佛要割断自己的万

丈愁肠。

(2)利用形象思维来揭示诗人内心世界。

身在贬所,登上高峰“望故乡”而爱情请按9字 不得归,为了安慰自己的思乡情绪,希望化身千亿,每个

自己都站在山巅之上远望故乡。

名句品评

(1)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品评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

“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比“良人”更重要,但

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古人遇事不便明说,每每多喜欢借写男女之情表示心意,此

处便是例证。

(2)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品评“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做梦包含了希望与绝望之间极深沉、极痛苦的感情。

用入梦写苦思,是写人之常情的惯常手法;而元稹却别出机杼,用不能入梦写心境,写人之

至情,就是事所罕有了。在此基础上元稹更推进一层,把不能入梦的原因作了近乎离奇的解

释:我本来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和你在梦里相逢,过去也曾多次梦见过你。但此刻,我的身

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所以“唯梦闲人不梦君”。这就把凄苦的心境写得入骨三分,

内容也更为深广。

(3)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品评新娘对新郎的问语:不知打扮是否合乎时尚,能否讨得公婆欢心?由于是新妇,羞涩

难言,但又不得不说,只好“低声”问,对人物心理描绘相当精致逼真。这段晨起

时新婚夫妇的对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洞房春晓的闺意图。作者借此表达对张籍提拔或奖掖

自己的希望。

考点链接

诗歌鉴赏之酬赠诗

酬赠诗,顾名思义,就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特点是

常用比兴手法,表达委婉曲折。酬赠诗产生于文学摆脱经学的束缚,走向独立,人的意识开

始觉醒之时,诗人们开始注意利用独立后的文学抒发一己之怀。他们融情于诗句,故语深情

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酬赠诗的针对性很强,其酬答

唱和从不同侧面反映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理想和内心情感,因而在漫长的文学史上占有一

席之地且长盛不衰。

酬赠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

(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

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

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熔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

的风格。

解析本诗兼有酬赠诗和节令诗的双重特点。处士,旧指有才德而不肯出来做官的人,王处

士,名炜,是作者的好友。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赏菊、怀远的习

俗。诗人从“惊秋老”起兴,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

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的是,本文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两

种情感有机地熔铸在一起,使得整首诗苍凉沉郁,颇具老杜之风,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

的强烈不满。

一、延伸阅读

最普通的也是最宝贵的

一位高贵的男子渴望得到一颗举世无双的宝石。为此,他做了九九八十一个美梦,每个

美梦都闪耀着彩虹般迷人的宝光。梦中的他,俨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幸福的人。可一旦从梦中

醒来,那璀璨夺目的宝光倏然消失。于是,寂寞与空虚的阴霾便一直笼罩着他的心田。

一位高贵的女士丢失了一串精美绝伦的金项链。为此,她泪湿了九九八十一条枕巾;她

那丰腴娇艳的脸庞也日渐憔悴,她那舒心甜美的微笑,连同她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也随着

那串金项链的消失而消失了。

许多年后的一天,他和她不约而同地经过一所乡村小学,并听到师生间一段颇有意思的

对话。教师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有的说:“金子最宝贵。”有的说:“宝石最宝贵。”有的说:“爸爸给我买的裙子最

宝贵。”有的说:“时间最宝贵。”有的说:“友谊最宝贵。”……

一个脸蛋黝黑的男孩说:“我看,再没有什么比水、土地和空气更宝贵的了。”

教师的脸上露出笑容。

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问:“老师,世界上到底什么最宝贵呀?”

教师亲切地望着大家,郑重地回答说:“最普通的,也是最宝贵的。”

孩子们纷纷鼓掌。那位高贵的男子和女士呢,也陷入了沉思。

二、写法迁移

角度诗歌鉴赏

题目:选取文中一首诗歌,对实训目的 其进行鉴赏。角度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示例

柔和的力量,幽默的张籍

——张籍《节妇吟》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面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

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

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

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

用以明志。

原诗是写节妇的忠贞守节,今人每喜用“还君明珠双泪垂”作为表达难舍难分的感情的

辞谢,用“何不相逢未嫁时”来惋惜所思慕的异性的已婚——相逢恨晚也。

据记载,唐宪宗时,藩镇割据,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拥兵跋扈,勾结朝廷的官吏文人,图谋不

轨。李师道想收买张籍,张籍特写此诗,以节妇的坚贞自比,来表示对李师道的拒绝。

整首诗,从表明自己是“有夫之妇”写起,到从夫同生死,表明了张籍不以李师道为伍

的鲜明立场,层次分明,婉转动人。用一个娇妾的口气,娓娓道来,写作技巧之高超,着实

让人扼腕叫绝!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清丽深婉,妙句天成。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兴、暗喻的手法,

开一代风气之先,为中华诗库贡献出绚丽的文学瑰宝!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妻妾

(qi)红罗襦

(r)执戟

(j)颠倒

(do)

B.夫婿

(x)剑铓

(mng)缠

绵(cn)化妆

(zhun)

C.相逢

(fn)深浅

(qin)等待

(di)舅

姑(ji)

D.海畔

(pn)勒

紧(l)转蓬

(pn)蜡烛

(zh)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倒”应读do。B项中的“缠”应读chn。D项中的“勒”应读li。

2.下列各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感君缠绵义,系在红罗襦

B.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C.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D.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答案A

解析“义”应为“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似剑铓

..

(刀刃的顶端)B.若为

..

化得(怎么能够)

C.唯梦闲人

..

(空闲的人)D.连苑

起(园林)

答案C

解析闲人:不相干的人。

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5分)

A.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这两句写出诗人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

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你誓同生死”。

B.念君怜我梦相闻:诗人终于收到好友的来信,知悉还有远在异地思念入梦的情景,不禁

感慨万千,夜不能寐。

C.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这两句写成婚和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

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此句描写的重点是她

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

D.海畔尖山似剑铓:这一句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

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

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答案A

解析后一句是表明“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5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

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主要体现在衬托手法上:

①以声衬静,用猿的哀鸣反衬出山村的宁静。

②以乐景衬哀情,青山澄江,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用明媚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③以哀景衬哀情,以猿的哀鸣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愁。

其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筼筜、杜鹃人格化,用“筼筜竞长”“踯躅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

机勃勃。

(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诗后鬓发顿时白

了一半,似乎张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唯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

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

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怀才不遇无

故遭贬的被压抑着的怨愤感情的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诗意婉转吐槽的意思 ,韵味醇厚。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颔联对仗工整,运用典故,十分精妙。体会“空”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字写出了诗人无所寄托,空虚和惆怅之情。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很大变化,前后两部分有什么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半部分沉郁悲凉,后半部分昂扬向上。

(3)仔细体味,请分析一下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同时又于困境中看到希望,产生了激扬乐观的思想感

情。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10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

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

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

眷念与向往,又蕴涵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京华亲故”

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解析属于典型的炼字题,同一“望”字在诗中的位置不同,其起的作用不同。但却都很好

地体现了诗歌的中心,组织答案时还要注意与原句的句式一致。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

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班训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曰“尖山似剑铓”,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

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泻而出的强烈感情。

解析先分析诗句借助“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分析运用比喻及想象的好处。答案句式

要尽量与上句的句式保持一致。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5:0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82388153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酬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酬赠.pdf

上一篇:美丽的浏阳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酬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