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湾春、秋季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王飞跃
【摘要】根据2012年4月和10月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福建兴化湾海域
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鱼类区系特点、资源结构、密度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
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有96种,其中鱼类64种、虾类11种、蟹类10种、
头足类6种、口足类5种;春季游泳动物种类比秋季少.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
底层和中上层鱼类为主,春季优势种有13种,秋季15种;春、秋季渔获的重量组成
和数量组成均以鱼类为主,春季分别占64.91%和74.71%,秋季分别占79.98%和
70.41%;两季游泳动物的平均重量密度为796.78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127
ind./km2;春季重量密度高于秋季,而尾数密度低于秋季;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春季均显著低于秋季.
【期刊名称】《福建水产》
【年(卷),期】2017(039)005
【总页数】8页(P349-356)
【关键词】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多样性;兴化湾
【作者】王飞跃
【作者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厦诸葛亮人物简介 门361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2.2
兴化湾位于福建省沿海中段,海湾略呈长方形,长达28km,宽为23km,总面
积为619.4km2,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湾顶有木兰溪等河流注入,税收筹划论文 湾内水浅,
滩涂宽阔,面积达250km2,占整个海湾面积的40.36%。兴化湾环境条件较好,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为重要的海水养殖场所。但是近十多年来,由于海湾周边开发
利用强度不断加大,致使海湾生态高压锅卤猪蹄 系统受到了较大干扰,游泳动物种类结构及多样
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沿岸港湾、河口海域的游泳动物群体结
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11],有关兴化湾的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底栖动
物分析与评价也有报道[12-13],但尚未见兴化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的相关报道。本文根据2012年4月和10月(春、秋两季)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
兴化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鱼类区系特点、数量组成、资源密度分布及生态多样性
等特征,以期为该港湾的游泳动物资源合理利用和繁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1材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12年4月27—29日和10月20—22日的
拖网调查资料。调查范围位于兴化湾水域(N2520′~2537′,E11930′~
11937′),调查海域水深10~20m,共设7个站位(图1)。
游泳动物调查采用单船底层有翼单囊拖网,调查船为“闽莆渔2401号”,渔船主
机功率147.0kW,吨位45.0t,配置网具的网衣长度45.0m、网口高度5m、
扫海宽度12.0m、网囊网目尺寸20mm;由于大部分海域被养殖业占用,拖网
的拖曳空间有限,因此每一网次拖曳时间为0.20~0.35h,拖曳速度2.5kn。调
查方法参照《海洋调查规范》[14]。
1.2数据处理
1.2.1资源密度估算方法
调查海域每站位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的估算方法参照《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
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15],其计算公式为:
D=
式中:D为游泳动物资源密度(ind./km2或kg/km2);C为平均每小时拖网渔获
量(ind./网h或kg/网h);a为每小时网具取样面积(km2/网h);q为网具捕获率,
鱼类取0.25,虾类、蟹类和其它类均取0.50。
1.2.2种类多样性
采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
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来研究调查站位出现种类的多样性。由于不同种类甚至
同种类个体间差异很大,Wilhm(1968)提出用生物量表示的多样性更接近中间能
量分布[16];沈国英[17]也提出因鱼类个体相差很大,用生物量比用尾数来计算生
物多样性更合适。因此,本研究采用生物量来计算各种多样性指数,具体计算公式
如下:
D=(S-1)/lnN
H′=-∑Pi(lnPi)
J′=H′/lnS
式中,S为该站位渔获物种类数,N为该站位渔获物尾数,Pi为该站位第i种生物
数量(重量)占渔获总数量(重量)比例。
1.2.如何做好工作 3生态优势度
利用Pinkas[18]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种类的重要性。相对重要性包含了生物的
个体数、生物量和出现频率等3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常被用来研究群落种类的优
势度,其计算公式为:
IRI=(n+w)f
式中:w为该种类的重量百分比(%);n为该种类的尾数百分比(%);f为该物种站
位出现频率(%)。
2.1种类组成
两个季节调查共出现游泳动物96种(隶属16目43科53属),其中鱼类64种,
占66.67%,主要有白姑鱼(Argyrosomusargentatu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海鳗(Muraenesoxcinereus)、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tammus)、横纹东方鲀(Takifuguoblongus)、黄魟(Dasyatisbennetti)、黄
鲫(Setipinnataty)、鹿斑鲾(Leiognathusruconius)、矛尾复鰕虎鱼
(Synechogobiushasta)、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尖嘴魟(Dasyatis
zugei)、皮氏叫姑鱼(Johniusbelengerii)和竹筴鱼(Trachurusjaponicus)等。虾
类11种(隶属2目6科11属),占11.46%,主要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posis
hardwickii)、刀额仿对虾(Parapenaeposiscultriostris)、周氏新对虾
(Metapenaeusjoyneri)、细巧仿对虾(Parapenaeposistenella)、须赤虾
(Metapenaeposisbarbata)和鹰爪虾(Trachypenaeuscurvirostris)等;蟹类10
种,占10.41%,主要有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日本蟳
(Charybdisjaponica)和双斑蟳(Charybdisbimaculata)等。头足类6种(隶属3
目3科4属),占6.25%,主要有火枪乌贼(Loligobeka)和长蛸(Octopus
variabilis)等。口足类5种(隶属1目2科2属),占5.21%,主要有口虾蛄
(Oratosquillaoratoria)、尖刺口虾蛄(Oratosquillamikado)等。
春季游泳动物种类48种,比秋季(76种)少28种,其中鱼类少18种(31种、49
种)、虾类少4种(7种、11种)、口足类少2种(2种、4种)、蟹类少2种(5种、7
种)、头足类爱的作文500字 少2种(3种、5种)(图2)。然而,从各大类别所占比例看,春季的鱼
类占游泳动物种类总数比例(64.58%)高于秋季(64.44%),虾类所占比例与秋季相
同(14.28%),口足类比例(4.08%)低于秋季(5.19%),蟹类(10.20%)高于秋季
(9.09%),头足类(6.12%)低于秋季(6.49%)。
2.2鱼类区系特点
由于调查水域地处亚热带,鱼类区系组成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64种鱼类渔获
物当中,暖水性种类有42种,占65.62%,暖温性种类有22种,占34.38%。从
水层分布看,底层鱼类居多,有37种,占57.81%;近底层鱼类有关帝庙对联 10种,占
15.63%;中上层鱼类有14种,占21.87%;岩礁性鱼类3种,占4.69%。从渔
获种类生态优势度看,兴化湾的鱼类大多为港湾海域中小型经济种类。
2.3生态优势度
根据游泳动物密度指数(重量、尾数)和出现频率,采用Pinkas[18]提出的相对重要
性指标数值大小来确定游泳动物种类的重要性。本研究把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
100作为优势渔获物的判断指标,计算春季48种渔获物的相对重要性指标(IRI),
结果可以看出春季48种渔获物中,优势渔获物共有13种,其中,青带小公鱼
(Stolephoruszollingeri)的IRI最高,为2990.3,其余依次分别为三疣梭子蟹、
鹿斑鲾、火枪乌贼、皮氏叫姑鱼、黄魟、周氏新对虾、褐斑三线舌鳎、哈氏仿对虾、
海鳗、尖嘴魟、中华海鲇(Ariussinensis)和竹筴鱼(图3);秋季76种渔获物中优
势渔获物共有14种,其中,六指马鲅(Polydactylusxtarius)的IRI最高,为4
552.4,其余分别为鹿斑鲾、皮氏叫姑鱼、周氏新对虾、哈氏仿对虾、口虾蛄、尖
嘴魟、龙头鱼(Harpadonnehereus)、海鳗、白姑鱼、黄鲫、四线天竺鲷
(Apogonquadrifasciatus)、锈斑蟳(Charybdisferiatus)和中华管鞭虾
(Solenoceracrassicornis)(图4)。
2.4资源结构
从游泳动物的资源结构看,春季鱼类渔获重量最高,占64.92%,其余依次为蟹类、
头足类、虾类和口足类,占比分别为27.39%、5.16%、2.28%和0.25%(图5);
渔获数量同样以鱼类居多数,占74.71%,其余依次为蟹类、虾类、头足类和口足
类,占比分别为10.25%、7.32%、7.03%和0.69%(图6)。
秋季鱼类渔获重量最多,占79.98%,其余依次为虾类、蟹类、口足类和头足类,
占比分别为9.40%、4.84%、4.58%和1.20%(图7);鱼类渔获尾数也最多,占
70.41%,其余依次为虾类、口足类、蟹类和头足类,占比分别为22.37%、
4.61%、2崽猪 .18%和0.43%(图8)。
2.5密度分布
在春、秋两季拖网调查中,游泳动物的平均重量密度为796.78kg/km2,平均尾
数密度为72127ind./km2。春季的重量密度为829.33kg/km2,比秋季高
65.11kg/km2,而春季尾数密度(67110ind./km2)比秋季低10040ind./km2。
春季:渔获物重量密度最高站位在靠近湾顶的FY3号站位(896.5kg/km2),尾数
密度最高站位同样在靠近湾顶的FY3号站位(120590ind./km2);处教育整顿心得体会 在沙埔附近
海域的FY1号站位的重量密度最低(252.2kg/km2),FY2站位的尾数密度最低(7
469ind./km2)(图9)。
秋季:渔获物重量和尾数渔获率最高站位均在靠近湾顶的FY3号站位(2780.3
kg/km2,281977ind./km2);而靠近沙埔的FY1号站位的重量和尾数密度指数
均最低(276.6kg/km2,25546ind./km2)(图10)。
2.6多样性指数
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种类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30~2.64,平均为2.01,春季均
值低于秋季;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39~0.91,平均为0.68,春季亦低于秋季;
丰富度指数D范围为1.91~4.99,平均为3.28,春季同样低于秋季(表1)。
春季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指数最高值分布在靠近湾顶的FY3站位(2.33),最低值在靠
近沙埔的FY2站位(1.30);秋季最高值在FY5站位(2.64),最低值在FY6站位
(1.32)(图11、图12)。春、秋两季渔获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在2~3之间的站位
有4个,所占比例为57.1%,低于2的站位有3个,占42.9%,表植树节文案 明该水域游泳
动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兴化湾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湾顶有木兰溪等河流注入,湾内水浅,滩涂宽阔,海
洋环境条件较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产力,是
重要的海水养殖场所。本次调查鉴定的游泳动物的种类有96种,其中鱼类64种、
虾类11种、口足类5种、蟹类10种、头足类6种。春季游泳动物的种类数低于
秋季,其中春季头足类和口足类占游泳动物种类总数的比例低于秋季,而春季鱼类
和蟹类占的比例高于秋季。从鱼类的适温性看,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表明该海
湾鱼类区系组成具有亚热带性质,福建省渔业区划办公室1988年调查报告也认为
该海湾鱼类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中国—日本亚区[20]。从水层分布看,海
湾中底层鱼类居多,中上层鱼类次之。从渔获种类生态优势度看,该海湾鱼类大多
为港湾海域中小型经济种类。
分析种类多样性可知,春、秋两季兴化湾调查海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
1.30~2.64,平均为2.01,表明该水域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处于中等
水平。丰富度指数平均为3.28,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8,综合其他各项生态指标
可见,该海域渔业生态环境质量一般,但渔业资源生物物种较丰富,种间分布较均
匀,群落结构稳定,较适合渔业生物生长、繁育。但是,由于近十年来兴化湾临海
工业发展较快,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加大,因此,为了保护沿岸港湾的海洋生态环
境,应注意控制临海工业的开发力度。
【相关文献】
[1]金显仕.山东半岛南部水域春季游泳动物群体结构的变化[J].水产学报,2003,27(1):19-24.
[2]曾晓起,朴成华,姜伟,等.胶州湾及其邻近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4,34(6):977-982.
[3]徐兆礼.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8,28(12):5948-5956.
[4]徐兆礼.兴化湾和闽江口海洋春夏季鱼类区系特征[J].生物多样性,2011,19(1):49-84.
[5]金显仕,邓景耀.莱州湾渔业资源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J].生物多样性,2000,8(1):65-72.
[6]钟指挥,林祥志,杨善军,等.厦门海域游泳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2010,29(2):
241-249.
[7]顾侨侨,王蕾,侯朝伟,等.基于渔捞日志的海阳近海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分析[J].海
洋渔业,2015,37(1):17-23.
[8]舒黎明,陈丕茂,黎小国,等.柘林湾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J].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5,34(1):124-132.
[9]冯春雷,杨胜龙.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渔场渔获物的种类与多样性[J].海洋渔业,2014,36(6):
489-495.
[10]沈长春.福建三沙湾鱼卵仔鱼种类组成及其丰度时空分布[J].海洋渔业,2012,33(4):88-94.
[11]刘勇,马超,张澄茂.2009年春季诏安湾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J].台湾海峡,
2012,31(4):137-142.
[12]程建新,肖佳媚,陈明茹,等.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2012,
51(5):944-950.
[13]阮金山,许翠娅,罗冬莲.福建兴化湾海水沉积物及水产生物体内重金属的分析与评价[J].热带
海洋,2000,19(1):52-5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12763.6—2007海洋生物
调查[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56-6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SC/T9110—200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
[16]iomassunitsinShannon’sformula[J].Ecology,1968,49(1):153-
156.
[17]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1-162.
[18]PinkasL,OliphamtMS,bitsofalbacore,bluefintuna,and
bonitoinCaliforniawate我最敬佩的人清洁工 r[J].FishBull,1971,152:1-105.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4:2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79864153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叫姑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叫姑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