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21 10:24:20 阅读: 评论:0

大学请假理由-向上看的词语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个性说说)

中国饮⾷⽂化的特点

中国是⽂明古国,亦是悠久饮⾷⽂化之境地。下⾯就让店铺为⼤家介绍饮⾷⽂化有哪⼏个特点吧!

梦见牙全掉了 中国饮⾷⽂化的特点

第⼀,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物博,各地⽓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

以来,在饮⾷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直就有‘南⽶北⾯’的说法,⼝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

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风味。

第⼆,四季有别。⼀年四季,按季节⽽吃,是中国烹饪⼜⼀⼤特征。⾃古以来,我国⼀直按季节变

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物的⾊、⾹、

味、形、器的协调⼀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的,⽆论是个红萝⼘,还是⼀个⽩菜⼼,都可以雕出各

种造型,独树⼀帜,达到⾊、⾹、味、形、美的和谐统⼀,给⼈以精神和物质⾼度统⼀的特殊享受。

五香牛肉的做法 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的⾊、⾹、味有严格的要求,⽽

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

⼊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

名⼈⾷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

⾁'……

第五,⾷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千年前有‘医⾷同源'和‘药膳同

功'的说法,利⽤⾷物原料的药⽤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的。”

中国饮⾷⽂化的历史习俗

古代的中国⼈还特别强调进⾷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物,甚

⾄加⼯烹饪⾷物也要考虑到季节、⽓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令》就有明确的

记载,⽽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夏令口部操 ”“⾏秋令”“⾏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反季节⾷品,孔⼦说的“不

⾷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是定时吃饭,⼆是不非凡搭档第二季 吃反季节⾷品,与当代⼈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品

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温室种植“葱⾲菜茹”,西晋富翁⽯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

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约仅有节⽇⾷俗了(中医中药⾥也有

⼀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是“三才”之⼀,饮⾷是⼈类⽣

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了“五味”说(其实⼈能

感觉到的“味”不⽌有五,但⼆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且还削⾜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们已

经认识到这⼀点)的⾕物、畜我的价值观 类、蔬菜、⽔果分别纳⼊“五⾕”“五⾁”“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感到荒

诞。更令⼈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也;凡⾷,养阴⽓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与天地阴

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达到“天⼈合⼀”的效果。因此在祭天定兴三中 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

⾏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理论的⼀个出发点,如认为吃⾷物是增加⼈体阴⽓

的,如“五⾕充体⽽不能益寿”“⾷⽓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辟

⾕”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化的最⾼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

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什么叫“中”?不能简单地⽤“中间”来概括它。这个“中”指恰到好

处,合乎度。有点像河南话中的那个“中”。“和”也是烹饪概念。《古⽂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

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味,以此⽐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

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认

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与⾃然的

和谐统⼀之上。这种通过调谐⽽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的,⽽

反过来⼜影响了⼈们的整个的饮⾷⽣活,对于追求艺术⽣活化、⽣活艺术化的古代⽂⼈⼠⼤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品虽然

会受到⼀些⾝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体是有害的。社会⽣活、政治⽣活中

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

如上所述,华夏民族的饮⾷⽣活体现了传统⽂化的特性,尽管有些特性对于现代⼈来说是不可理

解、或者说不太科学(近百年来,“科学”⼆字在中国⼏乎成为宗教信仰,它只是衡量⼀切领域是⾮的⼀把尺

⼦,⽽它本⾝却不能受到质疑),但饮⾷⽣活难道仅仅是“科学”⼆字所能说尽的吗?如果我们再关注⼀下“⽂

化”,那么研究中国⼈的饮⾷⽣活不仅是研究中国⽂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化的⼀把

钥匙。

中国饮⾷⽂化的的概念

⽬前,饮⾷⽂化还是个模糊概念。有的研究者笼统地说,它包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这三⽅⾯

的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饮⾷⽂化学孕育出六门科学,即烹调学、⾷品制造学、⾷疗学、饮⾷民俗学、饮⾷⽂

艺学、⾷品制造学;有的研究者还主张加上饮⾷美学、饮⾷商业学、饮⾷⽤具学等等。本⼈才疏学浅,对于这

么多学科未能涉猎。我所理解的饮⾷⽂化主要指饮⾷与⼈、⼈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的社会意义。所以我在

《中国饮⾷⽂化史》中虽然也讨论⾷物、肴馔、⾷品加⼯、烹饪、饮⾷习俗乃⾄进餐环境、⾷具、餐具等

等,但都围绕着它们与⼈、⼈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的社会意义等⽅⾯加以介绍和评介,⾄于与⼈关系不⼤的

纯⼯艺过程、除了必要的知识介绍外,⼤多略去,意在突出饮⾷⽣活给⼈们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享

受罗贯中是哪个朝代的 ,以及中国饮⾷⽂化在这两⽅⾯的刻意追求。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0:2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654601535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饮食文化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饮食文化特点.pdf

上一篇:一起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