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
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变现于外
的现象
所以说,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二、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研究的对象: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
脏腑1五脏,即心、肺、脾、肝、肾2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3奇恒
之腑,即脑、髓、骨、脉爱出汗是什么原因 、胆、女子胞
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
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有腔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
类似于藏。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
分。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是生命活动总的体现。
三、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㈠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
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肝系统(肝、胆、筋、目、爪),心系统(心、小肠、脉、舌、
面),脾系统(脾、胃、肉、口、唇),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毛),肾系统(肾、膀穿过用英语怎么说
胱、骨髓、耳、发)这五个系统相互之间通过经脉的络属沟通和气血的流贯互相联系。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赖以自然环境以生存,人的生命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机体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也必然要作出相应的反应。
㈡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藏象学说着重对人体进行整体的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反映于外部的征象,来认识内脏的生理
功能和病理变化,即藏象学说是从面色、脉象、舌象等可见的征象,来考察脏腑功能活动正
常与否。
脏腑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㈠心(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阳;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和调节学业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血:①基本内涵,是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节作
用: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儿无力;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②另一内涵,是心
有生血的作用,主要指饮食水谷经脾胃之气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
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
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液流畅。
若心火旺,则面赤舌红,尤其舌尖深红起刺,脉数。
若心气不足,则血脉空虚,脉象细弱无力。
⑵心主神志:
广义之神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的表现,是指心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
理活动。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信息,进行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则可出现失眠、
多梦、健忘、反应迟钝、精神委顿,神志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2.系统连属
⑴心在志为喜:即心的生理功能与情致的“喜”有关;若喜乐过度,则可使心神受损。
⑵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的色泽显露
线路出来。
⑶心在窍为舌:通过对舌的观察,可以了解心主血脉和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⑷心在液为汗: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有密切关系。
㈡肺(魄之处,气之主;五行属金;五脏阴阳中属阳中之阴;与大肠相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图片微信 的作用。(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司呼吸:指肺为人体主司呼吸运动的器官,具有呼吸功能,肺主要是通过其呼吸功能发
挥主气的作用。
⑵主宣发和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是指肺气有向内
向下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体现在:①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②由于肺气
的向上向外周的扩散运动,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散布于全身,外达于皮毛;③宣发卫气
于皮肤肌辏。
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体现在:①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②将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转
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散布全身,并将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③肃清肺
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⑶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⑷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至全身。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作用。
肺的治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肺司呼吸2调节气机3助心行血4调节水液代谢
2.系统连属
⑴肺在志为悲忧:是指悲忧这类情志活动与肺的功能相关。悲极则伤肺。
⑵肺在液为涕:肺功能正常,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
黄浊;肺燥,则鼻干。
⑶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依赖于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以及润泽,是机体抵抗
外邪的第一屏障;肺与皮毛相合,是指肺与皮毛相互为用的关系。
⑷肺在窍为鼻:鼻为肺之窍,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
㈢脾(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五行属土;与胃相表里)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藏
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
运化水谷:是指脾气具有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是人体维
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说脾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泄作用。人体所摄入的水液,经过脾的吸收和转
化以布散全身而发挥滋养、濡润的作用;同时脾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多余水液,及时地
转输于肺和肾,通过肺的宣发和肾的气化作用,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
⑵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
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
濡润全身。
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气上升而
胃气下降,升降协调平衡,是维持脏器位置恒定不移的重要因素。
⑶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脾统血的作用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
2.系统连属
⑴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肌肉四肢都需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
微来营养滋润,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健壮,四肢轻劲有力。所以人体肌肉的健壮与否,与
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⑵脾在志为思:脾的生理功能于思志相关;思虑过度,所思不遂,会影响皮的运化、升清。
⑶脾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化生并转输布散。
⑷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前者是指饮食口味与脾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后者是指口唇的色
泽,可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并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足有关。
㈣肝(魄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五行属木;与胆互为表里)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
调达情致、调节生殖功能。
⑵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循环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2.系统连属
⑴肝在志为怒:若突然大怒,或经常发怒,使肝气升发太过而伤肝,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
亢奋;反之,肝的阴血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亢逆,则稍有刺激即易发怒。
⑵肝在液为泪:如肝血不足时,两目干涩;如风火赤眼、肝经湿热时,可见目眵增多、迎风
流泪等症。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⑶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充盛,则爪甲红润、坚韧明
亮;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色泽枯槁,甚至变形、脆裂。
⑷肝开窍于目:目所以能视物,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的濡养。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常常
反映于目系及其视物的功能。
㈤肾(五行男装配搭 属水;于膀胱相表里;“封藏之藏”)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⑴肾藏精:肾对于精气的闭藏,其作用是将精气藏于肾,促进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盈,防止
精气从体内无故流失,为精气能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遗传物质,与生俱来,藏于肾中。
出生之前,是形成胚胎的重要物质,是生命的构成本原;出生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的物质基础。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的基本物质。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故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1促进机体的生长2机体物质带些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肾阳,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推动和温煦作用,激发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各种
功能,肾阳到达全身的脏腑组织器官,则转化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阳。肾阳旺,则全身之
皆旺阳皆旺;肾阳衰,则全身之阳皆衰;肾阳亡,则全身之阳皆灭,人的生命变回终结。
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养、濡润作用。肾阴到达全身脏
腑组织器官,则转变为该脏腑组织器官之阴。肾阴充足,则全身之阴皆充盈;肾阴衰,则
全身之阴皆衰;肾阴亡,则全身之阴皆亡,人的生命亦停止。
⑵肾主水: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靠的是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
“肾阳为开”—尿液生成而得以排出;“肾阴为合”—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保留而重吸收。
⑶肾主纳气: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
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
体体现;肺司呼吸要保持一定的深度,有赖于肾的纳气作用。
2.系统连属
⑴肾在志为恐:由于肾藏精150字日记大全 而位居下焦,肾精化生的肾气,必须通过中上二焦,才能布散全
身;恐使精气却而不上行,反而令气下行,使肾气不能正常布散。
⑵肾在液为唾:唾为口腔所分泌,能润泽口腔,并与食物搅和成为食团而下咽,有滋养肾中
精气的作用。
⑶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精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和滋生骨髓、脑髓和脊髓的作用。
肾精足则血旺,血旺则毛发黑而润泽。
⑷肾开窍于耳和二阴:前者是指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
后者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尿液的贮存和团员考试 排泄虽由膀
胱所司,但必须依赖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协调才能发生;大便的排泄,亦与肾的气化作用
有关。
六腑的主要功能
㈠胆(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与肝相连)
1.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的排泄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调节。肝胆的功能正常,有助于胆汁
的正常排泄,脾胃的运化功能亦健旺。
2.主决断
意义有二:一是指正常的决断能力,亦即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意识和动作;二是指准确,
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㈡胃(“水谷之海”、“太仓”、“水谷气血之海”)
1.主受纳、腐熟水谷
水谷经胃的腐熟,成为食糜,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
身。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通降是指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下行入小肠,
进一步消化吸收,与脾的运化转输功能密切配合,以完成其通降传导作用。
胃的同江市受纳的前提条件。
㈢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对饮食消化,吸收其精微,下传其糟粕)
1.主受盛和化物
是指小双十一活动 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在小肠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
2.泌别清浊
是指小肠将经过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一是将
水谷精微吸收,再经脾运化输送至全身;二是把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小肠吸收水
谷精日韩邮轮 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故又有“小肠主液”之称。
㈣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
传化糟粕
小肠泌别清浊后所剩下的事物残渣,需经大肠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燥化形成
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㈤膀胱(中空囊状器官)面粉英文
贮存和排泄尿液
尿液为津液所化,津液经肾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尿液在膀胱
内潴留至一定程度时,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则尿液可及时自主
地排出体外。
㈥三焦(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实质器官,二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的整个体腔,划分为上焦、
中焦、下焦三个部分,总称“三焦”)
1.通行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必须以三焦为通道,
才能达到和作用于全身。
2.运行水液
体内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和肾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
道,使水液代谢协调平衡,水液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㈠脑(“髓海”、“元神之府”)
1.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
脑为“元神之府”,是生命的枢机,是产生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器官,
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2.主感觉与运动
人的视、听、嗅、触等感觉及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㈡女子胞(即子宫,是女子发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
1.主月经
“天葵”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具有促进性腺发育而至成熟
的生理效应,“天葵”及冲、任二脉的盛衰直接影响月经的变化。此外,月经的
来潮和周期也与心、肝、脾三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2.主孕育胎儿
3.主生理性带下分泌阴液,以滋润阴部。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9:2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61785407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藏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藏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