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原文及翻译
读一首好诗,感受古代文人笔下的世界是怎样的。下面是由小编
为大家整理的“野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野望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翻译、注释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xy):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
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
生活。
野望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
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同齐梁以来绮靡浮
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全诗洗尽铅华,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
气息,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
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
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故而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
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这两句诗以平平淡
淡的叙述,首先推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
一种莫可明状的孤象棋陷阱 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
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
妙的铺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
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
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
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
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
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
画面,注进一股跳法国的全称 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
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白菜的英语 态式的描写愈发衬
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手机壁纸二次元 山山树树、
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
景的搭配,都显得那么白然和谐,令人黄瓜用英语怎么说 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
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他的感受远不能象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
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相
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
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
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有人评曰:"读《野望》篇,
固知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自有知己。"((删补唐
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正深得本诗的主旨。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
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
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
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直清新,自然
流畅,言浅味深,句内陆盆地 句有力,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先路。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9:1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61060153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超然物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超然物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