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稻纵卷叶螟

更新时间:2023-03-21 08:49:15 阅读: 评论:0

近怎么组词-孩子智商低表现

稻纵卷叶螟
2023年3月21日发(作者:冬去春又来)

第一章水稻类害虫

在我国危害水稻的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危害较重的常见种类有40多种。

常见水稻害虫主要有四类:

1.钻蛀类:钻蛀水稻的茎杆,如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

2.刺吸类:刺吸水稻的叶片,如稻飞虱类,叶蝉类,蓟马类,稻蝽类。

3.食根类:取食水稻的根系,如稻根叶甲,稻水象甲、稻摇蚊、稻水蝇蛆。

4.食叶类:取食水稻的叶片。如稻纵卷叶螟,弄蝶类,眼蝶类,象鼻虫,负泥虫,粘

虫类,蝗虫类、潜蝇等。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水稻作物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掌握:水稻作物重要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和稻叶

蝉的防治方法和具体措施。

一、钻蛀类害虫

这是一类以幼虫钻入稻叶鞘和茎杆中取食的害虫。

三化螟

(一)分布与危害

三化螟又名蛀心虫、钻心虫、蛀杆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向北分布到

烟台。

食性专一。仅危害水稻,偶食野生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茎。

形成“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半白穗”和“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严重时颗粒无收。

(二)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2mm,雄蛾体长9mm。

2.卵:雌蛾产卵块,椭圆形,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卵相叠。

3.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又叫“蚁螟”。

4.老熟幼虫:头褐色。胸腹部黄绿色或淡黄色。

5.蛹:体长12-13mm,长圆筒形,初乳白色,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有银色光泽,外

包白色薄茧。

(三)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可发生2-7代。在热带可终年繁殖。在温带不能终年繁殖,冬季需越冬,以老熟幼

虫在稻桩内越冬。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成虫昼伏夜出,雌蛾白天常静伏在蹈株中上部,雄蛾多隐蔽潜伏于

蹈丛基部。

飞翔力强,累计可飞翔30km,因此需注意联防。

成虫趋光性强,雌蛾交配后趋光性较强。雄雌蛾交配多在羽化后1-3天。

成虫产卵具趋嫩性和趋绿产卵习性,因此,生长茂密,面积大的稻田着卵多。

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到附近稻株上钻蛀,,

蛀入茎杆需40-50分种,此段暴露时间是用触杀剂防治蚁螟的大好时机。

幼虫在取食生长过程中常离开原危害稻株转移到新稻株上危害,此称为转株。

二化螟

(一)分布与危害

二化螟又名钻心虫、白穗虫。在我国向北可分布黑龙江克山,向南分布到海南,食性较

杂。但以幼虫危害水稻为主。在分蘖时期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危害造成“枯孕

穗”;抽穗期危害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危害造成“虫伤株”。

(二)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2-15mm,头胸黄褐色,前翅黄褐或淡黄色,外缘有7小黑点。雄

蛾体长10-12mm。前翅近长方形,黄褐或灰褐色,翅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小点,外缘有7个小

黑点;后翅白色。近外缘渐带淡黄褐色。

2.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后渐变成茶褐色,将近孵化时变为黑色。

3.幼虫:共6-7龄。末龄幼虫体长24-27mm。

4.蛹:体长网速设置 11-17mm,圆筒形,初为淡黄色,体背可见5条纵线,后转为棕色至酱红

(三)生活史和习性

1.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发生代数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很大。

2.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和杂草中越冬。

越冬幼虫抗逆能力强,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到春季在稻桩中越冬的未成熟幼虫(4-5

龄)还会爬出稻株转移蛀入麦类、蚕豆、油菜的茎秆内危害,并在茎秆内化蛹羽化。

3.二化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与越冬寄主关系很大。

4.化螟化蛹起点温度比三化螟低,当春季气温达11℃时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其化蛹特

点是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各龄幼虫均能直接化蛹。影响越冬代化蛹进度的不是虫龄分布而是气

候条件。

5.二化晚上吃什么比较好 螟成虫的习性大致和三化螟的相似。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稻丛基部及杂

草中,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对黑光灯趋性强,因此生产上灯诱防治意义较大。

6.二化螟幼虫3龄后食量增大,如食物不足则分散转移,转移次数和寄主生长状况有

关。

7.越冬代老熟幼虫在稻桩和稻草中,其他各代在稻茎内(茎杆粗的)或叶鞘内(茎杆

细的)化蛹。化蛹部位跟稻田水位有关,灌水淹浸会引起蛹大量死亡。因此,生产上可充分

利用此习性。

大螟

(一)分布与危害

大螟又名稻蛀茎夜蛾、紫螟。分布于陕、豫、皖、浙、赣、鄂、相、两广、闽、台、川、

滇等地。食性较杂,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寄主有水稻、茭白、小麦、高粱、玉米、粟、甘

蔗、蚕豆、油菜、棉花、稗、芦苇、早熟禾等。大螟危害状况与三化螟相似,也以幼虫蛀入

稻株内危害。

(二)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2-15mm,雌蛾体形较大。体淡褐色,雄蛾触角短栉状,雌蛾触角丝状。

2.卵:扁圆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转淡黄色至褐色。卵块呈带状,卵粒成2-3行排

列。

3.幼虫:5-7龄。

4.蛹: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背面颜色较深,头、胸部几为褐色并附有蜡粉。

(三)生活史和习性

1.大螟在四川、浙江年发生3-4代,少部分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残株和杂草根际越

冬,但多数幼虫冬季可继续危害小麦、甘蔗等作物,无明显滞育现象。

2.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稻丛基部或杂草丛中,飞翔力弱,夜晚活动。趋光性不及

二化螟和三化螟,但对黑光灯趋性较强。

3.成虫产卵有趋向粗壮、高大植株上的习性,因此稻田边行落卵量较多。

4.初孵幼虫吃掉卵壳并在叶鞘内群居取食,形成枯鞘。2龄以后食量增大,开始分散

并转株危害。幼虫一生能危害3-4株水稻。

水稻钻蛀螟虫防治方法

1.预测预报。据各种稻田化蛹率;化蛹日期、蛹历期、产卵期、卵历期,预测发蛾始盛

期、高峰期、盛末期及蚁螟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指导防治。

2.农业防治措施

①调整水稻布局,避免混栽,减少桥梁田。

②选用生长期适中的品种。

③及时春耕沤田,处理好稻茬,减少越冬虫口。

④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稻田或旱地作为绿肥留种田,要注意杜绝虫源。

⑤对冬作田、绿肥田灌跑马水,不仅利于作物生长,还能杀死大部分越冬螟虫。及时春

耕灌水,淹没稻茬7—10天,可淹死越冬幼虫和蛹。

3.生物防治措施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步行虫、青蛙、鸟类等。晒田时要挖好蛙卵孵化坑。

(2)应用微生物农药:可推广使用杀螟左脑和右脑 杆菌、苏云金杆菌(Bt)和白僵菌的制剂。

(3)使用天敌: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螟卵齿小蜂、长腹黑卵蜂等天敌

(4)以禽治虫:在水稻秧苗移栽到本田返青后至抽穗前放养重0.1-0.3kg小鸭

4.化学防治

根据预报结果、防治指标和各地螟虫发生情况及时施药。通常防治三化螟的原则是普治

1代,挑治2代,根治3-4代。施药应掌握在卵孵高峰期幼虫钻蛀前。钻蛀后要使内吸性强

的药剂;发生较重地块要普治,发生轻地块局部防治;常用施药方法是喷雾、撒毒土和泼浇。

二、食叶类

取食稻叶害虫种类很多,但分布广危害重的主有稻纵卷叶螟(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

和稻苞虫,都属磷翅目。

稻纵卷叶螟

(一)、分布与危害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南方稻区发生重。寄主以水

稻为主,偶尔危害小麦、甘蔗、粟等作物。以幼虫危害取食嫩叶,缀叶成纵苞,藏匿苞中剥

食上表皮和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9mm,翅展18mm,体黄褐色。

卵:长椭圆形,初产灰白色,孵化时为淡褐色。

幼虫:多5龄,少数6龄。

蛹:体长7-10mm,圆筒形,末端较尖削,有臀刺8根。

(三)生活史和习性

稻纵卷叶螟一年发生2-11代,自北向南逐渐递增。八年级上册生物

稻纵卷叶螟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越冬北界在北纬30左右,相当于l月份4℃等温线

附近。我国东部可划分为3个区。(1)周年发生区:相当于大陆南海岸线南部的地区(2)

越冬区:包括广东、广西、闽南和湖南、江西、浙中南。(3)冬季死亡区:即江苏、安徽、

湖北、浙北和川中一线以北。本区的虫源从南方迁飞而来。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隐伏在生长茂密的稻田内。成虫夜间活动,飞行力强,对白炽灯趋

光较强。成虫多在晚9点后羽化,羽化后1-2天多在凌晨3-5点交配。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夏由南向北有5代次迁移,秋季回迁3次。

初孵幼虫常爬入心叶或附近的叶鞘内啃食叶肉,使叶片出现针尖大小的半透明小白点,

很少结苞,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幼虫老熟后多离开老虫苞,另换地怎样写演讲稿 方化蛹,化蛹部位因生育期而异。

直纹稻苞虫

(一)分布与危害

除新疆、宁夏无报道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水稻,还可取食玉米、高粱、麦类、

谷子、茭白、竹子白茅等。

(二)形态特征

成虫:长17-19mm,翅展28-40mm,体和翅黑褐色,头胸比腹宽,略带绿色。

卵:褐色,半球形,初产时灰绿色,后具玫瑰红斑。

幼虫:多为5龄,部分6龄。

蛹:三年级的日记 淡黄色,近圆筒形,头平尾尖。

(三)生活史和习性

直纹稻苞虫在北方稻区年发生2-3代,黄河和长江之间发生4-5代,长江以南发生5-8

代。南方稻区,越冬场所分散,常以幼虫或部分蛹在背风向阳的稻田边、沟边、池塘的芦苇、

茅草等杂草丛中越冬。黄河以北则以蛹在向阳处杂草丛中越冬。该虫常以第2-3代为主害代

在7-9月份危害严重。

成虫夜伏昼出,白天活动,飞翔力强。嗜食芝麻、棉花、瓜类、菜花、紫云英和千日红

等蜜源植物的花蜜。

食叶类水稻害虫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巧施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虫性。在越冬区,冬季铲

除田边、沟边及池塘边的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生长季节人工摘除虫苞或卷叶。

选择叶片硬厚、主脉坚硬、难卷叶的抗性品种。

科学用水,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化蛹盛期灌深水2-3天可杀死大量蛹。种植诱集植

物集中捕杀成虫。

2.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如螟黄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种。从成虫初盛期到结束每2-3天释放

1次,连续3-4次,每667m2放蜂1-4万头。

(2)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Bt)、杀螟杆菌、青虫菌等制剂。

(3)放鸭:有条件的地区可放鸭啄食幼虫。

3.化学防治

抓住防治适期非常重要,做到赶蛾查卵预测,盛孵低龄期施药,适期防治,往往施药一

次,即可达到防治的优良效果。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杀虫单、毒死蜱、杀虫单、苏云

金杆菌、乙酰甲胺磷、阿维菌素等。

三、刺吸类

水稻刺吸类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类、稻叶蝉类、稻蓟马类和稻蝽类,其中危害严重的是稻

飞虱类(稻虱、火蜢虫、响虫、火旋、化秆虫)和稻叶蝉类(浮尘子)。

稻飞虱类

(一)分布与危害

稻飞虱类主要指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3种,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危害最重,白背飞

虱次之,这两种飞虱在长江流域以南危害严重。灰飞虱属偏北种类,华南稻区发生少。褐飞

虱食性单一,仅危害水稻和普通野生稻;白背飞虱主害水稻兼食大麦、小麦、粟、玉米、甘

蔗、高粱、野生稻、白茅、早熟禾、稗草等;灰飞虱取食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甘蔗、

高粱、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植物。

飞虱类危害主要有4个方面:(1)刺吸汁液造成减产(2)产卵刺伤茎杆组织造成干枯

和感染(3)传播病毒(4)分泌蜜露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

二、形态特征(见教材表)

三、生活史和习性

褐飞虱

属迁飞性害虫。各地年发生代数随纬度、迁入期早晚。

成虫趋光性强,晚8-11点扑灯多。产卵部位与植株老嫩和生育期有关。喜阴湿,在6-9

月间降雨日多、雨量适中有利大发生。稻田分孽多生长郁闭发生重,在稻田的分布是田中多,

田边少。

褐飞虱嗜食水稻,对稻株营养状况反应灵敏。

褐飞虱具迁飞习性。迁飞规律是逐代、逐区季节性往返迁飞。迁飞路线受气候影响但方

向和迁飞过程大体不变。

白背飞虱

广东7-8代,海南11代。越冬界限是北纬26,以北地区不能越冬,虫源从南方而来。

白背飞虱习性和褐飞虱的类似,不同的是: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的要高。属迁飞性害虫。

各地年发生代数随纬度、迁入期早晚、栽培制度及总有效积温高低而变化。褐飞虱在我国越

冬情况可分为三个地带:在北纬21以南的地区为安全越冬带;北纬20-25间为少量间歇

越冬带;北纬25以北的为不能越冬带。

灰飞虱

由南到北年发生4-8代。华北每年发生4-5代,长江流域发生5-6代,福建7-8代。各

地都可越冬,南方以若、成虫或卵在麦田、绿肥田及田边、沟边禾本科杂草或再生稻上越冬,

以背风向阳、温暖、潮湿处最多。越冬代多是短翅型,其余各代是长翅型。

叶蝉类

危害水稻的叶蝉类有20多种,其中危害重的有黑尾叶蝉、白翅叶蝉等。

(一)分布与危害

黑尾叶蝉:分布各稻区,南方发生重,种稻区主以水稻为食。对水稻危害跟稻飞虱相似,

此外,还是水稻普通矮缩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白翅叶蝉:分布于长江以南稻区。寄主有水稻、小麦、大麦等。刺吸叶片,受害叶片初

现零星小白点。

二、形态特征(见教材表)

三、生活史和习性

黑尾叶蝉

在河南、安徽1年多发生4代;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发生5代;福建、广东发生7-8

代。北方以3-7龄若虫在绿肥田、麦田、田边和沟边的杂草上越冬,4-5月集中在秧田危害、

产卵和繁殖,并随秧苗进入本田。7月中下旬-8月下旬发生第3、4代,主要集中在双季晚

稻秧田、本田和单季晚稻本田危害,是全年主害代。

成虫白天多栖息在稻株中下部,清晨、傍晚在叶片上危害。具趋嫩性,生长茂盛、叶色

嫩绿的稻田虫口密度大,危害较重。趋光性强,晚上8-10点诱集较多。

成虫羽化后7-8天后开始产卵。卵产在水稻和稗草上,以水稻为主,10-30粒卵排成单

行。雌虫繁殖力强,每雌可均产10余卵块。若虫共5龄。具群聚性,每丛稻有10至百余头。

白翅叶蝉

浙江、安徽、一年发生3代,福建、重庆发生4代。以成虫在麦田、绿肥田及田边、沟

边杂草上越冬。

在3代区,3月下旬越冬代迁入早稻秧田取食产卵。第1-3代若虫发生期分别是:5月

下旬-6月中旬;7月下旬-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11月。

刺吸类水稻害虫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清除杂草: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源。

(2)科学管理:选用抗性品种。合理肥水,合理密植,适时翻耕,促进稻株健壮生长。

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避免单季稻和双季稻混栽,减少桥梁田。

2.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用黑光灯或在田间高处堆柴放火,诱杀成虫。

(2)人工捕捉:用捕虫网在成虫盛发期扫捕,捕杀成虫。

(3)滴油打落:在分蘖期每667m2用植物油(如菜籽油和棉籽油)0.75-1公斤均匀滴

于或拌沙匀撒于不养鱼稻田内。待油扩散后用竹竿或软扫帚扫苗,将虫扫落使触油而死。一

次滴油可多次扫落,滴油前保持水深3-5cm

3.生物防治

(1)保护天敌:如青蛙、蜘蛛等。早熟水稻收获后,可在田中散布草把,然后灌浅水,

逼蜘蛛上草,人工助迁到迟熟水稻田内。

(2)放养小鸭:对防治飞虱效果较好。

4.化学防治

(1)褐飞虱防治策略是以治虫保穗为目标,狠治大发生代的前1代,挑治大发生的当

代。灰飞虱和叶蝉的是以治虫防病为目标,狠治l代,控制2代。

(2)药剂种类有:吡虫啉、高渗吡虫啉、噻嗪酮(扑虱灵,稻虱净,优乐得)、氟虫

腈啶虫脒、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

思考题:

1.水稻常见害虫按照其危害特点分为那几大类?食叶类螟虫按照其危害方式和隐蔽方

式分为哪几大类?水稻害虫发生的特点如何?

2.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寄主有何不同?二化螟、三化摇滚英文 螟和大螟的危害症状、越冬虫态和

场所、主要习性主要有哪些?如何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和大螟?

3.水稻刺吸类主要有哪些种类?稻飞虱和叶蝉有哪些主要种类?三种飞虱和两种叶蝉

的主要习性是什么?如何防治稻飞虱和稻叶蝉?

4.稻纵卷叶螟主要习性有哪些?越冬虫态和场所在各地有什么变化?迁飞规律如何?

越冬界限在哪?如何防治稻纵卷叶螟?直纹稻苞虫主要习性是什么?如何防治直纹稻苞

虫?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8:4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59755153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稻纵卷叶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稻纵卷叶螟.pdf

上一篇:海印公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稻纵卷叶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