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导读:本文唐诗: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文译文赏析,来源互联网,
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美女背影图片 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奶油蛋糕怎么做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
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
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
读“sh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
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
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软化大便的药 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
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
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
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
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
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
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
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
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
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
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
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
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乌贼怎么处理 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
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
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
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
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长篇小说推荐 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
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
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
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
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
无穷。
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
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
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
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
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
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
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国家文化安全 谓“饮
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
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
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
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7:3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55427153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回乡偶书贺知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回乡偶书贺知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