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
苏轼
宋朝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元赵孟頫绘
姓苏
名轼
字子瞻
和仲
号东坡居士
出
生
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年)十二月
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
四川省眉山市
婚
年
1055年
1069年
逝
世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年)七
月二十八日
1101年8月24日(64岁)
江苏常州
显示▼亲属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
和仲,号东坡居士[1][2][3],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
北宋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
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4],又与陆游并称苏陆[5];词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6]”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编辑]生平
开创词坛“豪放派”之风,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
苏轼的古文亦极著名,有“韩潮苏海”之称,与古文大师韩愈齐
名。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同时名列唐
宋八大家。著有《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
[编辑]家世
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祖父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生
于宋仁宗景祐三年[7],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
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
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8]。苏轼生性放达,
好交友[9],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10],好品茗[11],亦雅好游
山林[12],黄庭坚称他“真神仙中人”[13]。
[编辑]仕途
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熙宁五年(1072年)因反对王安石
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三年后移知密州、徐州、湖州。熙
宁十年四月,赴任徐州,是年七月七日,黄河决口,水困徐州,
苏轼参加救灾。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
此事入狱,几死,因为写文章称赞朝廷,朋友出手相救,而神宗
亦爱其才,终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在黄州“深自闭塞,
扁舟革履,放浪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14],当时佛印担任庐
山归宗寺住持,二人时有往来[15]。苏轼有《戏答佛印偈》曰: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是故东坡不敢借,借君四
大作禅床。”元丰七年(1084年)离开黄州。
宋哲宗即位,回朝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元祐四年
(1089年)拜龙图阁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
书。绍圣元年(1094年)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海南岛)。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孙氏馆,终年六十四岁。谥号“文忠”。
他在政治上较偏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有任何不满,
“如食内有蝇,吐之乃已”[16]。既反对新党王安石比较急进的
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17],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
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
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编辑]风格
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
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
书而诵之。”[18]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体浑涵光芒,
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
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
自予也。[19]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
《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
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20]陈岩肖说:“坡为
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21]陈师道说:“苏
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22]
[编辑]诗风
苏轼工诗,与黄key是什么意思啊 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23],
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
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
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
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
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
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
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
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
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红松子 直
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
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编辑]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24]《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
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
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
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毫情壮语,
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音乐
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
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在度假英语 词何如柳七(柳永)?”
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25]
[编辑]书风
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猎豹英文 《治平帖》,笔触精到,
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
(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26]诗句
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
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
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雅胜,姿态百
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
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1100年)。
其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
中诗》、《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江上帖》、
《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
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东武帖》、《北
游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致南
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
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
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
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画风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
《潇湘竹石图》。
[编辑]著作
苏轼现存世的文学著作共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以及大
量散文作品。最早的成名文章是嘉祐二年(1057年)应试时的
《刑赏忠厚之至论》,最早的一批诗作是嘉祐四年与父亲和弟弟
合编的《南行集》中的40多首诗,最早的词则写于熙宁五年(1072
年)。[27]
诗文有《东坡七集》《东坡集》《东坡词》等。存世书迹有《答
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
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画迹有《枯木
怪石图》、《潇湘竹石图》等。另,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
《良方》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编辑]家庭
祖父:
苏序
父亲: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作《名二子说》说明替儿子命
名的来由。
母亲:
程夫人,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
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
响。
兄弟姐妹:
史书记载苏洵与程氏共生有三男三女,然长子景先与长女、次女
皆早夭。
苏八娘,亦称苏小妹,苏轼之姐,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
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苏辙,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
妻妾:
王弗,苏轼之妻,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
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得年二十七。苏轼四
十岁时曾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悼念亡妻。
王闰之,苏轼之妻,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
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王朝云,苏轼之妾,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
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后
卒于绍圣三年,得年三十四。
子女:
苏迈,妻王弗所生。
苏迨,妻王闺之所生。
苏过,妻王闺之所生。
苏遁,妾朝云所生,未满周岁而卒。
[编辑]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苏门四学
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编辑]评价
刘安世说:“东坡立朝大节极可观,才意高广,惟己之是
信。”[28]
苏辙说苏轼:“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
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
终不以为恨。”[29]在苏轼行迹所到之处都被民众纪念,如黄冈、
杭州、海南岛等地区,都有苏轼的祠庙。
宋高宗追赠其为太师,谥为“文忠”[30]。
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
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31]黄庭坚给
苏轼的挽联说:“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32]
陆游评苏:“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
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
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33]
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
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元好问:“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
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
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
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拙论,非知坡者。所以然者,诗三
百所载小夫贱妇幽忧无聊赖之语,时猝为外物感触,满心而
发,肆口而成者尔。其初果欲被管弦。谐金石,经圣人手,
以与六经并传乎?小夫贱妇且然,而谓东坡翰墨游戏,乃求
与前人角胜负,误矣。自今观之,东坡圣处,非有意于文字
之为工,不得不然之为工也。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
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
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
者,皆自坡发之。”[34]
王士祯:“山谷云:“东坡书挟海上风涛之气。”读坡词,当
作如是观,琐琐与柳七较锱铢,无乃为髯公所笑?”[35]
袁枚评苏诗:“有才而无情,多趣而少韵:由于天分高,学
力浅也。有起而无结,多刚而少柔:验其知遇早晚景穷也。”
王鹏运:“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
阳文忠之骚雅,柳屯田之广博,晏小山之疏俊,秦太虚之婉
约,张子野之流丽,黄文节之隽上,贺方回之醇肆,皆可模
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世,令人无从步
趋。盖霄壤相悬,宁止才华而已?其性情,其学问,其襟抱,
举非恒流所能梦见。词家苏辛并称,其实辛犹人境也,苏其
殆仙乎!”[36]
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
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37]
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
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
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
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
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
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
不如杜工部。”又,“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
厚的释老的色采,所以他们对于世务,认为并没有一种正面
的、超出一切的理想标准。他们一面对世务却相当练达,凭
他们活的聪明来随机应付。他们亦并不信有某一种制度,定
比别一种制度好些。但他们的另一面,又爱好文章辞藻,所
以他们持论,往往渲染过分,一说便说到尽量处。近于古代
纵横的策士。”[38]
方东树《昭昧詹言》云:“东坡……自以真骨面目与天下相
见,随意吐属,自然高妙。”
1930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
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
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由时,说:“像
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
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
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
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
吗?”[39]这正切中林语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
力。”
王水照认为苏轼文学作品的数量之巨为北宋著名作家之
冠,质量之优则为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27]
[编辑]注本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蒸糯米饭的做法 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编辑]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
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
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
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
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
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
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脩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
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
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
然耳‟。”欧阳脩听毕恍然大悟。[40]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
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
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
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
则不哭”。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叔孙通制订的礼。”
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41]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
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
素食?”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
续。”苏轼唱反调:“为刘氏者左袒!”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
观、黄庭坚等则吃肉。[三国演义知识点 42]
苏轼很早接触佛教[43],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在黄州时常与金
山寺主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
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呈给佛印。禅师即批“放屁”
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
笑:陈旧反义词 测试你的性格 “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
了江?”[44]“八风吹不动”可见于《佛地经论》卷五,诗僧寒山诗
歌亦有此句[45],八风是佛教用语,指八种境界的风:称、讥、
毁、誉、利、衰、苦、乐。
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
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
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
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
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
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
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
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
赋》,亦足以一笑也。”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7:3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55167153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