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800字范文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800字范文
《我是医生》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人物传记影片,其中
的科学精神、动人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在高妙的结
合后达成感染力很强的观看效果。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电
影《我是医生》观后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
电影《我是医生》西红柿青椒炒鸡蛋 观后感1
影片主子公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
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
去英国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千玺的图片 国。今日,吴老
已是有着几十年党龄和军龄的老党员、老,90多高龄的
他目前还站在临床第一线为肝癌病人主刀,他几十年如一日,
把毕生的精力和才智形形色色的近义词 献给了祖国。
肝癌是癌中之王,长期以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了世界
一半左右。吴老同肝癌斗争了整整68年,挽救了13000多
人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仅4个月。他胜
利救治的病人最长存活45年,这一纪录至今还没被打破。
每次一上手术台,性格温柔的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很有霸气,
被称之为不知疲乏的开刀匠,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剧
中吴老女儿不幸患得肝癌,吴老亲自主刀,为女儿切除了肿
瘤,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露出的笑容让人难忘。
吴老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着高尚的医德。吴老说: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民,他每次接诊,
都对病人亲切地微笑,聊聊家常,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他所
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确保诊疗效
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削减重复检查,给患者
减轻负担,一心为病人着想。那么是什么样的精神鼓舞着吴
老,在九十岁高龄依旧奉献于祖国的医疗事业?我想吴老的
精神力气就是来自于共产党员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决
信念,也来自对外科医学的酷爱和剧烈的进取心。
吴老不光自己把一生心血花在了和肝癌的斗争上,对
弟子也是要求严格,把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寄予在了年轻一
代的身上,特殊是赵一涛医生,最终离开自己最喜爱的手术
台,到探讨中心搞科研,吴老的那句话打动了他,手术胜利
救治的只是一个人,假如探讨胜利了,救的那是成千上万的
人,吴老的精神不光打动了赵一涛医生,甘愿离开自己最喜
爱又受人敬重、风光的手术医生岗位,也打动了我们观看电
影的党员们,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一员的我,虽然和
吴老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科研有很大差距,但是并不阻碍
学习吴老那一心向党、立志报国的赤子情怀,有勇攀高峰、
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有奉献社会、倾心为民的提高记忆力的食物 高尚品行,
有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要学习他做一个爱党爱国爱民的
忠诚战士论语是一部 ,要像他那样,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志向信念,把
党和国家的须要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胸怀远大目标志向,
立足本职岗位西餐牛排 建功立业,忠实践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2
浩瀚的马来西亚橡胶林中,一双割胶的小手正在辛苦
劳作,穿越时空,孩子成长为我国肝胆医学界的领物、
而今已95岁高狮子座与摩羯座 龄的吴孟超教授。
这是上海电影集团等出品最新主旋律影片《我是医生》
中的`经典开篇场景,这是马来西亚归侨、传奇军旅医生吴
孟超的故事继纪录片后,再度搬上大银幕。
近日,上海市委宣扬部、市文广局、上影集团等联合
举办专家研讨会,对影片的文艺创作亮点和进步进行梳理盘
点。吴孟超教授亲自到场倾听,他说,我坚持做一个中国人,
坚持做一个中国医生,坚持做一个,坚持做一个共产党
员,从这一次的电影拍摄中,我也学习到了许多。
看过《我是医生》的吴孟超回忆,年少时遇到抗战烽
火,全家在昆明无依无靠,鸡腿饭的做法 最困难的时候,自己还去街头卖
过报纸,靠每天一点点辛苦钱吃饱肚子。他说,后来学医报
国就是为了为人民服务,现在拍摄放映这部电影,也不单是
为了讲一个医生的故事,而是希望要给人启发。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分析,吴孟超传记从纪录片到故
事片,前后两次创作体现了上影始终坚决不移追寻信仰之美、
英雄大义。一个时代不能只产出平凡之美,而是要有所追求,
《我是医生》的创作体现了上影孜孜以求的精气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当代主旋律
题材电影创作,肯定不是简洁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引领时代
审美的重要创作,《我是医生》的编导团队兢兢业业,演员
表达精确贴切,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精良、耐人寻味的主旋律
电影作品。
来自复旦高校、上海高校、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机
构的专家也对《我是医生》进行点评,认为这是一部视角独
特、摄制精良的新型主旋律题材影片,尽管电影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但《我是医生》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医学超人吴孟
超的工作生活和精神世界。
研讨会上,闲不住的超人吴孟超还透露,最近身体微
恙休息了一段时间,但已经准备下周复出接着到手术台上做
手术。吴老说:一个人有饭吃、有觉睡,还能干什么呢?还
须要有工作。健康的生命就须要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
民接着作贡献。
电影《我是医生》由谢鸣晓导演,赵有亮、胡亚捷等
主演,今年6月起将领先在上影集团联和院线全国各主要放
映点上映,并面对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举办展映特殊活动。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3
《我是医生》电影中的全部故事都来自于吴孟超院士
的真实生活,描绘他年逾九旬依旧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
成200余台手术,与肝癌患者肝胆相照,一心投身医学发展
的故事。
影片中吴老讲的背着病人过河是医生的职责所在这
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乏的老马,心中怀揣着
救死扶伤的信念,驮着一位一位的病人过河,这种无私奉献
的医患关系正是我们所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完备体现。
这部影片在我眼前呈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
的仁心仁术,作为一个入党主动分子,我要以吴老为榜样,
努力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养,坚决志向和信念;坚决不移的树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 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端正医德医风。我要坚持从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
务,保证医疗质量,削减医疗事故,加强医患沟通;从工作
中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每句语言做起,本着服务热忱、
语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则,构成细致严谨的优良服务行为
准则,并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从我庄重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以来,坚决拥护党
的英明领导,主动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
上和党一样。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现在正处
于党对我的考察期,我知道自己距离一名正式的党员还有很
大的距离,所以我更应当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向片中吴老
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更好地为国家、为党、为人民
作贡献。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4
电影《我是医生》研讨会在上影实行。95岁的吴孟超
身着军装一出现,场内全部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吴孟超在感
谢电影主创的同时,也几度敬军礼,党和国家培育了我,我
要坚持做一个、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中国医生,始终为
人民服务。
是医者,更是医学拓荒者
吴孟超至今坚持在医疗一线,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
已经超过1万5千台。无论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
还是毅然回国报效祖国,以及创建出中国肝胆外科多数个第
一,吴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书写的部分。
拍吴孟超的医者仁心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电影
篇幅里不走寻常路。导演谢鸣晓说: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
交到我手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头皮有点发麻,这部电影不
简单拍,尤其是如何用电影的方式去表现吴老的家国情怀。
所幸,编剧黄丹抛开了常规的手术台救人套路,他总
结了吴孟超一生的奋斗目标是:搞超前的科研,从根本上救
治病人。这也是他医德、医术中的最闪光之处。
《我是医生》中,吴孟超有句让人过耳不忘的台词: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探讨的华盖
能庇佑更多人。
电影中,吴孟超想搭建基础探讨平台,扩大试验室规
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但对外科一把
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试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
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现实中,由于癌症至今并没有攻克,赵一涛的质疑心
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这些年,我
始终在思索: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
刀后便再没有放下。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
我要抓紧把科学院、探讨院建好,把平台建好,再培育人才。
有人、有平台,基础探讨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
年总能解决问题。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电影《我是医生》观后感5
由赵有亮主演,以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的
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在京观摩研讨。这部由上海电影(集
团)有限公司出品、上影电通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承制的传记
影片,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为原型,
讲解并描述他年逾九旬依旧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最前线的
故事。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影片突破了英模人物
传记片的常规套路,在电影语言上进消防员的作文 行了诸多尝试和探究,
为此类影片的创作供应了新的值得借鉴的阅历。
95岁的吴孟超是闻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割胶刀到手术
刀,从橡胶林到手术台,吴孟超90多年的人生历程里,有
太多值得记取和呈现的华彩篇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
医大家的情怀:一方面,他亲自主刀的手术纪录超过18000
台;而同时,他又带领学生在医学发展前沿开展细胞免疫疗
法探讨,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吴孟超至今仍旧
奋斗在攻克癌症科研的最前线,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
人,但是他想庇佑全部人,就是他心路历程的最真实写照。
上世纪50年头起,上海电影集团就和吴孟超院士结
下渊源,数次拍摄吴孟超院士的专题片、纪录片,对吴老的
人生经验、医学成就、纪念精神有着详实的记录和深切的了
解。在完成拍摄回顾吴孟超院士辉煌经验的纪录片《报国之
路》后,上影集团主创人员又历时3年,细心创作完成了《我
是医生》。
清华高校影视传播探讨中心主任尹鸿教授认为,《我
是医生》兼具主旋律、传记片和行业剧三种元素,每一种元
素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主创通过细心设计,找
到了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呈现,将创作中的难关一一突破。比
如,影片通过父女、医患、师生三种关系,将家庭、职业、
传承三方面结合,为英模人物给予了更多的情感色调,让科
学有了暖和的心情和生命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7:1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539011532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物传记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物传记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