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2期 JOURNAL OF QINGHAI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撒拉族毫题硼奔
3.P.捷尼舍夫《撤拉语结构》中译本・序
胡振华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00)
摘要:该文是为9.P.捷尼舍夫先生的《撒拉语结构》一书的译著写的序。该译著者是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
学院的白萍博士。这部著作对撒拉语的语音、形态、句法结构和词汇构成等都做了科学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了
撒拉语的结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撒拉语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gt拉族;3.P.捷尼舍夫;《撒拉语结构》;译著;序
中图分类号:H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227(2014)02—0065—04
著名的突厥语言学家3.P.捷尼舍夫的专著
《撒拉语结构》是非常有学术价值的一本语言学专
著,目前由白萍博士完成了这部著作的译著工作。
白萍博士是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一
中亚语系的一位非常勤奋的俄语教师,她一方面
认真负责地担负着繁重的俄语教学工作,一方面
又出色地完成了博士课程的学习,以研究我国俄
罗斯族及其语言的论文荣获了博士学位。她还在
百忙中抽暇翻译了著名突厥语言学家3.P捷尼舍
夫的专著《撒拉语结构》。白萍博士与我都在中央
民族大学工作,她知道我学过俄语和多年来一直
从事突厥语言文化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也知道
我曾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
突厥长春冬季旅游攻略 语研究班的一起跟3.P捷尼舍夫先生进
修过,因此希望我为她的这本译著写个序。不论从
我与白萍博士都是一个学校的同事,还是从我是
3.P.捷尼舍夫先生的学生来说,都不宜推辞,而且
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为3.P.捷尼舍夫先生的《撒拉语结构》这一译
著写序,就得对撒拉族、撒拉语、3.P.捷尼舍夫及其
这部专著和白萍博士的译文做些简要介绍。下面
我就依次分别说一说吧!
我国撒拉族的来源极富传奇色彩!传说他们
的先民是元代经过撒马尔罕东迁来的中亚撒鲁尔
部后裔。迁到我国青海循化以后,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与周边的藏、蒙古、回等族人民接触、通
婚,逐渐形成了今日的撤拉族。撒拉族迁来后,仍
保留着中亚撒鲁尔部存在着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的社会组织,相当于游牧民族中部落、氏族的划分,
他们当中的“哈尔”相当于哈萨克、柯尔克孜、土库
曼等族中的氏族部落长老——“阿克萨卡勒”。他
们虽然受了当地行政管辖入造句 的影响,但还保留着“孔
木散”(同姓人、同一家族人)、“阿格勒”(相当于哈
萨克族的“阿吾勒”、柯尔克孜族的“阿依勒”,同一
家族的村落)和“工”(较大一点的乡镇)的名称和
内部传统关系。
撒拉族在元代的汉文史料中被写作“撒剌儿”
或“撒刺”,明清时期的汉文史料中也有写作“沙
刺”、“沙刺簇”、“萨刺”的,这都是撒拉族自称“撒
拉尔”(SALAR)的不同的汉字音译。新中国成立
后,经过民族识别定名为“撒拉族”,这一族称在
1954年2月举行的循化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上通过,并以这一族称建立了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
治区,同年9月改名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撒拉族共有人口130607人(2010年),主要
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青海省化隆
回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
自治县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等地也有
收稿日期:2014—02—27
作者简介:胡振华(1931一),男,回族,山东青岛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研究导师。
青
海
民
楼
大
学
学
报
撒拉族专睡硼究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2014年4月
青
海
民
族
文
学
学
报
分布。撒拉族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撒拉族有
本民族语言——撒拉语,按语言类型学分类法来
说,撒拉语属于黏着语类型的语言;按语言谱系分
类法来说,撒拉语属于与土库曼语比较接近的阿
尔泰语系突厥螃蟹养殖 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循化撒
拉族自治县境内各地的撒拉话之间差别不大,没
有方言的划分’/日有在语音、词汇方面有些差别的
街子话与孟达话。新疆伊宁县撒拉族的语言受到
周围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语言的某些影响。撒拉
语中有阿拉伯语、波斯语、汉语和藏语的借词。历
史上,撤拉族使用阿拉伯文字母记录保存了一些
撒拉语资料,但没有普遍地作为正式的民族文字
使用。前些年撒拉族中的部分知识分子用一套拉
丁字母标音符号拼写、记录了一些珍贵的撒拉语
话语材料,也在撒拉族的网站上使用。
由于撒拉语与裕固语是我国甘青新地区独有
的突厥语族语言,所以撒拉族与撒拉语早就引起
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878年邵乌(B.B.Shaw)在
伦敦《英国亚细亚学会学报》第10期发表了《在撒
拉人的山村里》的文章。1892年俄国学者波塔宁
(r.H.1-IoTaHHH)也来过撒拉族地区,记录过撒拉
语。1893年波雅尔科夫( .Hoapxos)和拉德宁(B.
几aⅡbIHHH)在俄文刊物《民族学考察》第l期上发
表了题为《撒拉人》的文章。1894年美国学者罗基
尔(w.W.Rockil1)在华盛顿发表的文章附录中介
绍了撒拉语词汇。1912年马洛夫(c.E.MaJIOB)在
圣彼得堡《俄国研究中亚和东亚委员会通报》第2
部第1期上发表了《在维吾尔族和撒拉族地区旅行
的总结》,他于1927年又在《中国西部现代突厥方
言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撒拉族及其语言。1946
年日本学者柴田武在《东洋语研究》上发表了《关
于青海的撒拉语》。1953年鲍培(N.Poppe)在美国
《哈佛亚细亚研究杂志》第16卷第3—4期上发表
了《关于撒拉语》。后来又有罗马尼亚、匈牙利、美
国、日本、土耳其等国的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
撒拉族和撒拉语的文章。
1949年以前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撒
拉族及撒拉语,他们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例如1936
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在《地理教育》上发表
了题为《循化的撒拉回回》的文章,首次介绍了撒
拉族。1938年何宗仁在《政经学报》第1期上发表
了《青海的撒拉族》,胡鉴明发表了《青海的撒拉族
附考》,他们较全面地介绍了撒拉族的语言、习俗
和宗教信仰等。1943年从土耳其留学归来的云南
籍回族学者杨兆钧在《西北学术》第1期上发表了
《撒拉人语文习俗之考察》,1945年他在一些报刊
上又发喋血黑谷 表了《青海撒拉人之来源考证及传说》、《青
海撒拉人之生活与语言》和《青海撒拉人之家庭组
织》。1947年《西北通讯》第10期上发表了顾颉刚
的《撒拉回》。1947年《西北通讯》二卷第1期上发
表了李得贤撰写的《关于撒拉回》。1948年8月1
Et的《和平Et报》上发表了志一撰写的《撒拉族移
青经过》。
1949年以后,在我国正确的民族政策指引下,
进行了民族识别、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语言
调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和出版了不少有
关撒拉族和撒拉语的论文和著作。下面略作简要
介绍。
20世纪5O年代初期最早发表的有关撤拉族
研究的一篇文章是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宋蜀华和
王良志在赴青海调查归来后撰写的,刊登在《中央
民族学院研究部集刊》上,该文说撒拉族先民来自
中亚撒马尔罕。后来在民族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编
写出版了《撒拉族简史》。青海民族学院芈一之在
黄河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撒拉族政治社会史》,青
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出了《撒拉族档案史料》
等。在民间文学、民俗学方面,1981年出版了马学
义搜集整理的撒拉族民间故事集——《骆驼泉》。
1985年出版了林莲云编著的《撒拉语简志》。1988
年出版了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馆编辑的
《撒拉族民间故事》。1989年出版了马学义、马成
俊编著的《撒拉族风俗志》。1992年林莲云出版
《撒拉汉汉撒拉词汇》。近些年来,出版了不少有关
撒拉族方面的书,其中有马成俊主编的《循化县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9年),马伟、马建
忠、凯文在日本亚细亚学刊发表的The Xunhira
Sa首屈一指 lar W・ ̄dding(循化撒拉族婚礼,1999年)和在美
国出版的The Folklore of China’S Islamic Salar Na—
tionality(撒拉族语言民俗,2001),冯敏主编的《循
化撒拉族自治县文化资源开发研究}(2000年),
韩建业的《撒拉族语言文化论))(2003年),许伊娜
的《新疆青海撒拉语维吾尔语词汇比较}(2001
年),芈一之的《撒拉族史 ̄(2004年),朱和双、谢
佐主编的(馓拉族——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
总第158期 JOURNAL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搬扣族苣癌研究
(2004年)。此外,马成俊、马伟主编的《百年撒拉
族研究文集》、《民族小岛:新世纪撒拉族研究
2001—2009)(2010年),两部文集共收录数百篇国
内外研究撒拉族的学术论文,为撒拉族研究者提
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此外还有马伟的《撒拉族风
情)(2004年),韩建业所编《青海撒拉族史料集》
(2005年),许伊娜、吴宏伟的《新疆撒拉语)(2005
年),美国学者杜安霓(Arienne Dwyer)的著作Salar:
A Study in Inner Asian Areal Contact Processes,Part
I:Phonology((撒拉语:亚洲内陆的接触过程研究,
语音部分》)(2007年)及早前发表的系列论文,韩
建业的《韩建业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文集》(2008
年),米娜瓦尔的《撤拉语话语材料集》(2010年),
韩建业和马成俊编著的《撒维汉词典)(2010年),
俄罗斯学者Efim Rezvan的《撒拉族:在中亚和青
藏高原之间)(2010年),法国学者Alexandre Papas
的《撒拉族地区游记)(2011年),马明良编著的《中
国撒拉族)(2012年)等。同时,青海省撒拉族研究
会自2004年开始还编辑出版了《中国撒拉族》杂
志,这是研究撒拉族的一个重要平台,现已出版13
期。
迄今为止,国外学者在撒拉语研究中做出较
大贡献的是俄罗斯联邦科学院著名突厥语言学家
9.P.捷尼舍夫。3.P.捷尼舍夫1921年出生,鞑靼族,
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是著名突厥语言
学家c.A.马洛夫的学生,1953年荣获突厥语言学
副博士学位。1956年应我国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国
科学院民族语言研究所邀请来京,一方面协助我
国调查突厥语族语言,另一方面在中央民族学院
开办的突厥语研究班授课,帮助培养我国突厥语
教学研究人才。当时我国正组织大规模的民族语
言调查,新疆的民族语言调查属第六工作队,我负
责柯尔克孜语调查分队,我还记得我们在克孜勒
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进行方言调查经过喀什市时,
还在奇奈瓦克招待所里向捷尼舍夫先生介绍了我
们的调查情况。民族语言调查结束后,我跟突厥语
研究班的同学一起进修,听他讲了两年的《突厥语
言研究导论》、《古代突厥文献》和《土耳其语语法》
等课程。捷尼舍夫在我国工作期间曾三次到西北
民族地区调查撒拉语、裕固语和维吾尔语等。1959
年他回到苏联后发表了好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和著
作,其中和撒拉族有关的就有论文《撒拉语初探
(论汉语对撒拉语的影响)》和《撒拉语》、《撒拉语
话语材料》等著作。捷尼舍夫先生回到苏联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后还被选为苏联突厥学家协会主席,
在他倡导和组织下编辑出版了《古代突厥语词
典》、《突厥语族语言》、《突厥语言学基础》和《突厥
语历史比较语法》等,并培养出了一批博士和副博
士。“文革”后,他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
邀请再次来到北京,受到各有关单位的热烈欢迎,
我有幸也在自己家里热情接待了教过我们的这位
外国老师。后来我应邀去吉尔吉斯共和国出席
“纪念史诗《玛纳斯)1000周年国际研讨会”,我们
又一次在比什凯克市见面,在大会组委会举行的
欢迎宴会上请他代表俄罗斯学者致辞,请我代表
与会的中国学者讲了话。没想到这次见面后没有医生考试
多久,他就不幸因病逝世了。我愿把这篇序作为对
老师的怀念吧!
白萍博士让我为她的译著写序,其原著就是
捷尼舍夫的专著《撤拉语结构》。对一种语言的研
究,语言结构的研究是其基础,在结构研究的基础
上才能进行语言功能的研究,例如对某些形态用
法、作用的研究及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和同一语
族语言的比较研究等。这部著作对撒拉语的语音、
形态、句法结构和词汇构成等都做了科学细致的
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撒拉语的结构规律,为进一步
研究撒拉语打下了科学的基础,是非常有学术价
值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本著作中的每一个例
子、每一个语音,都是当年捷尼舍夫先生在青海省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亲自调查记录下来的。我们语
言工作者除了要学习这部著作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外,还应当学习捷尼舍夫先生的这种敬业精神!近
几年来那些获得民族语言学博士、硕士学位而不
能掌握一种具体民族语言的青年,我建议他
们要经期头疼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多深入民族地区,建立深厚的民族感情,认真
地学会某种民族语言,这样才能把自己逐渐锻炼
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语言学家。
捷尼舍夫先生在《撒拉语结构》中把街子话和
孟达话说成是两个方言,与我前面介绍的有点不
同,我认为这两种话之间的差别只是个别语音和
部分词语的差异。
我过去虽然没有机会去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
治县实地调查撒拉语,但1955年我在中央民族学
院语文系语言学专修班(新疆班)讲语言学课时,
鑫
大
霉
报
撒拉噱毫瞳研穷 JOURNAL OF QINGHAI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2014年4月
青
海
民
镤
大
学
学
报
在讲完语言调查进行实习时多次请来撒拉族同学
发音,我领着学生们记撒拉语语音,整理撒拉语音
位系统,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记音整理音
系的基本功。后来在语文系开办突厥语专业我讲
语言学课时,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我对撒拉语并不
太陌生,韩建业生前曾把他们编著的《撒拉语
维吾尔语汉语词典》的初稿交给我校阅,还让我写
了一篇前言。通过两次记录撒拉语和校阅《撒拉语
维吾尔语汉语词典》,我发现已出版的《撒拉语简
志》一书中对音位的整理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即有
的是变体,不宜作为独立的音位来处理。我感到现
在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的使用的撒拉语拉丁
字母标音符号比较确切地表达了撒拉语的音位系
统。1992年我应邀去土库曼斯坦进行学术交流时
在科学院里做的讲座就是((中国的撒拉族与撒拉
语》。这可能是我国学者在中亚首次介绍撒拉族及
撒拉语的。
最后,我想谈一点的是即为原著作序和为译
著作序应有共同点,也应有不同点。若为原著作序
主要是对作者及本书的内容等做些评介。若为译
著作序除了要对作者及本书的内容等做些评介
外还要对译者和翻译的情况做评介,实际上包括
了译审工作。从这方面来要求我时,我感到自己没
能尽到一位译审的责任。对白萍博士的译文我感
到她是尽力按照“信、达、雅”标准要求自己的,但
对一些有关突厥学的术语和著名突厥学家的人名
等方面的翻译上还略有欠缺之处。这也是所有对
突厥学不太熟悉而想进行翻译这方面著作的
应当注意的。我愿用这些话来勉励白萍博士今后
多多翻译一些这样的著作,为我国突厥语研究水
平的不断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青海省撒拉族研究会自成立之初,便致力于
撒拉族的学术研究,迄今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研
究会同仁们在从事撒拉族历史、文化、经济、宗教
等方面研究的同时,在已经组织翻译并发表英文、
日文有关撒拉族研究的论文的基础上,想方设法
翻译出版3.P.捷尼舍夫先生的博士论文《撒拉语
的结构》,是一件大好事,必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撒拉族及撒拉语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马燕)
Preface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Salar Language
日 Zhen—hua
Abstract:This paper is a preface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o The Structure of Salar Language written by 3.P.Jaguar.The book was translated by
Dr.Bai Ping.It analyses scientifically and carefully the phonetics,morphology,the structure of syntactic and the lexical formative of Salar.And the
book summarizes Salar’s structure regulations,SOitlays solidfoundationforfurther study ofSalar.
Key words:Jaguar;The Structure of Salar Language;Chinese translation;preface
两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5:0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4653840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撒拉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撒拉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