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补偿的合理配置原则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电能质量与无功功率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总结
无功功率是电力系统一种不可缺少的功率。大量的感性负荷和电网中
的无功功率损耗,要求系统提供足够的无功功率,否则电网电压将下
降,电能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无功功率的不合理分配,也将造成
线损增加,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低压电力用户量大面广,其
负荷的功率因数又大都比较低,因此在低压电网中进行无功功率的就
地补偿是整个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的重要环节。根据电绿色环保征文 力网无功功率消
耗的规则,各级网络和输配电设备都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尤
以低压配电网(0.4KV)所占乐夫天命复奚疑 比重最大。为了最大限度地房屋简笔画 减少无功功率
的传输损耗,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应按分
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合理布局。
1、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结合,以低压为主;
2、歌词搜索 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结合,以分散为主(为了有效地降低线损,
必须做到无功功率在哪里发生,就应在哪里补偿);
3、调压与降损相结合,以降损为主(对于无功补偿的主要目的是
改善功率因数,减少线损,调压只是一个辅助作用)。
从以上补偿原则看出,写李清照的作文 补偿装置愈接近电动机或其他电力设备,
无功电流通过的变配电设备愈少,通过的线路愈短,补偿愈彻底,节
能效果愈显著。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技术在国外如英、美、日、法和
瑞典等一些发达国家推广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日本为便于推广使
用就地补偿装置于1997年就将串联电容器、电抗器、放电电阻联合
在一起,为防止高次谐波对电容器的危害,还规定了使用范围。日本
东京电力公司规定,每台大容量的电动机都要装设低压进相电容器,
当负荷为100%时,功率因数应补偿到0.95,凡是低压三相异步电动
机,必须全部进行就地补偿。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配电网变
压器低压侧实行强制性电容器补偿装置以来,直到八十年代末,所使
用的无功补偿设备,不外乎采用下述两种方法:一是人工投切电容器
组,二是用电磁开关自动投切电容器组,前者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
无法准确地按运行要求投切,造成欠补或过补,不能真正地改善用电
质量;后者由于很难控制投切瞬间造成较大的合闸涌流和分闸过电
压,对电容器和用电设备造成危害。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可控
硅器件的问世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采用数字微处理器
为核心的智能化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和智能复合开关已成为当
前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必然趋势,它能自动跟踪无功功率需求的变
化,实现电容器组的平滑投切,因而无合闸涌流,无分闸过电压,且
不受投切次数的限制,这是无功补偿技术的质的飞跃,实现了全自动、
长寿命、免维护、安全可靠的无功动态补偿,使供电系统可以始终处
于理想的工况下运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4: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44433153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补偿原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补偿原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