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它的重要性早被教育界乃全世界所熟知。常言道:“有
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劣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这其中就强调了德育的重
要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
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
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
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
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
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
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
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
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
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
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
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
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
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
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党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
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
来的发展和目标孙继海 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
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仅要
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
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
2
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
发展性word小报 ,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
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
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
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牛肉拌面 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
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
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
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
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
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
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
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
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
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
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
德教育。
二、引导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道德价值的引导和个人德性追求的自主活动的结合。引导性
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
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
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
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形容词英文 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
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安徒生童话好词 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
西平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
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从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
3
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
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儿童歌曲大全 指
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
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
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
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
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
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奖学金申请理由 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
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
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
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
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
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
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
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
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
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
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
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
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
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
4
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
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
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
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
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
要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
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
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
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
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
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
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
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
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
为习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
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
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
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
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近
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
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
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
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
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5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
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
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
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喜欢的英语怎么说 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
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
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
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
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
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
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
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考前焦虑症 德关怀意识。因此,
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
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
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
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
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自己创作的诗 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
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
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
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
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
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
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
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
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
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
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
6
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
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
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
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
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
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
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
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
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
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
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
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
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
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
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
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
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
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今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德育学堂》开学第一课,我深受鼓舞,从
最初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破碎山河。国家开始积贫积弱,人民陷入屈辱和苦
难的深渊。内忧外患之中,一个组织诞生了。就如一叶红船,从历史深处驶来,
激荡着百年风云变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共话“初心”,回顾建党百年风雨历程吧!百年
“红船”起航,满载中国梦而来,让祖国人民收获了感动,体悟了穿越100年的
历史变迁与灿烂辉煌,无不为伟大的党、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
豪!
7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打开历史的窗口,“船票”带领同学们,领略了百
年党史的壮阔壮美,也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统揽“两个大局”、统筹“两个一
百年”目标、统领“两个五年”规划,既要看到长远、也要看到当下,打好打赢
疫情防控攻坚战、推进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大局任务、重点工作等待
每一个人去加入与付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船起航、义无
反顾,人生百年、壮丽助航,民族复兴、指日可待。每一个人都了不起,中国梦
必然可期!
所以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把爱国之情,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只有追求上进,
好好学习,领略文化知识。将来才有可能为祖国添上一份力量,永远要记住;“少
年强则国强”。
我们亲爱的三小,一所百年老校,也正如一艘承载梦想的远航之船,在辽阔
海洋里载着同学们扬帆。我们要紧握手中这张船票,在老师的指引下,在同窗的
拥抱里,一起驶向未来,驶向幸福!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
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德
育课堂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中午,茅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德育课堂》,它生动、形象地给我们上了
一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德育课。瞧!大伙看得多认真啊!这节课分为《国家
相册:武汉“不服周”》、《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休舱》、《沙画:震后10年,玉树
重生》这三个主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武汉雷神山医院正式休舱》。由于今年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武汉成了重灾区,为了抗击新冠状肺炎集中收治病
人,武汉市从1月26日开始建造雷神山医院,到2月8日收治病人2011名,实
现了全院3000余名医护人员志愿者零感染,完成了战“疫”的历史使命。在令人
震撼的奇迹背后,是一批批可敬可爱朴实,担当的逆行者,他们用奉献搭造生命
的桥梁,义无反顾投身致这场防疫大战中。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则报道:
有一位老爷爷是坐轮椅进入医院的,他身体已经瘦弱无力连床都下不了,让医护
人员们心疼不已。老爷爷的牙已掉光,吃饭也不利索了,医生、护士们就主动帮
他喂饭,第一次喂饭就花了半个多小时,为了让老人多吃点,补充营养,医护人
员还把鱼刺挑出来,把鱼肉压成肉糜,一口一口喂他吃。正是由于这些医护人员
8
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站在人民群众的最前方,誓死捍卫民众健康,正是有了他
们如同母亲对孩子的那样悉心照料。他们顾不上春节与家人团圆,在所有人都闭
门不出的情况下,他们却依然赶前线。在臃肿的`防护服底下是他们为民众奉献的
一身热血!即使口罩将他们的脸庞遮盖得严严实实,可那一双双炽热的眼睛却是
藏不住的。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毅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啊!作为一名小学
生,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要一起加油,一起努力,团结一心。我们要树立崇高
的理想,刻苦学习,将来在国家需要之时,也能够奔赴一线,冲锋陷阵,贡献出
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2:25: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36713152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德育学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德育学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