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
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
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1
晓出①净慈寺②送林子方③
【宋】杨万里
毕竟④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⑤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⑥,映日荷花别样⑦红。
【注释】
①晓出:太阳刚升起。
②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③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④毕竟:到底。
⑤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⑥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⑦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译文】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
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阅读训练】
(1)首句似以“突兀”的语气开头,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
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____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赞叹)
(2)三、四两句诗人用一“____”和“____”突出了莲叶和荷花
给人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
渲染了天地之壮阔。“_____”与“___良字成语 _”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
动。(碧红映日荷花)
(3)诗人先写____,再叙_____,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得效果,
让人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全诗明白晓畅。
(感受实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
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
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
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
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
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
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
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
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创作背景
此组诗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举进士后,曾
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
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
下这组诗。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
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
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
终自成一家,擅长“活台湾民俗 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
亦能文。有《诚斋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2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鉴赏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
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
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
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
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
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
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
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
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
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
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
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
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隐喻含义
在这首诗中,“毕竟”一词表现出杨万里的急切心情。“西湖”
是指西湖所在地足球趣事 南宋首都临安。“六月中”指朝廷。诗歌第二句“风
光不与四时同”的含义是:在朝廷里任职和其他地方任职是不一样的。
“天”和“日”都指皇帝。“接”有“挨着”的意思。“映”映衬,
在太阳下。“莲叶”、“荷花”都指林子方。“无穷碧”、“别样红”
是说前途大好,一片光明。
整首诗的隐喻含义是:
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你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
有所成就,前途光明。
但林子方并没看懂,大喊“好诗”便去福州了。从此林子方淹没
在历史长河之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3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杨万里。
附鉴赏
从诗题看,这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友时即景发兴之作。净慈寺,杭
州西湖边上的一个古寺,今存。林子方,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写的是
杭州西湖的景色,表现了诗人美好的情怀。西湖的美是多彩多姿的,
该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去描写她的美呢?绝句这种短小精粹的诗体,
不允许作者面面俱到地铺叙。于是,诗人选取了眼前所见的莲叶、荷
花,予以集中描绘。头两句,概括抒写西湖的六月,六月的西湖,切
时切地。指出六月西湖的风光毕竟不同他时他处,即不同于西湖的其
他时节,不同于六月的其他地方。这就有力地吸引着读者,把读者的
思绪带进西湖美景中去。四时,通常指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应当理
解为六月以外的时节。
怎么个不同呢?三、四句,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碧万顷、连接天
日的荷塘景色:那碧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际无涯;在这莲叶中
间,挺立着一朵朵红得特别出色、红得特别艳丽的荷花。荷花为什么
这样红?因为朝阳映照其上,增添了无限光彩,所以显得如此美丽动
人。这两句是对偶句子,“莲”、“荷”本是一物,而诗人把二字错
开使用,避免了重复,可见其苦心。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结
果,荷花“别样红”却是“映日”所致。
在这里,我们看到古代诗人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善于捕捉典型形
象入诗,随物赋形,敷色设彩。杜甫写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杜牧写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
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是运用色彩相互衬托的典型例子。杨万里的这首
诗也是这样,抓住红日照耀下的莲叶、荷花来描写,莲叶“碧”而无
穷,荷花“红”而别样,红绿相映,荷日生辉,使杨玉环的诗句 形象和色彩百倍地
明亮起来。
历代描写西湖的诗词不少,流传下来的篇章在艺术构思、表现手
法上多不雷同,富于创造。柳永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名句,苏
轼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名篇。老师的师怎么写 苏诗表现了西湖在晴天和雨雾中的变
幻景象,并且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比喻,为西
湖写下了千古绝唱。杨万里这首七绝写在苏轼之后,却又找到了新颖
的构思,从而创造了不同于苏诗的独特的意境。此诗色彩鲜丽,境界
开阔,情意酣畅,语言却平白如话,别具一格。这说明即使是表现已
被人写过无数遍的题材,只要匠心独运,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独有的
感受,也是能够翻出一番新意来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篇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
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
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写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
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
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
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
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杭州西湖送
别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是
著名的送别诗。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
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
相对第一首,第二首流传甚广。“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
时同”,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挨的成语 质朴
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
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
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
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
的刘德华出生年月 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
精彩绝艳的西湖夏天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
两句具体地描绘了“58加盟网 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
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
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
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
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
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
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二首其二》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艺术上来说,出
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
只保障的近义词 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
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
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
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
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1:18: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32705152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