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远虑的名言或诗句
1.急求关于深谋远虑的诗句名言等等等,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甲申二月九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有关“谋略”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
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
2.论事不可趋一时之轻重,当思其久而远者。——(清)陈宏谋
3.谋束发而闻于外,则危。——(汉怎能忘记旧日朋友 )《战国策》
4.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汉)刘向
5.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唐)武则天
1.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三国)嵇康
2.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汪)贾谊
3.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宋)苏洵
4.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
玩了再冲进去。——(中)李嘉诚
5.一个平庸的计划胜于无计划的瞎摸索。——(中)蔡元培
6.有机智之巧,必有机智之败。——(汉)刘向
7.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汉)《史记》
8.智能决谋,以疾为奇。——(北朝)刘昼
9.智是谋之本,有智才有谋,所以智比谋更重要。——(中)邓
拓
10.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宋)苏辙
11.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
的是自己的意见”。——(英)查斯特菲尔德
12.世界上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其实是很少的,要达成它们更有赖于
我们自己而非有赖于手段。——(法)拉罗什富科
13.机智主要的用处是教我们与没有它的人相处得很好。——(蔓)
爱默生
14.要使自己有一个优秀的大脑,勿被“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事”
所迷惑。——(英)查斯特菲尔德
15.要跳得更远,必须先退后一步。——(法)蒙田
3.关于”深”的词语或诗句
包含“深”的成语有196个,词语和诗句也有很多
博大精深、不知深浅、材高知深、长驱深入、出浅入深
处高临深、创巨痛深、创钜痛深、创剧痛深、春深似海
短绠汲深、恩深义重、发人深省、发人深思、感深肺腑
高岸深谷、高城深池、高居深拱、高举深藏、高垒深沟
高深莫测、根深本固、根深柢固、根深蒂固、根深蒂结
根深叶茂、根深枝茂、更深人静、更深夜静、绠短汲深
钩深极奥、钩深索隐、钩深图远、钩深致远、孤军深入
故剑情深、故作高深、衡门深巷、厚貌深辞、厚貌深情
厚貌深文、讳莫高深、讳莫如深、火热水深、汲深绠短
极深研几、极深研几、计深虑远、艰深晦涩、交浅言深
臼头深目、居安国庆观后感 资深、伉俪情深、苦大仇深、苦难深重
款款深深、老谋深算、利深祸速、良贾深藏、临深履薄
履薄临深、猛虎深山、面壁功深、莫测高深、年深日久
年深岁久、年深月久、情深骨肉、情深似海、情深潭水
情深一往、情深义重、情深意重、情深友于、日久年深
日久岁深、日久月深、如临深谷、如临深渊、深奥莫测
深闭固拒、深闭固距、深壁固垒、深不可测、深藏若虚
深仇大恨、深仇宿怨、深仇重怨、深雠大恨、深刺腧髓
深得人心、深恶痛疾、深恶痛嫉、深恶痛绝、深根固本
深根固柢、深根固蒂、深根宁极、深根蟠结、深更半夜
深耕易耨、深沟壁垒、深沟高垒、深沟固垒、深谷为陵
深计远虑、深奸巨猾、深见远虑、深扃固钥、深居简出
深厉浅揭、深明大义、深铭肺腑、深谋远虑、深谋远略
深切著白、深切著明、深切着白、深切着明、深情底理
深情故剑、深情厚谊、深情厚意、深仁厚泽、深入膏肓
深入骨髓、深入浅出、深入人心、深入显出、深山长谷
深山老林、深山密林、深山穷谷、深山穷林、深山野墺
深山幽谷、深思苦索、深思熟虑、深思远虑、深图远算
深惟重虑、深文大义、深文附会、深文傅会、深文峻法
深文巧诋、深文曲折、深文周内、深文周纳、深信不疑
深猷远计、深宅大院、深知灼见、深中笃行、深中肯綮
深中隐厚、舐犊情深、殊深轸念、熟读深思、树大根深
水深火热、思深忧远、探赜钩深、痛深恶绝、外宽内深
微文深诋、文深网密、雾暗云深、雄深雅健、血海深仇
雅人深致、言简意深、研精钩深、夜静更深、夜深人静
一往而深、一往情深、义重恩深、意味深长、意义深长
忧深思远、由浅入深、诱敌深入、鱼水深情、语重情深
寓意深长、寓意深远、远虑深谋、远谋深算、灾难深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资深望重、罪恶深重、罪逆深重、罪
孽深重
罪业深重
4.深谋远虑的经典例子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
之士也。”
经典例子有“奇货可居”,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奇货可居qhukj:是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
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
利地位。奇货可居的主人公是吕不韦。
故事:
战国时候,有个大商人吕不韦到赵国的京城邯郸做生意。一个很
偶然的机会,在路上他发现一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有宠物店怎么开 人告诉他说:
这个年轻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
国当人质。
当时,秦赵两国经常交战,赵国有意降低异人的生活标准,弄得
他非常贫苦,甚至天冷时连御寒的衣服都没有。吕不韦知道这个情况,
立刻想到,在异人的身上投资会换来难以计算
3233134313e59b9ee7ad9431333363
376432的利润。他不禁自言自语说:此奇货可居也。意思是把异人当
作珍奇的物品贮藏起来,等候机会,卖个六年级简笔画 大价钱。
吕不韦回到寓所,问他父亲:种地能获多少利?他父亲回答说:
十倍。
吕不韦又问:“贩运珠宝呢?”他父亲又答说:“百倍。”吕不
韦接着问:“那么把一个失意的人扶植成国君,掌管天下钱财,会获
利多少呢?”他父亲吃惊地摇摇头,说:“那可没办法计算了”。
吕不韦听了他父亲的话,决定做这笔大生意。他首先拿出一大笔
钱,买通监视异人的赵国官员,结识了异人。他对异人说:我想办法,
让秦国把你赎回去,然后立为太子,那么,你就是未来的秦国国君。
你意下如何?
异人又惊又喜地说: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真有那一天,我一
定重重报答你。
吕不韦立即到秦国,用重金贿赂安国君左右的亲信,把异人赎回
秦国。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但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吕
不韦给华阳夫人送去大量奇珍异宝,让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嗣子。
秦昭王死后,安自强不息的演讲稿 国君即位,史称孝文王,立异人为太子。孝文王
在位不久即死去,太子异人即位为王,即庄襄王。
庄襄王非常感激吕不韦拥立之恩,拜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
并把河南洛阳一代的十二个县作为封地,以十万户的租税作为俸禄。
庄襄王死后,太子政即位,即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权倾
天下。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
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3]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
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
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
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
断朝政。
5.古文中关于淡泊名利的词句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淡薄名利的诗
句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大学生诚信 凡(明洪自诚)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
空山新雨梦见拉稀 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
料峭春风吹酒醒,也无风雨也无晴
郑板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黄庭坚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白居易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怒
阮籍
薄椎鉴明月,清风吹我寻仙襟
嵇康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警言三箴:
清: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一介不苟、鬼伏神钦。
慎: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行有不得、投求诸己。
勤:手眼俱到、死而后已;困知勉行、日以继夜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警言三箴:
清: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一介不苟、鬼伏神钦。
慎: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行有不得、投求诸己。
勤:手眼俱到、死而后已;困知勉行、日以继夜。书摘
陶铸有一句著名诗句:"心底无私天地宽"。
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淡泊名利的诗句结束。
Tag:经典诗句,经典爱情诗句,经典的诗句,泰戈尔经典诗句,
经典语录
-经典诗句
6.关于深谋远虑的事例
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
“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
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
司马懿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如果没有他,三国纷
争的历史大概不会那么快就结束,也许还会再演绎数十年;如果没有
他,大晋王朝顺应民心的统一大业,也不可能那么水到渠成、来得轻
轻巧巧。
是他,上承魏之强盛,下启晋之统一,成就了秦皇汉帝那样的丰
功伟业,将天下万民从乱世争战之中解救出来。所以,他堪称“命世
之英,非常之雄”。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处。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1:1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322411527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极深研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极深研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