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溯源
摘要:通过疾病说文解字、疾病字义引申、疾病实质涵义、疾病本难
防止和疾病常也必须5个方面,对疾病作了溯源性的研究,旨在对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起到提示作用。
关键词:疾病涵义;疾病必然;溯源研究
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医家对诊疗对象在其寿数结束之前的治病救命,
即应用最恰当、最合理和最人道的诊疗手段来最快地解除病患身心的不适
与痛苦,恢复其生命的正常或存在。人类所有的医学作为,比方医学决策、
医学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以及医学出版等等,都应该是直接或间
接地为了临床或临证这一医学的终极目的。从医的人必须始终牢记这一医
学的终极目的,否那么,医疗机构必然变成纯粹的商业机构,而从医的人
那么势必变成可怕的奸商。
既然医学的终极目的是治病救命,解除病患“身心”的不适与痛苦,
那就要求从医的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医生”,而是要做一个“医
师”。医生只是为了医治病患的肉体“生命”——生理疾病,而医师那么
同时还要医治病患的意识“生命”——心理的疾病。
那么什么是疾病?疾病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如何正确地对疾病进行
“一见知病、出手即效”的快速诊疗?
从不求甚解或囫囵吞枣的层面而言,疾病不过是指人体身心失去健康
的状态。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下过“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
其健康的状态标准,反映在肉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共有10条:①
精力充分,能沉着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
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
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
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响敏
捷,眼睑不班主任论文 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现象;⑨头发光泽,无头屑;⑩肌肉饱满,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新中医认为,人体所生存或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人体与其同
步共振的信息场。这个信息场通常又称为天、地、人三才环境。人体从三
才环境的信息场中随时吸取生命元素即生命物质、生命能量与生命动力,
同时并最终把代谢后的生命物质、能量和动力还归于三才环境。这就是人
体与天、地、人三才环境的交流或沟通,简称三通。健康就是人天、人地
和人人这三通维持着正常,而疾病那么意味着这三通发生了太过的异常或
不及的障碍。那么,究竟疾病有着什么样的深层涵义?疾病是否就不能够
防止?
1疾病涵义
如果学过古汉语就知道,古人构造汉字有六种形式,即指事、象形、
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6种形式显示了古人让后人感佩不已的智慧,
后人称这6种造字形式为“六书”。通过六书,可以做做说文解字工作,
得知“疾”与“病”这两字的原始本义。
1.1疾病说文解字
病蘑菇头发型男 字头是象形甲骨文,在古文字里是一个独立的字,读做“chuang”
或“士庄切”、“尼厄切”。样子就像一个有病的人汗水淋漓地躺在床上,
或靠在某种物具上。许慎《说文解字》解为:“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
形。”这是象形,也是一种会意。事实上,病字头原意就是一张供受伤者
或患病者休息疗养的“床”。疾字原是金文,也是象形、会意字,更有指
事,表示一支箭矢射在一个人的腋下,这人受不了,只得仰靠在病床上。
可见,“疾”原本并不属于病,而仅仅只是指外伤。病字什么意思呢?病
字是形声字。《诗经•小雅》有句:“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没有见到
你,心里很忧虑。元诗里面也有句:“惟兹二三友,为我忧怲怲。”惟有
这两三个朋友,为我担忧。怲怲,意思是很担忧的样子。中医认为,人的
心理情志过激皆可化火,如被称为“五志”的怒、喜、思、悲、恐等——
汉语里边正好有个词叫做“过火”。情绪过激可以伤到相应的脏器,中医
早在源头经典《黄帝内经》里边就作了一定的,比方过怒伤肝,过喜伤心,
过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等等。人“忧怲怲”,当然也可能成疾为
“病”。
在记序时间的干支中,病字里面的“丙”字正好也属五行归类中的
“火”。何谓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名物,五类名物预
示着能量的五种不同状态,即木升、火浮、金降、水沉、土载。干支是古
人利用来记序年代、月份、日数、时刻等时间的,比方纪年,2022年是
“乙酉”年,2022年是“丙戌”年,2022年是“丁亥”年,其中的“乙
酉”、“丙戌”、“丁亥”就是干支。中国古人对于时间的概念并不像阿
拉伯数字那样仅仅是纯粹的记时数字,而是对于能量的各种不同状态的刻
度与标记,所以用以记时的单位是干支。干支又称为天干、地支,天干有
十,称为十天干,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
支有十二,称为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按预示着能量5种不同状态的五行来归类,十天干里面,甲
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既然病字里面是“丙”字,而丙在五行归类中属火,那显然就意味着
“病”是人体里心理情志郁积成火所成。但是病字里的“丙”字既然是
“火”的意思,那为什么又不直接就用“火”这个字来构字呢?造字的祖
先可能是为了含蓄吧。但古时确实也有“疢”这个字,读作“chen”,热
病的意思。比方《诗经•小雅》有句:“心之忧矣,疢如疾首。”《左传》
也有句:“二三子间于忧虞,那么有疾疢。”中医典籍《金匮要略》更在
某些版本里有“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用字法。
1.2疾病字义引申
通过说文解字的分析,可知“疾”和“病”两个字根本上含盖了六书
中的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种造字昆明到普者黑 形式,从中即可得出这两个字的原
始本义,即:疾从外来,本义为“意外形伤”,首先表现为肉体生病;病
从内生,本义为“忧郁内伤”,首先表现为意识生病。但是很多汉字到后
来都发生了意义上的变化,有的甚至变得面目全非,再也看不到原始本义。
那么“疾”和“病”呢?其意义在后来也都被逐渐引申了。疾被引申
为“轻浅的非健康状态”,通常称为“小疾”;病被引申为“深重的非健
康状态”,通常称为“大病”。小疾多半是气质性疾病,患者通常只是感
到不适;大病几乎都是形质性疾病,患者往往已经感到了严重痛苦。
中医源头经典《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所谓未病,
并不是指完全健康的没病,而是指非健康状态疾病中的轻小者,也就是尚
未开展到严重非健康状态的小疾。所谓治未病,就是防微杜渐,在小疾阶
段就及时加以截断,不使其开展成严重的甚至不可收拾的大病。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故事中,傲慢的齐桓
公对医家扁鹊“君之疾在哪里哪里,不治将益深”的忠告不以为然,说过
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其中的“不病”也是“未病”、“小疾”
的意思。有个成语叫“讳疾忌医”,为什么叫“讳疾忌医”,而不叫“讳
病忌医”?因为一般来说,小疾一时半会不会把人怎么样,求不求医无所
谓,而大病却必定使人受不了,非赶快求医不可。比疾更轻者,还有一个
“恙”。《战国策》中有句:“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
耶?王亦无恙耶?’”现代不也有一个问候语:别来无恙?注意这个“恙”
字,它有个“心”字底,有个“心”字底表示什么?是不是和心理意识直
接相关?表示“恙”主要是心理意识上的一种微微不适的感觉,通常称
“微恙”。从当今方兴未艾的保健行业来说,“微恙”应该就相当于时下
最流行的一个词——亚健康吧。
按从健康到疾病到寿数结束的开展程序,从理论上可以标记为:
健康——微恙——小疾——大病——死亡
为什么说“从理论上标记”呢?因为临床或临证所见,微恙和小疾是
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的,而太多的小疾通常又正是大病的示现。且看看这些
病症:
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容易冲动,注意分散;孤单独卑,忧郁苦闷,
懒于交往,反响迟钝;兴趣变淡,欲望骤减,精力下降,易晕qq个性 车船;头昏
脑胀,不易复原,自觉低烧,夜常盗汗;久站头昏,眼花目眩,易感疲劳,
耳鸣耳背;体重减轻,体虚力单,夜寐不安,多梦易醒;局部麻木,手脚
易冷,掌腋多汗,舌燥口干;腰酸背痛,便稀便秘,小便短赤,腹部饱胀;
舌苔厚卖花 重,常有口臭,口舌溃疡,反复发生;味觉迟钝,食欲不振,泛酸
嗳气,消化障碍;易患感冒,唇起疱疹,流涕鼻塞,咽喉肿痛;气急憋气,
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寸脉紊乱……
这些病症反映的是微恙呢,还是小疾抑或大病?实际上很难分清,往
往小疾和微恙、大病和小疾,其表现的病症很多都是一样的。能否从一样
的病症表现判断出疾病的轻浅大小,反映出一个医家的功夫。
对于真正的微恙,多可以借助于营养保健和心理治疗;小疾为气质性
疾病的多,病家有明显不适或一定的痛苦感觉,但以西医标准查诊并无任
何生化异常,这正是所谓的“未病”,是中医的治疗重点,能治此必为上
医。遗憾的是,在西医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医人常要感慨“欲做上医而不
得矣”;至于大病,根本已是形质性疾病,正是中医所称的“已病”,治
此已是下医。中医先辈早在《黄帝内经》这部源头经典中就曾谆谆告戒: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治“已病”,可是如今西医诊疗正
乐此不疲而津津乐道的,当今主流中医只好弃长就短,勉为其难地去跟西
医互争短长,做治疗“已病”的下医。
1.3疾病实质涵义
疾病是人体身心失去健康的状态,但疾病的实质,在新中医看来是正
与邪的问题。正邪的什么问题呢?就是正发生了异常,邪在人体内存在,
简称正异、邪在。疾病的实质就是正异、邪在。那么正是什么?邪是什么?
正邪都有具体所指。正,是指维持人体生命存在或正常代谢的宏观根本要
素,简称为生命元素。生命元素包括生命物质——水、津、血,生命能量
——精,以及生命动力——气这三大方面。三大方面的正常状态应是数量
充足、流通畅达、安居本位。邪呢?指人体从生存生活的天、地、人三才
环境所遭致的阻塞或耗损生命元素的非自身本有因素,如寒、温、虫、宿
便、药毒等,以及在非自身本有因素作用下被动变异或在个体心理情志作
用下自动变异的生命元素如水湿、痰饮、结石、瘀血等。也就是说,有的
邪是从外而来,而有的邪那么是由生命元素直接变异的,这从疾病二字的
溯源似乎也可得知。
2疾病必然
人在世间都必须食人间烟火,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灾?
加之天、地、人三才环境的信息场使人百忧劳其心,万事劳其形,人能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很难,遂使疾病根本成为无法防止的。
2.1疾病难以防狼和小羊的故事 止
疾病难以防止,一是因为人无法离开所生存生活的信息场,即天、地、
人三种环境,必然会受三种环境的影响;二是人无法摆脱自身的业力果报,
必然会受到因果规律的支配。
2.1.1三才环境
天、地、人三才环境构成个体人生存与生活的信息场。其中天才环境
有风、暑、湿、燥、寒等季候气象信息对人的影响,地才环境有温、热、
平、凉、寒和辛、咸、甘、酸、苦等性味饮食信息对人的影响,人才环境
有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即佛家所称的八风感受等人情世事信
息对人的影响。人要不患病,除非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里
的“三界”,特指天、地、人三才环境;五行,就是预示着能量不同状态
的木、火、土、金、水五类名物。问世间,谁能离得开这三才环境和五类
名物?三才环境也好,五行也好,其实都是信息场。世间的一切众生都在
三才、五行的信息场中,别无选择,绝无例外。
2.1.2业力果报
2.2疾病常也必须
从深层次分析,人生病大都有潜意识的原因,疾病对于某些人来说通
常会有非常的必要,有些人甚至还有意或无意地把疾病作为了处世为人的
惯常手段而病给自己、病给身外看。由于疾病确实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好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疾病不仅难以防止,而且常也必须。
2.2.1病给自己
就是通过疾病自伤,来到达情绪释放以自我放松、充实无聊而自我陶
醉以及回避或推卸道义责任以实现自我心理平衡等羞于直说的目的。一般
来说,自觉亏心的人常不久就会有什么疾病,自觉孤独的人也常有某种慢
性病让医生头疼,无法承受某种道义责任的人,潜意识里就会通过患病来
下台阶。很多疾病在人的潜意识里都是有隐隐的心理原因的。
2.2.2病给身外
就是通过患病向外表达情绪、获取同情或引来关注,到达比方获得休
息、调和关系,以及示弱自保、回避矛盾或外卸责任等不便公开的目的。
为什么人一到老都容易生病?为什么人一失去所爱就最容易生病?为什么
政治家常常一失意就马上生病?应该可以理解弱者总是生病或太过劳累与
紧张就要生病的原因了吧。
由于人体是身心合一的整体,很多“身病”其实都是“心病”的反映
或反响。笔者曾著文说:“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和适应自然的能量的增强,
纯生理性的疾病已逐渐减少,至少对人类的健康已很难再构成主要的威胁。
而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开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多变,心理
性疾病和以心理性疾病或生理性疾病为主的身心疾病却日益增多甚至普遍,
其中生理性为主的身心疾病更成了人类个体非正常死亡的最大和最直接的
危害。”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化,人体的身心疾病也愈来愈多,而对疾病
溯源的研究那么有助于对这些身心疾病更好地诊断与治疗,因而应当引起
临床医家们的特别关注。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0:4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30931152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溯源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溯源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