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一氧化碳的用途

更新时间:2023-03-20 23:36:31 阅读: 评论:0

最后悔的一件事-专业投档线

一氧化碳的用途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小学书法)

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毒性的原理,知道使用一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2)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知道一氧化碳泄漏后的应急措施。

(3)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还原铜的装置及操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收集一氧化碳时,收集装置的

异同,确立收集有毒害气体的方法。

(2)通过参照氢气的可燃性,推及点燃一氧化碳的操作要求,确立可燃气体的使用

方法。

(3)让学生在观察一氧化碳气体点燃、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体验、反思实验步骤,

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减小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感,增强对有害气体的使用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

勇气;

(2)培养学生大胆、细致、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热爱化学、钻研化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实

2.教学难点:实验中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

(1)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课件

(2)连接好的还原性装置、硬质玻璃管、单孔塞、酒精灯、贮气瓶、铁架台、烧杯、

试管、火英语满分作文 柴

(3)实物投影仪

(4)药品;氧我喜欢你英文 化铜、澄清石灰水、草酸、浓硫酸、新鲜鸡血(先加入抗凝血剂)

2.学具准备:

硬质玻璃管、铁架台、酒精灯(两个)、广口瓶、单孔橡皮塞(两个)、双孔橡皮塞

(带一长一短的导管)、气球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具体实施:将抽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盛紫色石蕊试液的广口瓶和放有高矮蜡烛的烧

杯。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比具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途?

CO想不想知道该气体有哪些性质?

教师过渡:大家对煤气有什么印象?提醒学生:煤气中毒是因为其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它最

可怕之处是什么呢?

煤炉中的煤在高温和空气充足情况下是如何产生一氧化碳的?

提问:如果一氧化碳泄漏,高处容易中毒还是低处?如何判断?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讨论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过渡提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成,为什么性质差异那么大?性质由什么

决定?

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图片

引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与二氧化碳相同?一氧化碳毒性原理是什么

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先加入抗凝血剂),打开贮气瓶阀门,通入一氧化碳,观察血液

变化。

提问: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发生什么变化呢?

教师顺势提醒: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者,嘴唇是鲜红的

课件展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微观过程动画

请大家查阅:一氧化碳在空气体积中占多大比例会使人中毒?生活中使用煤、天然气等

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教师事先给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提醒:不能长期处在有一氧化碳产生的较密闭空间,比如睡觉、洗澡等之前一定杜

绝产生一氧化碳的可能

过渡:煤气泄漏除了引起中毒,还会有什么危险?

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颜色,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分

析现象

联系氢气燃烧,回到问题,一氧化碳泄漏为什么导致爆炸以及点燃一氧化碳前一定要验

纯原因。

讨论:如何发现煤气(含一氧化碳)泄漏?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急措施?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可用于生活、工业中作燃料

过渡:一氧化碳是否与氢气一样具有还原性呢?

师生复习:还原性指使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性质,就是使CuO变成Cu

仿照氢气还原氧化铜,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教师引导: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不能泄露,氧化碳从一边通入,另一边导出,所以用来放置

固体还能用试管吗?(事先准备好硬质玻璃管和试管)2.在何处导出生成物二氧化碳3.如何

处理剩余的一氧化碳

大家想自己组装一套仪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吗?

教师:这套装置中ABC处作用是什么?从a、b处跑出来的是什么气体?

顺势提出操作步骤是什么?

何时通入一氧化碳

何时点燃酒精灯加热

处理尾气的酒精灯何时点燃

实验结束:

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熄灭酒精灯

何时熄灭处理尾气的酒精灯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这套装置冶炼到红铜呢?

由于一氧化碳贮存不便,只能有老师为大家演示。

教师演示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可以将氧化铜还原成单质铜,可用于冶炼铜,速度快、纯度高,同

样也可用于冶铁

提问:你能仿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方程式吗?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运用于工业冶金,为工业作出贡献。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具体实施:将抽取的二

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盛紫色石

蕊试液的广口瓶和放有高矮

蜡烛的烧杯。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比

具有什么性质。有哪些用

途?

CO想不想知道该气体有

哪些性质?

观察、思考

学生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

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

化碳比空气重。

同时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

用途。

让学生对

瓶中无色无气

味气体是什么

气体感到好奇

也为探究一氧

化碳的水溶性

作好铺垫,同时

培养学生注意

细节

活补充协议模板

教师过渡:大家对煤

气有什么印象?提醒学生:

煤气中毒是因为其中的一氧

化碳有毒,它最可怕之处是

什么呢?

煤炉中的煤在高温和

空气充足情况下是如何产生

一氧化碳的?

提问:如果一氧化碳泄

漏,高处容易中毒还是低

处?如何判断?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

物理性质

请大家讨论一氧化碳的

收集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对煤气有些耳

闻,并且在碳单质一节已经知道煤

炭不充分燃烧时就有一氧化碳产

生。

学生对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

有毒印象深刻

学生:阅读教材发现另一种产

生一氧化碳的方法:

CO

2

+C=2CO

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下沉原

理,得出与密度有关

用比较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

量的办法,发现其密度与空气相近

综合一氧化碳的毒性并且密度

与空气相近、漂浮于空气中,学生

易得出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气体

色味态密

CO

CO

2

使学生联

系实际,将已有

知识、经验总结

出来上升至理

论角度

过渡提问: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都由碳、氧元素组

成,为什么性质差异那么

大?性质由什么决定?

展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

碳的分子图片

引出:一氧化碳的化学

性质是否与二氧化碳相同?

一氧化碳毒性原理是什么

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

学生在前面学习后已经知道,

一氧化碳有毒,CO2无毒,化学性

质不同

强化物质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

的思想,以此为

中心,展开教学

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

(先加入抗凝血剂),打开

贮气瓶阀门,通入一氧开心日记50字 化碳,

观察血液变化。

提问:一氧化碳进入血液

发生什么变化呢?

教师顺势提醒:一氧化

碳中毒死亡者,嘴唇是鲜红

课件展示:一氧化碳与

血红蛋白结合的微观过程动

观察。

学生惊奇发现血液从深红色变

成鲜红色。

学生阅读教材,找到原理2022年祝福语 :一氧

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于氧气

200-300倍,使其失去输氧能力

学生对危

险的物质既害

怕又好奇,教师

要教学生胆大

心细,只要正确

操作,防止泄

漏,我们一样可

以研究有毒物

质。

宏观与

微观结合,使学

生印象更深刻、

更震撼。

请大家查阅:一氧化碳

在空气体积中占多大比例会

使人中毒?生活中使用煤、天

然气等有什么注意事项?一

氧化碳中毒后如何急救?

(教师事先给学生准备材

料)

教师提醒:不能长期处

在有一氧化碳产生的较密闭

空间,比如睡觉、洗澡等之

前一定杜绝产生一氧化碳的

可能

过渡:煤气泄漏除了引

起中毒,还会有什么危险?

学生在教材、资料中查找,并

且讨论找到:

一氧化碳体积分数达0.02%,

但持续2-3小时才会出现中毒现象

等数据

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大脑缺氧,

无法自救只能想法呼救,比如碰碎

东西示警;如果发现有人中毒,应

立即将人移离现场

学生根据报纸新闻、电影中的

信息能猜出可能爆炸

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在资

料中查找有用

信息:不是人呼

吸到一氧化碳

就会立即中毒,

需要持续较长

时间没有离开,

才会中毒,不应

谈一氧化碳色

变,比如农村很

多人都使用蜂

窝煤,极易产生

一氧化碳,但大

多数人没事。教

师有义务提醒

学生,不能在持

续产生一氧化

碳的地方睡觉、

洗澡。

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

火,观察火焰颜色,把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

上,观察分析现象

联系氢气燃烧,回到问

题,一氧化碳泄漏为什么导

致爆炸以及点燃一氧化碳前

一定要验纯原因。

讨论:如何发现煤气(含

一氧化碳)泄漏?如果发生

由两名学生用手靠近火焰,

感受热量写出化学方程式

2CO+O

2

2CO

2

学生回顾:氢气泄漏,容易找

到答案一氧化碳与氧气混合点燃可

能爆炸。泄漏后应急措施:1.打开

门窗2.关闭气阀3、杜绝火星

联系旧知,

触类旁通,形成

一类知识。

由于一氧

化碳的毒性,所

以学生无法单

独分组实验,更

多的是从以前

学过的氢气具

有相同可燃性

煤气泄漏,应急措施?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可

用于生活、工业中作燃料

的角度入手,类

推一氧化碳的

验纯方法、泄漏

处理方法。这是

化学中必须培

养的思考方式,

这样可以由一

个反应学会一

类反应。

过渡:一氧化碳是否与

氢气一样具有还原性呢?

师生复习:还原性指使

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性质,

就是使CuO变成Cu

仿照氢气还原氧化铜,

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

方程式教师引导: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时,不能泄露,氧化碳从一

边通入,另一边导出,所以

用来放置固体还能用试管

吗?(事先准备好硬质玻璃

管和试管)2.在何处导出生

成物二氧化碳3.如何处理

剩余的一氧化碳

大家想自己组装一套仪

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

装置吗?

教师:这套装置中ABC

处作用是什么?从a、b处跑

出来的是什么气体?

顺势提出操作步骤是什

么?

何时通入一氧化碳

何时点燃酒精灯加热

处理尾气的酒精灯何

时点燃

实验结束:

先停止通一氧化碳还是

熄灭酒精灯

何时熄灭处理尾气的

酒精灯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利

用这套装置冶炼到红铜呢?

学生通过教材能够写出一氧化

碳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的方程

学生盛固体的仪器容易选出玻

璃管?

分组实验:

学生会组装出几套装置:1)硬

质玻璃管加铁架台,下方加酒精灯,

右边用导管口加气球2)硬质玻璃

管加铁架台,右边导管口放酒精灯

3)硬质玻璃管加铁架台,连接广口

瓶塞双孔橡皮塞(带一长一短的导

管)右边导管口放酒精灯,只有部

分学生会想到这套除去二氧化碳的

装置

学生展示,相互评价,找到

最佳装置(C处可用气球代替酒精

灯)

学生容易理解每一部分的用

途,A处还原氧化铜B处除去二氧

化碳C处点燃一氧化碳

讨论:开始实验时

只要打开一氧化碳气体的阀

门,就要点燃C处酒精灯;先通一

氧化碳,排除空气,否则与空气混

合易引起爆炸

结束实验

结束时等移开酒精灯后,才可

传统思路

是:教师给出装

置图,让学生思

考每步的意图。

几经实践,觉得

太生硬,这儿始

终是学生的难

点。

如果让学

生先组装,容易

出现没有处理

尾气、没有对硬

质玻璃管加热、

没有除去混合

气体中的二氧

化碳等错误后,

将正确的装置

展示出来,学生

可通过对比,很

快找到问题,并

能讨论出后果。

这套装置,

共分为三部分,

所以操作的先

后顺序要事先

理清,宗旨是不

能泄漏一氧化

碳,否则会发生

事故,强化树立

学生规范、顺序

意识。

该实验涉

及的气体有毒

学生不能分组

做,由教师利用

由于一氧化碳贮存不

便,只能有老师为大家演

示。

教师演示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可

以将氧化铜还原成单质铜,

可用于冶炼铜,速度快、纯

度高,同样也可用于冶铁

提问:你能仿写一氧化碳

还原氧化铁的方程式吗?

师生小结:一氧化碳的

还原性可运用于工业冶金,

为工业作出贡献。

停止通一氧化碳,否则石灰水会倒

吸;

只要还有一氧化碳气体,右边酒

精灯就不能熄灭,一直到最后都移

开整套装置

学生都说:想,而且跃跃欲试,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芋头种植技术 、改进最终确定

了装置,学生非常希望制得真实的

单质铜,这是符合科学探究的心理

的。

即使自己不能做,学生依然希

望这种有毒气体的还原实验能呈现

在眼前。

学生专心观察操作、现象,能

明显看到:右边酒精灯处有一股气

流冲出被点燃;黑色氧化铜迅速变

成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惊奇地发现实验很快得到

亮红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铜,从而验

证了反应方程式中的生成物

类推:

学生利用类推思想能写为:

3CO+Fe

2

O

3

=4Fe+3CO

2

教师提醒学生条件为“高温”

已经连接好的

还原装置演示。

注意:实验

时,打开门窗;

实验结束,关好

一氧化碳气体

后,将装置移至

门外,将接头处

拆开。

学生经历

一个完整探究

有毒气体的性

质的过程,既培

养学生能力,又

让学生更亲近

了解化学学科。

反复强化:

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体现性质,

让学生体会化

学与生活和工

业发展息息相

关。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3:3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265911526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氧化碳的用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氧化碳的用途.pdf

上一篇:兵败如山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