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一)
⒈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
⑵完成课后练习3,然后同桌交流。
⑶课题中的“亲人”是指谁?
⒉自读课文(10分钟)
⒊交流自学:
回答问题:课题中的“亲人”是指朝鲜人民,大娘、金花、
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
—”、“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一)引入课题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
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提供多音字,读g6ng;谣(y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
的歌:噩耗(h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
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
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
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
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
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
妈妈还亲的亲人,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二、合作交流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三、品读体验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
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
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
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
为什么这样比喻?(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
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
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
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
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
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
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
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
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
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
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
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
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四、巩固延伸
板书设计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y)挎着篮子(kuku)
血泊(p6b6)嫌(xinyn)架着(jiji)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
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
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
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
水边……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
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要求: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里大
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
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狗狗旅馆 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
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
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
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
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
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
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
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
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
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
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
个激动人心,充满挪动 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
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
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
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
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
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
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
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
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
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
谊。
(2).*的写作方式回顾。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范读课文,导入新课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少年先锋队知识 似亲人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炸成残疾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中朝两国人民的
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学生
学习认真,扎实深受感动。学习效果好。
二、自学课文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
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三、导学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亲人”指谁呢?课文写
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四、总结
五、完成课后习题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五年级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⒈指名读1-3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为志
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出示填空:
大娘: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党员作风 ___________
⒉学习第一节,按“劝慰——回忆——抒情”把第一节分为
三层,并指导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竞职演讲稿 的深情。
⒊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方法:⑴默读分层;
⑵朗读体会;
⑶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组自学4-6节,讨论该怎样朗读。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
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3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
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
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
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
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
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
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⒈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⒉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情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
政治委员,同年10月乃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迫使美国于
1953年7月刀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以后,中国
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在完成了祖国人
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文中是谁对谁说“再见了,
亲人”?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三、检查讨论作业。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
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
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
大娘别担心,“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
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
伤员,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
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
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雪”“炭”“送”
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
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送打糕
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一”。为什么用“唯一”
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
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
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
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
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
比海深)
第二课时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教学要点
1.了解课文写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
人民的深厚情谊,能有层次地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变化,正确地表
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依依深情。
2.学会“役、暂、糕”14个生字,掌握“难、累、尽强”
等多音字,会读写“硝烟、噩耗,崎岖”等词语,理解它们的意
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的意
思。
3.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为陈
述句。
一、温故知新。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
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
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
———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
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
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
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
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
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
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
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
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
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
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
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
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
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
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
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三、齐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
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
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
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
读吗?初读课文,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
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昏倒路旁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救伤员失去孙孙比海深
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刚强流泪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脚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三课时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⒉课文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
板书出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抒发了中国人民酒水销售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深
厚情谊
鲜血凝成的
教学过程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1:25: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1871239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再见了亲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再见了亲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