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精选1怀孕可以吃什么 7篇)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1.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点的词。
(1)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3.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3.“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
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
运。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2
课题《未选择的路》授课教师万法平主备人课时第1课时(总1
课时)课型教读课审阅人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未选择的路》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2.
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2.分清象征与比喻教法学法朗读、讨论、启
发教具投影仪,录音机板书设计未选择的路弗洛斯特两条
路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从黄色的森林分出一条荒草萋萋十
分幽寂(我选择这条)两条路一条延绵无尽很少足迹未经污
染一条人迹更少(我选择了这一条)教后小结教学过程环节教
师活动(学法指导)学生活动估时导入课题投放目标1古今中
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
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
的诗。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了解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
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
志》《白桦树》等。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
心。思考“路”的含义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自主探究1.
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
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
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
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
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
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
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10问题研讨1全诗
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2诗人虽然写了
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3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
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
丽”?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5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
择的路”?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1明确:伫立(思
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明确: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4节,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
写选择,第三、四节写未选择。可见,写作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诗题
中也体现了出来,这是为深化主题。3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
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人只能选择一种人
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25课堂小
结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
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
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
的真实写照。5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3
1.文学常识填空。①《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国诗
人。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他的著名的诗作
有________、________等。2.给诗句选择适当的词语。①我流过一座
森林,/柔波便________(a.荡荡地b.轻轻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________(a.纺织成b.裁剪成)你裙裳。②我在那路口久久
________(a.站立b.伫立),/我向着一条路________(a.极目b.放眼)
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3.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
项是[]a.黄色的树林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涉
足:趟过水进入某种环境。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
再回返。延绵:延续不断。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向往:因热爱、羡
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按要求默写。①写出《假如
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
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体会诗人在诗句“啊,
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
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
答案1.(略)2.(略)3.a4.①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②“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
了我一生的道路。”5.说明诗人的这种选择是理智的,他对后果有清
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只因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
后的后悔。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4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
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
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
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
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
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
《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
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
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
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
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
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
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
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
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
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
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
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
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
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
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
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
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
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
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
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
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
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
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
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
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
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
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
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
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
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
想想原因何跟读书有关的成语 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作为鼓励自己的,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
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
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
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
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
为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
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
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
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
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
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
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
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
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
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
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
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
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
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
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红糖馒头的制作方法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
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世界十大宫殿 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
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
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
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
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
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
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
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
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
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
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
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
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
两条关于“路”的。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
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
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
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
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5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
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
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
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
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
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
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
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
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
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
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
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立自主的选择。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
顾、叹息
(《初中语文第三册教案》人教社延边教育出版)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6
课题《诗两首》
创意说明
本课是两首译诗,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
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时可借助于多媒体等多方
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两位诗人有更准确的了解,全面
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诗《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译诗
的美,它们仿佛与我们中国的白话诗有些不同,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
中体会这些世界著名大诗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们的信念、感情、
追求与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自由朗读,说说读后感。
明确: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镇定面对生活中的
烦恼,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
的真谛;诗的语言直白而亲切,口语化色彩浓厚。
2、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
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
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
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
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
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
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
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
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
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
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
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
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
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
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你对诗中哪些句子有较深的体会,结合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听、读诗篇
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5、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6、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研讨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
含义。
7、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
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8、拓展提高、迁移积累
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二、《未选择的路》
1、导入新课: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
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
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
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
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
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
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
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
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
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2、朗读诗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多媒体播放《未选择的路》的配乐及情景画面,教师
朗读。
学生观画面的同时,听配乐朗读录音。欣赏、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
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
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4、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积累联想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
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
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综合性训练:
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
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
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
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7
●作业导航1.从诗中领悟人生哲理;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
的运用;3.了解普希金与弗罗斯特。一、基础部分1.给
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忧郁()伫立
()萋萋()涉足()瞬息
()延绵()幽(j)___________(yn)含
__________(kuizh)人口污(rn)_______2.写出下列
词语的同义词。延绵__________叹息__________犹豫
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3.填空。(1)《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
受作者的意见。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
也包括自然界的路。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
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阅读《假如生
活欺骗了你》,完成5~8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
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却常是忧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
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5.将诗中空缺处补写完整。6.回
答。(1)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你将怎样?(2)在苦恼之
时,要学会怎样?7.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8.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示?二、
提高部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椰子树像什么?胡世
宗①椰子树像什么?②像芭蕉像棕榈③芭蕉没有它高④棕榈质地比它
细腻⑤椰子树像什么?⑥不像芭蕉也不像棕榈⑦椰子树就是椰子树⑧
太像别人就没有自己9.对这首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句是思索起点,由疑而思。b.②与⑥相互照应,由疑而知,由
浅入深地探求。c.③、④把椰树与芭蕉、棕榈比较,说明了尺短寸
长。d.⑧是全诗的核心,是哲理,是诗的主题。10.对这首诗
赏析不当的项是()a.采用象征手法,以设问作诗节开头,设问
是在思索之后发出的,诗人心中已把椰树作为象征体。b.这是一
首没有塑造艺术形象的哲理诗,它成功地表达了一种独到的思想感情。
c.诗先提出椰树像什么,最终确认是它“自己”,由迷惑到清晰,由疑
问到肯定,自然而合逻辑。d.诗以平常事物谈起,展开联想,最
终得出“艺术贵在独创”的哲理。★试一试11.读卞之琳的
《断章》,谈谈你有何体会?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
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参考答案
一、1.yzhqshshnmin寂蕴脍炙染2.连续
不断叹气踌躇挑选3.(1)俄普希金《自由颂》《致大海》
《致恰达耶夫》(2)美弗罗斯特象征4.c5.略6.(1)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2)需要镇静。7.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
多彩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
把握人生。8.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
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
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二、9.c10.b11.提示:
答案并不惟一,意思重在“相对”上,世间的人物、事物都是息息相
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8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
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有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
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
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
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
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
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
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
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
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
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
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立自主的选择。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
顾、叹息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
“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灯机或实物投影仪,自制胶片或卡片一张。(如果没有教
具也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师点播小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
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
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
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
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
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
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
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关背景简介
“作者和有关背景”这一问题,谁能帮大家解决?
师作小结即可。
三.诗文理解:
1.生朗读诗文,查找生字词。注意字形(学生演板)
弗涉足伫立萋萋幽寂延绵
2.理解诗意
首先整体把握
(1).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是说.......?诗人站在林间交*路口,无忧无虑的近义词 久久踌
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却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其中一条;
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
啊!(先由学生叙述,师再小结。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结)
选择前的慎重(久久伫立),深思(板书)
(2).谁来告诉大家你对第二节内容的理解?
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
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
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艰难和挑战。
选择更幽,更美,更有挑战性的路(人迹很少)(板书)
(3).那么诗人在第三节里又写了什么呢?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诗人心
中对于另一条路也十分的留恋,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
一条路,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选错了将“难以再返
回”了。
踏上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
但仍怀念未选择的路。(板书)
(4).最后一节中诗人告诉我们什么了呢?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
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诗人并未沿着第三
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结果怎样,而是为未选择的
路而叹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啊,人生的道路,
结果谁能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
来的真实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是在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这是舍弃的美——缺憾
美(板书)
*小结: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是重点却放在了未选择的路上。
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
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是舍弃。然而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
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人们常用“想当年我要是......现在
就会怎样怎样了”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而不是已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使这首诗增加了
忧郁的情绪。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
富,读来耐人寻味。3.再次品读诗歌,研讨问题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所写的重点
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
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
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
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
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
有偶然性,随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
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更能让人女性凯格尔训练法 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
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
(2).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
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
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一旦选定了绝无重走之机,所以,必须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
逐流,而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讨研讨
如果没有,我们就来做一个小片断练习
说话训练:昨天,今天和明天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未选择的路》,诗人借写自然界
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诉了我们一
个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都要慎重选择,切不可随
意盲目!
作业:当你面临“上学去,玩去?”的选择时,你会......
附: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选择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伫立)
未选择的路选择了更幽更美人迹很少的一条路千万条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满挑战艰难之路)(象征)选择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开始艰难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叹“未选择的路”也许更美却舍弃显忧郁惆怅
(一种舍弃美——缺憾美)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0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
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
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
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
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
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
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
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
《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
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
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
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
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
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
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
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
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
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
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
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
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
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
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
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
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
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
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
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
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
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
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
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
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
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
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
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
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
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
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
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
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
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
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
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
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
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
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
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天蝎座与射手座 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
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
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
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
富,读后耐人寻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后,再
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总结,也可点到为止。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
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
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
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
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
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
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
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
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
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大学期末总结 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
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
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④练习与思考(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
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
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
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
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
有统一答案。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
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
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
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
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课堂小结:教师:《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
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
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
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
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
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
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
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
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
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
征在诗中的表现。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1
课时计划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05年上期总第()课时
计划课时
第课时
课题:诗两首《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
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
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
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
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
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
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一、带着问题朗读
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
忧郁。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
人感觉到这种情绪?
答案提示:
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
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
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
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
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
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
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
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4、《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
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
5、试写出以下事物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
小草——
梅花——
青松——
荷花——
6、象征与比喻在诗(文)中的区别。
六、学生准备、交流并朗诵两位诗人的其它诗作,简单说说理由。
七、总结:
“这堂课,我学习到了……”
“我很赞成……的观点,因为……”
“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是……‘
由学生按以上句式来完成,老师点评。
八、布置作业: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摘抄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对“路”的精彩描写的句子3例,并标
明出处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2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
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
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
国西部度过童年。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
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
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
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
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
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
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
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
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
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此后他的
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
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晚年的他已是美国
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
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
之称。这与他诗中大量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有关。波
士顿以北多岩石的牧场,殖民地时代的建筑,耐人寻味的石头围墙,
以及那里居民粗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艰辛等等,都成为诗人作品取
之不尽的素材。他的诗把新英格兰的风貌和当地人的特征一览无余地
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可以说新英格兰乡间生活的各个侧面,弗罗斯特
都写到了。
但弗罗斯特并未沉洒于描绘美丽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的诗虽然保
持了一些传统的形式和格律,气氛也较轻快,但弗罗斯特认识到了生
活的复杂性,他通过自然来表达一种象征意义,而不是什么田园式的
思乡情调。在他的笔下,生活既悲惨又快活,既有美也有丑,杂乱之
中又寓有统一。他善于透过现实中的现象深入浅出地说明深刻的哲理,
而这些又与新英格兰的风景描绘巨蟹狮子 结合在一起。他试图在新英格兰寻觅
到现代美国业已失去的鲜明色调和激清、纯真,使之成为检验和评论
现代文明城市的标准,弗罗斯特的杰出贡献之一正在于此。
弗罗斯特也常被称为“过渡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
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弗罗斯特的诗歌备受喜爱,原因之一是
他的诗风朴实无华,未受过多少学校教育的人都看得懂。当许多诗人
热衷于搞诗歌试验时,他却坚持使用日常语言,描写自己观察入微的
日常事件,并从中发掘出独特的智慧和哲理,描写上则细致含蓄、耐
人寻味,能让人常读常新。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
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在这首诗中,他把思想情感和
富有象征的意象揉合起来,阐明了他对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
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
称是这方面的典范,其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
全诗一共4节,可分为两层。第1-2节为第一层:第1节交代了树
林里有两条道路,其中的一条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深处,诗人处在
岔路口,面临着抉择;第2节诗人叙写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它“荒
草萎萎,十分幽寂”,但诗人认为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的双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不能同时
涉足两条路。这一重矛盾中诗人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
时涉足两条路而感到的遗憾──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
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第二重矛盾是在明了
了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之后,究竟选择哪一条路的问题。在经历了复
杂的心理过程之后,“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想让另一
条路留待后日去走,可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
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但诗人选择了人
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虽然他知道另一条路可能平坦通畅,
可他仍然选择了那条幽寂荒凉的路。
如果我们联系到诗人自己在写诗与在师范学校教书之间的选择,
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如果说在师范学校教书是一条平坦通畅
的生活道路,那么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在这两种
生活中,诗人最终选择了后者,虽然在蓦然回首时,他有时也会想到
如果去走前一条路会是怎样,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在人生的岔
路口都会遇到的困惑。
在第三节中,诗人交代尽管“我”对另一条路也是留恋的,但却
宁愿走一条别人很少走的路。这表明了“我”不愿随俗的心迹,沿着
选定的路走下去的决心。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此处流露出了一些踌
躇,一丝矛盾,可这并非担心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而是对人只能
选择一条路而感到的遗憾。他认识到选择使自己失去了另外的可能性,
而那边的风景或许也很迷人,有另外的不为自己所知的乐趣。接下来
的第四节,“我”遥想到未来或许会回首往事,或许会意识到此时路
的选择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这里,诗人将全诗的思绪推到了最高潮,
他将“黄色树林”里的两条路与可能不同的人生道路结合了起来,让
我们意识到这偶然的选择或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诗歌在这里戛
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想像与思索的空间。
诗歌的题目是“未选择的路”,在写实层面诗人描写的是在一个
树林中,人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但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
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在这首诗里,诗人不仅写了他在不同道路间
的选择,尤为重要的是,当他选择了一条路的时候,他又对另一条路
充满了感情与遐想。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人生的偶然性与神秘性,提
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有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当我们在一条道路上行走时,
本来是会有岔路口可能将我们带到另外的道路上去的,而在我们面临
选择时,不同的选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命运。这或许是不经意
的选择,将来蓦然回首时,我们才可能知道它多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
生活。
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但以具体的描写入手,我们首先看到
的便是黄色树林中的两条道路,但诗人的笔触却将这朴素场景的描述
赋予了更深的含义。在这里,象征手法的运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
使言简意赅的描写具有了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每
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受到触动,引
发深深的思索。
“路”是此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既是具体的道路,也具有人生
道路的象征意义。古今中外不少诗人作家都曾使用了道路的这种双重
意义,比如屈原的诗中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句
子;鲁迅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他们都赋予了“路”以不同的含义,表达了对人生的不同看法与态度。
在此诗中,诗人通过对未选择的道路眷恋与遐想,向我们昭示了人生
无限丰富的可能性,以及只能走一条路的遗憾。意识到这一点,或许
便为我们开启了另外的可能性。
参考书目:
《世界抒情诗选》,刘湛秋、雷霆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英美文学选读》第二册,杨岂深、龙文佩主编,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5年版。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
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
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
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
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
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
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
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
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
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
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
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
一下看法。
<2>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2>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
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1>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
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
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
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
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
(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
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我的朋友,
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
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啊!
请相信空中升起如同晨雾,如同梦幻: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
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俄罗斯会从
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
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
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
出。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
的奠基人。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魁力。俄罗斯著
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
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煤蝶一样柔和、优
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
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控骼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
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
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
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
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
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
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
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
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
诗,想想原因何在?
明确: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
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娓娓的
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
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
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
六、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
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
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未选择的路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未选择的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
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
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
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
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
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
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
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
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
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
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
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
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讲读全诗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
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
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
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
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
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
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惆——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
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
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
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四、品味: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
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
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
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
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
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
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
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
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
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
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
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
立自主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
后的怅们——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七、教学后记
“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
译诗来学习、欣赏,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多度、多思、多想象,才能更
好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5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这两首诗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
人及其诗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
的能力。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能力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
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情感目标
1.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
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2.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
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
1.介绍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
现。
2.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3.教学时数:2课时
【】
一、新课导入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
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
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
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
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
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
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
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
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18XX年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
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
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
《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
拉》;以当代贵族青年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30年
12月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年奥涅金
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
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
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
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
金诺之秋”。1831年3月,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
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
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
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
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
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
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
展了18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
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
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
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
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
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
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
正义必胜。这首诗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
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3.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
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
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
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
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
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
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
观的思想情感。
5.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
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
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
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
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
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
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
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
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诗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
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们常常把人的
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
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
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
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
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他晚年是
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岁与85岁诞辰时,美国参议
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
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
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
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
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
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
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
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
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
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蓝莓的种植方法和技术 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
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
溪流》、《又一片牧场》等。1949年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
续有新作发表。
3.简析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很向
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
头的机会了。这是多么无奈又无助。这样的开头,自然使人联想到人
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
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
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
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这条路是“荒草萋萋,十分
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诗人选择
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
旅人足迹的路。诗人也许知道,这样的路是平淡的,没有挑战性的。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
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
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
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
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
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
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
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
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显然有宿命的意味,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
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4.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
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
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从而深化了主题。
5.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
理。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
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
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
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6.特点: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
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
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
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
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
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
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
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课文扩读材料《中外诗歌名篇名作选》
【课后反思】
《未选择的路》阅读练习篇16
教学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20:5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17030397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荒草萋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荒草萋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