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

更新时间:2023-03-20 19:10:43 阅读: 评论:0

工作体会-当今社会

功利主义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需求价格)

整理为word格式

如何看待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的一种。它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

最大善”的行为。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

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

恶。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体系,虽然有古代的思想渊源,也符

合一般的理性思维而易于为人理解,却不能简单地混同于自古以来普通人在日常生活

中采用的权衡利弊得失的利己主义行为方式。1功利主义源自于18世纪的苏格兰学派,

形成于1世纪边沁和穆勒的理论,中间经由西季威克和摩尔的方法论批判、20世纪

50~60年代的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之争,最终形成一种事实上最有影响的现

代伦理思潮。2

功利主义分成两种,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

规则功利主义学说认为,如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

乐值。它是一种颇为不同的观点,也被认为是穆勒所创立而近来一直很流行的。和规

则道义论一样,这种理论强调规则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并坚持认为,我们一般地说——

如果不是永远如此的话——人们是根据一条规则,如要说老实话这条规则,来断定在

特殊情况中应该怎么办,而不是根据在该特殊情况中,什么样的特殊行为会产生最好

的结果做出这种断定的。

但是,与道义论不同,规则功利主义又认为,我们总是根据哪些规则会为每一个

人增进最大的普遍善来决定我们所采取的规则,这就是说,问题并不在于哪一个行为

具有最大的效用,而在于哪一条规则具有最大的效用。功有关梅花的古诗 利原则在通常情况不是用于

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特殊行为(这通常是由规则来决定的),而是用于决定采取什么

样的规则。必须在功利基础而不是在任何其他基础上来选择、维持、修改和更换规则。

功利原则仍然是终极标准。但要从规则的角度而不是从具体判断的角度来引用这一原

则。规则功利主义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一套规则,而普遍

地符合这套规则会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行为就是正当的;

另一类认为,如果一个行为符合一套规则,绿箭侠第六季 而普遍地承认这套规则会最大限度地增进

效用,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该行为就是正当的。①

行为功利主义,亦称行动功利主义,是指现代西方一种主张直接以行为效果来确定行为

正确与否的伦理学理论,与“规则功利主义”相对。行为功利主义否认道德规则的意义,认

为所有的人及其处境都不相同,不可能为行为制定统一的道德规则:人在选择行为时,必须

估量自己的处境,直接根据功利原则行动,即选择一种不仅为自己,而且能为所有与此相关

的人带来最大量的好结果,并能把坏结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行为。如果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

说老实话将符合最大的普遍利益。按照说老实话的道德准则行事就是恶的行为。行为功利主

义把持定情况下的道德选择中的矛盾扩大化。否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意义,因而必然导致道德

相对主义和实用主义。②斯马特是行为功利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自认为他所

坚持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摆脱传统联系和神学联系的伦理学体系,而且认为要想建立规

范伦理学体系,功利主义者必须诉诸某些基本的态度。3

由于行为功利主义的缺陷,所以对于行为功利主义的评价也不是很高。

难以确定给别人带来的结果:对行为功利主义有若干批评意见。一种批评被用来作为对

伦理利己主义的支持意见,这就是:要确定什么会是对于别人的好结果是十分困难的。对于

一个人打算实施的任何行为,要确定其结果的困难,包含了要确定什么是对别人的“善”和

①/view/

②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小辞典[M].ISBN:7-5326-1500-6/B82-61.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05

整理为word格式

“正义”的问题。对你而言可能是好结果的东西,对别人却可能不是同样的好,或者完全不

好;除非你能问问别人什么对他有好处,否则你如何能说得清呢?当然,我们常常来不及向

任何人问任何事,我们只不过竭尽全力做好事罢了。

整理为word格式

每次重新开始之不可行性:此外,在每一个境遇下都得重新开始斟酌好坏,存在着一定

的不可行性。事实上,许多道德家也许怀疑行为结果论者的这一信念,即每个行为和每个人

都是独特的、完全不同的;他们认为,人们及其行为都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证明了制定某

些规则的合理性。例如,行为功利主义的批评者可能认为,相当多的人都尊重自己的生命,

所以尽管必须有某些限制条件,还是应该有某种反对杀人的规则——例如:“除非自卫,决

不可杀人。”他们还会认为,如果有了关于杀人不杀人的抉择,那么,对每种境遇重新估量

就是浪费时间,甚至是荒谬可笑的;此时,只需遵循一般规则及其正确的限制条件即可。正

如前面提到的,时间常常是做道德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常常来不及对新碰到的每个道

德问题都从头开始估量。实际上,不得不经常重新开始,可能导致无法及时采取合乎道德的

行为。

行为功利主义者会回答说,人们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就学会了把自己的经验很快地

应用于新境遇而不费什么时间,因而实际上人们并非每次都从头考虑。然而,当人们依照既

往经验而一贯地仿效行动的时候,难道他们实际上不是在按照不成文的规则行动吗?如果他

们在许多境遇下做出的道德选择都是不杀别人,并且现在又面临相似的情况,那么,难道他

们不是在一条未经申明的规则——在类似于某种境遇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杀人——的指导

下行动吗?倘若如此,那么,他们就是规则功利主义者,只不过未曾宣布自己的规则而已。

难以教育青年或无经验者:对行为功利主义的最后一个批评意见问道,“每个人都必须

估量在每种境遇中所采取的每一个行为的最大描写动物的诗 的好结果是什么”,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规则或

指南可供遵循,——倘若如此,那么该如何教育青年或无经验者合乎道德地行动呢?在这个

道德体系里,似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自己碰到的每一种境遇下,耍弄清何为要采取的

道德行动,都必须从头开始估量。在某些哲学家看来,这可能不成问题;但要以此为基础进

行任何类型的系统的道德教育,即使并非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4

归结舞蹈心得 行为功利主义和规则功利主义,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容。其

表现出两个原则,:(1)功利原则,即趋乐避苦的人性规律。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

性的基本,并以此作为道德与理性的评价依据。在这一点上,功利主义思想与古希腊的快乐

主义是一致的。但是伊壁鸠鲁的这种快乐主义伦理思想,主要关注于个体的快乐,但功利主

义伦理思想则更加强调了社会整体利益以及社会整体快乐。(2)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从表面上看,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与幼儿安全教育教案 我们所提出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相类似,但实际上,功利主义的这种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号召每个人都去尽力追

求自己的利益,个人的幸福才是社会整体幸福的基础。5

基于此,我们对功利主义评价应有两个方面。首先,功利主义的道德目的论,对基督教

禁欲主义伦理学是一个有力的批判,气到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并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另外,功利主义在理论上提出个人利益的政体和社会利益一致性,

提出了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则,这在理论上是有益的。功利主义吧个人利益是为

社会利益的核班会演讲稿 心和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原则。

功利主义自产生起就面临着各种批判。功利主义者试图构建一种系统性的伦理体系和道

德判断标准,然而实际上,功利主义自身就是建立在一个内在逻辑不一致的伦理前提上。学

说创始人边沁一方面认为个人幸福是唯一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

幸福即为社会的最大幸福,而实际上,社会最大利益无法等同于个人利益的相加,这导致功

利主义的推理基础的矛盾性。在之后的完善过程中,密尔和西季威克都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

益的关系联系群众 问题上试图寻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统一,提出要从

整理为word格式

“合理仁爱”的前提解决这一缺陷,但这一前提在现实中本身就是无法实现的。而且事

实上,社会的各个方面不等同于个体的简单相加,并且在很多时候两者之间还可能存在很大

的冲突。因此,根据功利主义的思想推论出的结果也经不起严密的推论。6

概括而言,功利主义的可取之处是:①以自己的方式主张人类一切活动最终都应当是指

向自身,以人类自身的幸福(或进步解放)为一切价值选择的最终依据。②对利己采取较为

理性的态度,即合理利己主义立场。③功利主义价值要求及思想方法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④在个人行为选择、尤其是社会行为选择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其局限性在于:①以趋

乐避苦一类的感觉经验作为根本价值依据与最初出发点,有其先天缺陷。②忽视乃至贬抑了

人类的美德精神。③可能造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裂隙。④可能导致多数人权

利对少数人权利的侵犯。⑤功利主义伦理思想方法的解释力有明显局限,例:牺牲精神、忘

我的利他主义品德、社会正义、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与培育、道德理想的确立与巩固,等等。

功利主义能够成为一种思想潮流证明其可行性的存在,同时也表示,对于这种思潮,我

们要采取合理的观念去运用。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百家讲坛观后感 您的浏览!

参考文献

1摩尔伦理学原理1983;转引自徐大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第11卷第2期

2徐大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2期

3吴映平,《黑尔之功利主义观述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卷,第2期

4(美)雅克蒂洛,(美)基思克拉斯曼著,程立显,刘建等译.伦理学与生活第

9版[M].ISBN:978-7-5062-9302-0/B82.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08

5刘洋,《功利主义的实质及其历史评读昆虫记有感 价》,《科学导刊》

6刘洋,《功利主义的实质及其历史评价》,《科学导刊》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9:1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10643395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功利主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功利主义.pdf

上一篇:故障树分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功利主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