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故事
周敦颐少年立志的故事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
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
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
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
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
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
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
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
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
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周敦颐命名五星堆的故事
天禧五年(02年),重阳节,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女裤子 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
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反比例函数 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
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电脑不停重启 颗星星。
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水星,北边的叫金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
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
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周节气的由来 敦颐月岩悟道的故事
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
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
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
见音程关系 到一弯“残月”灭火原理 ,车库摇滚 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
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
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
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
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
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8:4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088521522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敦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敦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