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
百科名片
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从前以“Persis”和“Parsa”闻名。这两个词是指公
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的名字,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
代。最早提及“Parsa”发生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的史料中。波斯是众
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但直到三世纪,这一文明才正式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
于历史舞台。
目录[隐藏]
波斯人
波斯和伊朗
波斯帝国史
波斯文明
波斯帝国兴衰
世界帝国与兼容并蓄的文化
二元论的宗教
希伯来人
腓尼基人
波斯建筑
文化贡献
风俗习惯
古代姓氏
波斯帝国疆域图
波斯帝国疆域图
[编辑本段]
波斯人
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亚述国灭亡以后)生活在现在伊朗南部设拉子市以南的
地区(当年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就在这里)。在帝国时代2所跨越的年代中,波斯文明只
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中
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
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
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
了一鱼汤的做法 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
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的版
图。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
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
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
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Byzantine))。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
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史上最辉煌
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来临了。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
626年,波斯人联合阿瓦尔人,包围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波斯人用大型战舰进攻金角
湾,但是被拜占庭的火攻击败。同时,从陆地上进攻的阿瓦尔人也被守军击退。而亲政的皇
帝伊拉克略在东线战场也取得了胜利。波斯沙皇库萨和二世无法抵御,只好撤离,围城以失
败告终。阿瓦尔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拜占庭人则趁机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他们和可萨突厥可
汗哲别尔和亲,联合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
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波斯方面发生了政变,
太子卡巴德杀死沙皇库萨和二世登上皇位,向拜占庭求和。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以
久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
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
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Seljuks),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
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
(Turkomans)。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纪才出现。与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
己的领土。
古波斯文明已失落了两千余年,古波斯的楔形文字也早已成了一种“死文字”,对于大
多数人来说,它是相当陌生的,我们又该如何透过几千年的迷雾来看待它呢?
在波斯高原西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旁的伊朗境内,有一座名叫克尔曼沙的商业城市,
城东2~3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贝希斯敦的小乡村。两千多年来,它默默地远离城市的喧嚣,
忘记了过去,也被人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然而时至今日,“贝希斯敦”这个名字不仅走
出了克尔曼沙这座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应该归功于它附近的一处悬崖,因为
上面有一种让人找回失落文明的古文字;这也同样应该归功于一位名叫罗林森的英国人。
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
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风闻附近有石刻。他当然不会置若罔闻,跑去一看,果然在贝希
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尊大型摩崖石刻。只见该峭壁铭刻离地面约有100公尺,石刻本身高约
8公尺,宽约5公尺。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
形文字写成的铭文。楔形文字是西亚的古老文字,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
用木棒或者芦苇当作笔,在粘土制作的泥板上书写而成的。书写了文字的泥板被置于太阳底
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当作“书”一样保存起来。如果是信件,则在泥板文书外涂上一层粉,
再装进也是用泥制成的“信封”内传送。由于这种文字笔画呈楔形,考古学家称其为“楔形
文字”。
为什么要用三种文字书写呢?因为古波斯楔形文字并非历史形成的文字,而纯粹是人造
文字,而且使用范围有限,认识者极少。因此在用它发布诏令时,有必要以当时通用的埃兰
文和阿拉美亚文译出。铭刻用三种楔形文字书写的缘由正在于此。
然而,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逐渐变成了一种无人通晓的死
文字,而另两种楔形文字也早已失传。因此,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文字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峭壁,小心异常地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
了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着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
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
的。从此,悬崖上的这种让人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再是一个谜,人们了解到它的背后一个鲜为
人知的故事。
公元前522年3月,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名叫高墨达的僧侣
乘机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迪亚,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
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高墨达便以巴尔迪亚的名义名正言顺
地当上了皇帝。但他从不召见大臣,每天深居简出。这可不像一个皇帝的所为,大臣们疑窦
重重,一时之间,流言四起。有人传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拜火教僧侣高墨达,但苦于拿不
出确凿证据。后来,冈比西斯过去的一位王妃发现新皇帝没有耳朵,并将这事告诉了父亲欧
塔涅斯,欧塔涅斯马上断定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僧侣高墨达。因为在居鲁士当皇帝时,
这个高墨达由于过失被居鲁士下令割去了双耳。欧塔涅斯马上把真情告诉了另外的6名波斯
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他们决定发动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政权。
他们成功了,但是围绕着谁最有资格当皇帝,争执不休。一时间,波斯贵族群龙无首。稍后,
欧塔涅斯退出,但剩下的6人仍互不相让。最后他们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
谁的坐骑首先嘶叫由谁当皇帝。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
上了皇帝。大流士不愧为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利用“叛军”之间缺乏联系的缺陷,各个击
破,历时一年最终平定了叛乱。
贝希斯敦的摩崖石刻,记载的正是大流士的丰功伟绩,其中充满了溢美之辞。铭文用的
是第一人称,其中写道:“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
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拉•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原来,
江山稳固之后,大流士自感功成名就,于公元前520年9月踌躇满志地巡行各地。在巡行到
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附近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他的心情无比豪迈,
回想这些年来的坎坎坷坷,感慨万千,于是命人在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下自己的丰功伟绩,
尤其是镇压叛军的经过,以扬名后世。
石刻浮雕上的主角自然是洋洋自得的大流士。只见他倚弓而立,身罩披肩,气势轩昂,
圆睁双眼,目视前方。左脚踏着倒在地上的降王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
之神阿胡拉•马兹达。背后是两名身背箭袋,手握长矛的贵族。8名降将被绳索绑缚着脖颈,
俯伏在大流士的脚下。这些叛乱首领被雕刻得很矮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形成鲜明对比。
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即楔形文字)的破译,也为人们打开了尘封的古波斯帝国的记
忆,逐渐给世人展现出一幅清晰壮量字开头的成语 观的历史画面。
波斯帝国的开创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558年称王,建立阿黑门尼德王朝,定都波斯
波利斯,是为波斯帝国之发端。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消灭米底王国,定第二首都埃克
巴塔。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埃兰,定第三首都苏撒。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在作战
时兵败身亡,其子冈比西斯继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继承王位,号称大流士一世。现代
学者普遍认为,贝希斯敦铭文中关于伪巴尔迪亚(即高墨达)的记载,完全是精心编造的谎
言,目的是为大流士一世弑君篡位辩护。历史的真相是: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力图加强王权,
引起了贵族们的嫉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一场阴谋政变中,冈比西斯二世身亡。其弟巴尔
迪亚夺取王位,继承先兄未竟之业,继续走上加强王权之路,但结局同样悲惨。以大流士一
世为首的阴谋集团终于发动政变,弑君篡位。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趋向辉煌。一方面,它大肆进行军事征服,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及尼
罗河第一瀑布。另一方面,则厉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
当上皇帝后,大流士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他不仅自称众王之王,宣扬君权神
授,还追求形式上的威仪。上朝时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
带,手握黄金“权杖”,端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立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
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为了避免大臣的呼吸亵渎皇帝,在皇帝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
为了保卫身家性命,他建立了一支由1万波斯人组成的卫队,人称“不死队”,因为他们的
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补缺。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他把全国分成5大军区,军区长官
只对他一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以波斯贵族取代当地贵族担任行省总督,实
行军政分治,直属国王。他还下令修筑了大量驿道,最长的一条全长2400公里(从苏撒到
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称为“皇道”。沿途设有100多个驿站,驿站的信差用接力的方法运
送物资,十分快捷。据说大流士此举是为了及时把爱吃的爱琴海产的鲜鱼送到王宫,由此希
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大流士还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
曾完工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驿道、运河虽为
军事目的而建且不止一条,但促进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大流士还从法律上稳固自己的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以适应帝国统治。
他即位后就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大流克”,
重8.4克,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
的珍品。在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互异问题上,他没有实行“民族沙文主义”,而是
把当时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公文,允许各地
继续使用本地语言处理本地事务。在文学艺术上,帝国也成就斐然。如《贝希斯敦铭文》
和《纳克希•鲁斯坦铭文》(N)等,都是用具有节奏性的诗歌语言写成的文书,结构严谨,
风格典雅,为古波斯文学和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
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内部矛盾错综复杂,
阶级冲突、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频繁,帝国的统治危机迭现。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使波
斯帝国遭受重创,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
要求摆脱统治。内外交困加剧了帝国的危机。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
军所灭。
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因为无数的“贝希斯敦铭文”以及
其他书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留传下来了,因为人类存在着智慧
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
[编辑本段]
波斯和伊朗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
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自从前600
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
“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
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
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
1935年,波斯国王礼萨汗宣布国际上该国应被称作“伊朗”。但“波斯”一词在这之
后还有人使用。
在中文里,“波斯”被用于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该民族从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语
和波斯地毯。现代政治、经济等事物则用“伊朗”一词。
[编辑本段]
波斯帝国史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1、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
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
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
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
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2、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
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
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
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
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
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
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
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3、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
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
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
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
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
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
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
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
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
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
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
4、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
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
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
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
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在伊斯法罕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
信的FridayMosque。著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Khayym)在塞尔柱
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Rubaiyat)。
塞尔柱人在十三世纪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的花剌子
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5、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
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
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
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
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的经堂教
育中广被使用。
6、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
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
伊玛目”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
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
使波斯成为伊斯痛风能吃什么水果 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7、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907年英俄协议之后的波斯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
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
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8、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
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
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编辑本段]
波斯文明
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帝国时代所跨越的
年代中,波斯文明只是到了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起来的,这并非是ES曲解了波斯的历史,
事实上帝国时代中的波斯还包括了波斯帝国(公元三世纪开始)的前身。
从三世纪开始,这一文明才以波斯帝国的名号出现于历史舞台,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在
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
了一个独立王国,恢复了属于本民族的自由与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
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然而接连不断
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
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
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他们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
争中。他们的新敌人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拜占庭王朝(Byzantine)。波斯人开始从拜
占庭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波斯人在历
史上最辉煌入党时间流程 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来临了。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
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在对拜占庭首都的围攻战中,以惨败而告终。拜占庭人趁机发挥
了自己的优势,开始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事实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实
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在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之际,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
了迟来以久的和平条约。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
占了。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
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Iran)。然而这一片热土仿佛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此
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Seljuks),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
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恐怖的蒙古(Mongol)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
(Turkomans)。
新的曙光直到公元16世纪才出现。与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
己的领土。
赛勒斯二世(公元前559-529),美索不达米亚一系列统治者的后裔,是个宽大和被崇
敬的君主,并且被古波斯人称为他们的父亲(后来的亲子关系测试表明他是他们“所有”人
的父亲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元前550年一次成功的反抗阿卡米力斯领主的斗争和继
承了米堤亚王国后,赛勒斯巩固了他在伊朗高地的统治并向西延伸到了小亚细亚。在公元前
539年10月,巴比伦,古时代伟大的城市,被他的波斯军队攻下。
在赛勒斯的继承人死后,一个将军,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486),同时也是阿卡米
力斯家族的王子,镇压了很多次反叛和其他挑战者后登上了王座。大流士模仿赛勒斯成为一
个很有个性和充满活力的统治者,并且他拥有一个让人很容易记住的名字。为了巩固他的位
置,大流士在Parsa建立了新的首都,希腊人称为波斯波利斯(“波斯的城市”)并且扩充了
他的私人卫队的级别----万人近卫军。即使大流士所做的所有出色的事都抛开不谈,他对波
斯所做的贡献是最伟大的地方。在他统治下,政治和法律的改革使这地区获得新生,并且很
多出色的计划被实行以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货币铸造、重量和量度被标准化并且建立了
新的陆地和海上路线。大流士也继续扩展这个帝国,东部的战役巩固了由赛勒斯获得的利益
并将广大的印度次大陆北部变为了波斯控制的省份之一。向西的扩展从大约公元前516年开
始,大流士开始在小亚细亚沿海岸攻打希腊的殖民地。
薛西斯(公元前486-465),大流士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决定继续波斯在西面的征服,
并且以公元前480年的“希腊征服之旅”而闻名,那是一场以发生在塞莫皮莱、萨拉密斯和
布拉底的战斗而出名的战役。虽然成功的与埃及讲和并镇压了巴比伦的起义,希腊的城邦却
最后保持了一致行动并击败了薛西斯,标志者波斯帝国衰落的开始。由于他的自尊在失败后
刺激了他,薛西斯决定引退。在他最后的几年里,他把从贸易和税收里获得的庞大财产全部
花费在了建造巨大的建筑物上,但大多数都未能完成。薛西斯的死是波斯影响力的最终转折
点,他的一些继承者偶然才显现的活力和能力实在太罕见,无力阻止最终的崩溃,波斯波利
斯最后在公元前330年四月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在亚历山大死后的权利争斗中,色流斯一
世成功的夺到了亚历山大帝国下的波斯领土。但是统一很短暂,印度地区爆发起义并且色流
斯的王国分裂成为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两个敌对国家。在伊斯兰教的出现和6世纪阿拉伯人
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的最后遗迹消失了。
[编辑本段]
波斯帝国兴衰
前9世纪
波斯人是印欧语族的一支,源於历史八上知识点 高加索以北的山区
前7世纪后
定居波斯高原南部,曾被高原主人米提人(Media)统治
前550年
居鲁士(Cyrus)攻灭米提人,建「阿基曼尼斯王朝」,在米提帝国的基础上进行扩张,依靠外
交手段,军事力量逐步波斯帝国疆域图
建立帝国波斯帝国疆域图
前539年
居鲁士攻灭迦尔底亚帝国,释放「巴比伦之囚」,占领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实施开明统治
前529年
居鲁士在征战中受重伤去世,子甘比西士(Cambys)继位
前525年
甘比西士征服埃及,建立横跨亚,非的帝国
前512年
大流士(Darius)率军经小亚细亚渡海入侵欧洲,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领
土包括今伊朗,两河流域,小亚细亚,东南欧一隅,埃及,巴勒斯坦)
前499年
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统治的暴动
前494年
大流士平定希腊城邦乱事,随后决定出兵攻打雅典
前476年
波希战争结束,希腊虽获胜,但两败俱伤
前330年
波斯亡於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波希战争
背景:大流士(Darius)向欧洲扩展,压迫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双方爆发三次战争
结果:波斯惨败,元气大伤,此后帝国陷入内争与外患,终为马其顿人征服
意义:希腊人的胜利与波斯人的失败,象征近东文明的没落与地中海文明的代兴
[编辑本段]
世界帝国与兼容并蓄的文化
(一)实行中央集权
全国划分20个省
总督,驻军统帅直接受命於君主
制定各省每年的贡额
货币和度量衡标准化
(二)采用怀柔政策:省以下因地制宜,被征服者只要接受其统治,可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与
法律
在埃及保留原有行政机构,以传统法老姿态出现
在巴勒斯坦重建圣殿,指派以色列长老负责秩序
在两河流域重建巴比伦神庙,维持大祭司的地位
(三)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修复尼罗河到红海间的古老运河
创建「皇道」(驰道)和驿站制度,便於统治与作为不同文化间交流的桥梁
(四)创建海军及邮递制度
(五)奉琐罗亚斯德的祅教为国教
[编辑本段]
二元论的宗教
(一)早期波斯人与其他印欧民族一样,都接受自然崇拜,相信各种灵魂鬼神
(二)琐罗亚斯德(ZoroasterB.C628~B.C551)创祅教
背景:西元前7世纪波斯原来的农牧社会,因商业活动而使社会走向物欲横流,宗教迷信和
伦理不彰,西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德提倡宗教,道德改革,其思想写在后代集结的《阿凡士塔》
经典(Zend-Avensta)
主张
一神信仰:宇宙间有一个叫马兹达(Mazda,意为智慧王)的主宰,是唯一的真神,劝人接受一
神信仰,强调圣火就是真神的象征,中国称为「拜火教」
善恶相战:宇宙中同时存在「善」与「恶」两股力量,善神马兹达代表光明,真理与正义,
恶神阿利曼(Ahriman)代表黑暗,邪恶,两者不断斗争,最后善神获胜,使宇宙脱离黑暗进入光明
最后审判:宇宙过程有三世,第一世为创造世,是一善与完的世界;第二世是人的现世生活,
善恶不断斗争,人死后经过最后审判,一生行善的人进入永生的第三世,行恶者前往痛苦的罪
恶之城;第三世是善神战胜恶神的极乐太平之境
影响:其主张和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展均有关
世界末日说
审判说与天堂地狱说
创世说
神灵善恶二元说
救世主说
劝人为善的宗教思想
.宗教(祅教):对后世最具影响力
.艺术:表现模仿与综合的特色
祅教的历史意义
.是古代宗教由多神发展为一神的重要阶段
.强调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强调道德,提升「人自身」在宇宙中的地位,含有人文道德精神,
称得上是「思想上的革命」
[编辑本段]
希伯来人
一,圣经传说
(一)根据《旧约圣经》的记载,早期以色列人的发展
(二)《旧约》中有关以色列人早期历史记载,是事后以口传故事形式保存下来的,学者认
为故事可能反映出早期以色列人的生活经验,如「摩西出埃及」一章,显示自古巴勒斯坦地区
游牧民族经常进入埃及谋生的经验事实
二,王国的兴衰
建国
B.C1025推选扫罗(Saul)为国王,建立希伯来(Hebrew)王国
发展
大卫王
扫罗的女婿大卫王(David,B.C1012~B.C972)征服耶路撒冷,定为国都
所罗门王
有智慧和政治手腕,擅於经商增加国家财富,艺文活动发达
在耶路撒冷建立一座耶和华圣殿
因政府税收重,又强迫人民劳役,引起不满而分裂
分裂走向灭亡
B.C925分裂成北方的以色列(Isreal)和南方的犹大(Judah),从此以色列人政经力量走下坡
以色列於B.C721被亚述王征服,成为帝国的一省
B.C586新巴比伦第二度攻陷耶路撒冷,灭亡犹大王国,将部分以色列人掳去巴比伦当奴
工,史称「巴比伦之囚」时期.此后,长期寄人篱下,时常遭受迫害,分散各地
凭著坚强的宗教信念(一神信仰),仍能维系著传统,到20世纪终於重建自己的国家
三,宗教信仰一神信仰
(一)耶和华信仰:认为世间只有耶和华一个神,他是以色列人的神,和以色列人有圣约
(Covenant)关系,以色列人是耶和华的「选民」
(二)宗教信仰的演进
建国后
出现国王与宗教领袖权威的争议
以色列人与迦南人杂居,有些人接受其巴力(Baal)和亚丝拉(Ashrah)信仰,引起传统耶和华
信徒的反对,此一宗教纷扰一直延续到亡国
亡国后
亡国对於相信耶和华保佑者而言,是严重的打击;他们为了继续保持信仰,并且解释亡国
的原因,认为犹大之所以亡国,是由於以色列人背弃了耶和华的旨意,而受到亡国的惩处
认为所有的遭遇都是神的旨意,人的苦难是神的惩罚,透过惩罚而得到最后的救赎
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人的保护神,同时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
深信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必然出现解救他们.最后,终於经历2,000年的流亡,在二次世
界大战后复国成功
[编辑本段]
腓尼基人
一,成员
(一)以放牧为主的迦南人(闪米语族)
(二)以贸易,造船为主的爱琴海人组成
二,发迹:西元前1300年,在地中海东岸建立城市
三,经济活动
(一)商业殖民
原因:因土地无法生产足够粮食,而转向航海与商业
商业能手
手工巧匠(木工,金工,染布-紫色染料尤其高贵,腓尼基为「紫色民族」)
许多船只变成海上巡回商店或手工作坊,利用商业的协商技巧和周围强国保持和平
(二)海洋帝国
靠太阳和星辰定位远航,在地中海沿岸及岛屿建立殖民地,并将近东文化带到地中海尚未
开发地区,甚至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到达非洲西岸,英伦三岛,东抵印度
B.C814在今突尼斯建立迦太基(Carthage)帝国
(三)文化贡献: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
希腊字,拉丁字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波斯最早兴起于伊朗高
原的西南部。
伊朗高原北接里海和中亚盆地,东北起自兴都库什山脉,西北倚高加索山脉,西有札格
罗斯山脉,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其四境或阻以高山,或面临大海,是比较闭塞的内陆高
原。
伊朗高原最古的居民是依蓝人部落。公元前4000年代,他们已定居于札格罗斯山脉的
西南部,公元前2000年代后期,曾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击败,逐
渐衰落。
波斯帝国以前,伊朗高原西部曾先后兴起过埃兰和米底。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伊朗高原西部形成米底人的奴隶制国家,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结
成军事联盟,于公元前612-前605年击灭并瓜分了亚述帝国。但米底国家历时短暂,于公
元前550年亡于波斯。
当公元前7世纪米底强盛时,波斯人的部落联盟,受米底统治。公元前553年出身于阿
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率领波斯人起来反抗米底的统治,于公元前550
年灭米底王国。随后,居鲁士率兵进行扩张战争,征服小亚细亚,又于公元前538年占领巴
比伦城,灭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29年,居鲁士死于对中亚细亚的扩张战争中,这时波斯
帝国已基本上形成。居鲁士死后,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前522)于公元前525年征
服埃及。
公元前522年,祭司高马达起兵反抗波斯,夺取了政权,并以免税三年和不服兵役为号
召,一时波斯帝国境内被征服民族纷纷独立。高马达起兵后,冈比西斯死于从埃及回国的途
中。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1-前485)在波斯贵族的支持下,杀高马
达,夺得了政权。大流士一世即位后,残酷镇压了波斯帝国境内各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斗争,
不仅恢复而且又扩大了帝国的疆土:东起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沿岸,并曾一度占有欧洲的
色雷斯部分地区,南有埃及,形成包括整个中近东地区的领土空前广阔的奴隶制大帝国。从
大流士一世时起,帝国的首都共有四个:苏撒、爱克巴坦那、巴比伦、帕赛波里斯,波斯国
王及其宫廷一年四季轮流驻跸于每个都城。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公元前492年和公元前490年,曾两度派兵西侵希腊。此后,
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多年,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史称“希波战争”。
庞大的波斯帝国只是一个暂时的军事行政联合,历时半个世纪之久的希波战争使波斯帝
国元气大伤。困于内外重重矛盾的波斯帝国,从公元前5世纪末起便急剧衰落。当马其顿—
希腊东侵时,波斯军队无力抵抗,屡战屡败,终于在公元前330年灭亡了。
二采开放态度,揉合各地的文化要素,呈现多元折衷的精神
[编辑本段]
波斯建筑
公元前6~前4世纪,波斯帝国国势强盛。波斯建筑继承了两河流域的传统,汲取了希
腊、埃及等地区的建筑成就,又有所发展。新都波斯波利斯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宫殿
建在依山筑起的平台上,台高约15米,长460米,宽275米。北部为两座仪典大殿,东南是
财库,西南为王宫和后宫,周围有花园和凉亭。布局规整,但整体无轴线关系。宫殿主要用
伊朗高原的硬质彩色石灰石建造。正面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台阶两侧墙面刻有浮雕群
像,象征八方来朝的行列,适应大台阶的外形,逐级向上,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见彩图波斯
帝国波斯波利斯宫殿台阶浮雕带,公元前6~前5世纪)两座仪典大殿平面都为正方形,
石柱木梁枋结构。前面一座为薛西斯一世接待殿,76.2米见方。殿内有石柱36根,柱高19.4
米,柱径与柱高之比为1□12,柱中心纵横间距均为8.74米。大殿四角有塔楼。塔楼之间是
两进柱廊,高约为大殿之半。大殿开高侧窗。西面柱廊为检阅台,可以俯瞰朝贡的外国使节
支搭的帐篷。另一大殿为大流士百柱殿,68.6米见方,有石柱100根,柱高11.3米。两座大殿
结构轻盈、空间宽畅,在古代建筑中是罕见的。宫殿外墙面贴黑白两色大理石或琉璃面砖,
上作彩色浮雕。木枋和檐部贴金箔。大厅内墙满饰壁画。石柱上的雕刻精致。覆钟形柱础刻
花瓣纹,覆钟之上为半圆线脚。柱身有40~48条凹槽。柱头由覆钟、仰钵、几对竖立的涡
卷和一对相背而跪的雄牛像组成。
[编辑本段]
文化贡献
波斯文学
以波斯城为例:基座平台仿自西亚;以大石柱构成主殿仿自埃及神庙;石柱的凹槽和螺旋
状,则受希腊影响;殿门两侧的石狮,殿墙,浮雕,屋顶琉璃瓦与亚述建筑相似
将迦南人使用的22个符号,转变成便利书写学习的表音字母,西传后成为希腊字,拉丁字
等欧洲各国字母的共同基础,为其文化上最突出的贡献
世界文学史上的波斯文学,是指以波斯语(即达里语)创作的文学。9世纪初,伊朗东北
部霍拉桑地区最早出现波斯语文学作品。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伊朗为中心,在前苏
联的高加索和中亚地区,阿富汗、印度北部以及地中海东岸都有著名的波斯语诗人和作家。
早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法尔斯地区的部族酋长居鲁士就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大帝国阿
契美尼德国家。公元3世纪以前,在伊朗西南部通用的是古波斯语(楔形文字),在伊朗西
部克尔曼沙阿附近山上雕刻的关于国王大流士(公元前521~公元前485在位)业绩的文字
就是古波斯语;在伊朗东北部通行的是阿维斯陀语,在祆教经书《阿维斯陀》中,已经有了
萌芽状态的诗歌。波斯安息王朝建立以后(公元250以后),在伊朗通行的是中古波斯语,
即巴列维语(北巴列维语)。萨珊王朝时期(224~651)通行的是萨珊巴列维语(南巴列维
语)。萨珊巴列维语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保留下来。其中有许多宗教、地理、历史和文学著作。
中世纪波斯语文学鼎盛时期许多作品的雏型可以追溯到早期巴列维语文学。比如已经失传的
巴列维语《列王纪》,就是10世纪菲尔多西创作史诗《王书》的基本素材。《一千零一夜》
也是渊源于巴列维语故事集《一千个故事》。
7世纪,阿拉伯人灭萨珊王朝,把伊朗置于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的版图之内,阿拉伯语
成为官方语言。但是在此后的300年内,巴列维语仍在伊朗通用,并有新的著述出现。8世
纪末,巴列维语与伊朗中西部一支方言融合,逐渐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即达里波斯语。到
10世纪达里波斯语已经取代了巴列维语,成为伊朗人民通用的语言。
在阿拉伯哈里发统治时期,伊朗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地位,伊斯兰教取代了伊朗的祆教,
成为伊朗人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伊朗人通过阿拉伯文的翻译,较前更为广泛地接触到希腊的
哲学和科学著作。波斯诗歌采用了阿拉伯诗的韵律(阿鲁兹),波斯散文吸收了阿拉伯散文
中韵文(萨治)的表达方法,这是这两大民族密切接触的结果。
处于异族统治下的伊朗强烈要求民族独立,这一愿望反映到政治领域就产生了“舒毕运
动”。推动和赞助
这一运动的人士主张非阿拉伯穆斯林和阿拉伯穆斯林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宣传波斯文
明高于阿拉伯文明。“舒毕运动”是波斯文学兴起和发展的政治因素。
鲁达基
由于伊朗人民不断举行起义和上层统治集团日益扩大其政治势力,9世纪末,伊朗实际上
已经摆脱了阿拉伯人的统治,建立了许多地方政权。东北部霍拉桑地区的萨曼王朝(875~
999)的统治者较其他地方政权的君主更注意保护文人和提倡文学创作。波斯文学史上第一
个著名诗人鲁达基(850~941)就曾任萨曼王朝的宫廷诗人。
鲁达基生于撒马尔罕,与他同时代的波斯诗人约有数十人。当时有两个诗歌中心:一个
是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一个是巴尔赫和木鹿。鲁达基精于音律,熟悉民间创作,他的
诗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波斯诗歌形式如颂诗、抒情诗、叙事诗和四行诗
等通过鲁达基及其同时代诗人的创作逐渐定型。因此,后世称鲁达基为“波斯诗歌之父”。
菲尔多西
鲁达基逝世时,波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于霍拉桑图斯诞生。
菲尔多西是史诗《王书》的作者。《王书》的语言是优美流畅的波斯语。当时,阿拉伯语在伊
朗甚为流行,但作者有意识地避免使用阿拉伯词语。在菲尔多西创作《王书》之前,萨曼王
朝宫廷诗人塔吉基(卒于978年)曾奉命创作诗体《王书》,但他只完成一千行即去世。菲
尔多西把他这一千行诗照录在他的《王书》中,以资纪念。菲尔多西的《王书》反映了伊朗
人民的民族独立思想,在激励伊朗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反抗异族侵略,继承和发
扬伊朗古代的文学传统和创造波斯文学语言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人之王
菲尔多西以后,在伽色尼王朝,著名诗人有昂萨利(卒于1039年)、法罗西(卒于1038
年)和玛努切赫利(卒于1041年)。他们都是宫廷诗人。昂萨利曾被封为“诗人之王”。
霍拉桑地区诗人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叙事简明,用语朴实,描写环境和人物不过于铺排,
科学名词和阿拉伯词语很少入诗。这种风格在文学史上称为“霍拉桑体”。
哲理诗人
著名的波斯哲理诗人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生活于伊朗塞尔柱王朝时期(1055~
1194)。是当时知名的学者。他的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宗教色彩,统治阶级称他的诗是“吞
噬教义的蛇”。
伊拉克体
12世纪以后,波斯文化中心西移。11世纪末,霍拉桑地区诗文创作即开始衰落,西部
和西南部的创作渐呈繁荣。西南诗人的作品与霍拉桑体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叙事多用比兴手
法,描写更加委婉细腻,阿拉伯词和科学词语入诗,诗歌内容较前丰富,文字典雅含蓄,文学
史上称之为“伊拉克体”。它的代表人物有昂瓦里(卒于1187年)、哈冈尼(1126~1198)
和内扎米(1141~1209)。南方诗人萨迪(1208~1292)则是伊拉克体的改革者,他的诗文
主题思想更为明确,语言也更为平易。
叙事诗人
内扎米是菲尔多西以后最优秀的叙事诗人。他是阿塞拜疆人,生于甘贾(今苏联境内)。
主要作品有《五卷诗》,即《秘密宝库》(1173~1180)、《霍斯陆和西琳》(1181)、《莱伊丽
和马季农》(1188)、《七美人》(又名《七宝宫》,1196)和《亚历山大故事》(1200)。《五
卷诗》在中亚和印度等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各族诗人都竞相学习和模仿内扎米的作品。
13世纪初蒙古人从东北部入侵,霍拉桑地区首当其冲,文人纷纷内逃,从而活跃了南方文
坛。但是代表这一时期波斯文学的两位大诗人萨迪和哈菲兹(1320~1389)都诞生在南方
名城设拉子。
萨迪的主要作品是《果园》和《蔷薇园》。他的作品充满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反映了
下层人民对封建压迫的不满。《蔷薇园》获得广泛的世界声誉,历来是学习波斯语言的教科
书,同时在波斯散文发展上也是一部承先启后的作品。
波斯散文
从9世纪初开始出现,在萨曼王朝统治者的倡导下得到顺利发展。初期的散文朴实无华,
言之有物。从11世纪末开始,波斯散文引进了阿拉伯韵文形式(萨治)。这反映了伊斯兰教
的影响的增长。
波斯文学散文的内容可分为三类:①帝王、英雄故事,如散文体的《王书》;②爱情传
奇故事,代表作品有《巴赫蒂亚尔故事》(成书于萨曼时期)和《探子萨马克》(成书于1189
年);③道德训诫故事,代表作品是译自阿拉伯语的《卡里来和笛木乃》和《卡布斯集》(成
书于1082年)。萨迪的《蔷薇园》是第3类散文作品的发展。
有关古波斯三大诗人的情况,可以参考我上一期讲座:[伊犁将军古代波斯系列大型讲
座之三]古代波斯风云人物逐个说。
萨迪的同时代人莫拉维(鲁米,1207~1273)是苏菲文学(苏菲意为穿粗毛织品的人)
的主要代表诗人。莫拉维生于巴尔赫(现阿富汗境内),是伊朗著名苏菲派诗人萨纳依(?~
1141)和阿塔尔(1145~1229)的继承者。他的主要作品是6卷叙事诗和大量抒情诗。
苏菲主义
是一种神秘主义思潮,于8世纪兴起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北部,以后广泛流传于中亚、印
度、印尼等地。他们表面上不否认伊斯兰教,但对其教义任意加以解释和引申。他们否认人
世幸福,提倡禁欲主义,追求抽象真理(即所谓感知主的存在,心与主合一)。这一思想于
9世纪初传入伊朗,在城乡手工业者中间广为传播,成为他们反对封建压迫和宗教桎梏的武
器。苏菲主义后来分化为不同的派别。一派依附于统治阶级,强调它的神秘色彩;另一派反
对伊斯兰教,谴责宗教统治,鼓吹思想自由。著名的抒情诗人哈菲兹是后一派诗人的代表。哈
菲兹发扬了萨迪抒情诗的特点。他的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善于把生活语言提炼为洗练准
确的文学语言。
贾米
波斯文学繁荣时期的最后一位诗人是贾米(1414~1492)。他是苏菲派学者,曾编写过
616人的苏菲派人物传记。他与定都赫拉特的帖木儿王朝关系密切。贾米的主要作品是《七
卷诗》(又名《七宝座》),4卷论述神学,3卷叙事诗,其中以采自《古兰经》故事的《尤素福
和佐列哈》最为著名。他的叙事诗模仿内扎米,散文著作《春园》则模仿萨迪的《蔷薇园》。
自此以后,伊拉克体诗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精练、感情充沛的抒情诗已不多见。诗人
们在内容与形式上专事模仿绿蒜 ,企图以奇特的比喻和晦涩的语句掩盖思想上的贫乏。立意平庸,
用语俚俗,雕饰堆砌,故作风雅,是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文学史上称这种风格为
“印度体”。
18世纪中,以伊斯法罕和设拉子为中心的南方诗人掀起一个反对“印度体”的“复古
运动”,要求诗歌创作恢复“伊拉克体”或“霍拉桑体”,但是没有结果。因为当时文学所面
临的迫切任务已不限于改革诗歌表现方法,而是要及时而准确地反映新的社会矛盾。
[编辑本段]
风俗习惯
古波斯人不供养神像,不修建神殿,不设立祭坛,习惯到最高山峰向神、日、月、大地、
火、水、风祭拜。奉献祭品的人把他即将屠宰的牲畜牵到一个洁净的场所,就在那里呼叫他
要向之奉献祭品的那个神的名字。习惯上这个人要在头巾上戴一个大概是桃金娘的花环。奉
献祭品的人不允许只给自己祈求福祉,他要为国王,为全体波斯人的幸福祷告,因为他自己
必然就在全体波斯人当中了。随后他把屠宰的牲畜肉切成碎块,而在把它们煮熟之后便把它
们全部放到他能够找到的最新鲜柔软的草上面,特别是车轴草。这一切办理停妥之后,便有
一个祭司前来歌唱一首赞美诗,这首赞美诗据波斯人说,是详述诸神的源流的。除非有一个
祭司在场,否则任何奏献祭品的行为都是不合法的。过了一会儿之后,奉献者就可以把当作
祭品的肉带走,随他怎样处理都可以了。
在一年的各天当中,他们最着重庆祝的是每个人的生日。他们认为在这一天吃的饭应当
比其他的日子更要丰盛些。比较有钱的波斯人要在炉灶里烧烤整个的牛、马、骆驼或驴作为
食品,较穷的人们则用较小的牲畜来替代。他们的正菜不多,却在正菜之后有许多点心之类
的东西,而且这类点心又不是一次上来的。他们非常喜欢酒并且有很大的酒量。此外,他们
通常都是在饮酒正酣的时候才谈论最重大的事件的。而在第二天当他们酒醒的时候,他们聚
议所在的那家的主人便把前夜所作的决定在他们面前提出来;如果这个决定仍得到同意,他
们就采用这个决定;如果不同意,就把这个决定放到一旁。但他们在清醒的时候谈的事情,
却总是在酒酣时才重新加以考虑的。
如果他们在街上相遇的话,从下面的标志人们可以知道相遇的两个人的身分是相等的。
即如果是身分相等的人,刚开始他们并不讲话,而是互相吻对方的嘴唇。如果其中的一人比
另一人身分稍低,则是吻面颊:如果二人的身分相差很大,则一方就要俯拜在另一方的面前。
他们最尊重离他们最近的民族,认为这个民族仅次于他们自己,离得稍远的则尊重的程度也
就差些,余此类推;离得越远,尊重的程度也就越差。这种看法的理由是,他们认为他们自
己在一切方面比所有其他的人都要优越得多,认为其他的人住得离他们越近,也就越发优越。
因此住得离他们最远的,也就一定是人类中最差的了。
子嗣繁多,在他们眼中看来乃是男性的仅次于勇武的一项最大美德。每年国王都把礼物
送给子嗣最多的那个人。因为他们认为人多就是力量。他们的儿子在五岁到二十岁之间受到
教育,他们教给他们的儿子的只有三件事情: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孩子在五岁之前不能
见到自己的父亲,而是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一旦这孩子不能养大,父
亲不致受到亡子的痛苦。
在法制方面,国王不能由于某人只犯了一个错误而把他处死,而任何一个波斯人也不能
用无法治愈的刑罚来惩罚自己仆人的仅有的罪过。但如果在计算一下之后而看到犯罪者的过
错多于和大于他所做的好事情的时候,则主人是可以严厉惩罚他以泄愤的。
凡是他们认为不能做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许讲的。他们还认为说谎是世界上最不光彩
的事情,其次就是负债了;他们对负债之所以抱着这种看法,有其他多种的理由,特别是因
为负债的人不得不说些谎话。他们对河是非常尊重的。
[编辑本段]
古代姓氏
诸方复姓,波斯氏,西域人。(见《通志氏族略》)[1]
大月氏之别裔,其先有波斯匿王,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见《唐书西域传》)[1]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12页
扩展阅读:
1.《柔然帝国传奇》
开放分类:
文明,伊朗,波斯,帝国,雅利安人
[我来完善]
“波斯”相关词条:
更多
特洛伊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帕提亚帝国萨珊王朝萨非王朝布韦希王朝巴列维王朝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6:3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3015811520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波斯帝国版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波斯帝国版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