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平复帖

更新时间:2023-03-20 15:43:50 阅读: 评论:0

光遇作文-晚安亲爱的

陆机平复帖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扁桃体有什么用)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

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

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

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

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1.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兰亭序》用笔

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

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

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

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介绍一种事物400字 。这件

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

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

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

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

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

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

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的楷、行、草、隶、

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

之称。后人评其书法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天法律风险防范 质自然,丰神盖代”。

2.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存世颜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

此帖全称《祭侄季明文稿》,纵28.3厘米,横75.5厘米,共23行234字,

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真卿曾派人寻得

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

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

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祭侄文

稿》与晋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宋代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

下三大行书”法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

院。此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其个性

之鲜明、形式之独异均开历史之先河,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

一,当是存世颜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迹,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对后世书法创

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唐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

临沂(山东临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

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

公”。颜真卿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

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与赵

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被称为“颜筋柳骨”。

3.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佳作

此帖横34.2厘米,纵18.9厘米,素笺本行书,共17行129字,是一首遣

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苏轼将诗句

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

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

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

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

物院。此帖笔酣墨饱,神充气足,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

呵成,巧妙神曲 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

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

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

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

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

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

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4.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

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

此帖纵25.1厘米,横17.2厘米,纸本行书,5行共47字,是王珣给亲友

的一通书函,是王珣怀着痛切心情与人倾诉,它的书写保持了书法家的自然、随

意状态,常被后世看作通向永远动人心脾的“神韵萧散”晋代书风的不可多得之

至径。其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

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有“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曲洞”的晋人韵味。其书法虽为行书,却有隶书遗意,结体在扁长之间。个别字

如‘胜’、‘实’、‘获’、‘群’等与王羲之《姨母帖》的唐摹善本中的书字

颇为类似。书势微向左倾斜,为的是取得险峻端庄的艺术效果,这是王珣书法独

具的特色。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

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

列为三希堂法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此帖与陆机《平

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奠定

了王珣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其书法艺术和文物历史价值却难以估量。

王珣(350—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

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

为桓温所敬重,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于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为卫将

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平乱后加散骑常侍。工书法,其代表作《伯远帖》

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

5.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被誉为“五代兰亭”

此帖纵26厘米、宽28厘米,纸本行书,是杨凝式的一封信札,正文共五十

三字。其内容是说,他午睡醒来之时,感到腹味舒适,此时恰逢有人馈赠用韭花

做的食品,觉得非常可口,遂执笔表示谢意。可以想象,书家此时的心境正是闲

适之极,提笔作书,想必是“怏然自足”。这样的心态所写出的作品给人深刻的

印象便是轻松畅达、萧散有致。该手卷引首处有乾隆帝(1711—1799年)八字行

楷:“杨少师韭花帖妙迹”,中间正上方钤盖“乾隆御笔”朱文印一方。董其昌

(1555—1636年)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

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此帖的字体介于行书和楷书之间,

布白舒朗,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兰亭序》的笔意。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

本:一为清内府藏本,宋摹,即无锡市博物馆藏本,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

一本为台湾林氏藏本;另一本为罗振玉(1866—1940年)藏本,真迹,有珂罗版

传世。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无锡博物院。此帖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

稳,风神简静,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

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是帖中之精

品,有“五代兰亭”的美誉,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称。

杨凝式(873—954年),字景度,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小名诗,他出生

那年是癸巳年,所以他自号癸巳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

“杨太师”。因他为人放纵不羁,时人又称他“杨疯子”。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

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都深受其影响。其代表作有《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等。

6.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

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

此卷纵26.8厘米,横57.4厘米,纸本行书,此帖传为柳公权写的一通信

札,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

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此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浓淡轻

重有致,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在用笔方式上,有二王为代表的“一搨直

下”,也有颜真卿为代表的“篆籀绞转”。书法的前四行用笔较雄畅,结字亦尚

稳妥,而后几行用笔逐渐瘦薄,结字多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也不成结构,

与柳氏遒媚劲健的书风悬殊较大。种种迹象表明,本帖非柳书,乃是宋人仿本。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酐畅,浑莽淋漓,意象

恢弘,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是中国书法行书上的里程碑,曾被世人

誉为“天下第六行书”,虽风神稍逊,但仍可与李白电脑电话 的《上阳台帖》、颜真卿的

《刘中使帖》等相媲美,对后世特别是杨凝式及宋四家有较大影响。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

初年进士。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

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工书,尤以楷书精绝。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

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春秋时期 曰:“用笔在

心,心正则笔正。”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

7.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帖》

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

此帖纵25.1厘米,横31.7厘米,纸本行书,11行98字。《张翰帖》也称

季鹰帖,记张翰故事,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

均属节录。张翰是西晋吴郡(今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

人称“江东步兵”。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

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

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

乐趣”,是唐代欧阳询最具代表性的行书作品,是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备

受好评,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

令,充任弘文馆学士,与薛稷、褚遂良、虞世南并称“初唐四家”。欧阳询博通

古今,其书师法二王,并对汉隶和魏晋以来的楷法加以吸收,在隋碑朴茂峻整的

基础上创立了“欧体”书法,体方笔网,为初唐时期的典范楷书。欧书笔力瘦硬

险劲而兼有腴润之质,结体非常严谨,英气逼人,深深影响了后世书法。

8.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

中华第一美帖

此帖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绢本行书,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

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

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

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

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

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

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

独具一格的章法。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以率意的笔法,奇诡

的结体,中和的布局,用笔纵横挥洒,方圆兼备,刚柔相济,一洗晋唐以来和平

简远的书风,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是米芾的代表作品,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米芾(1051—暑假用英语怎么说 1107年),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

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米芾能诗文,擅书

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是“宋四书

家”(苏、米、黄、蔡)之一,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米芾擅水墨山水,

人称“米氏云山”,但米芾画迹不存在于世。

9.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行书代表作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

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

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此诗帖纵

32.8厘米,横219.2厘米,计29行153字,先写松风阁之位置、高度以及命名

之由来,而其景物之特点即由是以见。以下写夜雨会饮及所闻所见,耳目为之一

新。最后痛东坡之已亡,惜文潜之未到,因观览名胜,而思摆脱拘挛,与朋辈长

期扁舟遨游江上。此帖体仿柏梁,句句用韵,通篇笔力劲峭,是黄庭坚晚年作品。

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笔力沉稳,其字潇洒绝逸,笔画遒劲,

纵横挥洒,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极具黄庭坚

个性,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后世推为黄氏行书代表作,也是后

世临写行书大字的绝好范本。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

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以校

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升起居舍人、秘书丞、国史编修官。绍圣年间

因章惇、蔡卞等党人论实录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此后多次被贬官

在外,最后至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该地。黄庭坚是“鞋简笔画 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

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

称“宋四家”,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10.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此帖纵31.2厘米,横44.4厘米,纸本行书,共10行104字。作品中字的

结体紧密而修长,用笔沉着而丰腴,起笔、收笔处仍见严谨的楷法笔意,可看出

不少唐人书法的特质。此外,由于尺牍内提及“新安门”,地近洛阳,所以推测

这是李建中晚年居住在洛阳时所写。据《式古堂书画汇考》知即为明代鉴赏家项

墨林的编号。真迹明代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入内府,该墨迹曾被《三希堂法帖》

刻入第8册。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书法瘦不露骨,肥不剩肉,

笔笔遒劲,字字潇洒,清秀飘逸,妙趣天成,真可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

纸上”,富有艺术情趣,集中地表现了李建中书法艺术的造诣和风格,可称力作,

是李建中存世墨迹的代表作。

李建中(945—1013年),北宋书法家,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陕西

西安)人。曾任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西京留司御史台等职,被人

称“李西台”。擅草、隶、篆、籀、八分等书体,多构新体,师法颜真卿及魏晋

书风,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其书笔致丰腴肥厚,结体端庄稳健,

风格丰肌秀骨,气宇轩朗。有墨迹《同年帖》《贵宅帖》《土母帖》等传世。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5:4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98230152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陆机平复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陆机平复帖.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陆机平复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