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教学目的:
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
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方法:
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
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
征
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课题导言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
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
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
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有人说,“说
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当然也有人说,
《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
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
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
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生辰五行 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
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
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
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
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
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
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
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
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
天》《胆剑篇》《王昭君》。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
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
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
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
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
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
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
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
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
于崩溃了。
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
残和罪恶。
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
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板书戏剧内容,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过去的矛盾
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见面
现在的矛盾
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拉稀屎是什么原因 、周萍会面
周朴园←→鲁侍萍
冲突
周朴园←→鲁大海
三、研习第一场的第一层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
3、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4、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
明确: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5、在这一层中,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既然要隐瞒,为什么周朴
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
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想矛盾吗?
明确: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前后也
不矛盾。隐瞒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要通过自己的口吻沉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
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怀。
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
二、研读分析
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
会惊
恐万状?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
昭然于天下。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
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田鸡的做法大全 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
地怀念鲁侍萍?
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
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
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
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
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
十分自私的。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
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
鲁家来。”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
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
什么变化?
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关于坚持的名人名言 么?”“谁指使你
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
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
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
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
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
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板书设计:
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
→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
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
视抗议(骨气与尊严)
四、分析第二场的内容
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
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
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
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
容。
板书设计:
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
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从整个戏剧来看,在
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
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
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
资网络地址是什么 本家←→下层劳动人民
资本家←→工人阶级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
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
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香港消费高吗 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2、鲁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
倔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
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
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
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
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
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
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
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
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
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
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
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
了旧社会的黑暗。
板书设计:
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
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
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
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
“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
3、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
敌人在同周朴园的
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
斗争。他义
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
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
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
胁、讹诈、利诱等卑鄙
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反抗精神、坚
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
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四课时
小结:
一、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灵活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方法,让鲁侍萍以叙述别人
故事的口吻,以“回顾”的方式,诉说自己的遭遇,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
罪恶历史;又以鲁大海的控诉,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罪恶的发家史:这样
就把“现在的戏剧”与“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让新旧矛盾,周鲁两家的矛盾、
封建资产阶级与工人、下层劳动人民的矛盾交汇在一起,都集中在一个下午在周朴
园的客厅里展现出来,从而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推动剧情的发展,深刻表现
了主题。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
中。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
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
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
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
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板书设计:
时间→一个下午
结构紧凑集中地点→周朴园的客厅
人物→都集中到周朴园的客厅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请你用剧中的例子说说戏剧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
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
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
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
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
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
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
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
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板书设计:
周朴园→盛气凌人
人物语言个性化鲁侍萍→抑郁平缓
鲁大海→直截了当
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
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照片,
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鲁侍萍)有关窗的习惯,“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
中门”。“很自然地”
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
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汗涔涔”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
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五、完成课后的思考和练习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补充资料:
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宁静的生活 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
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
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
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
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
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
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
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禹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
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
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
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
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
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
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
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
欧与朱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
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禹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
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
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
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他的一些
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重点与难点
1.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历来为人称道,原因就在于人物性格是复杂,立体的。
主要人物周朴园是冷酷无情的资本家,是心狠手辣的吸血鬼。他在众人面前道貌岸
然,庄重严肃,是一个伪君子。但其内心深处,也有一点怀旧之情。他厅堂里的旧
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也不全是故作姿态。他对旧日情人侍萍,多少保留
了一点思念。尤其是他遇有不如意之事,更想借这一点思念之情来
寻求慰藉。但周朴园的本质毕竟还是资本家,所以当侍萍身份明朗之后,他的温情
便烟消云散,立即以严厉冷漠、安抚收买等对付下等人的手段来赶走这个刚才还在
追思怀念的关于梦想的好句 旧时情人。周朴园的心理变化符合其性格特征,所以人物形象才显得真
实可信,有立体感。
鲁侍萍是刚毅正直、备受屈辱的下层劳动妇女。她对周朴园有深仇大恨,所以发誓
不过周家的门。30年后,在鬼使神差般地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不能自己,
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知鲁贵。周朴园怀念旧
情,她也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侍萍毕竟是
侍萍,她控诉周朴园的罪恶,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其主导性
格得到凸现。刚强中偶露软弱,怨恨中稍有温情,这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
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
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3.周朴园与侍萍相认后,围绕着一张支票,周、鲁二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及作用。
当周朴园确认眼前的老太婆就是他当初无情遗弃的侍萍时,非常担心她是由人指使
而来找他的麻烦,当证实没有这学期个人鉴定 回事后,这个封建买办“涣然冰释的意思 双料”资本家就记起了他
一直认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金钱。“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吧!”在他看来,世上的一切都是以金钱为转移的,金钱可以买到一切,金钱可以成
为遮丑布,金钱可以换来良心的安宁,金钱可以弥补罪过。这就是周朴园在签署支
票时的内心活动。一张支票撕开了他层层伪善的面纱,使其冷酷、自私、虚伪的丑
恶嘴脸暴露无遗——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
地位与尊严,至于别人的痛苦,别人的情感乃至死活,他何尝真正放在心上过
呢?!对于侍萍来说,她的一番含而不露、旁敲侧击的话语,并非要得到什么补偿,
只是想使周朴园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已;没想到周朴园竟然如此薄情寡义、卑鄙无耻。
面对周朴园准备用钱来赎罪的言语,她只是报之一笑;这笑中,饱含着强烈的悲哀、
愤怒、蔑视与嘲讽。接过支票后,当即将其撕得粉碎。她同自己的行动,维护了被
压迫者的尊严,显示了劳动者的骨气与人格:“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面对支票的两种态度,显现出矛盾双方尖锐的性格矛盾与戏剧冲突,推动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5:20: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968451519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曹禺原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曹禺原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