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

更新时间:2023-03-20 12:59:29 阅读: 评论:0

我的母亲4-给女儿的生日礼物

清明即事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张继《闾门即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卡蜜儿 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

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

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消失英文 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

迹。(2分)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工商管理论文题目 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

又在杨柳间欢叫。(2分)

(2)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作者商务机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

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对比赏析】:

张诗

注释

即事: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闾(l),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倚闾而望。闾里。闾巷。闾左(秦代居于

里门之左的贫苦百姓)。

汇聚:尾闾(水闾汇聚之处,泄水的处所)。

门闾1.城门与里门。2.宫门。3.指乡里、里巷。4.家门;家庭;门庭。

大概意思:站在门口对眼前事务,情景有感触而作的诗。

【赏析】: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

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

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吴诗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

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

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

“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嘉纳治五郎 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

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

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

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

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不定代词 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

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

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

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反映

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

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初中化学式总表 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

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

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2:5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88369151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明即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明即事.pdf

上一篇:定金合同范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清明即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