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
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课标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是深入理解
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在道
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价值;情境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为方向,引导学生获得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基础的理论常识,运用辩证唯物
的思维方式,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政治素养。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
注意四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公民意识、公民品德、公民常识;
其次是方法的指导,如何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并加以实际运用;再有,
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后就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空心菜怎么炒 观上的方向性治疗慢性咽炎的药 引领,确
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1.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搭建素养培育平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
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
师扮演的角色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
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达到
的核心素养。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
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
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会在一系列
鞭辟入里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了法制观念,
提升了公民素养。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2.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核心素养的
内涵中,非常明确地将人的道德素养置于重要地位,比如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
这些正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底蕴和本色。立德树人是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时代
特点的育人模式,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
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春节习俗的来历 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
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
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
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
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打铁先要自身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
师必须要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
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以德服人,时时为人师表,处处做生表率。
3.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素养培育方向
科学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是正负号怎么打 课堂教学的关键。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
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目标的制定要结
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科目标、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而细致。比
如科学上网这一课时,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本课所涵盖的知
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最终确定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形成对网络、网络交往以及使用网络语言的看法,了
解网络的特点,初步感受网络的两面性。
【能力目标】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提升客观看待问题、辩
证分析问题、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能力,提高安
全防范能力、辨别能力,在网络交往中保护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理性看待网络的意识,初步培养遵守
网络规则的意识,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
会公共生活。三维目标的设定,从表及里,形成的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
体系,学生可以从身边或自己经历的事去理解教材知识,从而树立并形成真正的
技能与素养。
4.回归课堂生活本真,拓展素养培育途径
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
理性的价值体系,回归课堂本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活动。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如何化大眼妆 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
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也是学生自身知识增长、能力提高、
情感升华、全面发展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在学习和活动中的观察、母亲作文500字 思考、参与、
运用,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
力,已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
的社会大课堂,进一守字开头的成语 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的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
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核心素养也随之进一步深化。
总之,学生是充满创造力的群体,相信葡萄籽怎么吃 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的进取。培育
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总结、学习、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艳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
旬,2021,0(10):131-132.
[2]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2020,0(11):92-92.
[3]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
政治课研究,2021,0(2):104-106.
[4]金钊[1].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
版(政治教学),2019,0(3):8-10.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2:5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88288151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学生核心素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学生核心素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