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意象解读
雨乃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传统抒情意象,古代诗人也往往习惯于作雨中行吟。
诗人们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两大类情感模式,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有若
干种小类。
(一)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
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从功利的角度滋生的,缘于雨的“辅时生养”的重要作用。
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把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的雨,称作“甘霖”“甘露”。“甘雨”其
实,雨水无色无味,无所谓甘苦,对雨的“甘”之体验,与其说是一种味觉感受,不如说是
一种心理体验。人们从原始世界开始亿万次重复的祈雨的焦灼和喜悦,凝聚成一种特定的心
理模式——喜雨,雨“甘”则是这种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动的表达。
在喜雨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它道出了积存在
人们心中雨的原初意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找到雨的一般特征。
1、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
之所以“喜雨”,最重要的是应时而降,依时发生。虽然雨不尽是春雨,但却以春雨最
为得时。谚语所谓“春雨贵如油,”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对春雨应时之需、及时而降的艺术概括。春天万物萌发,最需雨露滋润,一夜春雨浇绿群
山旷野,带给人们生存的喜悦和生命的希望。应时而降的春雨成为人们最为企盼的歌吟对象。
它之作为一种生命催化剂的主题意义,因而也就通过像“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样
朴实而自然的诗句,得到了集中的概括。
2、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
我们注意到,在喜雨模式里,人们所吟咏、赞美的雨,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无声地
融入泥士、滋润万物的微风细雨,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从容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
与亮色。微风细雨的这种生命特征,因其“温柔敦厚,”恰恰与中国百姓的精神、心理审美
趋向相吻合,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某种群体人格侧面的艺术写照。
3、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喜雨带给人的总是生机与希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是写实而是绚烂的想象。
在満怀喜悦的对春雨的熟视与耹听中,诗人已联想到经春雨滋润会争相怒放的簇簇花团。这
种充满着诗意的想象,既是诗人即时心境的生动而形象的吐露,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热爱生活,
向往美好的情怀,其中一样闪耀着生命的光泽。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的进步,生活感受与体验的加深,这种初始意义上的雨意义,一
旦进入诗人的情感范围,它就更加不是原先的纯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成为融会
诗人各种不同情感的内涵更为丰富的意象,从而也就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要而言之,发
展、丰富了的雨意又滋生出三种常见的引申意象。即:
第一,它是能洗尽尘世烦恼、慰藉心灵的清新、明秀、空灵的自然之音。如卞之琳的《一
城雨》:
一城雨正在抚慰着你;
你如今皱着眉,望天宇,
一个人枯坐在屋子里,
或是在冷清清的街衢,撑着伞,走向东,走向西。
你总会觉得罢,一城雨
正在轻柔的抚慰着你;
要不然你为甚不言语,
不管你再想起不想起。
“我要上哪儿去,哪儿去?”你看,你真的像着了迷,
出了神,呆听着一城雨。
在这里,“一城雨”被抒情主人公赋予了一种灵性,它可以抚慰寂寞、忧伤的“你”。当
代诗人严阵在《红雨》中也这样写道:“一颗雨点染红一个花骨朵╱一颗雨点染红了一张笑
脸╱三月的雨:红雨啊╱无声地,染红了江南。”雨在此被赋予一种清新、明秀、灵动的品
质,它给不甚如意的人生以无限宽慰。
第二,它是一帆风顺的得意遭际和生活状态的象征符号。宋人黄庭坚有诗曰:“三雨全
淆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又清人诗曰:“儒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透过二
者,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壮志豪情以及在这
种壮志豪情得以实现之时的昂扬洒脱的书生情怀跃然纸上。
第三,它是人生失意及其所伴生的忧郁伤感情怀的心灵寄托。白乐天在《长恨歌》中写
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因了梨花带雨的比喻,在朦胧约的古典意境中,
连杨玉环的忧郁和感伤也显得如此美丽,魅力无穷。此外像戴望舒的名诗《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英雄在中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中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川芎功效 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在这里,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把作者凄迷、怅惘的心情,传达得淋漓尽致,
而其妙意,全出自此“巷”中的“雨”意,可谓摄人魂魄杨贵妃的简介 !这正应了一句古诗,谓“江山惨
淡真如画,烟雨空濛自一奇”--这种带有朦胧婉约意韵的艺术空间的造成,正与中国传统
美学的雾中看花的审美习惯相吻合。宗白华先生说:“风风雨雨,也是造成间隔的条件,一
片烟雨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雨的意象在其中所起到的媒介、点化和濡染的作用,
委实不可小歔。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古而今的诗人们,总是“自移一榻西窗
下,要近丛篁听雨声”,“檐前偏爱枕边听”了。在这里,迷濛烟雨,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
图画,而画中隐隐传来的雨声更是动人的天籁。同时,它也恰恰是人们丰富而多情的心灵的
对象化,是其生活理想、憧憬与追求的生动而形象的写照。唯其如此,诗歌中的雨的意象,
往往带有明丽清秀、洁净晶莹、形神兼备的古典美学风韵。雨的意象,透过诗作中特定的空
间感和时间感,所汇聚的,却是诗人波澜壮阔、斑驳绚香港读研申请条件 丽的情感世界,而且正是它,赋予了
雨的意象以眩目的美丽光环。
(二)诗人的苦雨情感模式
雨造福,但也为祸。在生活中,久雨不绝,洪水泛滥的情景,也曾给人类留下深刻的,
灾难的记忆。在原始神话中,现在的人类总被描绘成洪荒后的遗民。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
“水浩荡而不息”的洪水神话,而造成洪水泛滥的最为直接的祸根,无疑是淋漓不绝的淫雨。
唯其如此,原始神话中既有祈雨的巫术,也有止雨的宗教性礼仪。如果说祈雨意味着拯救与
希望的话,那么止雨仪式则可以折射出另一种意义:绝望与幻灭。这种宗教仪式的循环往复
同样陶铸着诗人对雨这一物象的莲藕汤的功效 另一情感模式--苦雨。
苦雨的初始意象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尔雅》谓“久雨曰苦雨,”“久”是“苦”之因,“苦”为“久”
之果,因此诗人笔下的苦雨总是离不开对“阴云不开”现象中的时间意义的指涉。如《诗经》
中有一首诗曰:“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动物作文评语 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轮而载,将佰予助”。因为
阴雨连天而使道路损坏,车子就容易陷住。假如我们把诗中“车”“轮”都看作是人生的象
征,那么“阴雨”连绵,当然也就成为了苦难之“源”。人生的“窘”境,竟与“雨”有了
这样一种割不断的内在联系,这实在是很可恶的事。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如李颀的描写:“长风吹林雨堕瓦。”这虽然是借以描写音乐,
但因比喻本身便非常具有画面感和真实感,于是读来仍然让人心惧。李东阳的《风雨叹》更
是让人心惊,诗曰:“山豗谷汹猛虎嗥,万木尽拔乘波涛。州沉岛没无所逃,顷刻性命轻鸿
毛。”在无情而暴戾的“雨”面前,生游记300字 命如草芥,人的渺小和脆弱,令人心惊动魄。这种苦
雨的焦叹给人以世界末日将临的恐惧感。诗人描绘狂风暴雨摧杨拔李、水漫原野、鱼龙出没
的情形,使人联想到原始生民在洪水面前的悲惨命运,先民对洪水的惊恐和惧怕心理,借助
与“喜雨”模式中截然相反的情形再度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雨的意象中的另一个意蕴的层
面。
而上述这种“凄风苦雨”一旦与诗人的愁苦心境相遇,它就成为一种悲凉无奈的符号,
可以代表或涵盖诸如乡愁的浓重,理想的破灭,仕途的坎坷,前途的无望等种种社会情感和
精神现象,而雨的意象的底蕴,由此也就同样变得更加丰富、复杂、斑驳和陆离。
经过考察,我们认为“苦雨”模饼丝的做法 式中雨的引申意象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即:第一,以
雨的阻隔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幻灭感,愁苦心境。因雨而生的愁苦,常常意味着、伴随着
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如: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唐.戒昱《云安阻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温庭筠《咸阳值雨》)
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濛濛隔断桥。
(陆游《书怀》)
吟雨诗中常常用到的“隔”字,所表示的,是空间形式上的一种限制和障碍,而其主体
心理形式,则呈献为幻灭与迷茫,其中的“雨中断桥”是最具有启示性的状态意象。“断桥”
揭示的路途不通、前程渺茫就意味着绝望与破灭。比如陆游的“烟雨濛濛隔断桥,”其忧患
情怀,无疑已经超越了对某具体场景的指涉,而具有了涵盖某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现实--人
生中理想的破灭、进退无路的悲哀。唯其如此,“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
肠。”从元人张鸣善的慨叹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带有普遍性的特定情感。但当然,它也暗
含了人们渴望拯救的求助欲念。第二、以冷雨萧萧来传达诗人的凄凉漂泊之感。“萧萧”意
味着寒冷与凄凉,而在诗人笔下的雨的冷暖常常不是或不仅仅只是温度意义上的处在的感
觉,而是或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现。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到“寒雨”“冷雨”“凉雨”,
往往喻示着内心的抑郁与悲凉、矛盾与痛苦。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着广阔而深邃
的心灵抒情空间。如:
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文天祥《翠玉楼》)
万叶秋心孤馆梦积极进取 ,一灯夜雨故乡心。
(宋.汪元量《酬王昭仪》)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明.袁凯《客中夜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0:3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79463388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雨仕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雨仕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