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业

更新时间:2023-03-20 04:40:36 阅读: 评论:0

中国少年先锋队官网-竹子手工

世界农业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最大的瀑布诗句)

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一、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不可

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态系统物质的供应者和能量的调节者。正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

第(WilliamPetty,1623~1687)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2003年,世界上土地总面积为130.64亿公顷,其中,耕地14.04

亿公顷,占10.5%;牧场34.85亿公顷,占26.0%。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为30.85亿公顷,

非洲次之,为29.78亿公顷,欧洲22.60亿公顷,北美和中美洲为21.37亿公顷,南美洲17.55亿公顷,大

洋洲为8.49亿公顷。

土地的利用方式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耕地、牧场、森林及其它用地等。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

前3类。由于各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以及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有很大差异:非洲由于气候干旱及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即5.5%用作耕地,牧场和森林

所占比重也不高;亚洲因受青藏高原及中亚、西亚干旱或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的

比重仅为18.6%;欧洲由于地势相对低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的耕地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

达63%左右;南美洲森林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高达50.5%;大洋洲牧场占土地总面积的50.7%;北美

洲及中美洲的土地利用状浪花图片 况与世界平均水平较为接近。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以耕地资源为中心的农业资源在全球分布很不平衡,这是世界土地资源数量分布方面的重要特征之一。

1995年,全球可耕地面积约为13.6亿公顷,约占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0.4%。世界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

衡,其表现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从耕地面积在各洲及各种类型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为4.99亿公顷,占世界

耕地面积的36.6%;欧洲次之,为2.96亿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22.0%;北美和中美洲为2.61亿公顷,

占世界的19.2%;非洲为1.7亿公顷,占12.7%;大洋洲为0.50亿公顷。发展中国家拥有耕地约为9.50

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52.9%;发达国家拥有耕地约为6.41亿公顷,占世界耕地的47.1%。

(2)从各地区、各种类型国家的耕地面积占该地区(国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看,比例最高的是欧

洲,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3.4%;亚洲次之,占其土地总面积的18.6%;第三位是北美和中美洲,占其

土地总面积的1主持稿怎么写 2.2%。发展中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9.5%,发达国家的耕地占其土地梦见坟墓是什么预兆 总面积的

11.7%。这一比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和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情况。

比例较高,说明该地区农业较为发达,国土面积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部分较多,该地区较适宜进行农业生产。

3.世界耕地面积的增长情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在1966~1995年间,世界耕地面积扩大了

8,157.5万公顷,年均增长0.22%。但是,耕地面积的增减情况在时间和地区上是不均衡的。随着时间变化,

耕地面积的增长幅度在缩小。发达国家的耕地面积在1986~1995年间呈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耕地面积

增幅在逐渐减缓;从各洲的增长情况来看,非洲和南美洲的增幅在减少,亚洲的增幅在加大,特别是亚洲的

一些发展中国家,其耕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大。北美和中美洲出现负增长。欧洲在1986~1995年间耕地面积

增长较快;从不同类型国家的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人口数量较多,

需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总产量;而发达国家采用集约化农作方式,农业技术水平及机械化程度普

遍较高,平均单位农业劳动力的粮食产量比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并且一般人口较少,因此粮食总需求量不

高,无需扩大耕地面积,一些产粮大国,如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还不得不采取休耕、轮作等方式限制

粮食产量的增加,因而耕地面积在这些国家不可能继续扩大,但具有一定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

二、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

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从整个世界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科技革命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农

业机械化、良种化、化学化和工厂化的推进,世界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都有很大增长。全球谷物产

量已从1946年的5.33亿吨增加到1990年的19.55亿吨。其间虽然个别年份有所波动,但总的来看呈上升

趋势。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主要粮食产区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等影响下,世界粮食生产

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95年的产量未能达到1990年的水平。由此可见,世界粮食产量并未随世界人

口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从而使世界人均谷物占有量由1985年的381公斤下降到1995年的333公斤,

并使世界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价格接连上涨。为了缓解此种局面,从1996年开始,欧盟与美国纷纷调整农

业政策,通过放松对农业生产的管制,削减土地休耕面积等,以增加粮食产量。2004年,世界谷物产量达

到22.52亿吨(参见表4--4)。

表4—4世界谷物产量变动情况单位:亿吨

年份谷物产量年份谷物产量

19个人培训总结 558.21198518.31

19609.63199019.55

196510.26199519.02

197012.14200020.60

197513.78200320.79

198015.65200422.52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世界各国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差别极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从1966年的205公斤提高到

2003年的238公斤,非洲国家人均粮食拥有量仅为100公斤,有些国家甚至只有几十公斤;发达国家人均

粮食拥有量由1966年的569公斤提高到2003年的700公斤。2003年占全球总人口不足1/5的发达国家,

粮食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41%。其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丹麦、匈牙利等国人均粮食拥有量均

超过1000公斤,最多的是澳大利亚,其人均拥有量近2000公斤。

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状况

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作物。而粮食作物又以谷物为主,其它薯类和豆类所占比重较小。

因此,人们通常用谷物产量和贸易量代替世界粮食产量和贸易量。从各大洲看,世界粮食生产主要分布在亚

洲、北美洲和欧洲,这三大洲的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

1999年,这三大洲的粮食收获面积为53,525.6万公顷,占全球粮食收获面积的79.0%,三大洲的粮食产量

合计为182,013.7万吨,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88.3%。从世界各国来看,一般来说,凡土地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都是粮食生产大国,2000年,这三个国家的粮食

产量合计为98,89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8.3%。其中,占全世界人口不足5%的美国,其粮食产量占世

界粮食总产量的16.8%。

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它们是粮食作物中的大宗产品,是人类日常消费最多的农产品,在

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小麦。小麦居农作物之首,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除南极外的世界各地都有种植。2003

年,全球小麦产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26.8%。小麦产地主要分布在北纬27~57度和南纬25~40度的温带、

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河谷地带和海拔在200~1,500米地势较为平坦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地区有:中

国的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北美中部的小麦带,独联体各国温带草原区的黑土带,澳大利亚和印度的亚热带

与热带草原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这世界5大小麦生产国的小麦产量分别为9133.0

万吨、7206.0万吨、5873.8万吨、4541.3万吨和3970.5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62713.1万吨)的

14.6%、11.5%、9.4%、7.2%和6.3%。

(2)水稻。水稻在农作物中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是小麦播种面积的2/3,2003年全球稻米产量占全

球粮食总产量的28.4%。水稻为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其产地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地带,特

别是该气候带的大江、大河三角洲、冲击平原和沿海平原,如中国、印度、东南亚各国,其次是墨西哥湾沿

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以及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热带非洲和地中海地区等。2004年,中国、印度、印

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这4大稻谷生产国的稻谷产量分别为17743.4万吨、12900.0万吨、5434.0万吨和3

791.0万吨,分别占世界稻谷总产量(60575.9万吨)的29.3%、21.3%、9.0%和6.3%。

(3)玉米。玉米是第三大农作物,用途以饲料为主。随着饲料需求的增加,玉米生产增长迅猛。2003年

全球玉米产袁枚 量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0.7%。玉米对气候的要求不很高,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很广,除大

洋州外,世界各大洲的夏季高温多雨地区多有种植。玉米的主要产地是北美洲、中国及欧洲。美国素有“世

界玉米王国”之称。2004年,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法国这5大玉米生产国的玉米产量分别为29991.7

万吨、13216.0万吨、4186.4万吨、2000.0万吨和1639.1万吨,分别占世界玉米总产量(72137.9万

吨)的41.6%、18.3%、5.8%、2.8%和2.3%。

三、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森林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地球不能没有森林。

人类生活的大气环境中,60%的氧气来自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叶”。全球森林每年可以吸收1,600亿吨二

氧化碳气体。森林是生命的宝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组成结构最复杂、物质资源最丰富的生态

系统,它也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生物基因库,水、碳、养分及能源储存调节库,对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养护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旱

涝灾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森林可分为郁闭林、疏林地和灌木林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0年的统计,世界森林面积为38.69亿

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大约有13%的森林分布在温带,有52%分布在热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

的《2005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显示,2000年,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库克群岛,高达95.7%,其次

为苏里南,为90.5%,所罗门群岛为88.8%,加蓬为84.7%,巴哈马为84.1%,文莱为83.9%,圭亚那为

78.5%,帕劳为76.1%,芬兰为72.0%,朝鲜为68.2%。

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主要是人烟稀少的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在

北半球居住着全球75%的人口,集中了95%以上的针叶林、90%的温带阔叶林和90%以上的工业用材林;

南半球森林较少。世界上有四大主要森林分布地区:一是亚马孙河流域热带原始森林区。雷丸胶囊 这是专升本考试题 世界上最大的

未开发的热带林区,其面积约有27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45%;二是刚果河流域热带原始林

区。面积仅次于亚马孙河流域热带原始森林区;三是亚欧大陆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寒温

带针叶林区;四是北美洲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

2.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与贸易

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生产部门,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不仅可以

改变人们的食物构成,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能够促进整个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扩大出口等。

战后,随着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产品的产量也相应得到同步增长。由于

发达国家的粮食供应远远超过其对粮食直接消费的需求,因而有着充裕的土地用来发展畜牧业所需要的饲料

粮及牧草的生产。因此,从世界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几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巴西、阿根廷)以外,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大小,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居民的营养水平。2004年,

世界肉类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美国、巴西、德国、法国等;牛奶的主要生产国为印度、美国、俄罗斯、巴

基斯坦、德国等;蛋类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等(参见表4--5)。

表4—5世界部分国家主要畜产品产量(2004年)单位:万吨

国家蛋类国家肉类国家牛奶

中国

2843

中国

7443

印度

9200

美国

529

美国

3889

美国

7747

日本

247

巴西

1992

俄罗斯

3216

俄罗斯

201

德国

680

巴基斯坦

2862

墨西哥

191

法国

631

德国

2815

印度

189

印度

603

法国

2518

巴西

162

西班牙

556

巴西

2346

法国

101

墨西哥

504

中国

2291

德国

80

俄罗斯

482

英国

1460

土耳其

79

加拿大

455

乌克兰

1374

世界总计

6313

世界总计

24173

世界总计

61853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年鉴2005/2006》,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6年1月第1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畜牧业产品产量的增加,其贸易量也不断增长。发达国家为净出口国,

发展中国家为净进口国。在畜产品的出口国中,荷兰、澳大利亚、中国是肉、蛋、奶、羊毛4种主要畜产

品中3种以上出口的国家。美国、法国有2、3种畜产品出口;在畜产品的进口国中,日本、意大利是上述

4种主要畜产品全部进口的国家。德国、俄罗斯是肉类的主要进口国。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

经济作物是指除粮食以外的重要农作物,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粮食作物。除棉

花、甜菜、大豆以外,世界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输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作物的种类繁多。在此仅介绍一下棉花、大豆和茶叶这3种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情况。

(1)棉花。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并在医疗、化工、国防工业等方面有重要用途。棉花是亚热

带作物,主要产于北纬20~40度之间的地区。世界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4个地区:一是亚洲成都廉租房 中部、东部和

东南部地区。这里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二是北美洲南部地区。其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4左右;三是非洲东北部地区。其长绒棉的产量占世界长绒棉总产量的80%;四是拉丁美洲地区。1970

年,全球棉花产量为1,173万吨,1991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达2061万吨,2003年为2035万吨。2004

年,世界籽棉产量最多的4个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和巴基斯坦,分别为900万吨、540万吨、528

万吨和310万吨,这4国产量之和占世界籽棉总产量的65.3%。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棉花出口量最大的国

家,其出口量经常占到世界棉花出口量的20%~30%。此外,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也

是棉花的主要出口国。1995年,世界棉花共出口687.66万吨,其中,美国出口206.8万吨,占世界总出

口量的30%。棉花的主要进口国有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

(2)大豆。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同时又是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

界大豆产量不断增长,由1970年的4654.3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9144.3万吨。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

植大豆,但播种面积广、产量大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大豆产量骤增,到

80年代初曾占世界总产量的70%,2004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7%;巴西自1950年起种植大豆,并看

准国际市场,迅速扩大其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2004年,其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5%,居世界第二

位;阿根廷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0%,居世界第三位;中国曾是生产大豆最多的国家,但2003年产

量仅9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0.7%,居第四位。此外,生产大豆较多的国家还有印度、巴拉圭、加拿

大、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等。大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畅销的农产品之一。世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是巴西、

美国、中国、阿根廷等;进口国主要是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

(3)茶叶。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饮料之一。茶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比较广泛,其范围在北纬42度以

南至南纬33度以北广大低纬度地区,有40多个国家种植。主要产茶国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

和土耳其等。2000年,全球共产茶叶299万吨,上述5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1.6%。印度是世界上生

产茶叶最多的国家,也是茶叶出口量最大的国家,2000年生产茶叶75万吨;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如今

茶园面积仍占世界的46%,但茶叶产量却被印度超过,2000年产量为68万吨,出口创汇也远不如印度,

近10年来一直徘徊在3亿美元左右;斯里兰卡2000年产量为29万吨,其90%以上的茶叶用于出口;肯

尼亚也是茶叶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英国、俄罗斯、美国是重要的茶叶进口国。世界上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多的

国家当属英国,其人均年消费茶叶在2公斤以上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4:4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58436151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世界农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世界农业.pdf

上一篇:捣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世界农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