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理方位
亲属称谓代词
身体疾病医疗
房舍用品
服饰饮食
农工学商
动物植物
交往动作
性质状态副词
熟语部分
谚语
气象
农工商贸医时令
事理修养社会生活
歇后语
农工商贸医时令
事理修养社会生活
俚语
亲属称谓代词
动物
交往
性质状态
惯用语
农工商贸医时令
事理修养社会生活
格言
[方言熟语的典故与传说]
泰兴的“杲昃”与“东西”
“油杀鬼”的故事
“耳边风”的出处
“五二六三”的传说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在泰兴人民文化生活中,方言和熟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真实反映了泰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表
现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它绚丽丰盈,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它是泰兴人民宝贵的口头遗产,具有一定的文学史、
文化史、民俗史的参考价值,能使人们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感情的熏陶,具有显著的教育、激励和警世的作用。图片查询
泰兴方言熟语是泰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兴人民精神情感的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笔宝贵的财富正悄悄隐
入历史的记忆。如不加以搜集整理,必将逐渐失传和消亡。我市黄桥镇退休干部吕耕樵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方言熟语
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搜集,参阅了许多史籍辞书,精心编著出一本二十万字的《泰兴方言熟语拾零》,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
版发行。本网现辑录部分方言词汇和常用熟语,与广大读者共享。
作者吕耕樵简介
吕耕樵,又名庚乔,1945年9月出生,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人。1959年至1962年读初中,后自学中文大专毕业。做
过农民、农村基层干部、民办教师、中心小学校长、文化站长、党委秘书;1984年起任文教助理等职。日常以书为伴,视
读书为人生乐事,曾手抄《红楼梦》、《三国演义》,编著出版《泰兴方言熟语拾零》,担任《泰兴人文》一书副主编等。
现为泰兴市文学协会会员,经常采风于民间,自诩为“传承民间文化的使者”。
方言词汇部分
泰兴境内的方言都属汉语北方官话的江淮官话泰如片,处于广袤的官话方言区的最南缘(与泰兴一河之隔的靖江市
则属吴方言区),介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汇处,有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和文化、语言应用等外部特征。从历
史上看,泰兴方言多与北方方言相通,又有吴方言为基础,南北兼有,新旧交织,虽有人际交流,通婚迁徙等诸多因素异致
的变化,但总体说影响不大。泰兴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略有地域差异。根思、刘陈、溪桥、新街、河失等乡镇区别于泰
兴、黄桥两镇,被县城人称之为“乡下话”,当地人称为“老龙河话”或“咬舌子音”;黄桥以东(古溪除外)地区的泰兴
话杂有一些如皋、海安话的特点,被称为“东乡话”;泰兴西南的蒋华、七圩等镇的泰兴话与县城有别,被称为“洲上
话”;泰兴东北角的古溪镇语音既与“乡下话”有别,也与“县城话”有别。
天时地理方位
辰光(时间、时光)
早更头家(大清早天蒙蒙亮的时候,拂晓)
八大老早(很早)
晏(晚、迟)
早起(早晨)
小日中(接近中午)
日中(中午;又有“中饭”之意,例:快点家来吃日中)
老日中(中午偏后)
晚茶时辰(中、晚饭之间吃小餐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钟)
掸散暗(黄昏前)
黄昏头(黄昏)
夜上(夜里,天黑以后)
新近头里(春节至元宵节期间)
清明脚下(清明节左右。另有“端午脚下”、“月半脚下”等说法)
腊月黄天(腊月)
年脚下(临近春节)
初头形容慌张的成语 家(农历每月初的几天)
先子(前天)
昨朝(昨天)
今朝(今天,“今”读成“根”音)
明朝(明天)
后朝(后天)
期朝(以后,将来)
朝日家(往日,也作“朝朝家”)
才将(刚才)
几时(什么时候)
亮星(有月亮的夜里)
暗星(没有月光的夜里)
变天(阴天)
天作变(天要下雨)
丢点(开始下雨)
住点(雨止)
烹毛雨(小雨飘落)
起水(发大水)
热和(暖和)
三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夏至与立秋期间)
三九(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冬至后第19天至第27天)
扫竹星(扫帚星,即彗星,喻会带来坏运气的人)
一伏时(一天一夜的时间)
平常三四(平时)
打春(立春)
高头(上面。例:把电话号码写来格个高头。也称“高上”)
口头(靠近外头的地方)
特特顶上(最高处)
特特底下(最低处)
半虚空(空中,上下不着的悬n空处)
家边邻舍家(左右邻居)
旮旯(角落。因音义皆同,现多写成“角落”,会意字,意为9个太阳才能照到的地方。地方
小,且偏僻也称“角落头”、“隔落头”)
格(指示代词。泰兴人口语中广泛运用,作“这”字讲。如“格歇个”,即这个时候)
什的(什么)
哪歇个(什么时候)
那块(那里)
打从(就从、自从)
来巴点(靠近一点,往这儿来一点)
门碰下(门里隐蔽处)
生来落头(陌生处,以前没有到过的地方)
四转转儿(四周围)
亲属称谓代词
老爹(祖父、爷爷)
奶奶(祖母)
爹爹(老子、父亲)
大大(伯父)
牙牙(音。叔叔)
大妈(伯母)
二妈(二伯母)
拜拜(音。姑母)
姑爹(姑母的丈夫)
姨老爹(父亲的姨父)
姨奶奶(父亲的姨母)
婆老爹(外祖父)
婆奶奶(外祖母)
舅老爹(父亲的舅舅)
舅奶奶(父亲的舅母)
舅子(妻子的兄、弟)
亲翁(子女爱人的父亲)
亲家母(子女爱人的母亲)
你叫(音。你们)
我叫(音。我们)
私家(自己)
上人(长辈)
下人(晚辈)
尾子老倌儿(最后一个小孩)
半边人(寡妇的旧称)
半桩子(青少年)
半世(傻里傻气者)
毛头小伙子(男青年)
大老倌(旧指有身份有地位者)
老古板(旧指墨守成规、拘谨守旧者)
扒儿手(扒手,小偷。另有“三只手”一说)
小伙(男孩)
现世宝(对不肖子弟的贬称)
侉儿宝(傻里傻气,办事粗糙,说话不经思维的人)
晚老子(继父)
晚娘(继母)
八败命(迷信,指给人带来厄运命相的人)
败家小(也称“败家子”,挥霍无度、不务正业的子弟)
裁衣(民间称为人缝制衣服者)
馋猫儿(喻好吃的人。另有“馋猫生”一说)
吃百家饭的(指为许多人家服务的手艺人)
二流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过来人(指有切身经验,曾经历若干事情、事件的人,年龄相对大一些)
和事佬(无原则地调解纠纷的人)
大肚子(孕妇)
毛脚女婿(女方对已定婚而未婚男子的俗称。《沪谚外编》:“尚未结婚,而上岳父之门
者”)
男将(丈夫;成年男人。也称男客。)
女将(已婚女人,也称女客)
内当家(指妻子)
旁人(别人)
轻骨头(轻佻,举止不庄重者。《沪谚外编》:“走进市镇人,惹起浮头浪子轻骨头”)
人物头子(拔尖的人;大干部)
人王(称王称霸的人)
讨丫头(旧时指女佣)
头家(老板;带头人。例:他是格些匠人的头家)
相好的(泛指情人,相交甚密者)
相公(对男青年的尊称)
伢儿(小孩)
老头子(对年尊男子的称呼)
迂夫子(迂腐的读书人。引申为办事不爽利、经常拖沓不果决的人)
中人(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格个(这个)
杲昃(东西)
身体疾病医疗
脑勺子(后脑勺)
太阳堂(太阳穴)
眼睛泡子(上眼皮)
握筋(音。面颊)
继手(音。左手)
指掐篷子(指甲顶)
算盘珠子(脊椎骨)
二道毛(女子齐耳短发)
双箍子眼睛(双眼皮)
膝头盘子(膝盖)
肋心骨(肋骨)
脚底板(脚底)
脚腕子(脚踝)
不安逸(不舒服)
麻雀瘟(霍乱)
花头(瘌头)
讲较(音。疾病)
对鸡子眼(内斜视眼)
屁瘘(肛门瘘管,引喻事故、问题等)
打摆子(疟疾)
脚子(瘸子)
出痧子(出麻疹)
作气(生闷气)
雀盲眼(夜盲症。鸟雀夜晚一般不能视物、故称)
洗三(民俗,胎儿出生三天洗澡,称为“洗三”)
害伢儿(妊娠反应)
二寸半(嘴的别称)
眼睛泡子(上眼皮)
羊儿疯(癫痫病)
搭背(背上部生的一种痛疽)
齉鼻子(有鼻疾,说话声音不清)
雀黄斑(面部雀斑)
油皮(表皮,皮肤的表层)
嘴颌子(嘴唇)
霍泡(起泡)
房舍用品
踏步(楼梯、台阶)
塌披(正房左右依山墙的斜顶小屋。也称“披”)
明瓦(房屋天窗上的玻璃)
爬爬(音。又矮又小的凳)
马子(马桶。用于大小便的有盖的木桶)
酱磕子(音,斗笠。又称“斗篷”)
踏板(床前的踏脚板,用于防潮、放鞋等)
木亮子(音。挑水的木桶。用于提水的曰“提木亮”)
独凳(只供一人坐的高凳)
釜冠(锅盖)
笿子(篮子)
暴灰(草木灰)
绞布(抹布)
把儿(洗锅刷碗的用具)
飘锨(木质结构的大铁铲)
晚子(音,木制带柄的舀水器具)
汤罐(安置在灶上的热水罐)
箸笼(装筷子的小竹笼)
火叉(拨火棍,形似“丫”。亦称火杖)
骨什(物的贬称)
手捏子(又称“手方儿”。手帕)
舞槛(门槛)
端子(旧时舀油、酒的有衡器功用的器具)
擀面杖(擀gn,擀面条用的光滑的短木棍儿)
骨牌杌子(一种供单人坐的面呈长方形的坐凳)
煆笠子(在锅内蒸饭菜用的竹制器具)
烘篮(一种罩在火盆外的无底竹笼子,用来烘干尿布、衣服等)
划子(小船。《正字通》:“俗呼小船为划子”)
攉掀(罱泥用的一种工具)
碌碡(“碌碡”音lizhu,碾场的一种农具,石质。俗云:街上人认不得乡下的碌碡,睏
球)
水烟袋子(铜质等金属品制成的吸水烟的烟具)
榫头(榫,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接处的部分)
台子(桌子)
淘箩(竹丝编成的用于淘米等的小竹篮)
笤竹(笤tio,扫帚。多用已脱粒的高粱穗子扎成。户外则用“扫竹”,用竹筱子扎成。)
罩子灯(照明用的油灯,上有玻璃罩,现已少见)
服饰饮食
大褂子(长衫)
衬褂子(衬衣)
加布衫(罩衫)
紧身子(棉袄)
走鞋(单布鞋)
钉鞋(旧时的一种雨鞋)
毛窝子(蒲草编制的鞋)
小褂裤(衬衣衬裤;单衣)
加褂子(罩衫。也称“大褂子”)
裈裤头子(短裤。《急就篇》:“合裆谓之裈,最近身者也”)
满裆裤(不开口的裤子,跟开裆裤相对)
套裤(套在衬裤外的只有裤腿的御寒棉裤)
套鞋(雨鞋)
毛焐子(带有芦花的高帮草鞋)
毛衫子(婴儿穿的不缝边的贴身内衣,多为大红色)
头绳(毛线。《白毛女》:“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女儿扎起来”)
早茶(早饭)
晚茶(中饭后、晚饭前的一顿饭)
小夜饭(半夜左右的夜餐)
酸饭(菜饭,也称“打架饭”)
酸粥(菜粥,也称咸泡饭)
扠面(没有浇头的面条)
酸汤面(菜面)
扁食(大馄饨)
肚子(馅心)
冷面(有浇头、用冷开水冷却过的面,凉面)
粯子(大麦或元麦磨成的粉。《通州直隶州志》;“粯子,碎麦仁也。”)
麻花腰儿(一种油炸食品)
油炸鬼(油条)
焦米肺间质改变 悉(炒面)
黄桥烧饼(黄桥地区的烤制面饼,有多个品种)
卷子(馒头、发糕)
淡叽挖撒的(谓菜肴淡而无味)
脂油(猪板油)
戳豆腐(将豆腐捣碎加麻油、酱油、蒜泥等生食之,称“戳豆腐”)
薄稀汤(过稀的粥)
扁团(用荞麦面做成的扁圆形的内有馅的特色食品。冬至日家家必备)
打腰站(腹饥小食)
倒头饭(停丧中放于死者脚边的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
复烧饼(在薄薄的面皮上洒上一层美味可口的馅儿,对折复合后放在油锅中煎熟。故名)
供菜豆(供死者的饭菜。多作骂人吃饭的话)
过桥(吃。特指饮酒后吃菜)
卷子面(挂面)
香菜(芫荽ynsu,一年生草本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 植物。嫩茎叶可调味)
涨烧饼(发面烧饼。传统特色食品)
烧腊(卤制肉食品)
索粉(粉丝)
农工学商
水码墩儿(水码头)
粽箬(裹粽子的苇叶)
泥垈头(土块)
圩子(低洼地方防水护田的堤岸,也称“圩岸”)
荒货(破烂)
鱼秧子(鱼苗)
糟坊(制酒的作坊)
碾坊(碾米的作坊)
书房(学校)
吃食店(饮食店)
茶(开)水炉子(供应开水的店铺也称“老虎灶”)
塘子(浴室,也称“洋塘子、洗澡塘子)
剃头店(理发店)
酱园店(销售酱油、酱菜等酱制品的商店)
角子(硬币)
糖担子(货郎)
动物植物
儿狗(公狗)
草狗(母狗)
长妈猪子(未骟过的母猪,简称为“长妈”)
子猪(骟过的猪)
叫驴(公驴)
草驴(母驴)
打雄(禽鸟交配)
鲫壳子(鲫鱼)
黏滑子(鲇鱼)
鳅滑子(泥鳅)
河歪(蚌,也称为“歪子”、“歪歪”)
田鸡(青蛙,也称为“水鸡”)
蛤蟆乌子(蝌蚪群)
扁螂(臭虫)
土狗子(蝼蛄)
粘滑虫(蜒蚰)
色蛋(受精的蛋)
和蟮(蚯蚓)
癞宝(蟾蜍)
癞鸽子(蛙的一种,体型小,灰褐色,鸣叫似鸽声)
老鸹(乌鸦)
虮子(虱子的蚤卵)。
灶鸡子(偷油婆。多于晚间活动于灶上的小昆虫,头小,触须细长,背部隆起,后肢长大,善
于跳跃)
蚱螂(螳螂)
进木(杉木)
齐草(小麦秸秆)
洋番芋(马铃薯)
蜢虫子(小飞虫)
百脚(蜈蚣)
番瓜(南瓜)
番芋(甘薯,山芋)
虼蚤(跳蚤)
鬼麦(有黑穗病的麦)
萝卜缨子(萝卜叶子)
交往动作
辩白(诡辩)
皮脸(小儿调皮)
舞鬼(背后搞鬼)
讲经(讲理、争论,谈家常)
淡话(搬弄是非的话、闲话)
理直(治理)
掯(按、压;卡;扣;刁难)
眼热(羡慕、眼红)
谎子(说谎)
画招(认错)
虚邀(虚情假意的邀请别人)
关会(叮嘱)
照会(告诉)
火笃酸粥(讲话罗嗦)
扯经(闲谈)
扒灰(翁媳私通)
剔破(分析解释道理,使当事者明白)
把人家(女孩出嫁)
百搭(麻将等牌中与其他牌都能搭配的牌。喻指办事老成油滑,能与各种人相处者。贬义)
变鬼(故意装腔作势)
不作兴(不应该、不许可、不可以)
岔嘴(插话,多嘴多舌)
岔气(节外生枝)
促掐(阴险、刁枭,以手段捉弄人,使之上当。贬义。)
打瞌目充(打瞌睡。困极小睡)
打佮(佮g。劝说,动员)
犯犟(小孩调皮;用具、机器出毛病;事情遇到波折。又作“犯腔”)
风凉话(不负责任的冷言冷语;顺水推舟的语言)
俯就(将就,迁就。俯,弯腰向下,俯身,含有将就不计较之意)
告诵(告诉)
光火(发火)
过(传染;洗过后用清水漂冲。饭后饮汤称过口。)
过世(去世)
嚎丧(同“号丧”,大哭)
猴躁(着急,烦躁)
鹘突(喻人头脑不清,办事糊涂。《康熙字典》:谓“糊涂”的另一种说法,也作“忽突”)
惶相(不给面子,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甚至当面驳回)
诨名(绰号,外号)
伙家(合伙办事者;长辈对晚辈、平辈中年长者对年龄小于自己的人亲切的称呼)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环境或去做不愿做的事)
犟嘴(回嘴,狡辩)
解手(排泄大小便)
老三老四(倚老卖老,不谦虚,言谈举止跟年龄不相称)
五二六三(指干不正当的事情,多指男女关系不正常,有“吾儿禄山”隐义)
没下巴(说话不负责任,胡吹乱扯)
眯麻(动作迟缓,办事拖沓)
拿窍(掌握窍门不办能办的事,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拿魂(抓住关键;起举足轻重作用)
马屁精(讨好谄媚,溜须奉承的人)
肉头(不善圆通;态度生硬,叫人感到不舒服)
三花脸(戏曲行当中的丑角。喻人调皮,面部表情变化不定)
煞辣(说话、办事干脆果断,泼辣;雷厉风行)
神智无知(糊里糊涂,头脑不清醒)
淌猫儿汁(淌眼泪)
捅(移位,移动,挪动。例:把桌子捅下子)
煨猪头(打鼾,打呼噜的戏称)
忤逆(不孝顺父母长辈)
下勾子(暗中设置障碍,乘人不备,使人绊倒)
小不下来(泰兴近年新增流行语。喻:贪大求洋、好高骛远、耍气派等意)
血不归经(经:经络。骂人语,喻说话办事不上正道,为人所不欢迎)
挜(强以物与人。例:我饱了,你不要挜我)
仰老巴(人向后仰下)
咬舌子(说话结巴,口齿不清者)
凿骨子(用食指和中指弯曲起来敲击别人头部)。
猛一冲(突然,仓猝间)
当着不着(应该说的不说,应该做的不做)
勒嗓子(大喊大叫)
嘴泼(不挑食,反之为嘴刁。例:嘴泼身肥)
打等(停留)
向呆(发呆)
带夜作(熬夜工作)
做痛(接吻)
撅(翘起;折断)
登(音。投掷、扔、舍弃)
性质状态副词
格正(一本正经、正规)
刷刮(麻利。另有“熟滑”一说)
不治事(不懂事理、无能)
半吊子(不学无术)
八成帐(大概、差不多)
参商(shenshang参星和商星。参星在西,商星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喻彼此对立,
不和睦;亲友隔绝,不相往来;双方吵架,闹纠纷。)
蛮不浪(蛮不讲理)
没得(没有)
没答煞(喻人无自知之明,不知廉耻。贬义)
贩化(灵活,鬼点子多。多作贬义)
点点儿(数量极少)
干驳驳(极干)
方方(正在,读成去声,如:他方方在骂人呢)
回回(经常,每次,多次)
等等的(即将)
海海老儿(一共)
海该(总共。也有“哈马郎当”、“一塌刮子”的说法)
怕的(表示估计,也许)
成荒(音,大约、也许、可能)
脾家(脾气)
鬼(小气,过于吝啬)
搅三牵四(乱七八糟,理不清头绪)
昏头六十四(昏头昏脑的样子)
小家寒气的(小家子气,不大方)
粗巴拉哈的(很粗糙,不细腻)
家儿老小(全家老少)
窝里鸡(一伙,一帮子;同党,同伙)
昂武(昂。向上昂首;武,威武。谓张牙舞爪,厉害,嚣张之意)
马盖子(小孩剃去顶发、四周留短发的发型俗称)
剥兔子(酒醉呕吐)
打讶声(表示惊讶、不满,不立即回答状)
带啊身上(怀孕)
临辰待月(即将分娩)
昂烟(冒烟)
巴巴的(特地;既然。例:他巴巴的来找我,就不要惶他)
棒头人儿戏(木偶戏)
直笔笔(笔直的,一点也不弯)
波斯献宝(故意炫耀,张扬。也有写作“窝势显宝”的。波斯人善识宝,常来华献宝,炫耀其
本史努比的图片 领及其宝之贵。此话泰兴常用。历史上的波斯,即今伊朗)
不菲(很多,相当多)
草鸡毛(差劲,不能登大雅之堂)
搭浆(做事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虚言搪塞,物品质次量少,掺水份)
大呼隆(形式上轰轰烈烈,而不注重实际效果)
大约摸(大约)
点儿眼儿(很少的一点点)
吊儿郎当(生活散漫,不守规矩)
笃实(忠厚老实;实在)
二百五(讥称有些傻气、不会办事的人。也说“二十五”、“二五”、“五二”)
二话(自食其言,不能兑现的话)
二码货(二等品,次品)
贩花头(标新立异,不依规矩办。贬义)
鬼画符(写字不认真,乱写乱划;拙劣的书法)
滚水(开水。也说“透水”)
霍闪(打闪,闪电。《常昭合昭志》:“谓电曰霍闪”)
曤动(灯火摇摆不定,忽明忽暗。《集秋天的景色简笔画 韵》:“曤,暂明也。”)
结棍(厉害,壮实,壮大)
精打光(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杠木梢(指上别人的当去干某事)
囥(藏,收藏)
龌说(垃圾)
老相(说话好为人师、傲慢不虚心)
落色(衣物脱色,褪色)
麻爪(因受惊吓而心惊肉跳、手忙脚乱)
芒(鱼刺;麦穗上细长的针状物。例:麦芒。鱼芒)
没相管(不能办事者;不知廉耻者)
没窍(没出息,干不好的事)
门儿经(原因;方法。例:他的门儿经多)
跑小路(谓男女间有不正当的往来)
喷屎螂(蜣螂,屎壳郎)
拼死吃河豚(为达到某种目的,不惜用生命去冒险)
敲竹杠(喻借口某种理由,索取财物)
翘辫子(“死”的代称)
清锅冷灶(寥落冷静,气氛寡淡)
清汤寡水(粥稀;菜汤无油水。指饮食质量太差)
入鬼(令人奇怪;十分诧异)
入神(神气,很风光,令人羡慕)
荣业(职业,行当)
入溜子撬(故意作梗,唱反调)
箬子(包粽子的箬叶。例:粽箬。竹箬。玉米库箬)
三当六面(指相关的人都到场当面说清楚。也说“二当六面”)
三亲六故(泛指亲朋故旧)
三一三十一(珠算口诀。喻:三分相等,平分秋色)
食肠(指猪牛等动物的食量)
抬石头(大家凑份子招待客人〈多用于迎来送往〉为“抬石头”)
特为(特地)
佤(音w)(我,自己。例:佤宝宝。又:格是佤的杲昃)
瓦瓷(陶制品破损的碎片)
龌龊(肮脏,不干净;污垢、垃圾的气味)
五大三粗(喻人高大健壮)
五流四散(无序地向四面散开、分流)
息胎(死胎)
丫五撬六(喻单位、家庭内部很不协调、不团结)
丫巴(东西分叉处)
洋盘(实用价值不大的货物,或中看不中用的人)
睁眼瞎(旧称文盲;不了解情况者)
醉而麻乎(醉酒的样子)
作而不作(成劳动的感悟 败两手打算)
局气(运气)
一捞抄(统货;全部)
一纳拃(拇指与食指张开的长度)
回遭(每一次)
各是(别的)
封外(此外)
带(和、跟、同。例:你不要带他一样的)
把(被。例:这本新书把他弄坏了。给。例:我把了二十元钱。)
拿(把。例:拿脸洗洗)
走(从。例:我走南京来)
斤两(重量。例:斤量大)
门面(布的宽度;店面)
哎哟喂(①表惊呼②表不满③呼痛声)
柳马棒(举止轻浮的男子,二流子)
脚子(剩余物)
站啊下(立刻、马上)
打疙瘩(说话不连贯,中间停顿,也说“打隔顿”)
打瞌目充(打磕睡。困极小睡)
跌跌足充足充(走路不稳的样子)
熟语部分
熟语涵盖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俗成语等。泰兴熟语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蕴涵着广博的知识、精深的哲理
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有些并非出自泰兴,但运用广泛,有不少是本地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生成的,具有地方特色。
谚语
气象
三月三,冻得眼睛翻
三九四九,相逢不出手(冬至后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期间天气最冷;“不出
手”,手不愿伸出来)
月晕午时雨(第二天中午要下雨)
无风三尺浪(水面宽阔处,无风也有浪。多指江湖海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人的身体变化和遇到的麻烦跟天气变化一样难以预测)
太阳落到底,明朝没得雨
打了春,赤脚奔
东北风,雨太公(江苏地区刮东北风天易雨)
冬前三铺雪,庄稼稳似铁
西北风响,蟹脚痒
西北风眼睛尖,冻是冻的懒王精
地上出汗,雨后才干(雨前之兆)
时霉天,蓑衣斗篷不离肩
初八念三,潮不上滩
初八念三半夜月(月亮农历初八左右半夜隐去,二十三左右半夜才露出)
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春雾雨,夏雾晴,秋雾凉风冬雾雪
春雪倒老牛
春风裂石头,不戴帽子裂额头
腊七腊八,冻杀鸡鸭
二月初八吃冻狗肉
六月里出门带寒衣
早上烧霞,等水烧茶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癞鸽子吵,天要宵(宵,放晴。蛙类鸣叫天要晴)
野鸡啼,晒破皮(野鸡啼叫天要放晴)
谚语
气象
三月三,冻得眼睛翻
三九四九,相逢不出手(冬至后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期间天气最冷;“不出
手”,手不愿伸出来)
月晕午时雨(第二天中午要下雨)
无风三尺浪(水面宽阔处,无风也有浪。多指江湖海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人的身体变化和遇到的麻烦跟天气变化一样难以预测)
太阳落到底,明朝没得雨
打了春,赤脚奔
东北风,雨太公(江苏地区刮东北风天易雨)
冬前三铺雪,庄稼稳似铁
西北风响,蟹脚痒
西北风眼睛尖,冻是冻的懒王精
地上出汗,雨后才干(雨前之兆)
时霉天,蓑衣斗篷不离肩
初八念三,潮不上滩
初八念三半夜月(月亮农历初八左右半夜隐去,二十三左右半夜才露出)
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春雾雨,夏雾晴,秋雾凉风冬雾雪
春雪倒老牛
春风裂石头,不戴帽子裂额头
腊七腊八,冻杀鸡鸭
二月初八吃冻狗肉
六月里出门带寒衣
早上烧霞,等水烧茶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癞鸽子吵,天要宵(宵,放晴。蛙类鸣叫天要晴)
野鸡啼,晒破皮(野鸡啼叫天要放晴)
谚语
气象
三月三,冻得眼睛翻
三九四九,相逢不出手(冬至后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期间天气最冷;“不出
手”,手不愿伸出来)
月晕午时雨(第二天中午要下雨)
无风三尺浪(水面宽阔处,无风也有浪。多指江湖海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人的身体变化和遇到的麻烦跟天气变化一样难以预测)
太阳落到底,明朝没得雨
打了春,赤脚奔
东北风,雨太公(江苏地区刮东北风天易雨)
冬前三铺雪,庄稼稳似铁
西北风响,蟹脚痒
西北风眼睛尖,冻是冻的懒王精
地上出汗,雨后才干(雨前之兆)
时霉天,蓑衣斗篷不离肩
初八念三,潮不上滩
初八念三半夜月(月亮农历初八左右半夜隐去,二十三左右半夜才露出)
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春雾雨,夏雾晴,秋雾凉风冬雾雪
春雪倒老牛
春风裂石头,不戴帽子裂额头
腊七腊八,冻杀鸡鸭
二月初八吃冻狗肉
六月里出门带寒衣
早上烧霞,等水烧茶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癞鸽子吵,天要宵(宵,放晴。蛙类鸣叫天要晴)
野鸡啼,晒破皮(野鸡啼叫天要放晴)
歇后语
农工商贸医时令
好眼睛不如瞎子,大田不如塌子(本末倒置)
药店的甘草,头一味(“味”、“位”谐音,头一味即“第一位”)
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阵风(创业难,败家易)
急火饭夹生(急躁往往将事情办糟)
麻雀儿还巴个时熟场
野女上床,家破人亡
家里盖帐子,外头充胖子
歇后语
农工商贸医时令
好眼睛不如瞎子,大田不如塌子(本末倒置)
药店的甘草,头一味(“味”、“位”谐音,头一味即“第一位”)
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阵风(创业难,败家易)
急火饭夹生(急躁往往将事情办糟)
麻雀儿还巴个时熟场
野女上床,家破人亡
家里盖帐子,外头充胖子
俚语
亲属称谓代词
呆瓜(呆头呆脑,傻瓜)
讨债鬼(旧指未成年而夭亡的孩子;对不能自立,依赖父母者的贬语)
扌汇油瓶(旧指随改嫁母亲的孩子)
老甲鱼(骂人语,多指老年男子)
老油条(处事油滑、工作马虎的人)
二尾子(向当权者献殷勤,狐假虎威的人)
恶水缸(泔水缸。喻指好丑都能包涵的人。《红楼梦》:“妹妹想,自古说的,当家人,恶水
缸”)
妨人精(骂人语。指故意妨碍别人正常工作和生活的人)
马马儿(对妻子或已婚女子的戏称)
马屁精(指善于拍马屁的人)
木瓜(木头木脑、办事呆板不灵活的人)
王八(龟、鳖的别称。指妻子有外遇的男子。骂人语)
阴死鬼(平时言语不多,暗中动脑筋出坏主意者。也说“阴死不辣的”)
动物
骑草(狗交配)
叫窝(牛、羊、猪发情)
交往
讨汉(女人的生活作风不正)
打搅(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倒头(吃。骂人语)
忽棒(骂人语,谓品质低劣,令人生厌者)
嚼蛆(骂人语。胡说。与“嚼舌头”义同)
搅沫(胡说)
性质状态
木竹(反应迟钝)
跌肉(无能、忠厚)
结害(窝囊废、无用的人)
丑獍(调皮、狡猾)
五二六三(行为鬼崇,不做好事)
入请(滚蛋。骂人语,也说“入滚”)
惯用语
农工商贸医时令
夜饭夜饭,吃到鸭子生蛋
钝锅子,漏屎缸,懒婆娘,穷人家的杲昃
高灯圆子落灯面,今年吃过望明年(民俗。正月十三或十四曰高灯,正月十八落灯)
眼睛一睁,忙到熄灯
媳妇也有婆来做,莫把婆婆当脚货
瞎子不怕刁人牛,聋子不怕响大雷(谑语,喻天不怕,地不怕)
在家饿得哭,出门不吃粥(打肿脸皮充胖子)
眼怕手不怕
事理修养社会生活
一日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人同人搭,鬼同鬼搭,喷屎螂同屎搭(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人熟理不熟
人是弯的,理是直的
八字,还不曾有一撇
十个节头(指头)伸出来有长短
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
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
又要做婊子,又要竖牌坊
三分帮人真帮人,七分帮人帮煞人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小不下来
小人发财如受罪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事
不怕官,就怕管
不怕穷,只怕熊(熊:熊包,草包,喻不善算计谋划者)
不晓得是骡子不跑,还是磨子不转
不学筛子千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不要气,只要记
不要屙金屙银,只要见眼生情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少不离乡是废人,老不离乡是福人
牛不知力大,人不知己过
风吹鸭蛋壳,财去人安乐
心急吃不得热粥
从小儿一观,到老一半
牙齿和舌头那样合得好,也有打架的时候
可怜天下父母心
打是呵喜骂是爱,不管不教要变坏
北关桥牛角瓜,南坝桥牛说话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东西耳朵南北听,南北耳朵打苍蝇
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失时的凤凰不如鸡
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会
生姜还是老的辣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白胡子不如黑胡子,黑胡子不如没胡子
主雅客来勤(雅:高雅)
宁坐监,不烧饭,你嫌咸,他嫌淡(众口难调)
让人三分不吃亏
好个人千难万难,恶个人三言两语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的八十三,小的要人搀
客去主人安
除了死法想活法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嘴勤身子懒,伙计用老板
格言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珍惜土地)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方言熟语的典故与传说]
泰兴的“杲昃”与“东西”
在地区方言中,“杲昃”是泰兴特有的,还小有些名气。杲,《诗卫风伯兮》有“杲杲日
出”,形容太阳的明亮;从字形结构上看,有点会意的味道,日至木上,东方日出了,跃上树
头,光照人间;昃,《易半》:“日中则昃”,意为太阳升到正中,便开始西斜。《三国演
义》第六十五回有“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之常理也”之句,其注释意亦此说。泰兴人
称“日出为杲,日落为昃”,谓“杲昃”即指“东西”,且用得非常广泛,频率很高。可以断
言,凡是口语里有“杲昃”的,几乎必是泰兴人或久居泰兴的客籍人无疑。这也正是泰兴方言
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典例。
“杲昃”,在我们泰兴为物代词,几乎所有的事物、语言等均可代之,例如“他手上拿的什的
杲昃啊?”“你刚才说的什的杲昃啊?”也有作贬义用的,“你不要同他样的,他不是个杲
昃”等等,简直包罗万象。泰兴的“杲昃”,男女老少随口拈来,俯拾皆是。加至口音质朴,
外地人听了,不解其义,要反复讲清楚了才能领略:“噢,原来‘杲昃’的学问不小哩,怪不
得泰兴人都文而雅之的!”
“杲昃”和“东西”意思几乎是相同的。“东西”作为具体物体的通称,来源于这样一个传
说。当年孔子乘船周游列国,途经扬州,因船体渗漏而停于岸边。孔夫子取出两吊钱,吩咐弟
子曾参到城里去买乌鱼不买黑鱼,买公鸡不买雄鸡,其余的钱买“东西”。曾参莫明其妙,又
不敢动问。上岸后幸得一卖茶女点化,方知乌鱼为半斤以下依附老黑鱼生活的小黑鱼,公鸡乃
尚未啼叫的雄鸡。至于“东西”,语出《易经》,“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只要买些木
板铁钉即可。曾参顿开茅塞,遂按卖茶女的指点操办,归船后深得孔夫子赞许。自此把“东
西”作为具体物体之通称,约定俗成。流传到了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有次外出,见到盛温
和手中提着篮子,便问他干什么,盛氏答说“买东西”,朱熹笑着说:“不能买南北吗?”盛
氏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一类之物,我这篮子可以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
水,我这篮子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后来到了清正德帝时,福建
有个玩世不恭的秀才郑堂,他抗议坐省王太监做六十大寿时将戏台搭在安太桥旁的朱柴坊巷
口,使得巷内人进出都得从戏台下钻过去。王太监亲自和郑堂辩说,最后理屈词穷的王太监想
刁难一下郑堂:“要想拆戏台,必须对对子,对得通就拆,对不通,你郑秀才也得钻戏台。”
郑秀才毫不让步,说了一字:“行!”时值夏季,郑秀才走回家,穿上了一件翻面大皮袄,手
上拿了把大纸扇,大摇大摆前来应战。众人看了他这副模样,不禁都笑了起来,连王太监也看
傻了眼,便带着讥讽的口气出了上联:“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文思敏捷的郑秀才,扇
子往左手的掌心上一拍,随口应了下联:“朝北阙镇南帮,没有东西。”王太监在众目睽睽
下,只好令人拆了戏台。在这下联中,“东西”两字,讽刺得辛辣而深刻,怒斥王太监是作威
作福欺压百姓的坏“东西”。于是“东西”又具备了贬义的骂人的“身份”。泰兴人把“东
西”说成“杲昃”,不只是把方位词代指具体物体,其文学讲究,实非村野俚语所能比拟也。
“油杀鬼”的故事
油条,泰兴人又称其为“油杀鬼”。这个“油杀鬼”,早在南宋的时候,泰兴老百姓就开始享
用了。
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宋徽宗宣和年间,女真贵族大举南侵,出身清贫的岳飞应募
参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金人叹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当年,康王赵构从金营逃
出后,建立了南宋小朝廷,经以岳飞为代表的各路将士浴血奋战,半壁江山才得以苟延残喘。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曾在泰兴一带抗击南侵金军,和泰兴百姓情深谊厚,至今泰兴、黄桥一
带还留下不少岳飞抗金遗迹。人们谈起岳元帅的丰功伟绩,无不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尊敬和
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公元1141年底,时年39岁的岳元帅竟被奸相秦桧夫妇东窗密谋以“莫须有”的罪名绞死在杭
州风波亭。噩耗传来,泰兴百姓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但秦桧是当朝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
上”,奈何不得。怎么办呢?聪明的泰兴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出这口气。他们设计用两根面条
(喻秦桧夫妇)绞在一起放在滚油锅里烹炸,称之为“油杀鬼”(“鬼”、“桧”谐音)。
“杀”出来还不解恨,于是又用滚开的豆浆将其泡开,放到嘴里反复咀嚼,“饥餐胡虏肉,笑
饮匈奴血”,这才稍解其恨。从此,经营豆浆油条的早茶店风靡泰兴各地,成为特色早点。
“耳边风”的出处
耳边风,比喻人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人们在批评晚辈、小伢儿的时候常说:说
过多少趟了,他总是当耳边风,不听话。这个“耳边风”是从成语“秋风过耳”演变而来的,
变成泰兴人的口头禅。它出自汉代赵晔的《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
之过耳。”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4个儿子:长曰诸樊,次曰余祭,三曰余昧,四曰季札。其中季札的品质
最为贤良,而且很有才能,因此吴王寿梦最宠爱季札。公元前561年,寿梦得了重病,临终前
要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把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坚决推辞。于是梦寿对长子诸樊说:“我
想把王位传给季札,但他不愿破坏旧制,你即位后,希望不要忘了我的遗愿。”
寿梦死后,诸樊继承了王位,他和老二、老三立下誓约:今后王位由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
让季札继位。果然,老大、老二、老三相继传位,而老四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处理朝政,
贤名远扬。
余昧临死时,按誓约要传位给季札。而季札还是坚决不从,他说:“父王离世前,我曾明确表
态不继承王位,做人只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至于荣华富贵,不过就像秋风过耳,没有什么
值得留恋的。”为了彻底表明自己的心迹,他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昧的儿子
僚继位后,他才回到朝中,协助吴王僚治理国事。
季札把荣华富贵当耳边风,忠心报国,深受人们的爱戴。“耳边风”也就慢慢地传了下来。
“五二六三”的传说
在泰兴人们的口语中,有时会听到一句“五二六三”的,意思是指某某与某某搞阴谋,干见不
得人的坏事,更多的是指男女苟合,搞不正当的关系,称为“五二六三”或“舞鬼”。这个
“五二六三”与“吾儿禄山”谐音,其中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传说。
唐朝开元年间,天下太平,四海无事。唐玄宗李隆基久居皇位。对早晚上朝十分厌倦,无论大
小国事,都交给丞相处理决断。渐渐地深居皇宫内院观花宴乐,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娱乐之中。
后宫中虽有佳丽无数,玄宗却皆视为粪土一般,无一能令他赏心悦目。独对子媳寿王(玄宗子
李瑁)妃杨玉环钟情,将她接到宫中,册封为贵妃。杨贵妃容貌妖冶,言语敏捷,风情万种,
很讨皇帝欢心。皇上无论是巡视九州,还是游历五岳,无论是骊山雪夜,还是上阳春朝,与贵
妃食则同桌,寝则同榻,恩宠至极。这样的皇帝老儿,岂能治理好堂堂大唐帝国?他和杨贵妃
还认了一个干儿子叫安禄山。安禄山是塞外营州地方的杂种胡人,气力雄大,奸诈残忍,多计
谋智慧,善于揣摩人的心意,迎合帝妃,博取欢心。玄宗封其高官,享以厚禄,开口闭口“吾
儿禄山”,时宫中人皆呼安禄山为禄儿,允许他自由出入皇宫内庭,不受约束,以后竟发展到
与贵妃杨玉环私通,暗中监探玄宗国家大事,阴谋推翻唐王朝。后“吾儿禄山”勾结胡将史思
明反叛,导致历史上著名“安史之乱”,致使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逐步走向衰亡。“安史之
乱”中,唐玄宗逃命到蜀中成都,途中在马嵬坡,迫于军民的强烈要求,赐杨玉环自缢,“吾
儿禄山”亦在乱中毙命,自食其果。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饱含贬义的“吾儿禄山”经多年流传,仍鲜活在泰兴民间,不过演变成“五二六三”罢了。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在泰兴城乡,每逢春节或砌屋上梁等喜庆之事,人们在正房上方往往总要贴上“姜太公在此百
无禁忌”的横联。姜太公,姓吕名尚,又称姜尚、姜子牙,周文王的高级参谋长,《封神演
义》的主人公之一。传说他封了诸神后,各神均甚满意,惟有尊夫人扫帚星没有封到神,成天
火笃酸粥,争着要封神。所以姜太公就来了一个“百无禁忌”。
一天,姜太公的老婆子又告“枕头状”了。太公听后,大为不悦,随口训道:“一个妇道人
家,整天争名夺利,叽哩呱啦,活像个穷神!”谁知扫帚星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当即跳下床
来,以为太公封她为穷神了,就到处游说,自鸣得意。哪晓得老百姓把她恨得要死,因为她到
了哪里哪里就穷,就是原来很富的地方,只要她一到,马上就穷了下来。
一位耿直的老人将此事秉呈姜太公,太公大为惊讶,立即召集诸神,亲笔写下:“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以镇扫帚星的淫威。从此人们为了避穷神、图忌讳,就在正房的上方贴上“姜太
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大红横联,以杜穷神为害,一直沿袭至今。
另有一说。姜太公下界封神,竟把自己忘了,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没有位置了。这怎么办呢?
他便请示西天佛祖。佛祖说:“诸神都是你封的,你还没有办法吗?你想在哪里就在哪里。”
于是,姜太公便成了自由神,他到了哪里哪里的神就得让位。现在过时过节,人们就把他请上
正堂中央的上方,特别是建新房上梁时,除了贴上“上梁正遇紫微星,立柱巧逢黄道日”之类
的对联外,还得在正梁上贴上“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横联,以示对姜太公的尊敬和对邪恶
之神的警戒。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0:0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42031150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耳边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耳边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