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杜甫新安吏原文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
和分享。
《新安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与《石壕吏》、《潼
关吏》统称“三吏”。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
王朝中兴的期望。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
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注释】
①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②更:李易峰的歌 岂。
③次:依次。
④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
役制度规定的。
⑤伶俜(png):圣诞节背景 形容孤独。
⑥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⑦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⑧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⑨旧京:指东都洛阳。
⑩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赏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
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高祖
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唐玄
宗天宝三年),又改以十八岁为中男,二十二岁为丁。按照正常的征
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
被当作壮丁抓走,different的反义词 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
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官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
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
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讲王法已经不能
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
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
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官吏被问
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这就把官
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那种迂执的性格都表
现出来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跟官
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怀着沉痛
的心情,把这些中男仔细地打量再打量。他发现那些似乎长得壮实一
点的男孩子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且有母亲在送行。中男年幼,当然
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亲不来,是因为前面说过“县小更无丁”,
有父亲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现了另
一番惨景。“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独伶俜”三字,
更显得他们无亲无靠。怀着无限的痛苦,但却茫然而无法倾诉,这就
是“独伶俜”三字展现给读者的情形。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泪
站了很久,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
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
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使读者惊心动魄。以上
有关杜甫的文章,近三年 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在前面与官吏的对话和后面对征人的劝慰
语之间,在行文与感情的发展上起着过渡作用。“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
几句话。本来中男已经走了,他的话不能讲给他们听。这里,既像是
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又像是中男走过以后,杜甫觉得
太惨了,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语。那种发痴发呆的神情,
更显出他茫然的心理。抒发悲愤一般总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处
却似乎在进行收束。“使眼枯”、“泪纵横”本来可以再作淋漓尽致
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发枯,
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
“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
里。这就收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图卜鲁格 ”的艺术效果。这种悲愤也就显得
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
杜甫写到“天地终无情”斐讯k3 ,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
合理,然而这一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写《兵车行》的时候。当此国家
存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从维护祖国的统一角度考虑,在控诉“天地
终无情”之后,又说了一些宽慰的话。相州之败,本来罪在朝廷和唐
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这样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
的是要给朝廷留点面子。本来是败兵,却说是“归军”,也是为了不
致过分叫人丧气。“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唐军讨伐安史叛军,
可以说名正言顺,但实际上又谈不上爱护士卒、抚养分明。另外,所
谓战壕挖得浅,牧马劳役很轻,郭子仪对待士卒亲如父兄等等,也都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是些安慰之词。杜甫讲这些话,都是对强征入伍的中男进行安慰。诗
在揭露的同时,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杜甫这样说,用心良苦。实际上,
人民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沉重而痛苦的
心灵。
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
的破坏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在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
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
本不顾人民死活。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
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
多少有一致的地方。湖南民歌 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
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
劝慰和鼓励,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
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白水暮东
流,青山犹哭声”表达了作者对应征的“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3:31: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39895150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安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安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