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更新时间:2023-03-19 23:30:36 阅读: 评论:0

英语贺卡-江苏省教育局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含有月亮的诗句)

精选《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包含1个多音字:系)及新词,认读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游记中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和过

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的写法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养成留

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

和基础,同时,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去过金华的双龙洞,这些学生的发言、图片和录

像都可能调动其他学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读写景的,对学生来说恐怕有一

定难度,还需教师指导。写法的学习还需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大胆

尝试。

3重点难点

1、准确把握金华双龙洞洞口、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景观的奇异、美丽。

2、掌握孔隙写法,进行仿写练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1.2学时重点

1、重点:理解相关“新绿、突兀森郁”等词语。理清层次。

4.1.3学时难点评

1、难点:明确两条线索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2、释题:

“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活动2【讲授】

1、激趣:

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

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

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活动3【讲授】

1、看,这是什么?(出示小红旗小黄帽)谁用的?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

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

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让一个女生起立)导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

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怎么画?细细读课文,

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例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一组板演。导

游小姐,你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你这个导游当得真好,这个旅游帽作为奖

品奖给你。

活动4【活动】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

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出示相机)看,老师手中拿的

是什么?你们也带了吗?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

上解说词。(出示一张照片做例子)拍镜头时,要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物,配解说词

时,要使用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⑴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出示图,补充介绍:映

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⑵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⑶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出示图。

⑷出示实物,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也憋不住了,我让你们看看我拍的镜头,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

系?)播放录象,看完后讨论。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

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6、景色美,美,我自动的英文 们来把它背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背给同桌听。

活动5【作业】

这堂课,我们游了路上,又游了洞口和外洞,玩得开心吗?今天回去,把你的见

闻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

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

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

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

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

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

序、景点以及__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

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藏红花有什么疗效 教师方面:

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

②准备一盆杜鹃花;

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

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

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

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

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张:

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③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

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

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

字,它是游记性__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并鼓励和肯定学习有方

法、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

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

合适: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

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

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帮助学生积累词

汇。

聚集: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

“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

则。

杜鹃、映山红:用一盆杜鹃实物认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出示文字投影片“三要

六不”。

②提示:朗读较长的__,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

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

③学生自由练读。

④指名朗读,组织评价。

(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二年级下册应用题 进步的

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专心,听出好的地方及不

足的地方,以准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

(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

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__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

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__概括主要内容,如:

①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

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

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

洞的途中,先观赏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艳的景色……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

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游览,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

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游览……今天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1.画图;

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片段;

3.查阅图片资料;

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

5.学编导游解说词。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3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__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

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

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

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

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

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

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

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

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

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

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

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

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

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

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

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

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

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

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

景物的爱,使我们职场励志 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

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美容与美体 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关于祖国的名言 者是

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

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

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

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

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

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

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

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

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

“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

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

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

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

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怎么设置qq空间访问权限 一游的种种美的

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

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

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分小组设计“外洞”“内洞”及“两洞连

接”处的解说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巩固字音,记忆字形,读写词语

1.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

3.读写词语。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郊游,让学生详细记录郊游过程,尝试

写一篇游记。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游记,感

受作者的写法及感情。

教案点评:

教师由课题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遇

到疑难问题合作解决,教师相机点拨。学生搜集有关介绍金华双龙洞的资料,可

阅读课外书刊,也可上网浏览。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

画一张游览示意图。担当小导游。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3:3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39836150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pdf

上一篇:冰雕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